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军纪败坏

东非国土没有现在沙俄那么夸张,但是在地图上呈现的效果也是比较惊人的,就像一刀切下小半个非洲一样。

好在赤道地区的国家在地图上都会因为视觉效果显得比较小,以至于东非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看起来和大约七百万平方公里美国差不多大小,当然,这也和这个时代数据测量没有办法过于精确有关,尤其是非洲大陆内部,除了东非境内,几乎没有多少非黑人涉足。

许多欧洲人对于非洲内陆的情况只能连蒙带猜,很多探险小说都对非洲应用神秘色彩手法进行描述。

……

在德兰士瓦人寻求复国的时候,东非在南边疆省的驻军,这几年也不是什么都没干。

围绕法尔河以温堡为中心,修建的前沿军事阵地也基本上构筑的差不多,主要是碉堡群为主。

东非对奥兰治自由邦的防御策略,显然和对莫桑比克的不同,莫桑比克和东非之间的冲突算是正常的,虽然说东非是获胜方,但是葡萄牙人也不至于过于痛恨东非。

作为昔日的殖民大国,葡萄牙的心脏比一般国家要强大的多,或者说和一些老大帝国一样不求上进。

东非对莫桑比克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通过战争手段,堂堂正正获得的,所以葡萄牙人面对东非有些摆烂的心态,要不是英国在背后支撑,葡萄牙一些人都想把仅存的两块非洲殖民地卖掉。

而德兰士瓦就不一样,当初东非虽然也是通过战争手段夺取了德兰士瓦,但是借口就很扯淡,换个说法就是德兰士瓦有错,但罪不至死,东非直接将其灭国,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东非还没有除恶务尽,让德兰士瓦人保存了有生力量,这就给德兰士瓦人反扑提供了条件。

当然,恩斯特之所以放过德兰士瓦人也不是心善,本意就是留着德兰士瓦人让他们在未来某段时间挑衅东非,毕竟在奥兰治河以北留着一个国家,东非南部就凹陷一部分国土很是不好看。

再者,恩斯特也不想接受德兰士瓦人作为东非国民,这会引起大麻烦,尤其是两国政治体制上的冲突,东非大部分土地国有,而奥兰治土地却被大地主所有,恩斯特又不打算实行南北朝制,自然不会留着这个隐患。

最后,恩斯特也是想试着能不能分化布尔人,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至少在奥兰治自由邦已经出现了奥兰治人和德兰士瓦人两个群体。

双方的冲突点就在于,奥兰治人看不起德兰士瓦人,毕竟德兰士瓦人是失败者,连自己的国家都丢了,而且德兰士瓦人大量涌入奥兰治自由邦,挤占了大部分原奥兰治人的社会资源,给英国人充当鹰犬让奥兰治人丧了大量权益,还有就是奥兰治人反对和东非发生冲突。

对英国和东非的态度是两个兄弟民族之间最大的两个分歧点。

东非很好理解,现在东非势大,奥兰治人自然不想得罪东非,两国之间又没有仇恨,而德兰士瓦人与之相反,并且想把奥兰治人拖下水。

而对英国的态度,就比较有意思了,在德兰士瓦共和国还存在的时候,奥兰治自由邦反而和英国关系比较好,实行绥靖政策,而德兰士瓦共和国因为离开普敦比较远,中间隔着奥兰治自由邦,所以比较反英。

现在二者则反过来,奥兰治人反英,德兰士瓦人则和英国关系友好,因为德兰士瓦人相对奥兰治人来说是外来者,这层身份和英国人差不多。

所以英国方面利用这一点,来统治奥兰治自由邦,就和前世英国大量在非洲使用印度仆从军一样,现在德兰士瓦复国军就是布尔人中的伪军。德兰士瓦复国军不说偷鸡摸狗,也是为非作歹的好手,成立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在布隆方丹把名声彻底败坏,成了人嫌狗厌的存在,最奇葩的就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原德兰士瓦共和国,所以还在布隆方丹搞地域歧视。

这种行为,用一句白眼狼来形容也不为过,就是农夫与蛇的翻版,所以这难民也不是随便就能要的,哪怕是兄弟民族。

德兰士瓦复国军军纪败坏,在这个时代其实一点也不突兀,甚至可以说是理所当然,东非军队反而是这个时代的一股清流,或者说异端。

德兰士瓦复国军的军费很大一部分需要自筹,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税收,在英国支持下,德兰士瓦临时政府可以在奥兰治自由邦征收战争税,用来建设军队。

这在以前的奥兰治自由邦或者德兰士瓦共和国是不存在的,以前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

换句话说,就是平时没有常备武装,只有战时才会大量征召军队,平时没有常备武装,自然不用考虑军纪问题。

而现在有了德兰士瓦复国军这支常备武装,就让奥兰治自由邦重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兵过如篦的感觉。

布隆方丹的奥兰治人对德兰士瓦人也是日益不满,而英国人却乐见其成,并且从中调节,体会到势力均衡的乐趣。

虽然说德兰士瓦复国军军纪败坏,但是东非也不会轻视这支反动武装力量。

德兰士瓦复国军很多都是百战老兵,曾经和祖鲁人或者东非交过手,勇气和胆识还是有的,加上英国陆军的系统化训练和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战斗力可能比预想中还要好上一些。

而东非知道德兰士瓦复国军的存在,和东非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有关,东非国防安全局这些年一直在向奥兰治自由邦渗透。

奥兰治自由邦三面被东非包围,所以经过专业训练的特工人员,很容易就混进奥兰治自由邦,大多数是以英国人或者开普敦境内的布尔人身份,进入奥兰治自由邦发展。

而这个时代又没有多少国家建立专业的谍报机关,尤其是奥兰治自由邦这种统治非常粗糙的国家。

所以东非人很容易就混入奥兰治自由邦窃取情报,只不过受限于奥兰治自由邦落后的交通和对外联系方式,所以情报传递速度并不快。

即便是这样,德兰士瓦复国军和德兰士瓦临时政府都已经被东非了解了七七八八,毕竟德兰士瓦复国军每天和街溜子一样在布隆方丹街头“敲诈勒索”,想不引起注意都难,至于德兰士瓦临时政府,也是建立在布隆方丹极其显眼的位置。

而且动不动就开展“救国动员大会”,向整个奥兰治自由邦上有社会游说,或者在街边向市民索要“捐款”。

德兰士瓦临时政府和复国军的一举一动可以说完全掌握在东非国防安全局的手中。

第359章 来了就别走了!第642章 制裁和认怂第10章 各国反应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603章 能源问题第544章 奎河拱水坝第390章 劝离第556章 气吐血第435章 钢铁和人口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574章 服软第702章 东非的“政治资产”第648章 1883年国防军事变动报告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账第309章 私人特工组织第670章 人口流动第265章 战前准备第562章 世界列强第349章 穷兵黩武第276章 “老朋友”第691章 南非形势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89章 易手第597章 军纪败坏第90章 新行政区划(彩蛋章地图供参考)第95章 兵工厂升级第55章 到东非去第272章 亚得里亚海海战第73章 消化第477章 李济的责任感第455章 剑指南洋第251章 各方行动第329章 落后当前版本第226章 远东大使第670章 人口流动第413章 二元制中学第560章 记者会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331章 插翅难飞第624章 要人第655章 茶产业发展状况第507章 两头通吃第364章 燃烧第433章 小治强工程第115章 圣诞节后第359章 来了就别走了!第674章 鱼米之乡第544章 奎河拱水坝第576章 人参种植第3章 在柏林第205章 别说没给你机会啊!第756章 纺织业危机第694章 讹诈第564章 贵人第486章 外交打压第486章 外交打压第112章 人口和农业第673章 象牙第360章 安排第136章 道路第485章 战争推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触第740章 古战法第562章 世界列强第677章 公务员制度尝试第154章 发“货”第638章 利益交换第628章 引入外资第396章 推测第498章 和谈第708章 东非标准化协会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协议第414章 新汉堡港第399章 还是要请爹第320章 双标第584章 黑森铁路设想第483章 新民族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务局第351章 过往第153章 送酒第168章 餐具第656章 扩产和升级第169章 费舍尔的工作第57章 探险队第146章 农业研究所第679章 比属刚果第467章 观察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战役第248章 海因里希第472章 备战第137章 补丁第7章 扩大生产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318章 朱坝镇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宾第467章 观察第28章 “圈地运动”第430章 客人第408章 刽子手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