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不可松懈

不知不觉就到了六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都堂里,几位宰执摇头蒲扇,议论着政事。

王尧臣道:“以前为避免刺激契丹,河北的铁路没有修到边境。如果数年之后要对契丹用兵,铁路要及早修好。中书以为,过了黄河自安利军出发,一路北上,过真定府再到保州。枢府以为如何?”

杜中宵道:“只有一条铁路,只怕还是不够。现在已经修到大名府,不如再加一条,从大名府出发北上,在武邑一带过建渡口。过黄河后到河间府,最后到信安军,直抵拒马河岸。”

文彦博听了,摇了摇头:“如此修路,是明摆着要攻契丹了。”

杜中宵道:“相公,现在这个时候,契丹还会以为能与本朝相安无事吗?”

文彦博道:“不管如何,铁路不能修到契丹边境。这样吧,西边修到保州,东边修到河间府。如果朝廷定计欲要进攻契丹,再向前延伸就是,也来得及。如果铁路修到边境,契丹必然生事。”

见杜中宵还要再讲,韩琦道:“文相公老成谋国,说的极是。事情一步一步来,不必一下子就把事情做死。先修到保州和河间府,定了攻契丹,只要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延伸到边境。”

杜中宵想了想,道:“那便先如此吧。不过,要选好兵力集结的地方,预备粮草,早做准备。”

王尧臣道:“大名府以北,水泽纵横,并不好修路。不只是黄河,其他河流想要架桥并不容易,只怕会有几个渡口。一有渡口,道路便阻滞,一路就不那么快了。东线不如从齐州出发,走德州北上,一路到河间府。到了战时,可以从京东路运粮草北上,比大名府方便多了。”

杜中宵道:“此路也有必要。不过,从大名府出发,是为了大军能够统一调动,统一指挥。从齐州北上,就只是运粮草了。便于军事行动,应该是从大名府出发。”

文彦博道:“此事重要,先让群臣讨论,再定路线吧。修铁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西线可以先动工,以后有余力了,再修东线即可。这两年整军,两湖又营田,朝廷财力不支,不能两线一起修。”

杜中宵没有说话,明显不认可此点。朝廷开始整军,数年之后就要对契丹用兵,岂能不早做准备?

韩琦道:“对契丹用兵,总还要一两年时间,不须要那么急。先修到保州再说吧。”

田况道:“那便如此,先修到保州。等过一两年,朝廷有余力,再修东边的铁路线。与契丹作战不是等闲,一条铁路线,还是不够。”

杜中宵勉强点了点头,道:“除了河北,还有河东。铁路修到代州,而后扩修雁门关道路,加强与朔州的交通。从朔州出兵攻大同府,要保证粮饷充足。”

韩琦道:“此事可以。自占朔州,河东路大量兵马北上,经略使庞籍一直留意此事。”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讨论了一些杂事。张方平道:“近些日子天气炎热,向两湖去的禁军先暂停几个月,等到天气凉爽再南下。去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士,那挡那里的暑气,去了水土不服。”

杜中宵道:“若如此,需吩咐将领,着意看着要走的士卒。这些人确定要离开禁军,在京城里没有事情,可不惹出事来。不如这样,先把他们调出城去,在附近驻扎为好。”

文彦博点头,看看天色,道:“若没有其他事情,今日便如此吧。这样热的天气,早早回去躲一躲暑气。天气炎热,这些日子政事不多,两府议事,先停上段日子,天气凉了再说。”

众人没有异议,各自行礼,离开都堂。

走到路上,韩琦道:“今日无事,各位到我府上,饮两杯酒如何?花园里凉风习习,倒是舒畅。”

文彦博几个人要回去歇暑,推辞掉了。只有杜中宵、张方平、张昇三人无事,跟着韩琦到了他的府上。韩琦家中人口多,府第比杜中宵的家还要大一些,后边一个花园,花园中还有一个池塘。这个季节坐在池塘边的凉亭里,凉风习习,让人身心舒畅。

几个人落座,韩琦命人上了茶来,坐着闲谈。

聊了几句闲话,韩琦对杜中宵道:“这些日子又是整军,又是营田,太尉用心公事,劳累了。”

杜中宵道:“有什么办法?圣上命我到枢府,本来就是要做这些事情,怎么能够不用心?而且几年后对阵契丹,不是容易的事。现在用心,以后就可以轻松些。”

韩琦笑着摇了摇头:“太尉,你真地想在整军完成之后北上,恢复燕云?”

听了这话,杜中宵吃了一惊:“圣上对此事看重,朝中的官员不是应该都明白吗?”

韩琦道:“许多事情,嘴上可以说,却不一定要真地去做。朝中官员眼里,大多数人可不是这么看的。契丹立国已久,幅员广万里,兵马众多,可不是党项小国可比。讨伐契丹,官员眼里,只是圣上说一说罢了,又不一定真地去做。两三年后的事情,哪个说得准?”

杜中宵不由愣住,回想起刚才都堂里的情景,慢慢有些明白过来。自己是把皇帝的话记在心里,大军整训完成之后,便就兴兵北上。一切政事,都是按照这个节奏安排。但在其他官员,特别是中书门下的官员眼里,可未必如此。很显然文彦博就不认为,两三年后真地会北上。铁路修到保州没问题,本来就是要一条铁路通到边境,与契丹关系不好,便就开始修。但真按战时的需要,东边的也修起来,文彦博就没有兴趣。在他眼里,整军完成后跟契丹作战,只是说说而已,怎么会真地去做?

想明白了此节,杜中宵点了点头。是啊,灭掉党项就是了不起的功绩,还要去打契丹,现在的皇帝当自己是汉武帝吗?战端一开,可不是一两年内能结束的,何必呢。

一边的张方平道:“这几年虽然钱粮比以前多收了许多,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今年整军,加上两湖营田,花钱不少。许多事情,若不是不做不可,就先停了下来。这些日子,因为两湖营田,各地征集耕牛、农具、种子,诸如此类的事情着实不少。文相公处理这些事情,难免烦躁。”

杜中宵看看韩琦,又看看张方平,道:“两位以为,我做事情太急了?”

韩琦点头:“不错,有些急了。契丹刚刚平定了耶律重元,两三年内不会有异动,整军可以从容一些。六十万大军,用五六年能整训完就已了不起。太尉要用两三年的时间,实在是太急了啊。”

杜中宵道:“相公,话不是这样讲。不是我做事急,而是将领官员的惰性。如果不在短时间内完成此事,时间一长就懈怠了。那个进候,不但是做得慢,还做不好。”

韩琦道:“怎么会呢?做事有条理,一步一步来就好。”

杜中宵摇了摇头:“真正要完成整军,就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在完成之后,立即就进行大战,用战争来检验整军的成果。不然,此事是很难做好的。”

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184章 两翼夹击第150章 破城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46章 初战告捷第32章 收网第80章 新婚第92章 育种为主第1章 垆边人似月第46章 游学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38章 民岂能与官斗第4章 汴河上的纤夫第58章 铁监第2章 连夜攻城第111章 铁甲第18章 无路可走第190章 无路可退第2章 托付第103章 接见使节第36章 各奔东西第133章 忘记以前第182章 军中封建第157章 护路的人第1章 投其所好第6章 再回相州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67章 猴戏第212章 通车了第152章 诸事皆难第37章 贪得无厌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干吗的第103章 只开一路第154章 投奔第229章 如果胜了呢?第218章 开花弹第150章 为什么第67章 数路齐出第45章 邪教第83章 众官请客第73章 出门难第53章 重新编组第85章 大比武第72章 不务虚名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40章 重逢第209章 编制第73章 形势突变第137章 什么教育?第33章 使者第242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上)第132章 先下手为强第63章 欠债还钱第96章 货物有别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75章 自寻退路第21章 练兵第236章 同年再会第136章 走向远方第3章 同年重逢第71章 关键第一战第87章 末路第90章 等不得了第77章 无可奈何第222章 战事关键第84章 兄弟相见第91章 同年闲谈第86章 逝者已矣第73章 内部牵制第39章 顺化渡第168章 使节第35章 古之龙泉第30章 侥幸第164章 战还是降?第111章 都是小钱第103章 大开眼界第149章 不经打第92章 不买别动第226章 进退两难第268章 备战第109章 国情不同第177章 分进南北第105章 加工难题第30章 换酒而已第27章 一命换一命第106章 草市饮酒第166章 兵临高昌第132章 先下手为强第68章 别出心裁第39章 大军出动第134章 赵滋述职第226章 霹雳车第246章 议事第98章 时代的碾压第180章 奇人第48章 冲不动的军阵第73章 旧人第149章 召试学士院第205章 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