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终结者

张佩纶说道:“如果唐才常他们真的能除掉慈禧太后那伙保守势力,倒也是天下幸事。不过,他们不可能成功!”

“为什么?”

“这就要说到第四件轶闻。”张佩纶说道:“德国人占领青岛后,朝廷紧急征调袁世凯,率新军进驻山东。这本来也是情理之中,新军进驻山东,不管是为了对付德国人还是为了对付你周宪章,都是朝廷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而采取的正常举动。不过,就在新军奉命向山东开拔的时候,还有两支部队,却反其道而行之。”

“哪两支?”

“董福祥率甘军、赖传武率骁骑营奉命进京!”张佩纶说道:“这两支部队,是大清国最后所能够倚重的部队。甘军驻扎在甘肃,是为了防止回民反叛,这支部队是大清国装备最为精锐的地方部队,李中堂的淮系部队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后,这支部队就凸显出来了;赖传武骁骑营虽然不是新军,但装备和训练水平,丝毫不弱于新军,甚至,不弱于你的章军,周现身,这个赖传武,你应该很熟悉,他是个难得的将才!要不是他,换了别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瓦解掉你的章军!”

周宪章点点头:“不错,此人极为难得,有军事才能,又不怕死,这在清军将领中,极为罕见。可惜,他偏偏不服我周宪章!”

张佩纶说道:“这两支精锐,朝廷既不让他们去对付德国人,也不让他们去对付你的章军。而是紧急回京。这意味着什么?”

“赖传武是慈禧太后的人!”周宪章缓缓说道:“不过……”他突然想起了天津大沽口外山丘上的那个蒙面将军。

“赖传武曾经是章军的人。不过,他现在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张佩纶没有注意到周宪章的脸色,继续说道:“两支精锐部队进京,目的只有一个,向光绪摊牌!”

“张先生的意思,慈禧太后没有听恭亲王的话,她还是要把光绪拉下皇位,让溥儁当皇帝。”

张佩纶点点头:“唐才常进京,说明康有为那些维新党人想要发动政变,董福祥和赖传武进京,说明慈禧太后也想发动政变。皇上和太后,都在调兵遣将。周先生,依你看,哪一方胜算大?”

“董福祥我不了解,不过,有赖传武站在慈禧太后一边,唐才常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可能性!”周宪章叹道。

“所以,维新变法必然失败!”张佩纶说道:“不过,慈禧太后胜利了,也得不到任何好处。拥立溥儁为新君,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全面废除新政,慈禧太后独掌大权,溥儁不过是个傀儡而已,他甚至比当今光绪皇帝还不如!光绪至少还想做点事,溥儁就只能得过且过!如此一来,维新变法给大清国带来的最后一点希望,也将彻底破灭,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意大利、荷兰、西班牙、俄国,这些西洋列强,将以德国为榜样,急不可耐地发动对中国的全盘瓜分,大清国的天下,将迅速崩溃。周先生,这就不是什么改朝换代了,从此之后,地球之上,将再无中国!”

周宪章点点头:“张先生的意思是说,要么,满清朝廷灭亡,要么,中国灭亡!”

“是的!存留大清,则中国亡;存留中国,则大清亡!两者必居其一!”张佩纶说道:“李中堂、恭亲王、孙文都看清楚了这个选项!甚至,袁世凯也看到了!”

“袁世凯?”

“这是我听到的最后一个轶闻。”张佩纶说道:“袁世凯新军十个镇,总兵力八万,奉命进入山东后,本来有两个选择。第一,包围青岛,驱逐德国人,这是国人所希望的。第二,在山东沿海布防,阻止章军登陆,这是慈禧太后所希望的。然而,新军即没有向青岛进军,也没有向山东沿海进军。他只是派出了小股部队,象征性地进驻威海卫,而新军主力,在济南一带停步不前,朝廷再三催促袁世凯进军,袁世凯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诿。慈禧太后却是拿袁世凯毫无办法。”

“慈禧太后进退失据,她早就应该想到,袁世凯一旦手握新军,就不会听话了。”周宪章笑道。周宪章与袁世凯,只见多寥寥数面,可周宪章却与袁世凯似乎有着神交,他很清楚,袁世凯绝不甘心做慈禧太后的奴才!

“袁世凯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德国人身上,也不在章军身上,他的两只眼睛就盯着北京!”张佩纶说道:“北京城里,不管哪一方获胜,他都将率军进京,收拾残局!”

“袁世凯胆子够大的!”周宪章说道:“不管怎么说,大清国还有那么多地方督抚,张之洞、刘坤一、陈宝箴、还有李中堂,都不是等闲之辈。袁世凯想凭他手里区区八万新军改朝换代,只怕没那没那么容易吧。”

张佩纶说道:“我说过,大清国与中国,只能留存一个,张之洞、刘坤一,陈宝箴、还有李中堂,甚至,还有远在鸭绿江边的旗人将军依克唐阿,他们都很清楚。推翻朝廷,是人心所向!其实,满清朝廷这个千孔百疮的大厦,只需要轻轻一点,就会轰然倒塌。周先生,袁世凯看得很清楚,难道,你就看不到吗?”

周宪章默然。

张佩纶的话,周宪章完全赞同!

他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张佩纶的意思很明确,他是要周宪章来当大清国的终结者,而不是袁世凯,或者其他的任何人!

因为,清廷亡,中国失去了有中央政府,天下群雄并起,必然会陷入战乱纷争,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坐镇北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全国性的战乱。

袁世凯固然有实力,但是,他的实力不足,即便他能够推翻满清朝廷,建立新政府,其影响力,也只能局限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的局部地区。而中国的长江流域、西南、西北、东北辽阔地区,必然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这其实与列强瓜分的结果,没什么两样。

只有周宪章,不管是实力还是威望,足以震服各地诸侯,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迅速将全国从纷争中解脱出来,实现国家的和平过渡。

李鸿章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派张佩纶到台北来当说客。

“周先生,你担心什么呢?”张佩纶说道:“甲午战争和乙未战争,你以一支孤军击败了日本人,在百姓心目中享有无可替代的威望,台湾朝鲜两地的治理,百姓生活富足,两地百姓在洋人面前扬眉吐气,俄国人和法国人在你的面前也只能忍气吞声,而大陆百姓生活在大清国朝廷手里,却是受尽洋人的欺辱。如今,大陆民众盼望你,如婴儿之望父母。只要你举起义旗,天下百姓必然箪食壶浆迎接章军。而你的章军,足以让任何西洋列强胆寒,横扫懦弱的清军如摧枯拉球。就是袁世凯的新军,面对你的章军,也只能是螳臂当车。如果袁世凯是聪明人,就应该给章军让路!”

“张先生过誉了。”周宪章微微摇头。

张佩纶继续说道:“德国人强占青岛,是大清国的不幸,却是周先生的万幸!容在下为周宪章计议:周先生可亲率章军主力,以驱逐德军收复青岛为名,在山东登陆,青岛德军不过区区三千人,章军大军一到,必然土崩瓦解。周先生收复青岛,一雪国耻,天下百姓归心,周先生乘势率军直捣直隶,袁世凯新军或许有所抵抗,但绝不会拼死抵抗,因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是你的老朋友,更何况,袁世凯自己,也不愿意为清廷卖命。与此同时,朝鲜章军跨过鸭绿江,依克唐阿二十万清军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朝鲜章军趁势攻取辽东,旅顺现在俄国人手上,旅顺百姓的深仇大恨,是周先生帮他们报的仇!章军大军一到,旅顺百姓必然开门迎接,章军占领旅顺后,随即兵临山海关,北方可一战而定。此外,周先生可命一位将军,率台湾章军渡过台湾海峡,进入福建、两广、一路北上,横扫长江以南。周先生,闽浙总督端方、两广总督李鸿章,会敞开大门欢迎章军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陈宝箴、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台黄遵宪,他们虽然不会欢迎章军,但也绝不会与章军为敌。章军三路大军,如三支利剑,清廷不亡何待!一旦章军攻入北京,西南、西北可传檄而定!”

张佩纶的话,让周宪章热血沸腾!

得人心者的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定理!清廷已经彻底失去了人心,只要轻轻一点,百孔千疮的清廷大厦就会轰然倒地!周宪章相信,张佩纶的推断是正确的,章军三路大军攻入大陆,灭亡清廷,并不会像甲午或者乙未战争那样,付出惨重的代价。

然而,推翻清廷之后,又将如何?

第201章 老婆该听老公的!第144章 出草第146章 阵眼第7章 填油第84章 炸雷第262章 历尽劫波第44章 苦肉计穿帮第176章 小翠第14章 赌人头第91章 清军变土匪第159章 定情第64章 尴尬的奔逃第96章 西京丸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125章 开杀戒第169章 战场上的古董第238章 东方公主第228章 又见哭泣的新娘第219章 奉旨迎娶第88章 他是奸细第14章 赌人头第50章 如鲠在喉第145章 两袖清风的毛贼第39章 赃物第223章 纵虎容易缚虎难第159章 定情第49章 举棋不定第183章 蒙面恩人第172章 太后的眼睛第43章 和战第63章 疯子第257章 贵妃与贵人第231章 战争的代价第161章 神枪第68章 铲除异己第78章 你应该当总兵!第151章 设伏第232章 国家利益第144章 出草第50章 皇上病危第204章 愚蠢的代价第177章 奴才与主人第247章 胶州湾第146章 阵眼第176章 小翠第215章 占便宜第245章 比战争更为沉重第81章 大同宾馆第190章 拖死猪第254章 眼泪第243章 擒贼擒王第79章 孙文来了第86章 自立军第92章 定武军第129章 天音第40章 信仰的垮塌第125章 开杀戒第149章 大酋长第234章 割据者第18章 目标国子监第108章 向我开炮第59章 铁甲巨舰第41章 煤烟第120章 吉野第222章 儒家的巅峰第139章 旗人的优势第216章 都是锦旗惹的祸第174章 郑成功第二第132章 剪辫子试点第67章 青帮第126章 观战第110章 聂小芸第256章 马克沁第11章 小日本第164章 人头第163章 联姻第208章 倒赚一把第128章 夺权(二)第47章 高丽女人第105章 死无对证第158章 乞命第143章 吴先生第114章 巧芸馆第240章 腾飞(二)第81章 大同宾馆第250章 渡江第84章 炸雷第148章 高丽参第182章 搭船第47章 高丽女人第175章 三琦君第225章 哭泣的新娘第31章 士兵的尊严第219章 革命圣地第157章 大战前夜第199章 混战第126章 观战第80章 绑架第8章 剪辫子第103章 剑拔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