5 为什么说老子的治是半璧

5为什么说老子的“治”是“半璧之治”?

本章我们叙述的是老子三章的内容。

我们说过老子与易是同源的,所以老子与易一样当然少不了有若干“身为帝王之师”的言辞,这一点在本章就开始体现。本章论述的是“治”。关于“治”与“政”我们在上一部书有专门的一章文字来具体地论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过头再去看一下。那里的“治”与本章老子所谓的“治”说的是同一事物,只是老子的“治”是自己半璧概念下的“治”而我们的“治”则是生之易系统意义上的“治”。

由于老子看不到混乱本身乃是系统意义上的升级与进步的表现,所以老子对“治”的理解就只是尽可能地回复到原始的太极环时所处的结构状态。这就是老子的半璧之治。

原始的当然是完美的,混沌的当然是统一的,但同时他们也是最为低级的。没有谁愿意生活在原始与混沌当中,尽管这原始与混沌是完美与统一的。所以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了芸芸众生的人心所向,这世界必须走向混乱,而且混乱是不可避免的,是概念分化的必然结果。但只要这世界可以在混乱中统一,在混乱中完美,在混乱中清晰,则这世界总有一天会重新回复到他的统一、完美与清晰。混乱是系统分化、分割、发展、运行的结果,为了避免混乱系统可以不分化、不分割、不发展、不运行吗?显然不能。但老子的观点却明显否认了这种不能,老子近似地认为,如果能够避免混乱,系统是可以不分化,不分割,不发展,甚至不运行的。这恰恰是老子理论最大的败笔之处,老子是否认发展的。但我们知道,系统正常的分化、分割、发展、运行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就是说,系统的统一并不仅仅只是在概念上在理论上得以统一,而是要在自然中在万物中得以统一,就是说关于“爱”与“费”、“藏”与“亡”,这世界这系统之所以生生不息运行不止,其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费”与“亡”的问题。系统的统一与完美不是为了系统的混乱而存在的。我们不是为了“失去”而“相爱”的,同样也不是为了“被盗”而“富有”的,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更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和工作的重心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相爱”及如何让更多的家“富有”。这世界正是为了这样的美好的目的而存在的,系统的统一正是为了这样美好的目的而生生不息运行不止并且在生息运行中自然统一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展,发展要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爱”与“藏”、“善”与“美”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美好的问题才是我们所要面对的发展的问题,才是我们要解决的发展的问题。至于他们的对立面只是“发展的问题”所具有的一个小小的属性。“费”与“爱”、“亡”与“藏”的对立统一显然不是绝对的,他们的地位显然也不是同等的。而费、亡、恶、丑之类不好的东西一方面会随着其对立面的扩大而萎缩,另一方面还必然地受着噬磕子系统的钳制。

当然依靠发展也就是依靠系统进一步的分割、分化来解决系统本身所出现的混乱,从表面上看来显然这种解决首先是进一步地增强了系统的混乱而不是对系统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清晰。但我们知道,系统依靠分割、分化来解决自身的混乱是系统唯一能够的自然的选择。太极环从其原始状态开始分化并分割成一个庞杂的系统这本身就是一个由混沌走向混乱,由天然走向人为的一个过程。太极环原始的完美状态是大自然天然的的完美,而太极环经过重重分裂而又回复到未济状态时,那时的统一与完美不再是自然天然的完美而是大自然融合了人为的完美。就是说当有了人之后系统之的分割、分化,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的活动就是为了将自己融入自然的完美当中。所以融入自然并得以与自然共同完美才是人的最终目的。而放弃这种融入,放弃人的能动对自然的影响,完全地归于大自然天然的完美,显然就不是真正的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说,老子的目的,是纯自然的天然的统一,是不加任何人为成分的统一,而生之易的目的,是自然与人融合的统一,是自然与人共同的完美。

就是说,自然之真实是一种自然,而人为之真实是第二种自然,而两种自然的融合统一是第三种自然。而老子主张剔除第二种只保留第一种,所以老子的“道”是纯粹的自然之“道”,而不是生之易所倡导的第三种自然与人相妥协、相和谐的“道”。老子认为大凡第一种自然就是应当的,哪怕在当时看来是灾或者是祸;而大凡第二种自然――老子对人为之自然基本上是反对的,但他基于此而提出的观点却是老子一书中最精华的部分――亦是从属于第一种自然的,哪怕在当时看来是福或者是祉。所以,老子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消亡和剔除第二种自然,从而回到原始的混沌与完美当中,这是半璧,我们早就说过。我们知道混乱本身仍是自然之真实的一种存在,除非永远处在太极环的原始状态,否则只要系统分化、运行,系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混乱。而解决和清除这些混乱的方法不是回到原始,那太不切合实际,而是进一步分化和加强系统的这种分化。当然这进一步的分化和加强系统的这种分化肯定会带来系统新的和进一步的混乱。看起来系统好像是依靠加强和产生新的更多的混乱来解决当前的混乱一样,于是系统总有一天会因此而崩溃,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知道整个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统一的系统。混乱本身总归会有一个节点,在那里混乱会转化为清晰,而清晰会转化为混乱,只要系统是在自己封闭统一的循环内运行,系统解决混乱的方法就是正确的,可行的。可惜的是由于老子是半璧其最终没有看到这种依靠混乱而最终解决混乱的方法。这有点玄,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回到老子所说的“治”上了。显而易见,老子本章的“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就是在人为之自然上消除人为。人之贤良,不应当在于“尚”与“不尚”,贤者自贤;货之贵贱,不应当在于“难得”还是“易得”,贵者自贵;而众生之**也不应当在于“推崇他”还是“贬低他”,人家喜欢自然会去喜欢。这当然充分体现了老子纯粹的自然之真实的思想。将上述“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的思想推广到一个国家,也就成了老子所谓的圣人之治。当然老子论治,不过是执半璧之辞,论天下之正,如此而矣。

综上所述,小景给出本章在生之易意义上的大概释义。

老子三章 释义

附原文: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人之贤良,不在于尚与不尚,贤者自贤),所以不要尚贤,这样民众就不会为了追求“尚”而争贤了,(可贤者自贤,是争得来的么?);(货之贵贱,不在于难得还是易得,贵者自贵),所以不要看重那些很难得到的货殖,这样民众就不会象盗贼一样到处搜寻了,(可贵者自贵,是搜寻得来的么?);(人的**不在于被推崇还是被贬压,深爱之人面对深爱之物就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不要推崇那些看似美好的**,这样民众之心就不会朝三暮四、朝思暮想了,(可爱者自爱,不爱者自然不爱,是思慕能改变的么?)

所以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是:要民众的内心和于自然而没有也不体现上层的官方的想法,要填饱民众的肚子,要削弱民众自我的**及内心的想法,(这样做同样是为了和于自然),要增强民众的身体素质。要永远地保持这一政策让民众无知无欲和于自然,让民众中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这一政策的中心和重点是和于自然剔除人为,这样做天下就没有不自然、不安详的了

16 中国论第18章 手段与目的揭示帝王50 财富论四管理财富论虚拟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诸天下之50 建国大业在此一举43 由实力到势力颐30 祸福之源无妄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挡门之木第8章 蝴蝶效应屯58 治国九策其一艮29 签约者说同人51 女人必读你够不够格成为一5 为什么说老子的治是半璧第5章 永远的龙马精神坤58 没有谁是一无所有咸65 有眼光睽69 国之大计非决不行59 治国九策其二渐8 论决定因素33 安全感豫59 治国九策其二渐第9章 罗马是怎样建成的小畜76 治国九策代后记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53 家国论二家天下的国第21章 躺在母亲的怀里豫56 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鼎第15章 不详之吉讼第1章 生之大原则易40 钱多的忧虑美滋滋的烦恼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诸天下之43 由实力到势力颐50 建国大业在此一举73 如何脱困困48 财富论二什么是财富第21章 躺在母亲的怀里豫66 治国九策其九节53 家国论二家天下的国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诸天下之69 国之大计非决不行52 家国论一什么是家56 论腐之败之43 炊烟袅袅家人54 论法与律46 实与势方与圆的转化离36 非常体系29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47 财富论一真正的财富16 中国论33 天降大任坎7 系统论论单纯市场经济的必然第9章 罗马是怎样建成的小畜58 没有谁是一无所有咸36 成长的困惑观50 建国大业在此一举3 道之为本名之为衣15 小议复兴50 建国大业在此一举5 论进取心55 论治与政第18章 手段与目的揭示帝王38 内在与外在贲45 上帝为什么发笑47 财富论一真正的财富41 心性自然说无妄4 老子的德是什么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创70 后之德30 转折说同人之与大有无妄51 女人必读你够不够格成为一33 安全感豫40 论生命内核的产生复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诸天下之22 言天征人论60 发展乌龟精神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挡门之木2 老子说什么32 过犹不及大过52 何以聚才萃35 财路说蛊临37 噬嗑指数3 第二原则40 钱多的忧虑美滋滋的烦恼68 国之大策损益之道损益53 家国论二家天下的国2526 风行大地无孔不入第6章 乾元动力与永远动力既66 治国九策其九节5 论进取心第1章 生之大原则易52 何以聚才萃第17章 水土之亲互为唇齿比第9章 罗马是怎样建成的小畜71 聚才之道萃38 内在与外在贲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挡门之木第2章 独霸天下的秘密井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诸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