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布置

张昇指着桌上的地图道:“过了鬼谷口,数十里内无人烟。进高昌的第一座城,即是蒲昌城。那城不大,城池不甚坚固,我们带来的炮应当即可攻破。过了蒲昌,沿火焰山以南,再过宝庄、柳中两城,就可到高昌城下。宝庄和柳中两城,与蒲昌城相差不多,俱都是小城,不必做过多布置。唯有高昌,是前朝留下的重地,城池高大,城里人口重多。而且那里是到契丹商路的起发地,城内富商众多”

杜中宵道:“那就是说,只要过了鬼谷口,可以直进高昌喽?几座小城,既然挡不住火炮,可派小股部队先行围住攻取,后面大部队直进即可。此次作战,以占领高昌城为第一要务,其余都是细枝末节。”

富弼道:“过了鬼谷口到高昌,将近四百里路,距离不近啊。要保障四百里路的物资,最少要有一两万人,而且牲畜充足。如此看来,能够参与围攻高昌的部队,至多也只有五六万人。”

杜中宵笑道:“哪里能用那么多人!高昌城里,据报只有不足万人,哪怕他们临时征召,也不过是两三万人而已。高昌的主力部队,就在高昌城和交河州里,其余的都在焉耆前线。此次我们突然进军,焉耆前线的部队肯定来不及回调,情报也没有报告他们调回高昌。对一万人,三万人足够,其余部队做其他的事情就好。此次进军,除了进攻蒲昌、宝庄和柳中的部队,大炮全部归攻城部队。”

富弼调到河曲路的时间晚,对军队的战斗力没有直接的认识,听了这话,便闭口不说。

张岊道:“节帅欲用三万人攻高昌,不知用哪些人?”

杜中宵道:“你所部五万人,除攻占高昌周围的各城之外,另派兵占白水城,封住由北庭和彰八里救兵的来路。再派一部南下,封住焉耆回援的道路。赵滋的三万人围高昌。”

张岊听说由赵滋部攻高昌,有些失望,还是叉手唱诺。

杜中宵道:“此战高昌,很可能重要的仗不是在高昌城打,而是在外面安抚民众。高昌的回鹘人大多从军,其余各族皆为百姓。最重要的事情,战争过程中民心要稳定,不要让民众自己组织起来,跟朝廷来的大军为敌。张岊所部的五万人,是我们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夺取高昌地区的关键。”

张岊听了,叉手高声道:“节帅放心,末将必不辱使命!”

杜中宵道:“这几天你辛苦一些,带着本部人马,仔细拟定作战计划,交给经略司。西州又称二十二城,也就是说高昌周围有二十二座城池。当然,这些城池,在内地只能算堡寨,真正的大城,只有高昌和交河州城。以最快的速度攻破高昌,其余地区民心安定,是我们此次的作战目标。数万大军前来,要不出差错地完成任务,才算胜利。”

众将一起叉手唱诺。

杜中宵道:“高昌全国兵马,不超过三万人。除了高昌和焉耆之外,其余各地兵马皆不多。此次我们攻高昌,隔绝焉耆,本就是以强击弱,不能给敌人以翻身的机会。我估计兵到高昌城下,他们还未必能反应过来。各部拟定作战计划,不应以难、险为目标,而应尽量细致。”

赵滋道:“节帅,我带兵围高昌,是不是要路上急行?”

杜中宵道:“不错。你部应先以骑兵部队在前,蒲昌、宝城、柳中等地皆须绕城而过,在其他部队之前到高昌城下。到了地方之后,先不攻城,只在外面威胁高昌城中,让他们不敢出城。高昌派出来的救援人员,一个也不要让他们跑出去才好。”

赵滋道:“节帅如此布置,不有些视高昌守军如无物吗?先头部队,派多少合适?”

杜中宵道:“此次十万大军入西域,本就是要彻底解决西域问题,一个高昌,出其不意进攻,本就不是什么劲敌。你部轻装部队,约五千人为数,全员骑马,过了鬼谷后先行,直去高昌。后边的重装部队随在张岊所部先锋之后,他们围蒲昌、宝臣和柳中,你部绕城而过,到高昌去围城!”

赵滋叉手唱诺,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在居延一年多,兵不血刃入伊州,已经太长时间不打仗。此次攻高昌,是以强击弱,最容易战功的时机。赵滋入杜中宵手下六七年,到了调换晋升的时候了。

杜中宵对李复圭道:“伊州到高昌,约七百里路。此次出兵一共约七万人,我们带着本部兵马守伊州。这么长的距离,这么多的部队,保障他们衣食无缺可不容易。还有,攻高昌要用大炮,保障弹药畅通无阻极为重要。军中能不能做到?”

李复圭想了想,叉手道:“虽然不容易,但属下一定做到!”

杜中宵点头:“好!此战过后,必给你计大功!——说实话,高昌一战,与在河曲路时的其余几战都不能比。那时候我们以弱击强,挡者披靡,有一往无前气概。现在我们是以强击弱,但是却没有了以前那种气概了。战场上,你们能不能打出精气神来,让西域的人看一看,现在朝廷军队如何,我心里没底。”

赵滋和张岊听了,一起叉手唱诺,表示绝不辱没了河曲路大军的名声。

杜中宵摆摆手,道:“坐吧,我们坐下仔细说一说。此战是大军整训之后的第一战,战果如何,不只是对我,也对朝廷以后的决定有重要影响。”

几个人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大军整训,京城禁军被张岊所部打得大败。自从京城派了几人到武都军校来,他们回去之后,朝廷再没有其他的动静。怎么说呢,可能朝廷也看得出来,原来的禁军与河曲路大军并不相同,要想完成整训,绝不是几年内的事情。就是河曲路大军自己,因为后来补入的大多是禁军,也不如从前了。不是说禁军不行,而是他们参军已久,绝大部分的军中习惯已经养成,想改过来可不容易。军中的军官多是从禁军中选调而来,虽然入军校中学习,一时又怎么学得好?”

说到这里,杜中宵对张岊道:“张将军便就是如此,由河麟府路调来,入军校中多次学习,自己应该清楚。现在带兵作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对面的军队,实在差得太多。如果以后有跟我们一样的军队在对面,与之作战,到底有没有把握呢?我看,这可难说的很。”

张岊叉手:“属下自知还有许多学的地方,以后必然用功!”

杜中宵摇了摇头:“不是不信你能学,而是因为现在没有人从前的环境。除非战淬炼,或者军中一切正常,不然很难再有随州时的日子了。这是没办法的事,也不必失望,只要国力还在,一直有人不断补入军中,一切就都不是问题。此战你们尽力就好,不管战果如何,都是以后朝中借鉴的。”

第185章 截断敌阵第96章 好土第75章 进击第42章 吃个痛快第211章 各有各烦恼第17章 通判要来了第117章 大开眼界第125章 规划第151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6章 再回相州第15章 我要考进士第143章 兵临城下第96章 免税第20章 见世面第197章 新式印刷术第202章 动物园第187章 人财两失第112章 对牛弹琴第132章 一年大势第202章 动物园第103章 争议第91章 菜地第75章 小人书第153章 外戚第57章 用人不疑第6章 偶遇第193章 会员制第95章 绝路第200章 何不参军第48章 邀赏第90章 十三郎第59章 两军会师第22章 大胜?第128章 伊州来使第94章 钱堆出来的第160章 实战第一第118章 投降第56章 身边人第145章 康员外的烦恼第8章 麟府路援军第76章 灵州城第4章 应对第29章 波及部族第88章 左右为难第78章 钱来了第50章 粮草第215章 军校第258章 出首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33章 悔不当初第69章 什么都要基础第178章 富国强兵第23章 全力应战第150章 为什么第75章 制刀第133章 忘记以前第58章 临行之言第147章 曾经的上司第156章 两说第246章 议事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55章 西寿军司第69章 打出去第190章 进占疏勒第134章 献城第50章 如释重负第109章 新式菜肴第50章 没有展开第95章 特区第33章 使者第113章 大势所趋第52章 若即若离第92章 杖责第127章 该让而让第58章 铁监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10章 不卖给你第152章 装车的办法第150章 只是路远第12章 意外之喜第37章 接待第200章 时移世易第54章 相持第104章 终于降了第130章 普遍贫穷第98章 时代的碾压第45章 叶县改革第110章 要好处第40章 垄断经营第167章 阵兵河北第272章 诸使庆功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186章 蠢蠢欲动第36章 各奔东西第69章 打出去第91章 大胜惹大祸第135章 大战在即第38章 试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