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进城

踏进朱夏门,杜中宵扭头看了看西边的太阳。太阳依然高高挂在天上,离着天黑还有一段时间。

路的两边是城中百姓,跪在那里,面前摆着香案。香案的后边,百姓手持酒肉,向进来的宋军劝酒肉。南门这里,是汉人的居住区,来的是中原军队,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杜中宵心中明白,这些虽然是汉人,但与宋朝境内的百姓是不同的。现在宋朝占尽上风,他们自然就心向中原。如果占上风的是契丹军队,他们只怕是另一种样子。不能怪百姓,他们在异族的土地上已经生活了几百年时间,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也形成了自己不同的心理。中原皇帝靠不靠得住?对于这些人来说,实际上是要打个问号的。

历史上女真人灭亡契丹之后,宋朝兴冲冲地去接收燕山府。本来以为,百姓应该焚香相迎,最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甚至在女真人南下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站在女真人的一边。

百姓有没有错?百姓是没有错的。不是百姓自己跑到了敌人这里,而是中原王朝无能,让他们被掳掠到这里。不能说是前朝的错,与宋朝无关。宋朝继承了中原王朝的道统,就要接下这些历史。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统统都要接下来。

这个道理不只是对宋朝是这样,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便如杜中宵前世,香港、台湾等地,不能因为他们反华、反中,就说是那里的百姓错了。没有统一,就是中国的错。统一了之后没有治理和教育好,还是中国的错。这是泱泱大国的气度,也是泱泱大国应该负的责任。

走过街道,杜中宵对身边的刘几道:“本是汉人,流落到北地,数百年了,这些百姓不容易。命令下去,进城的兵士不得骚扰百姓。若有犯者,格杀勿论!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我们是解放者,是救他们生命于倒悬,不再吃苦的人。不能反过来,让百姓受到更多的苦。”

刘几叉手应诺。叫过亲兵,立即吩咐下去。宋朝禁军的军纪,以前远说不上好。军法再严,杀良冒功的,抢夺百姓的,从来不缺。杜中宵重新整训禁军,由于供应良好,军纪总的说是好的。但总免不了有不听军纪的,说是每到一处百姓夹道欢迎或许是有,但处处百姓都满意,只怕不行。

离内城不远的一座酒楼,名为接仙楼,被刘几占住作为自己的指挥场所。杜中宵也住在这里。

进了酒楼,到二楼的房间坐定。杜中宵道:“今夜破了大定府外城,吩咐王凯和贾逵,一起入城庆功。明天立即进攻内城,估计也就一两日时间,就应该能够破城。破了大定府后,接下来如何作战,我们要商量一下。是一路直进上京道,还是兵分两路,派人去取东京道,要仔细考虑一下。”

此时到东京道,也就是后世的东北,沿海的山海关一路是不通的。与后世入东北不同,此时应该是从北边走,经兴中府,也就是后世的朝阳入辽阳府。此时东京道女真人已经起兵,占领了很多州县。宋朝占据那里之后,双方到底如何,还要看跟女真人谈判的情况。

杜中宵估计,女真人可能要求羁糜,拒绝宋朝军队直接进入。短时间内,可能只好接受。慢慢把契丹的这些地盘稳定下来之后,再向东北进取。只要占领辽东,就有了进入东北的跳板。

以后东北会怎么样?西北会怎么样?杜中宵不去思考那些问题。契丹灭亡之后,会出现巨大的势力真空。仅仅填补这个势力真空,就需要宋朝数十年的时间,更远的事情,自然有后人去考虑。

天近傍晚,王凯和贾逵到来,与赵滋一起到了房间里,向杜中宵行礼。

各自落座,杜中宵道:“昨日灭了周围斡鲁朵,今日攻进大定府的外城,这一战,顺利地出乎我们意料。今日大家庆功,顺便商量一下,接下来如何作战。”

王凯道:“末将以为,此事极容易。取了大定府之后,全军北上,把契丹最后的主力,全部消灭于临潢府。那个时候,才是功德圆满。”

赵滋道:“太尉,契丹剩下的地盘,不只是上京临潢府,还有东京辽阳府,甚至更北边的黄龙府等地。如何作战,确实是要商量一番。”

王凯一惊:“此次能连取中京和上京两道,已经是不了得的大功。难道太尉的意思,是要把上京道也取了?若是能成功,可就真把契丹灭国了。”

杜中宵道:“不说别的地方,契丹的五京,我们最少要占住。没了五京,契丹就灭了,剩下的势力不足为虑。大定府是道路交汇之地,占了这里,到其他地方的道路也通了。此战之后,契丹在上京道的兵力可能不足万人,不需要十数万大军去,可以分兵别处。”

贾逵点了点头:“太尉说的是。不过,现在分兵的话,后方粮草运送更加艰难。”

杜中宵道:“是啊,本来只是让李复圭运粮到大定府,向北向东,都远远超出了。不过,不能只考虑后方运来的粮草,契丹也有存粮。大定府里,听说储粮足够十万大军之用。北边的临潢府更不要说,储粮只会更多。接下来的战斗,需要的兵力应该不多了,我们也可以抽出部分兵力运粮。”

赵滋道:“现在想的是,大定府之战后,十万兵马去取上京临潢府,五万兵马取辽阳府。与你们商量一下,觉得如何。战事太过顺利,如果两路出击的话,暂时后边的粮草必然运不上来,需要各军因粮于敌一段时间。能不能做到,诸位考虑一下。”

王凯想了想,摇了摇头:“因粮于敌是可以做到,只是总觉得心里无底。”

赵滋道:“太尉,以前打仗,因粮于敌不是正常的事情?这些年本朝钱粮充足,打到哪里,粮草都能运上来,反而不习惯了吗?你们放心,只是暂时因粮于敌而已。除了缴获的敌人储积,其余征集的粮食后续朝廷可以补上。并不是要你们只能抢粮吃饭。”

贾逵道:“太尉,既然是征集粮食,后续补不补,还不是一回事?”

赵滋连连摇头:“这可不是一回事情。我们后续补上,这朝廷的信眷。让征粮的民户放心,他们的粮草不是丢了。而且占领地方后,把粮食补上,也可以争取民心。太尉一再说,占领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民心。我们有了民心,这些才真正是朝廷的地方。若是争取不到民心,哪怕是占了,早晚一天也会出事。”

王凯、贾逵和刘几三人一时沉吟,都没有说话。占领大定府后立即出击,李复圭运的粮草等不到运来,就只能从敌人手里抢粮草,战争就不一样了。

看着几人的样子,杜中宵暗叹了一口气。不管是从大定府去东京辽阳府,还是去上京临潢府,路上都是人口繁庶之地。虽然比不得中原,人口比较稀少,但路上都有城池,征粮并不难。若在以前,面对这种好机会,宋军必然不会错过。只要有人,怎么会没有粮食?

(这几天感冒了,好厉害。明天请假不更了,请大家谅解。最后这几天,可能一天一更,估计没有几天了。新书会很快开始,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第149章 不经打第98章 无事生非第131章 不同的声音第3章 首告有赏第136章 初战第133章 送来的军功第31章 大军南下第93章 工农并举第94章 针锋相对第96章 出阵第152章 装车的办法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82章 不甘心第106章 庆功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马大官人第151章 装车如打仗第63章 阴错阳差第46章 游学第84章 议降第64章 曲线前进第42章 疑惑第137章 无可奈何第176章 占领高昌第195章 使节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69章 攻占柳中第254章 畏敌如虎第183章 收网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30章 商路第10章 模范部落第41章 新奇吃法第147章 曾经的上司第184章 两翼夹击第67章 生意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153章 鬼谷口第51章 各有封赏第198章 定期储蓄第29章 再次自荐第39章 杂谈第22章 分别对待第69章 格外可恶第103章 接见使节第119章 临别之言第23章 全力应战第212章 通车了第121章 在此一举第1章 面君第39章 顺化渡第48章 双刃剑第48章 庆功第132章 割麦如打仗第13章 杀良冒功第182章 细作第22章 实验第94章 开战第127章 剑指西域第93章 我想谦虚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7章 投敌第132章 离别第100章 两使相遇第21章 吓了一跳第81章 合议第9章 初战第18章 买空卖空第105章 加工难题第17章 通判要来了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57章 拿人第17章 波折第76章 吃好住好第35章 来客第42章 聚饮第81章 灵州城下第138章 布置第13章 抓人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干吗的第165章 渡河第6章 再回相州第126章 细作第83章 晴天霹雳第69章 打出去第242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上)第83章 自相残杀第187章 大战将起第49章 草棉第114章 重兵出击第147章 初战告捷第33章 旧人重逢第164章 过去不须提起第50章 困难第133章 回乡第66章 酬功第112章 调回京城第31章 炒钢第74章 炼钢第253章 斩将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