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参会人选

“多谢陛下!”对此,卡尔亲王只能表示感谢,因为锡格马林根实力最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当然,锡格马林根背后除了德国,还有罗马尼亚这个靠山,光是为了拉拢罗马尼亚,德国政府也知道该怎么做,对于德国来说,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德国联系东欧和奥斯曼帝国的重要一环。

“都是为了霍亨索伦!”康斯坦丁对卡尔亲王的感谢,心安理得的接受。

“这次柏林会议,我们王室成员就不去了,在大臣里挑一个,能力比较出众的,前往柏林参加这次国际会议。”恩斯特对父亲说道。

黑兴根王室成员就这么几个,自然不能肆意瞎跑,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样是对国家负责,哪怕是上次恩斯特出访欧洲,实际上都不太心甘情愿。

若是以后弗里德里希长大了,那恩斯特倒是可以考虑,现在恩斯特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基业,随着黑兴根王室的凋亡而暴毙。

所以任何事关王室成员安全方面,恩斯特都不会马虎,就比如这次柏林会议,到时候肯定要先乘船,然后再转运火车。

而且会议还有时间要求,这就和上次出访欧洲,大为不同,加上现在世界交通体验太差,恩斯特可不想反复折腾。

康斯坦丁也是这样认为的,上次恩斯特出访欧洲,虽然有海军护航,实际上康斯坦丁照样心惊胆战。

欧洲其他贵族,亲戚一大堆,当然,黑兴根王室的也不少,不过和黑兴根王室关系最近的锡格马林根,都早已经出了五服之外了,也就是大家都头顶着霍亨索伦这个名号。

总而言之,黑兴根王室人丁稀薄这一点极大制约了黑兴根王室的活动,这也是恩斯特一直努力壮大王室人口的原因。

“嗯,这种国际会议,应该也是我们东非第一次参加,而且是作为强国身份参与进去,所以参会人员必须不能马虎,至少也要熟悉欧洲的贵族礼仪,避免出现差错。”康斯坦丁说道。

东非的大多数官员,在这方面肯定是比较不足的,毕竟贵族礼仪不是东非官员的必修课。

也只有很多跻身贵族行列后的官员,会在欧洲礼仪上多下功夫,毕竟这个时代,文明的中心是欧洲,而欧洲的文化话语权则在贵族手里。

“还是让思维特去吧!思维特年轻,出海毕竟是一件麻烦事,年轻也就意味着承受力强,而且思维特各项业务能力也达标,最主要的是相关经验比较丰富。”

思维特确实出访过不少国家,不过那些国家现在早就已经不在了,那些都是当年和东非打交道的土著国家,除了逃亡西非的,现在连渣子都不剩。

而且出访非洲的酋长们,自然和到欧洲去开会不一样,东非在非洲土著面前,自然是想怎么装就怎么装,毕竟土著没有文明存在,加上东非又是优势的一方,所以对土著不用客气。

而这次去柏林就不一样了,东非肯定也是要站队的,至少来说是要做出许多利益交换。

而这次参会的国家,基本上是欧洲社会主流意识公认的世界强国,只有三个国家并不在欧洲,分别是奥斯曼帝国,美国和东非。

其他,什么挪威,丹麦……都算作世界强国之列,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就比如挪威,在恩斯特印象里,从来都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除了有些资源没有什么特别的。至于前世挪威的福利则比较吸引人,这一点是北欧国家的共性,但是建立在背靠欧洲大市场,还有人口不多的基础上。

实际上挪威那个冰天雪地的环境,人口要是靠自然生长,根本就不可能多起来。

而19世纪的挪威,要啥没啥,从哪个指标上来说也够不着“强国”二字,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传统欧洲独立国家”。

当然,刨除掉这种用来凑数的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沙俄,英国,法国这些国家的实力还是值得尊重的。

至于美国,距离东非太远,奥斯曼帝国则是过去割肉的那个,奥斯曼帝国这些年北非的领土,就差地方上举旗自治了,举旗自治都算好的,大部分都是直接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亦或者被其他列强占领。

在北非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奥斯曼帝国,这次柏林会议上肯定讨不得好,毕竟柏林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瓜分非洲大陆。

实际上,如果没有东非在非洲中南部地区兴起,那整个非洲都会是欧洲人盘子里的一块肥肉。

东非崛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这次柏林会议更加名副其实了一点,毕竟前世连一个非洲国家都没有,这次有东非参与,东非也算小半个非洲的主人。

“这次柏林会议我们的态度,依然是主要支持德意志国家,不过我不建议太过明确的表达我们的态度,这件事上最好和奥匈帝国保持一致,因为我们两国实际上都只是域外国家。”恩斯特说道。

奥匈帝国和前世一样,在殖民地上并不热情,或者说有心无力,主要还是地理位置上劣势过于突出,而且被东非一搅和,现在奥匈帝国的形式和前世也大为不同。

就拿上一次俄土战争来说,上次俄土战争在前世是奥匈帝国和沙俄关系极速破裂的重要原因,毕竟前世奥斯曼帝国败的太快,沙俄一路打到君士坦丁堡,这就引起了奥匈帝国的恐慌,生怕俄国独吞巴尔干半岛的利益。

而这一世,先不说吞并了意大利部分领土的奥匈帝国,本身对自己实力更加自信,俄土战争在世界各国的帮衬下,沙俄打的并不算太好,最后变成了僵持战,所以让奥匈帝国更加稳坐钓鱼台。

理智下的奥匈帝国自然不会像前世那样,做出过激反应而激怒沙俄,导致三皇同盟的解体。

当然,现在奥匈帝国和沙俄的关系也说不上太好,在俄土战争中,奥匈帝国还是搞了些小动作的,就比如波斯尼亚地区被划入奥匈帝国。

不过整体上两国之间关系比前世大为缓解,加上德国的居中调和,三皇同盟依然还能继续维持下去。

当然,这和意大利也有一部分关系,这一世意大利统一成为泡影,欧洲也就少了一个“列强”,德国和奥匈帝国自然不会像前世一样,挑选意大利作为盟友。

这对两国反而是件好事,毕竟意大利加入往往可能造成弊大于利,前世一战还没开打,意大利就直接跳反,是同盟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557章 江户谍影第174章 食品产业独立第430章 客人第565章 海军合作第7章 扩大生产第653章 省会选择第443章 韬光养晦第48章 订婚第228章 留学生第203章 秽土转生第180章 足球国度第544章 奎河拱水坝第203章 秽土转生第464章 劝说第198章 乌龙对话第5章 火热的制造业第673章 象牙第202章 收拢军权第542章 生个舰队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厂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厂第781章 大环套小环第551章 交给时间检验第747章 费特河战役第35章 牛马第204章 “流放”?“润”!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548章 东非历史课第13章 国际调停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39章 战争结束第515章 狗咬狗第491章 进攻失败第9章 接触战第389章 易手第18章 远洋贸易第736章 第九旅第678章 “民主”东非第422章 铁路和铜矿第182章 抉择第187章 劝说第653章 省会选择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05章 运河背后第394章 硬气第490章 奇葩指挥官第781章 大环套小环第44章 新欧陆局势第712章 铁路所见第95章 兵工厂升级第160章 革新第499章 建交热第59章 桑给巴尔宫廷政变第12章 战场间隙第693章 再次独立!第29章 艰苦行军第293章 入关!第619章 缴获第290章 长绒棉第471章 漏洞第779章 登陆成功第27章 地图第419章 危机爆发第153章 送酒第629章 教育第606章 后悔第313章 盗版“斯图加特”第61章 桑给巴尔新朝雅政第48章 订婚第508章 经济制裁第560章 记者会第419章 危机爆发第632章 前往欧洲第671章 西北的机遇第45章 罗恩罗达第723章 东非的战略目标第562章 世界列强第142章 三区一改第618章 良知第491章 进攻失败第685章 人尽其用第703章 有轨电车和东非电力发展机遇第113章 野望第558章 祸水东引第375章 第一镇市的安全形势第738章 双方谋划第18章 远洋贸易第418章 学徒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157章 风车磨坊第389章 易手第609章 提升第579章 东非模式第17章 达累斯萨拉姆第326章 “中央运河”工程第171章 1868年发展情况第114章 东非的圣诞节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2章 面粉厂第611章 打入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