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有些茫然

回到官厅里,李璋喝了杯茶,觉得坐不下去。自己对于机宜司要做的事情不熟,随便一看,觉得不懂的事情更多,一时间不由得心烦气躁。最后没有办法,出了官厅,想了想,向一边的后勤司那边走去。

李复圭得了消息,急忙迎出来,把李璋接到了自己官厅,上了茶来。

请了茶,李复圭道:“不知太尉来有何事?”

李璋放下茶杯:“在官厅里面,一时间不知道做什么事情,出来走一走。想起在河曲路的时候,你管了许多时间情报,便来请教。”

李复圭听了笑道:“原来如此。太尉不必忧心,机宜只是要求细心,事事留意,不出差漏。现在机宜司,军官将领多是从河曲路调来,他们做此事久,知道厉害。太尉只要总其大略,有事命令他们即可。”

李璋道:“今日河曲路来的人在那里布置,我过去看了一看,见做的事情实在是杂,又要从中理出条理来,非一般人能做到。杜太尉曾讲,国家大政,兴军伐战,机宜司事宜极重。我是从军的人,向来没有做过这些事情,着实是怕做得差了。”

李复圭听了摇头:“是太尉的心思重了。只要放宽心,多留意庶务,事情并不棘手。开始的日子不需去管他们,只要立下框架,让那些将领自己去做即可。太尉从旁看着,一一记在心里,事情便就会慢慢熟愁。机宜不似他司,日常许多都是小事,从中理出条理,需年深日久才行。”

李璋叹了口气:“以前在京城里,只听说河曲路大军对哪里作战,战无不胜,立了多少军功。现在才知道,一切都是靠运气。天下各路帅司,哪里有如河曲路这般,事事都做得如此仔细。”

李复圭道:“杜太尉做事,一向喜欢仔细。只要有可能,什么事情都要搞清楚。最开始,河曲路的机宜司其实只是了解周边,熟知民情。到了后来越做越细,便就成了这个样子。”

看看天色,李复圭道:“看太尉苦闷,不如我们去寻赏功陈待制,饮两杯如何?给太尉讲一讲河曲路的事情,知道下面的人怎么做事,不需过于担心。”

李璋道:“如此也好。只是麻烦两位。”

李复圭道:“太尉客气了。我们同衙为官,本就该相互帮扶,才能做得好。”

一边说,一边唤了个士卒过来,到旁边的官衙去请陈旭。

李复圭是世家出身,爷爷李若谷官至参知政事,父亲李淑童子出身,做过翰林学士。他自己是庆历年间的进士,后来跟在杜中宵身边,入朝为官。虽然家世显赫,李复圭也天资聪颖,精于吏事,只是其进取心一直强烈,驭下很严,与身边的同僚倒是关系良好。

不多时,李旭到来。三个人结伴出了官衙,到附近的清风楼,叫了一个临街的阁子。

点了酒菜,李复圭道:“以后我们三个同衙为官,正该互相照拂。京城里比不得河曲路,很多事情不同了。京城官员众多,不管做什么,都有官员议论,不比那个时候自由自在。”

陈旭道:“是啊,现在枢密院里,事事都要讲规矩,我也觉得拘束。上面虽有太尉,还有许多使副看着。他们以前又不是带兵的人,许多事情不明白。”

李璋道:“以前是带兵的人又如何?便如我一样,带兵多年,现在却事事不懂,汗颜得很。”

李复圭道:“太尉不同,不过是因为现在带兵与以前不一样罢了。等到慢慢熟悉,自然一切都会好起来。再者机宜司与其他衙门不一样,主要是总揽大局,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在做。”

陈旭道:“是啊,枢密院的四个衙门,细务最多的就是机宜司和后勤司,不过官吏也多。主官只要抓好大局,下面不缺做事的人。最要紧的,其实是军令司。”

李璋听了,道:“对了,今日为什么没有请军令司的赵太尉?”

李复圭笑道:“太尉,军令司不同。不要以为都是枢密院下的一个司,军令司就跟我们这几个司一样了。军令司管的是各路帅司,还有全军的各个军,拟定作战计划,决定军队驻扎,重要无比。赵滋可不是我们几个人能比,地位还在三衙诸管军之上。这些日子,枢密院大事决策,诸位使副外,赵滋几乎从不缺席。今日去请,他必然也没有时间出来。”

李璋听了不由有些不可思议,一样是司的主管,怎么相差这么远?前日后苑饮宴之后,这两日都没有人找过自己,却不知道赵滋竟然这么忙碌。

看了李璋神情,陈旭道:“军令司其实是帅司的大部分,与地方相比,分出来的就是我们几个。当然,还有管钱粮的,独立于四司之外。全国军情,都是军令司在管,这个时候哪有时间。”

用杜中宵前世的话讲,军令司大致相当于总参谋部,虽然没有后世的总参谋部那么大的权力,也相差不多。不管是对外战事,还是国内军队驻扎,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各种演习军训,都是他们的管下。现在整训的时候,赵滋事事要问,哪里有时间出来饮酒。更不要说,现在的官员不齐,更加忙碌。

李璋以前做管军,下面的事情管得很少。日常事务自然有吏人在管,只有非常事情,才会报到他这里。那个时候,军中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简单。坐衙一日无事,是最好的。没想到现在完全不是那个样子了,事前要做计划,事中要监督,事后还要总结,这些衙门每日里不知道多少事情。很大程度上,不但是现在比以前的事情多了许多,还把原本是吏人做的事情,归到了官员身上。

酒菜上来,听着李复圭和陈旭说着他们的观感,李璋觉得,简直像另一个世界的人。以前自己所熟悉的军中生活,跟现在格格不入。他们说的事情,自己既似曾相识,又一窍不通。

饮了几杯酒,李璋道:“这几个你们在河曲路如何?闲来无事,说来听一听。”

李复圭道:“在河曲路这几年,虽然忙碌,日子过得倒还充实。便以现在太尉管的机宜来说,杜太尉不似其他各种主帅,向来不用自己子弟。初开拓河曲路,还是在我的管下。那个时候,太尉让我做的事情,就是尽快掌握周边敌情。除了绘制地图,弄清敌军布置,还要知道官员任免,各个官员脾性。那时战事不断,做起来着实不容易。到了后来,还要知道党项和契丹的朝政。每隔一断日子,就要把他们的朝堂任免整理一遍,每个官员的家世、履历俱要搞清楚。”

李璋道:“这些事情,如何做得来?自己去做,需要多少人手!”

李复圭道:“初时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做得多了,慢慢觉得此事也不复杂。有了渠道,知道这些事情并不难。便如本朝的政事,甚至官员奏章,京城里时常有贩卖的,他国也相差不多。只要特别留心,并不需要派出专门人员,就有渠道知道。”

李璋知道这些渠道是机密,外面不好说,他也就不问。其实说穿了没有什么,无非是宋朝与契丹的商贸,情报部门密切留意。也会有一些情报机构的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参与商贸。他们一般就是到敌境去听去看,而不主动做职业外的事情,收集情报。

杜中宵对情报机构的定位,就是收集消息,主要是心细,以前总结整理的能力。至于发展下线和暗杀之类的,从来不做。要需求,也会由其他的机构出面。

这些平时汇集起来的消息,是战时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最重要的是准确。对于李璋来说,这些事情闻所未闻,听着甚有兴趣。

第11章 决战第18章 游骑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52章 分岐第91章 大胜惹大祸第52章 建节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208章 奇才第109章 请派监军第56章 买书第40章 垄断经营第96章 好土第126章 故人叙旧第95章 赌东道第89章 内乱第52章 建节第142章 商路第46章 分道扬镳第131章 边打边谈第1章 疾风暴雨第128章 进城前夜第95章 赌东道第126章 故人叙旧第166章 恶人当道第273章 封赏第128章 刚刚好第70章 试探第254章 畏敌如虎第52章 禁地第272章 诸使庆功第135章 大战在即第121章 家事第224章 回乡第60章 你想做官吗?第82章 日暮途穷第68章 别出心裁第113章 创业维艰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85章 大比武第8章 制硝第265章 使节第38章 如何治理?第67章 带你看炮第187章 人财两失第254章 畏敌如虎第127章 三方牵扯第24章 大军集结第222章 战事关键第104章 赏识第101章 庆功宴第237章 循路而来第42章 债券第18章 互相推诿第155章 机宜司第78章 钱来了第101章 好心第52章 若即若离第206章 不自知第85章 四散而逃第20章 莫多管闲事第75章 全部押中第19章 各有门路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189章 必须称臣第190章 进占疏勒第19章 各有门路第54章 争端第146章 遇仙楼重聚第64章 曲线前进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260章 内乱第88章 随你们打去第66章 反杀第25章 此何人哉第14章 隐情第16章 生意兴隆第16章 用刑第77章 先关起来第129章 处处不同第125章 游街第3章 比不得第223章 军制暗合第134章 惧其不来第92章 大战将起第71章 错位第249章 内贼第210章 韩琦到来第48章 冲不动的军阵第63章 叶县第136章 走向远方第161章 兵进伊州第225章 大战将至第125章 游街第59章 顺手牵羊第70章 试炮第43章 示之以恩第35章 怎么切换?第203章 一切都变了第32章 危机第72章 数字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