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若即若离

众人不熟悉烈酒的酒性,没多久便都酒意上涌,酒量最小的李兑,更是已昏昏欲睡。几人纵然心中不服,也只能散去,过些日子再与烈酒较量。

苏绅到了儿子身边,见缺了一个杜中宵,奇怪地问:“酿酒的杜小官人怎么不见?”

苏颂道:“他怕蒸酒那里出了差错,早早过去看着了。”

跟着过来的王素大笑:“此子有些意思。我找他前来蒸酒,只是因为此事只有他做得,哪里真会把他当作匠人。到底是读书人,难得今日有缘,正该与别人谈些文章诗赋,怎么还去看着蒸酒。”

说完,与几个人一起,到旁边蒸酒的小院,去看杜中宵。几个人都有酒意,便跟了过去。

在这些人的眼中,读书人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读书是主业,其他都是附带。就是王素自己,也只是让杜中宵来说一说蒸酒的办法而已,后边几天一直让他在这里,是存了提携的意思,并不是让他兢兢业业一直在这里看着。却没想到杜中宵敬业得很,竟把蒸酒当成事业来做了。

到了小院里,却见杜中宵跟来时一样,靠在大树上,拿着一本书正看得入神。

听到脚步声,杜中宵抬头见是众人过来,急忙起身行礼。

此时王素酒意上涌,问杜中宵:“小友不在外面饮酒,在这里看什么书?”

杜中宵恭声道:“回官人,是昨日买的前几科进士的诗赋集子,闲来无事看一看。小的读书是父亲自小所教,家学粗浅,比不得其他人。以前在家乡,难得见到这些,此时见了着实欣喜。”

叶清臣笑道:“你到京城游学,怎么只看这些。这种书京城多有,尽管买了回去看就是。京城多少名流贤达,你该多读些圣贤书,四处请教,才不枉来京城一次。”

杜中宵拱手:“官人说的是。只是学生一向拙于言辞,心中许多话,当面却不知说些什么,平白惹人耻笑。圣贤书读过,却没名师讲解,只好自己多用功。”

叶清臣道:“若是用功,更应该读些经典。国子监新印的十三经注疏,甚是精良,你去习了来,仔细研读。我们这些人家里,哪个没些酒糟?你帮着煮一煮酒,闲时与馆阁官员多走动,强似自己在这里看这些书。不要怕没人理你,我们帮你说一说,总有慧眼识英才的。”

王素也道:“让你来帮着煮酒,不是图这些好处。你终是读书人一脉,我们也寻些有见识的年轻人来,与你一起读书。不然你来京城,不是白走一遭。”

杜中宵连连道谢。他是因为在外面有吴克久坐在一起,说不了几句正经话,不如过来看书,却没想到让别人来劝自己。也正是因为如此,别人看他忠厚老实,反而更乐意帮忙。

如果是平常读书人,想见叶清臣、王素这些人一面也难。别人是因为李兑的关系,才让杜中宵有这个机会。此时佛教兴盛,杜中宵从酒糟中蒸酒,再施粥给穷人的做法天然讨喜,很多大户想照着做。其实单单是蒸酒省出来的那几钱,还未必放在王素这些人的眼里。

众人都酒意上涌,你一言我一语劝了杜中宵一会,嘻嘻哈哈地去了。告诉杜中宵,他替几个大户人家蒸酒,人家准备些菜肴,请些馆阁清闲的官员来,教也好,交流也好,让杜中宵长些见识。馆阁官员清闲,但收入也低微,算是这些高官给年轻官员的福利。

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杜中宵有些茫然若失。其实此次来京,杜中宵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了准备科举,最重要的就是补足自己知识中的短板。一切为了考试而学,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他是不关心的。不过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像杜中宵这样功利的不多。大家读圣贤书,是要从里面找寻治国救民的道理,如此功利性,颇有些让人瞧不起。

把手中的书本放下,杜中宵叹了口气,看着天上的太阳出神。

出身农家,谁不想在朝中找个靠山,以后要少走多少弯路。只是杜中宵明白,在这个时代找靠山是需要代价的。从参加发解试开始,读书人要想走上科举之路,都要找保人。保人不是挂名,出了问题是要负连带责任的。中了进士,做了官之后依然如此,除了依次升迁,很多时候都要高官保举、

这个时候正是君子小人之争兴起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卷进了党争的漩涡里,更要命的是杜中宵根本就不清楚哪个是君子党,哪个是小人党。君子党什么时候得势,小人党什么时候得势,就更加不清楚。

远离党争,明哲保身,是杜中宵给自己定的原则。不到深深卷入朝争的时候,绝不明确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做别人党争的牺牲品。所以此次入京,杜中宵就真地是为科举,来收集必要的资料,找经验丰富的人士学习经验来的。

跟王素等人若即若离,是杜中宵故意的,这是他在这个时代的求生之道。此时君子小人之争正在兴起,新党旧党尚示成形,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别说是杜中宵,就是后来新旧党争的代表人物,比如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实际上也远离君子小人党争的漩涡。

却没想到,杜中宵越是对这些从人物表现得若即若离,他们越是觉得杜中宵淡泊名利,印象反而越来越好。杜中宵叹了口气,京城虽好,不是久待之地。

出了王素家门,苏绅对苏颂道:“杜家小官人甚是有意思,今日高朋满座,正是在诸位官人面前露脸的时候,他却一个人跑去看书。前人科举文章,有什么可看的。”

苏颂道:“不是如此。我跟杜小官人聊过,他生于不地方,是真地没有看过这些。现在离着下次发解只有一年时间,真地有志于本次科举,现在委实是用功的时候。”

苏绅点了点头,这倒是他没有想过的。他们这些人家,当然理解不了杜中宵那些人的艰难,想不通读书人怎么会连那些书都见不到。

想了一会,苏绅对苏颂道:“这个杜中宵,头脑清楚,做事极有分寸,若是中进士,未来必不是寻常之辈。左右你近来无事,一样要准备科举,日常多与他走动一些,议论文章。如今西北战事艰难,朝中暗流涌动,怕是要有大事发生。唉,你与那些喜欢闹事的人物疏远一些。”

苏颂拱手称是,道:“我看杜中宵制酒甚有意思,从酒糟中蒸酒,发前人所未想。这些日子,我便与他一起蒸酒,准备举业,岂不是好。”

第216章 三策第174章 大炮主义第4章 应对第65章 生事第74章 挑拨第206章 广南乱起第24章 大军集结第20章 结冰了第130章 香布的改变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1章 摊派差役第47章 探矿第5章 生意人家第59章 地方矛盾第233章 大国游戏第87章 进城第38章 峰回路转第151章 进城第30章 以差监吏第199章 打虎队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79章 破幽州第41章 天章阁讲武第160章 新生活第256章 死里逃生第86章 尘埃落定第20章 见世面第18章 威力惊人第82章 契丹要害第76章 吃好住好第202章 离去第157章 长久之计第133章 送来的军功第20章 结冰了第76章 偏头寨第213章 演练第105章 加工难题第26章 突发大案第29章 过界第65章 天赐良机第271章 韩琦第95章 秋收第72章 不务虚名第64章 不吓你们第103章 只开一路第43章 示之以恩第208章 奇才第70章 试探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112章 调回京城第71章 试枪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215章 军校第37章 贪得无厌第48章 冲不动的军阵第157章 护路的人第49章 围歼第56章 一碗面而已第67章 我来了第94章 谁不缺油?第64章 谋划第113章 迎接第194章 截断归途第66章 自作聪明第141章 北进第102章 投降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68章 有好酒第195章 毕昇后人第91章 争斗第3章 比不得第210章 整军之制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64章 圣心难测第130章 交接第24章 抓人第36章 集议第67章 意外第133章 军队要专业化第199章 能放手则放手第95章 特区第55章 传颂天下第47章 有赏有罚第273章 封赏第10章 模范部落第136章 走向远方第33章 各个突破第151章 大雪第113章 创业维艰第58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第70章 试炮第43章 兄弟之争第64章 谋划第137章 无可奈何第37章 僵局第206章 广南乱起第210章 韩琦到来第148章 人选第27章 善后第17章 需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