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节 又是一笔大买卖

严格说来,小毛奇对于施里芬的基本思想几乎是完全接受,未加任何修改,这可以分条列举如下:⑴在未来战争中德国必须两面作战;⑵采取东守西攻的原则;⑶在西线的攻势主力指向右翼;⑷德军必须假道比利时,即必须破坏该国中立。以上4点在1914年完全没有任何改变,所以小毛奇实际上是在执行10年前由施里芬所拟定的计划。

然则小毛奇对施里芬计划又作了何种修改呢?只有一点,也可以说是致命的一点,那就是兵力的分配。施里芬计划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兵力的分配非常不平均:东西线兵力之比为1:8;在西线上,其右翼又占总兵力的7/8,只留下1/8的兵力部署在左翼。计划中的西线总兵力共72个师:53个在旋转的右翼上,10个师面对凡尔登(Verdun),构成整个部署的枢轴,而沿着洛林省的要塞线上(左翼)则只有9个师。

照吴宸轩的分析,这是很精明的计算,把左翼兵力减弱到最低限度以使右翼达到空前的强度。即令法军攻入洛林,压迫德军左翼后退,也仍不能阻止德军右翼的攻势,而且愈深入则愈危险。这好像一扇旋转门一样。若法军向前推这一面,则后面的一面就会倒转过来打在其背上。压迫得愈重则反击也愈加重。

当然后来段芝泉段大总长也指出施里芬计划的要点是:

⑴右翼在对攻势有利的地区中作战,其兵力足够包围安特卫普、那慕尔和巴黎。⑵左翼在对守势有利的地区中作战,其兵力的强度仅以能诱敌深入为限度。

这种兵力分配实为施利芬计划成败之关键。若不这样分配则施利芬计划就不可能作有效的执行。小毛奇一方面改变兵力分配比例,另一方面又照原案进行,其结果当然是两面不讨好。平心而论,小毛奇改变兵力分配并非没有道理,但要改变则计划也会随之改变,总而言之,二者不可两全。

到1914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所受的创伤早已恢复,其兵力的数量和动员的速度都已超过施利芬当年的估计。此时德国由于人口的增加,可用的兵力也随之略有增加,小毛奇都用来增强东线,结果西线的兵力反而相对减少,照原计划西线兵力约180万,现在反而减到140万。也许有人会替小毛奇辩护,认为若非他增强东线兵力,则不仅坦能堡(Tannenberg)的胜利将不可能,甚至普鲁士王室发祥之地(东普鲁士)也可能不保。但这显然与施利芬的原意相违,因为他曾引述腓特烈大帝的名言作为解释:“宁可牺牲一省,但在寻求胜利时决不可分散兵力。”

增强东线虽情有可原,但改变西线兵力分配则实无异于直接破坏施利芬计划。小毛奇对于西线兵力的分配大致为:左翼30万,中枢40万,右翼70万(共140万)。原计划左右之比为1:7,现在大约变成1:3。当然,这些数字的计算不一定精确,但右翼不曾照施利芬遗训所要求予以增强,反而相对减弱则为无可否认之事实。

小毛奇为什么这样分配兵力,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均为事后之论,所以在此也毋庸细述。有人指出,即令右翼兵力不减弱,施利芬计划也未必能生效,但这是另外一回事,与小毛奇的功过无关

。严格地说,小毛奇的最大错误也许还不是减弱右翼而是增强左翼。施利芬计划是右攻左守,并尽量引诱法军向左深入,这样就可以间接帮助右翼的成功。小毛奇不仅增强左翼兵力而且更容许左翼发动攻势,结果遂把法军从左向右赶,反而增强了他们对抗德军右翼的能力。

小毛奇虽然接受了施里芬计划,但他却把它的性质完全改变了,尽管如此,在一九〇六年到一九一四年之间,德国却又新增了几个军。在俄国方面,他大致还是依照施里芬的老计划,一共保留着四个(现役的和预备的)军,一个预备师,一个骑兵师,和一些国民兵单位,共计大约是二十万人。但是在西线方面,他就不仅是把两翼之间的兵力比例,作了彻底的调整,而且在增强了右翼之后,他的思想也就变成了“坎尼”型的,而不是“吕岑”型的了。(注:施里芬在晚年,思想上也似乎有一些改变。他好像在一九一二年曾经开始考虑到沿着整个正面-从比利时以达瑞士-都同时发动攻击的观念。不过直到他临终的时候,他的思想又还是回到了他的那个伟大计划。他的最后遗言是:“你们要注意增强右翼。”)德国的作战处长塔本上校,曾经说过: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例如铁路等,小毛奇才被迫作此项改变。这种解释是颇有疑问,因为真正的原因似乎是那些王子们为了要想增强他们军团的实力,遂对小毛奇施加压迫。

不过这一切对于吴宸轩而已不过是别人家的事情,实际上他并不关心德国的胜负,而是希望通过给德国人输送一些新鲜血液让这次世界大战变得更加血腥,当然流的都是高贵的白皮们的血。

在总参谋部的帮助下,德国军方采购了一批掷弹筒和步兵炮,还有秘密采购了一批“化工原料”。当然这些瞒不住英法的间谍,但是标准兵工厂的订货目录也发给了他们的国防部,加上美国、日本的订货,这似乎也没有办法指责吴宸轩在支持德国。

“克虏伯和汉堡联合工业与清国财团签订了互惠合作协议,难道德国人寻找盟友已经饥不择食了?”泰晤士报社一贯的刻薄在标题上就体现出来了,但是英国人并不知道吴宸轩卖给德国人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

反应装甲板技术和表面钝化处理渗碳钢让德国人的厚皮舰船变得更加敦实,以至于在后来的日德兰海战中德国舰船几乎都是满身伤痕的返航,却鲜有像是英国高机动性军舰一样薄皮大馅的一捅就破。皇家海军不得不用四分之三的实力当起了公海舰队的保姆,防止这个问题儿童修复了舰船之后再次到大西洋里去拈花惹草。

而那些化工原料,经过催化处理,很容易的就变成了芥子气炮弹的填充物。经过了极其秘密的实弹实验,德军高层都明白了这种炮弹的威力。德军避免了一开始用氯*气钢瓶放烟雾的化学战的低级阶段,直接步入了使用芥子气和光*气炮弹的成熟阶段。可以想见法国人的防线一旦阻止了德国的狂飙突进,为了维持进攻速度,德军将领必然会选择这种廉价收割生命的武器,到时候法国人想买防毒面具和反击的武器,似乎也只有一个清国的奸商可以选择。

但是德国人的高傲也不逊色于英法,他们没有看到实物所以拒绝了飞机的订单,几年后他们就

会为这个愚蠢的决定而付出几十倍的代价,还得搭上上百名飞行员的性命,原因就在于英法空军抢先装备了中国产的雨燕甲型战机。

“地面温度17摄氏度,风速15,高度740,地速170,通场准备。”

“明白。”地面上的指挥车里两名穿着深蓝色制服的飞行队军官正在测算着,而指挥军官已经在通过电台在进行信息传递。

很快在三十公里之外的天空里,四架飞机中的一号长机上后座的联络官已经在接收电码,摩斯码翻译的极快,一系列数字就被传到前座的飞行员手里。

“大鹏,看来英国的环境很不错,我们的降落没有多少不利因素。”后座的虾头笑嘻嘻的说道。

“嗯,看上去风速一般,不知道横风强度,不过平原地带应该不会太差。通知其他各机组,高度500通场一次,按照预定次序降落。”

“遵命,老大”摘下耳机的虾头赶紧把电台推进机舱的盖板下面,天线已经被伪装成张紧线,没人能从外表看的出来。拿出旗子的虾头开始给其他飞机打旗语。很快两架僚机和二号长机就晃动机翼示意收到。

“看哪,又是清国的飞机,一、二、三、四,看来又是他们率先到达了。”一位穿着格子西装的家伙喊道,他从瞭望台上用望远镜已经看到了抵达多佛尔的第一批飞机。看了看怀表“天啊,他们用了不到四十五分钟就飞完一百二十英里的距离,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难道他们坐的不是飞机而是魔毯?”就像是在上一站坎特伯雷和第一站梅德斯通一样,清国的这四架看上去傻大黑粗的家伙居然从起飞起就一路领先,平均两百多公里的时速,让他们每天只需要飞行不到一小时的时间,然后就是一起生火做饭,吃饱喝足之后优哉游哉的品着茶等待其他飞机用几乎三倍的时间到达。天知道,如果其他人知道这帮标准飞行队的家伙居然是用了半油门飞行的话,会不会羞愧而死。

“温斯顿先生,看来您的赌注又一次得到了上帝的关照。”一位穿着手工裁剪的西蒙西装的中年人随手签了一张支票,递给正在微笑的蒙塔古伯爵。“如果您能为大英帝国引进这种飞机,我想您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然,作为一名英格兰的伯爵,为吾皇效劳是我的荣幸。”温斯顿凑近了这位绅士的耳边,轻声解释着。

“关键是他们的航空发动机,这种星型发动机可靠性高,重量轻,功率提升潜力大,维修性和生存性也不错。”蒙塔古伯爵拿出了一封文件递给这位中年绅士“相信我的合作伙伴给出的条件会非常合理,请勋爵先生将这个交给海军本部的杰里科军械署长,有劳了。”

“呃,好吧。乐意为您效劳,蒙塔古伯爵阁下。”

“为了帝国的利益。”蒙塔古从侍者的盘子里端过两杯酒,递给了这位绅士。

“为了您的健康。”杯子的清脆碰撞,蒙塔古伯爵微笑着抿了一口,而那位绅士,比赛的发起者劳德•罗恩斯也面带笑容,酒入口中似乎带着一丝苦涩,让他不禁一撇嘴。

“上帝啊,难道清国的辫子猪猡也能成为我们这些大英帝国绅士们的合作对象?真是个疯狂的想法啊。”

(本章完)

第五百七十五节 史诗一般的碰撞第四百二十三节 石原兵败麟蹄城第二百零五节 约法五章革命党第四百三十二节 忧心忡忡英美法第四百零三节 尽诛祸根判官团第一百五十四节 偷袭辎重凌海集第二百七十九节 观察入微云阶兄第二百八十节 统治战场冷杀手第三十四节 暗流涌动上海滩第二百零三节 登陆大阪下马威第五十三节 试新炮剿匪蒙山第三百零五节 宋案余波尚未平第四百七十一节 刀光血影星期五第二百五十七节 螳螂捕蝉黄雀后第二百一十六节 上下求索美利坚第七十七节 武翼初建名将投第八节 柳暗花明游岛城第八十三节 辛丑和谈初启幕第三百五十六节 攘外安内事从权第二百一十八节 登陆汉堡访德国第五十二节 灭狂徒老八降服第四百二十八节 曙光女神的宽恕第三百八十五节 南开女儿不弱男第二百一十八节 登陆汉堡访德国第五百二十九节 被逼无奈向东看第五百六十三节 生死抉择东瀛难第九十四节 新军扩充终成镇第二百九十三节 日军认怂熄烽火第五百零三节 总参部演进欧战第四百一十节 联合舰队升战旗第四百五十一节 中国崛起的信号第四百三十四节 以血还血吾信条第二百七十九节 观察入微云阶兄第一百节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三百零二节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四百四十五节 七大原则定国策第五百五十四节 日美添油夺瓜岛第二百九十六节 微服重游济南府第二百五十九节 逼宫功臣赵秉钧第二百五十二节 革命大潮起三镇第四百一十九节 平壤城头旗变幻第二百六十七节 夺宝奇兵在行动第二百二十二节 拜访大使逢故知第一百二十八节 二下江南为求才第三百二十一节 帝国雏形凌霄阁第一百六十三节 第四师团放水忙第五百七十九节 曾被遗忘的指针第五十四节 收降俘平定鲁南第二百四十四节 共和兵变起滦州第一百零二节 海外游子来投奔第四百八十五节 光复锡金和不丹第三百六十一节 进军西藏吴子玉第二百三十九节 京城秘密军备会第二百三十四节 中药之殇谁能解第四百一十五节 东线攻势战吉州第一百八十七节 杀人放火在今夕第十八节 上堂归来把官买第五百六十八节 截断日本防御链第二百一十七节 华府寻访老麦克第一百六十七节 三攻高地未尽功第三十八节 群枭聚会平安镇第四百三十七节 足慰平生荡寇志第四百七十四节 拯救美国的新政第一百四十三节 但使龙城飞将在第二百二十五节 谈经论道博士女第五百二十八节 西线金鼓催人老第二百三十二节 闲里偷忙来泡妹第五百四十九节 晨曦行动在东线第四百五十二节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三百一十三节 不战而屈人之兵封推感言第五百六十四节 桥头堡行动启幕第一百七十四节 士兵突击有奇迹第二百二十六节 地下室里擦火花第三百四十一节 恶魔之卵燃烧*弹第四百零八节 和平轰炸启战幕第四百四十九节 一弹一星铸脊梁第二百七十三节 联军入关定三秦第一百五十节 情报战线先交锋第三节 收养遗孤两姊妹第四百一十二节 铁翼击鲸战扶桑第四百八十五节 光复锡金和不丹第三百零四节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四百一十三节 南海斩倭放豪气第五百九十九节 传奇时代百姓观第三百八十一节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四百九十八节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四百三十一节 地狱入口东京都第五百九十五节 战后掠影经济续第四十二节 大观园危在旦夕第七十四节 俘虏是个大问题第二十四节 官司缠身难辨解第一百三十四节 吾之喉舌是铁流第八十七节 收服庆王铁帽子第二百四十八节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二百三十五节 吴王订婚宴宾客第五百四十三节 贯通欧亚大陆桥第七十四节 俘虏是个大问题第二百二十一节 完善施里芬计划第三百二十六节 共和六年风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