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儒家的巅峰

周宪章点头:“也好,你和我一起去。不过,咱妈和巧儿跟着咱们一起行动,不太方便,而且,此去扎兰屯,也用不着这么多人,人多了扎眼。我的意思,让姚喜和你的手下护送咱妈去朝鲜。另外,赵正伦他们还在奉天城里等我们,我们昨天杀了贾善仁,此时不便回城与他们汇合。我看,咱们就直接去扎兰屯,派人通知赵正伦他们去扎兰屯与我们汇合。”

姚喜不大乐意:“大哥,自从进了朝鲜,我就没和你分开过……”

郭二杆说道:“那是因为你老婆不在身边,现在你狗日的有老婆了,整天粘着咱们大哥干什么!”

周宪章皱眉:“郭二杆你狗日的,说出来的话听着咂这么别扭!就这么定了,姚喜带人护送我妈、巧儿和你老婆去朝鲜,顺便去奉天省城通知赵正伦,郭二杆和张作霖随我去扎兰屯。”

姚喜沮丧地耷拉着脑袋,低声对周宪章说道:“大哥,老太太去了朝鲜,赵小满的事,就瞒不下去了。”

周宪章怔了怔,回头看了看,只见秦氏老太太坐在一株大树下,赵巧儿和翠花坐在她的身边,老太太向周宪章发出淡淡一笑,向他招了招手。

周宪章慌忙来到老太太面前:“妈,有事吗?”

老太太轻轻说道:“你叫我一声妈,我替小满谢谢你。”

“哪里哪里……”周宪章突然发现老太太话里有话:“妈,您这是说的什么话,跟儿子有什么谢不谢的。”

老太太缓缓说道:“宪章啊,我知道,去了朝鲜,也见不到小满了。”

周宪章心头一沉,狠狠瞪了一眼赵巧儿:“巧儿,你跟妈都说了些什么!”

“你别怪你妹妹!她什么都没说。”老太太说道:“打从你第一次叫我妈,我早就想到了,小满不在了!”

周宪章心头一阵抽搐。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却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坚毅,她早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真相,然而,这么长时间,她把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痛楚,隐藏得天衣无缝,她在用她的笑容,抚慰巧儿和周宪章!

那是怎样的坚忍,那时怎样的胸怀!

周宪章呆呆地望着老太太,不知该说什么好,他突然发现,需要抚慰的不是老太太,而是他自己。

老太太眼角挂着泪花,脸上却是绽放着微笑:“宪章,小满走了,我又有了两个儿子,我一个老太婆没啥可求的了。你是做大事的人,凡是做大事的,都不要瞻前顾后的,我能挺得过去,你放心去吧。”

周宪章跪在老太太面前,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头,这才站起身来,对赵巧儿说道:“巧儿,照顾好妈,哥走了。”

赵巧儿含泪点点头:“放心吧,哥。”

天上飘下了鹅毛大雪,东北大地上,千里冰封。

……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结了冰,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

刚刚落了一场雪,诺大的颐和园银装素裹,一片寂静。偶尔有一两个太监走过,脚步却是轻得出奇,竟然听不见他们踩踏积雪的声音。

这几天太后老佛爷心情非常不好,园子里的人都得加倍小心,生怕一不小心触了霉头,轻则挨板子,重则直接乱棍打死。

一个专制的家庭,家长的喜怒哀乐决定了整个家族的喜怒哀乐,而一个专制的国度,最高统治者的喜怒哀乐决定了整个国民的喜怒哀乐!

与最高统治者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政治,也是日常生活!臣民们不仅要毫无保留地拥护统治者制定的规矩、律法、制度,也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生活轨迹,与统治者的生活紧密地叠合在一起。

就像现在,太后老佛爷心情郁闷,那么,整个大清国的臣民就不能心情愉快,至少,他们的脸上不能表现出愉快,那种不合时宜的愉悦,会被统治者以及她的爪牙们想当然地认为是一种幸灾乐祸或者刻意嘲讽!

大清国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尊严,是建立在深深的文化自卑心理基础上的!三百年前,他们用刀剑征服这个国度,然而,就在八旗铁骑踏入中原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已经被这个国度灿烂文化所折服。

这个国度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五千年的口述历史和三千年的文字历史,灿若繁星的文化典籍让满清人目不暇给,就连被八旗铁骑打碎的文明碎片,也是那么耀眼!

满清人终于明白过来,民族的强大,不在于铁骑迅猛与刀剑锋利,而再于那些看似柔弱的文字、语言、丝绸、民谣、服饰、社火、神龛、庙宇、饮食、……所有这些,在烈火与刀枪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击,然而,却又是那么顽强!就像流水,满清的刀剑再锋利,也无法斩断这个国度文化的惊涛骇浪!

相反,那曾经“扬州三屠”“嘉定十日”的刀剑,反倒被这个国度的文化消融了,消融得尸骨无存!

满清统治者终于意识到,入主中原意味着民族的灭亡!

民族的灭亡不是肉体的灭亡!而是文化的灭亡!

当年,鲜卑拓拔氏面临的困境,落在了满清爱新觉罗氏的头上——要么,全面汉化,自动降伏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面前,从而和平完成满清的民族消亡;要么,奋起抵抗汉民族强大的文化霸权,这种抵抗无异于抱薪赴火,最终必败无疑,而且,会败得更加彻底,更加惨烈!

和当年的鲜卑拓拔氏一样,满清人选择了前者。

这一选择是悲壮的,但也是明智的。

康熙帝玄烨以博大的胸怀和超人的远见,制定了五族共荣的基本国策。所谓五族共荣,是承认汉人与满清享有相同的权力和义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次神州陆沉,而这一次,汉人作为被征服者,第一次享有与征服者平等的地位!

而这仅仅是一种表象,更为深沉的意义在于,汉族士人惊喜地发现,满清这个异族,竟然将儒家文化推向了历史的顶峰!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从名义上占据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并成为统治者的主导思想。然而,现实中,王朝统治者真正使用的,却是法家王霸之术。儒家思想其实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它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两千多年来,儒家向往的理想世界,其实只是一个“中国梦”!甚至,在明朝两百年间,汉人离这个中国梦越来越远了!

然而,从康熙到乾隆,这个“中国梦”越来越清晰。

满清人彻底拜倒在儒家思想的脚下,并且,脚踏实地,一步步向着理想的儒家社会迈进。

满情人终于完成了汉人两千年以来都没有做到的宏图大业!

这就是历史的尴尬——汉人创造的儒家理想,最终,却是被满清人实现了!他们圆了这个国度两千年的梦,将儒家思想彻底贯彻于国政方针里。他们成就了儒家思想的辉煌!

然而,满清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却又是令人哭笑不得!

满清对儒家思想崇拜得五体投地,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崇拜,又使得他们不敢主动对儒家经典做出任何取舍。

他们在发扬光大儒家精华的同时,也将儒家思想的糟粕发扬得淋漓尽致!

三纲五常、君君臣臣,那些僵化的思想、滑稽的逻辑、专制的思想,被满清统治者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从康熙到乾隆的鼎盛时期,这些糟粕的作用尚不是很明显;而一旦到了晚清,国事衰弱列强环伺的时候,那些糟粕就越发凸显出来,最终,成为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

在晚清,那些拒绝进步反对改革的人,绝大部分不是贪官污吏或者无能庸碌之徒,恰恰是那些以儒家思想武装起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们,构成了阻挠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严以律己、奉公守法、慷慨激昂、热血沸腾,誓死捍卫天朝上国的文化礼仪,坚决拒绝代表世界发展方向的西洋文明。

更为可悲的是,国家的衰弱,封闭的思维,进一步强化了糟粕,弱化了精华。

就像现在的颐和园,君君臣臣的专制思想发展到了极致!

园子主人的意志,成了这个园子的意志,而园子的主人恰恰又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所以,园子的意志,就是整个国民的意志。

太后不高兴了,整个国家就要陷于血雨腥风之中!

和硕格格敏绣走在通往佛香阁的小路上,四周静得出奇,只有脚步踩在雪地上的的喳喳声。

身后,贴身丫鬟樱桃小声提醒道:“格格,脚步放轻些,今个老佛爷怕是不高兴了。”

就连樱桃这个做下人的也知道,园子里的寂静源于老佛爷。

敏绣鼻子哼了一声,脚步却一点也没放轻,反倒加重了脚步,喳喳声传得老远。她这是用自己的方式挑战太后老佛爷的权威!

第263章 除夕(三)第181章 老长官第70章 生命代价第63章 夜袭第100章 诱惑第125章 海上决斗第3章 生不逢时第250章 天地之大唯一人第49章 举棋不定第101章 光着屁股也敢跑第195章 打脸第7章 天津卫第156章 轿夫(一)第233章 战败赔偿第179章 被埋没的英雄!第135章 斩首行动第142章 向卫汝贵学习第176章 小翠第153章 蹂躏的狂想者第154章 将帅不和第230章 一方霸主第231章 战败者第129章 天音第118章 后党变帝党第10章 强行结拜第56章 杀还是不杀第223章 纵虎容易缚虎难第57章 一石二鸟第209章 嫂子坐镇第42章 赌输了!第135章 斩首行动第123章 自相残杀(二)第56章 杀还是不杀第150章 武装商馆第183章 蒙面恩人第205章 油尽灯枯第223章 往日重现第215章 占便宜第246章 江河日下第139章 旗人的优势第112章 血书第181章 老长官第226章 生孩子的秘密第62章 革命党第75章 微服第151章 天机第64章 汪洋中的一条船第89章 最后的愿望第210章 做个买卖第87章 两股势力的较量第69章 青帮大佬第260章 留美者第53章 合力第240章 纳妾第128章 野战医院第47章 高丽女人第241章 朝俄危机第245章 全民教育第116章 七星黑旗第145章 两袖清风的毛贼第255章 清之亡也第63章 疯子第97章 洋鬼子第67章 青帮第178章 将功折罪第210章 做个买卖第92章 定武军第107章 弑主第18章 脚踏两只船第164章 人头第216章 结拜第121章 出征第28章 谣言第143章 出路?第78章 你应该当总兵!第119章 马尾军港第168章 变态的偷窃第115章 定武军第219章 奉旨迎娶第42章 沉默的战场第108章 向我开炮第45章 国民与臣民第138章 钢铁洪流第194章 炫富第31章 恩威并重第252章 终结者第88章 他是奸细第140章 使西纪程第13章 强攻黄金山第266章 除夕六第49章 满洲大军第237章 实业第一人第158章 血战赤岩洞第55章 论功行赏第202章 绝境第146章 阵眼第93章 仁川港第241章 朝俄危机第162章 冷兵器对热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