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

晋襄公自承文公霸业以来,对外破狄伐秦,未尝挫锐气于他国,对内广施仁政,从未失信于子民,颇具贤主之材。可惜皇天不佑,其仅在位七年,随即陨世。是时,太子夷皋【1】年少。首辅赵盾以为国家多难,外有秦、狄为仇,幼主恐难拥国以自强。而公子雍德贤而长,先君爱之,且见仕于秦,可迎之以嗣大位。大夫贾季【2】则认为,立公子雍不如立公子乐,乐仕于陈,而陈素来与晋相睦,公子乐可顺利抵晋,主持大局。赵盾【3】并不认同贾季的观点,其认为陈小而远,秦大且近,迎君于陈不加两国之睦,而迎君于秦,既可缓和两国间近来的矛盾,重睦于秦,又可为晋国平添羽翼,常保霸主之业,可谓一石二鸟。然而,迫于太子母亲穆嬴的压力,最终群臣仍旧拥立太子夷皋为君,号灵公。由于立君之争,灵公母子与赵盾为代表的卿族势力间的矛盾已然种下,且难以调和。待灵公年长,奢靡无德,赵盾屡谏不听,导致君臣二人的矛盾再次激化。灵公担心赵盾总揽国事于己不利,遂遣刺客刺盾,未成,又请赵盾饮酒,暗伏甲士欲以加害。赵盾幸得家将相救而得脱,但恐灵公杀念又起,遂奔至首阳暂避,恰其昆弟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赵盾复位,使赵穿迎襄公弟公子黑臀于周,立为成公【4】。

究竟是赵穿独断弑死灵公,还是赵盾指使其所为,历史上多有争论。我们不妨推演一二。首先,赵盾为赵衰之子,衰有助文公定霸中原之功,士民多有归附,其本人亦是当朝首辅,执晋之政,生杀予夺皆出于盾,故赵氏卿族势力巨大,赵盾且为族长,对于弑君这种影响家族声望甚至存亡的大事,赵穿是不应该也不敢不获得赵盾首肯的。其次,因先前灵公即位之时,赵盾多有阻挠,致使君臣二人积怨甚深,灵公也多次想置盾于死地,若灵公身死,对于赵盾绝对是大大的有力,以其自身的实力和声望,完全可以挑选一个与其相善的公子立为新君,故灵公的死赵盾是最大的受益者,且具有充足的弑君动机。其三,赵盾复政后,对于弑君的逆臣赵穿未加治罪,竟然遣其如周迎立新君,可见赵穿与赵盾定是一气,且穿乃盾最为忠实助手和得力干将。怪不得,晋国当时的史官董狐【5】即认定弑主之事乃赵盾所为,并如实地记入史书之中。但赵盾弑主之后,恃其宗族强盛,未能清除灵公余党,待后来屠岸贾专权,致使赵氏深受其害,险些满门尽灭。君主和卿大夫两股势力斗争的残酷程度可见一斑,最终晋国正是由于卿大夫势力的过度膨胀而分崩离析的。春秋时,秦国实力虽然弱小,但君权强大,其强在于内;晋国实力虽然雄厚,但君权暗弱,其强现于表,时至战国,秦国最终通过商鞅变法一举确立霸主地位,而晋国却因为激烈的内部斗争而一分为三,常为秦、齐、楚所欺凌,故治国之道,君权不可不固,国家不可不和。

——————————

【1】晋灵公(前620年~前607年),晋襄公之子,荒淫无道,后为赵穿所弑。

【2】贾季(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3】赵盾(?~前601年),嬴姓,赵氏,名盾,谥号曰“宣”,时人尊称其赵孟,史料中多称之赵宣子,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致使晋国君权受到极大的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令晋集举国之力与楚国争衡而不落下风。

【4】晋成公(?~前600年),姬姓,名黑臀,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母亲是周王室女。

【5】董狐(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晋国史官,不惧权贵,直笔书史。

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五 取势第三 谋攻第二十二 史记第三十 北威齐晋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二十一 函谷封尸第五 群雄逐鹿第十九 邯郸之战第一 序言第三十 北威齐晋思维的新起点第八 后记第二十一 函谷封尸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七 巨鹿疑云第七 河西之耻第一 序第二十 崤之战第五 独霸西戎第十六 骊姬乱晋第二 庙算第九 齐魏争雄第十三 病榻论相第九 齐魏争雄第十九 邯郸之战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二十三一 鸣惊人第十六 金刚经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十三 车通三川第十一 孙膑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三 荀子第二十 横扫六合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二 帝国斜阳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二十 崤之战第二十三一 鸣惊人第二十一 战国策第十九六 韬第八 魏武挥鞭第十七 官渡之战三第一 序言第十二 谋心之士第二 帝国斜阳第十 公孙败亡第五 独霸西戎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六 官渡之战二第六 绝世双雄第二三 国志第八 墨子第十四 胡服骑射第三 秦国兴起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十八 长平大战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二 帝国斜阳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六 金刚经第十二 谋心之士第十七 诗经演绎法第十九 邯郸之战解空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三十二 后记第三 荀子第十四 周敦颐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八 后记第三 共叔谋逆策算法第八 楚雄汉上第二十六 姬光夺位解空第十二 谋心之士第十九六 韬第二 孟子第三十一 夷陵遗恨前言第三三 国演义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三十一 卧薪尝胆第二十三一 鸣惊人演绎法第十六 金刚经第十六 金刚经第十三 车通三川解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