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重甲守城

太阳从东方的雾气中探出头来,洒下漫天霞光。南门附近的街道上,店铺竟然开门了,而且生意不错的样子。街道上人来人往,人人带着喜色。

杜中宵对刘几道:“契丹之亡,也算是顺应人心了。这里是契丹中京,最起码,与本朝的河南府相似。很难想象,如果河南府失陷,百姓会如此若无其事。”

刘几道:“是啊,做到这个样子,焉能不亡?自耶律宗真在唐龙镇下被太尉击毙,契丹就一直战事不断,百姓哪里有什么好日子?特别是去年,数十万大军南下,契丹是倾国之力,百姓最惨。朝廷大军北来,最少到现在,对百姓都是好事。”

杜中宵点了点头:“用兵最顺的,无外乎吊民伐罪。此次我们进攻,大约如此了。”

两人一边说着闲话,一边看着士卒在外城布置着火炮,准备进攻内城。大定府的内城很大,比绝大多数军州的州城都大。契丹集中力量防守,并不比外城更好进攻。

百姓并不慌乱,甚至有许多就聚在街上,看着宋军士卒忙碌,兴致勃勃的样子。这里多是汉人,宋军的到来,对他们来说并不可怕。最少从昨夜看来,宋军的军纪良好,并不会祸害平民百姓。

皇城里,契丹王公大臣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应对宋军进攻。

耶律宗允道:“现在城中有兵一万八余人,若是跟往常一样,足够守城了。不过,宋军有炮,是我们前所未见的。炮火之下,城墙上根本就站不住人。像外城那样,宋军用炮轰上半天,等到城头上站不住人了,突然之间蚁附而登,神仙也守不住。”

耶律阿琏有些惊慌地问:“那该如何?内城守不住,皇城就更加守不住了。”

耶律宗允摇头:“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今日大家都在这里,一起商议一番。若没有办法,就只能等死了。宋军数万人北来,守不住城,就死路一条。”

沉默一会,萧图古辞道:“若是守不住城,就只好向宋军投降了。我听人说,宋军不杀俘,对降军也还好。便如幽州一战,圣上等多少人被俘,也没有怎么样。”

“还没有怎么样?”耶律阿琏用奇怪的眼色看着萧图古辞。“皇兄自己,都在牢城营里做事。一国之主,受此屈辱,还要如何?更不要说其他大臣,都到牢城营里做苦力。”

萧图古辞道:“以圣上身份,宋朝没有虐待,只是让其做事,已经是好了。”

耶律阿琏连连摇头,对萧图古辞所说,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投降呢?契丹还有上京道,还有东京道,还有广阔的土地,有大量的仆从部族。宋军不过十几万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耶律宗允暗暗叹了口气。他心中明白,现在除了投降,是没有生路的。这两天,王凯和贾逵两部的步军正在赶来,城外的宋军越来越多。而契丹军队,已经没有斗志。

外城守不住,内城更加守不住。契丹惟一的生路,就立即突围出城。只是军无战心,现在只怕突围也出不去。坐困愁城,耶律阿琏还以为自己有很厚的本钱吗?

萧韩家奴道:“今天上午,只怕宋军就会开始攻城。若是跟昨天一夜,内城只怕守不到天黑。诸位若是想不出办法,明日我们只怕就会做俘虏了。”

耶律阿琏一怔:“大定府是大城,哪里那么容易被攻破?!”

萧韩家奴叹了口气:“大王,昨天外城就守了一天。内城又不比外城更坚固,能守多久?现在宋军带的有火炮,轰过来,我们根本无法相抗。城头上没有士卒了,如何挡得住他们?”

耶律阿琏听了,对耶律宗允厉声道:“命令将士,哪怕头上下刀子,也不许离开城头!”

耶律宗允有些无奈:“大王,不离开又能怎么样呢?宋军打上城头来的炮弹,是会炸开的。里面碎片飞得到处都是,城头的士卒非死即伤。他们不撤,就只能死在那里,一样防不住宋军。”

耶律阿琏道:“若是如此,让守城士卒一律重甲!只要他们守死城头,宋军就没有办法。”

见耶律阿琏眼珠发红,有些疯狂的样子,耶律宗允只好拱手称是。全身重甲,又不是两军列阵时冲阵,士卒活动不便,怎么守城?重甲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穿的么?现在城中的士卒,能够穿上重甲,还能拿着刀枪作战的,不知道有几个人。契丹的精兵,去年都被耶律洪基带走了,留下的多是老弱。

耶律宗允心中明白,现在只有投降一条路。不过他是皇室,这话不好说出口。耶律阿琏若是一心要守,那就只能守下去。至于其他人,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正在这时,一个将领入殿。叉手道:“禀大王,宋军已布好阵势,看起来要攻城了!”

耶律宗允急忙问道:“宋军攻的是哪个方向?南城北城?”

将领道:“禀留守,宋军攻南城。其余三个方向,都是围而不攻。”

耶律宗允听了出了一口气:“他们攻南城,那还好,还好。纵然破了,还有皇城。”

大定府的布局,内城位于外城中央稍微偏北,东西宽约四里,南北约三里,长宽约是外城一半。皇城则不同,与内城共用北城墙,长宽又大约是内城的一半。宋军攻南城,哪怕攻破内城,皇城还是安全的。

虽然耶律宗允心中明白,这就是自我安慰。宋军破了内城,皇城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的。但只要还有一道防线,心里便就觉得安全许多。

上边耶律阿琏道:“既然宋军只攻南城,那就把士卒全部派去守南城!不信宋军多么厉害,能够把一万余士卒全从城墙上赶下来!”

耶律宗允拱手:“大王,守城士卒足够,不必全集中到南城。守城此事,人够就好,多了并没有用处。现在要紧的,是如何挡住宋军火炮,让他们登不了城墙。”

耶律阿琏道:“我刚才说过,让士卒重甲!阿叔,你是中京留守,速去安排此事!”

耶律宗允见耶律阿琏神情严肃,只有暗叹了口气,起身告辞。

看着耶律宗允离去,耶律阿琏道:“宋军只是炮厉害,只要士卒守住城头,他们也没有办法。此番人皆重甲,不怕火炮,宋军一时就攻不上来了。”

萧韩家奴看了看韩运,一起暗自摇头。看起来,大定府只怕是守不住了,要自己找退路。耶律宗允是多年老将,若是靠着重甲就能守住,昨天就不会丢了外城了。

第118章 新政失败第76章 灵州城第198章 定期储蓄第9章 酒糟蒸酒第43章 兄弟之争第35章 防守反击第57章 静候时机第69章 各有算盘第115章 该裁军了第63章 叶县第98章 只取朔州第70章 试探第79章 有进有出第117章 牢城营第89章 内乱第10章 模范部落第125章 无差别打击第197章 新式印刷术第201章 广招人手第173章 广立村社第127章 重回铁监第53章 分兵第40章 模范村庄第211章 分岐第40章 尽歼来敌第179章 战前严令第105章 面对第163章 过蒲昌第182章 细作第119章 铁路上的马车第202章 不理他们第31章 良好兵源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1章 心烦气躁第141章 北进第74章 炼钢第43章 示之以恩第103章 杖毙第72章 不等了第82章 不甘心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1章 乱起第247章 刘淮相亲第176章 重设帅司第188章 大胜第260章 内乱第83章 自相残杀第89章 同去第125章 游街第118章 赛马第5章 召试中书第199章 打虎队第183章 专业化第157章 护路的人第181章 开店第92章 育种为主第81章 亲征第219章 两府联手第35章 怎么切换?第28章 三路齐出第40章 模范村庄第3章 官制第7章 一拍即合第59章 两军会师第11章 乱起第1章 疾风暴雨第229章 军制变了第70章 喜忧参半第105章 宝货第80章 新婚第56章 依山而阵第1章 疾风暴雨第204章 赴考第125章 党项商人第144章 开拓两湖第66章 反杀第112章 撞铁板第110章 变出来的钱第50章 炼焦第92章 不买别动第79章 剪羊毛第59章 地方矛盾第263章 初胜第88章 和为贵第23章 多调人来第34章 人心惶惶第94章 枢密副使第96章 归顺第91章 争斗第63章 阴错阳差第131章 京城来使第9章 叶县第83章 众官请客第78章 不情之请第58章 百年计第132章 一年大势第118章 投降第141章 北进第87章 进城第156章 不去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