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吐蕃有内乱

按说处理这等大事,是武则天和朝中重臣们的活儿,和崔耕以及武崇训关系不大,和那些贡士们就更没啥关系了。

但是,这些新科的进士和明经,刚刚考中,参政议政的热情特别高,久久不肯离去。

他们不肯离去,那些啥事儿都没有的落第之人,就更不肯走了。连带着崔耕怕自己走了出什么事儿,武崇训怕自己走了之后杜暹添油加醋,也不肯走。

于是乎,几百人傻乎乎地站在端门之前,且看到底是出了什么大事。

不消一会儿,各路大臣的车驾就到了。武则天下旨开了端门,命各大臣和那个敲登闻鼓的骑士入内。

这些重臣们的随从和贡士们站在一起,武三思干的那点破事儿,很快就众人皆知。

又等了一个时辰左右,都快五更天了,还是没啥动静。

崔耕打了个哈欠,道:“我说诸位,看来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陛下与各位重臣一时之间难以决断。大家都在这等着也没啥意思,还是散了,回去睡觉去吧。”

“老师此言差矣!”杜暹挺身而出道:“成均监有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出了如此大事,我等理应积极探听,为国献计献策,岂能着急回去睡觉呢?”

“杜兄所言极是!”

“我等既受皇恩,理应竭力报效!”

“老师身体劳乏,可以先回去休息,弟子有了消息会通报您的!”

这帮新科进士们大都还做着“一条妙计得皇帝赏识,从此平步青云”的美梦呢,纷纷应和。

崔耕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一阵无奈。

武崇训着急回家,却不屑道:“切!就你杜暹还为国家献计献策?不是我看不起你,别说你了,就是崔考功,在这种大事上,也没有置喙的余地!”

也合该武崇训倒霉,怎么就那么巧,他话音刚落,武则天的贴身太监高力士就从端门内走了出来。

他一眼就看到崔耕那身扎眼的浅绿袍了,招呼道:“崔考功,您在这啊,赶紧随奴婢来吧,陛下召见您呢!”

“我……”

武崇训满脸的不可置信之色,道:“高公公,您没说错吧?陛下现在有功夫召见他……一个六品官?现在不是朝廷出了一件大事儿吗?”

高力士道:“对啊,正是因为那件大事儿陛下和众宰相都不能决断,所以才召崔考功问计啊!”

“那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上次杜审言的案子,也是陛下和宰相们一时间难以决断,崔考功出了一条妙计,才查明了案情。现在陛下有了难题,垂询崔考功有何不可?”

崔英干涉杜预的案子,为了武则天的名望着想,朝廷只对外宣称是他上书请废“禁屠令”。武三思因为这事儿太小,也没对武崇训提起,所以,这事儿还真不知道。

现在经高力士这么一点“杜审言”三个字儿,他瞬间就秒懂了,道:“照这么说,陛下果然是召崔考功问计?”

“我骗您干嘛?”高力士道:“高阳王千岁,您别拦着,我还得赶紧和崔考功回去复命呢。”

“别介啊!

武崇训瞬间就想起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刚才自己老爹武三思已经进宫了。

但是,他去的匆忙,这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儿,可是不大清楚。若是让崔英在陛下面前说出来,父皇毫无防备怎么办?

想到这里,武崇训赶紧赔笑道:“高公公,小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您能否答应?”

“什么事?”

“这个……小王也有一颗为国效力之心、,朝廷出了这么大事儿,您能不能把我也带去啊?”

武崇训在武则天面前算是得宠的,高力士还真不好不给他面子,只得道:“好吧,那奴婢就跟陛下提一句,陛下见不见你,我可不敢保证。”

“多谢高公公了。”

崔耕和武崇训跟在高力士后面进了端门,身后那帮新科科士和明经们可就炸开了锅了。

“怎么样?看见了吧?”

“什么怎么样?”

“咱们老师啊,好家伙,这么年轻,不到三十,就做到了考功员外郎,还得如此陛下重视,这前途岂不是大大的有?”

“废话,就你看出来了?告诉你,这不仅仅是陛下重视的问题,要知道,现在朝廷重臣都在宫内呢。陛下下这道旨意的时候,怎么就没人阻拦?这说明,老师之才,连朝中重臣都认可啊!”

“照这么说,有老师照拂,咱们这届考生岂不是前途大大的有?”

“那是自然,以后咱们可得争气些,莫给老师丢脸。另外,咱们自己人可得多亲多近,拧成一股绳,为朝廷效力,为老师分忧。呃……对了,在下乃宋州牛万年,不知年兄你贵姓高明啊?”

“我乃鄂州乔云山。”

……

……

众新进的进士议论纷纷,崔耕自己则和武崇训、高力士一起,进了宫城,来到通天宫。

高力士进去禀报,武则天马上下旨,宣二人进殿。

君臣见礼已毕,武则天赐座之后,一使眼色,武三思这个宰相之首,就轻咳一声,将发生的那件大事娓娓道来。

原来,就在十日之前,吐蕃赞普都松芒布,再也忍受不了论钦陵大权独揽,趁着他外出抚军之际,召集心腹兵马两千余人,将王都内的论氏族人和亲信连根拔起。

论钦陵得知之后大怒,起兵反叛,与都松芒布大战一场。他虽然用兵如神,但名不正言不顺,吐蕃的大军更加效忠赞普。最后,论钦陵自杀于宗喀,自愿随之殉死的有数百人。

当然了,这并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如今论钦陵的次子论弓仁,正带领七千余帐,三万八千余人入周,请求庇护。

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知道后,派使者到大周来交涉,要求归还论弓仁,否则就要对大周宣战。

安西都护郭元振不敢做主,飞报武则天。

可是,论弓仁得知吐蕃赞普使者到来的消息之后,深恐郭元振出卖他。于是乎,马上带着心腹部下三千余人脱离了郭元振的掌控,往洛阳方向而来。

郭元振当然可以带人去追,但是,万一论弓仁误会了,双方发生一场火并可怎么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地方官员也不敢拦。

好死不死的是,那使者得知消息之后,怕回去之后,吐蕃赞普责罚,也带着从人飞马去追论功仁。

所以,郭元振只得派遣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前来报信,请武则天定夺这论功仁到底是留下,还是交给吐蕃使者?

现在,无论使者还是论弓仁,距离洛阳都只有半天的路程了。

对于是否庇护论弓仁,朝臣们争论不休。

大周朝廷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倒也不是怕吐蕃。但是,为了一个论功仁,值得吗?

再说了,兵凶战危,谁敢言必胜?万一大周战败了,丧师数万,百姓流离失所,谁来担这个责任?

还有最关键的,要是论功仁弃暗投明也就罢了。很明显,他就是个丧家之犬,没办法才投大周的,这种投降的标杆必要也罢!

所以,很多朝臣对收留论弓仁持反对意见。

当然了,支持论功仁的人也是有的,比如女皇陛下自己就非常热心吐蕃要人朕就放人,那朕岂不是很没面子?另外,现在吐蕃经过一场内战,元气大伤,他不来攻打朕,朕还想会会他呢!

就这样,双方争执不下,武则天灵机一动,想起崔英上次的献计,才招他问对。

武三思介绍完毕后,问崔耕道:“对于收不收论功仁,不知崔查访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呢?

第638章 今朝太白风第1804章 冒名第三回第414章 突厥怪风俗第1599章 天子邀二郎第761章 发配有隐情第1024章 乔觉献至宝第918章 慧范改门庭第1706章 崔芬有消息第320章 又有三使来第1673章 杜暹再遇师第160章 崔耕有灵丹第1137章 背后皆有人第1751章 误入金铃峒第386章 答案终揭晓第559章 四面皆是敌第1435章 惊醒皇图梦第223章 血债须血偿第1269章 有才无大志第1647章 误看狮子舞第769章 见钱势汹汹第326章 吉顼突立功第630章 洛阳桃花观第1645章 光弼情商低第728章 漕运终完成第013章 清源董县丞第456章 二郎献三计第1831章 旁若无人时第907章 揪出临淄王第960章 至宝失踪案第1785章 万事有关联第902章 无心献眼镜第142章 长安风波起第682章 再做他人嫁第337章 惊天大生意第1187章 买粮需林邑第734章 新为吊哀使第899章 屡败再屡战第1325章 南诏有内争第864章 二狗不简单第1369章 公主也作死第689章 我独爱莲说第376章 公主有凶器第1131章 树大已招风第1511章 虎病雄威在第066章 唐朝的离婚第700章 趁势提赌约第464章 佞幸我也行第1124章 红背竹竿草第768章 信手可点铜第384章 宾客节节高第1841章 毒酒消情分第1446章 害民括田法第634章 活捉李鸿泰第1757章 大富大贵人第1066章 二郎露真名第480章 君子袒蛋蛋第113章 拜谒冯刺史第1475章 原是神通将第1668章 秀才遇到兵第1025章 少年遭重挫第1404章 万国伐崔氏第503章 功高小震主第339章 突来异乡客第915章 皇图成泡影第539章 剑南查访使第828章 清流终出手第1602章 元振要行刺第630章 洛阳桃花观第366章 请出徐无仗第1105章 中秋夺美日第517章 裹儿受委屈第1802章 光庭有悍妻第872章 子系白眼狼第032章 喜讯从天降第1239章 斗山终得胜第1755章 终于到钦州第351章 突厥有故人第825章 竹杠敲起来第1453章 江韦重来投第786章 神龙有内情第904章 宴请刘幽求第515章 饮鸩来止渴第1606章 胥吏猾如油第053章 筹办县学馆第1363章 寻妻各有方第740章 佛陀能断案第405章 迷案有隐情第184章 悔亲又破财第961章 主使另有人第090章 崔耕很清醒第665章 局势新动向第797章 二郎提条件第1539章 佛寺有魔母第1088章 拔剑斩仇人第614章 金刚与力士第1044章 临终行告解第1542章 收下卢藏用第1614章 佳人死与生第1290章 船上有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