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马上相逢无纸笔

第362章 马上相逢无纸笔

正月二十七,正在界休屯驻的公孙珣得到戏忠传来的讯息,不由大喜过望,其人明显是对如此简单的驱虎吞狼策也能轻易夺取一郡感到振奋……然而事实证明,最简单的利弊和最直接的强弱之分最容易说服对手,最简单的计策也最无懈可击。

于是乎, 公孙珣不再犹豫,即刻发兵。

其中魏越引骑兵四千,立刻掉头,转回祁县,然后打着迎接卢植的旗号沿着太原盆地和上党盆地的主通道迎面去涅县;而与此同时,高顺则带步卒三千,就从界休出发直接翻越被张杨撤防的北羊头山, 然后轻易潜行到涅县身后。

剩下的事情,公孙珣就不准备亲自过问了……无外乎是南面长子、壶关、波县那边,牵招如何与张杨互换领地;而涅县这里,被两头堵住的于夫罗或战或降罢了。

不过,公孙珣却也依旧没有动身往河东。

原因有三:

其一,汾水虽然解冻,但现在正是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推迟十几日,虽然浪费了不少军需,但说不定便可以免去太原、河东两郡一年饥荒,这里面的账需要从更高处来算……实际上,公孙珣在界休,甚至有让士卒去协助耕作,而且全程派出军吏,往各处督促太原春耕之事;

其二, 河东天下大郡,明面上就有二十县, 六七十万人口,实际上可能还有大量的关卡、小邑、古城, 山河表里绝非虚妄,而如今那里不仅有白波贼拥兵十万,更有世族大户拥护着河东太守王邑偏安数城,还有董卓的部队在弘农隔河相对……军情不明,政治形势复杂,他需要一个统筹的军事、政治、方略;

其三,那就是公孙越这一行人着实超出了公孙珣的想象,后者一直到此时才惊愕发现,自己这个族弟不仅带来了一个卢植,按照戏忠的回报,此番能一同入晋地的应该还有河北名士乐隐、故将牵招、之前同样断了讯息的白马义从首领田畴、原河内驻将成廉,甚至还有何进的家属……

对于这些人的到来,不提别的,仅仅是牵昭、田畴、成廉三将,便足以让之前有些捉襟见肘的公孙珣长出一口气了……他迫切需要这三将还有公孙越一起为自己完备军中、地方上的人事架构。

再说了,还有一位卢植呢!

还有于夫罗、呼厨泉兄弟二人的五千匈奴王庭骑兵呢!

“那以后再见也不迟。”公孙越只以为对方是酒意上头,所以勉力再劝。“卢师难道不回幽州吗?”

公孙越不敢怠慢,不顾双臂被对方扶着,再度躬身下拜:“前途漫漫,越愿为兄长效犬马之劳!”

回到眼前,兄弟二人毕竟少年相伴,又多年未见,所以从界休城外携手而归,又设宴将公孙越引见给田丰、赵云、太史慈,还有诸多太原世族后,当日晚间,公孙珣干脆又拉着自家族弟来到下榻之处,仔细询问起了分别后的事情。

当然了,笑完之后,公孙珣倒也不忘扶起对方,并肃容恳切相对:“行百里者半九十,何况两千里路不过走了千余里?将来的路还需要文超你来替我沿途扶持……小时候家母教育咱们,说兄弟齐心,其利方能断金……咱们兄弟,千万不要学袁绍、袁术那般面和心不合才好。”

这些,足以让他停在界休稍待时日。

没办法,这就是家天下时代宗族兄弟或者说血缘关系的特殊作用,只要公孙珣表达了对公孙越的信任,那公孙越就会立即从公孙珣那里获得原本属于他这个卫将军的一部分权威……换言之,大家对公孙越坐镇晋阳、安抚太原的认可,不是来自于其人曾为卢植学生,又或是曾为黄门侍郎多年,而是他姓公孙,他是公孙珣的族弟。

这跟公孙珣将自己妻子、长子放在昌平便可以让吕范操持彼处大局;跟公孙大娘在公孙珣身后铺垫她的安利号时畅通无阻;甚至跟何进之前能掌握天下实权一般……本质上都是一个道理。

而最后,到了二月初一,因为受到召唤,公孙越本人更是一马当先来到了界休谒见自家族兄。

公孙越低头不语。

“然后又以我的名义将田畴和那百余名养伤的义从留在了洛阳,并倚靠着他们援助了卢师,逼杀了赵忠,救助了太后,还夺走了何进的家人?”公孙珣脸上的笑意愈发古怪。

“倒也可怜,也难怪何夫人如此不安。”公孙珣一声感慨,然后随口吩咐道。“这样好了,不如你娶了吧!反正只是安何夫人之心……你自有宠姬爱妾对吧?”

“我怕卢师不会入晋阳,或是入晋阳也最多只与家母一会,有所托付,然后并不多停,便要直接走了。”公孙珣坦诚以对。“而既然走了,我便不好去追,也就是此番名正言顺的撞上,方能相对直言几句。”

“正是。”公孙越赶紧作答。

“那也不好。”公孙珣依旧觉得别扭。“那尹氏今年多大?孕期几月?”

“明日再去见也不迟。”公孙越赶紧劝止。“况且赶车颠簸,兄长若休息不好,白日也不好换马……反而不如等明日酒醒再轻骑去晋阳一会。”

“并无洛阳跟来的仆役?”

“十七……孩子在波县已经出生。”

“母亲怎么回的话?”公孙珣忽然觉得释然起来,浑身都轻松了许多,却又一时好奇。

“咱们这位老师,早生二十年,必然是天下儒宗名臣,晚生二十年,必然也是英雄豪气,为我大敌。”公孙珣释然失笑。“幸亏不早不晚,一事无成……”

“我与何进兄弟相称,如何能娶她儿媳?”公孙珣连连摇头。“而且还要在前线署理军务,大战在即,忽然纳妾算怎么一回事?”

公孙越欲言又止。

公孙越无奈告辞。

“是。”

“是。”坐在塌下马扎上的公孙越低头应道。“死在了南宫嘉德殿禁挞前。”

“道理如此,但只怕已经迟了。”公孙珣情知对方所言不差,便长呼了一口酒气,跌坐回榻上,却又显得有些无奈。

不过,公孙珣并没有等太久,从正月底开始,好消息便接踵而来,先是哨骑回报,高顺和魏越已经成功将于夫罗给包围在了涅县!然后,又是张杨遵守约定兀自引兵南下,而成廉则与留在波县的牵招、田畴等人引两千众北上上党,上党实际上已经大局已定……至于侵扰上党非常严重的太行山贼,反倒可以徐徐图之了。

公孙大娘回头瞥了眼自家儿子,然后微微眯了下眼睛:“他夸你了……他说,你能想到为春耕而推迟战事,确实了不起,董卓、袁绍都不如你!”

公孙越无奈低头坐了回去。

“这些事情并无他人知晓是我私自做主,都以为是兄长所为!”公孙越小心翼翼,起身相对。

“至于说无人知晓?”公孙珣继续不以为然道。“其余人倒也罢了,如何能瞒得过卢老师?在他眼里,我怕是又要落得个处心积虑的评价了……不过倒也没错。”

“有话就说。”公孙珣不以为然。“兄弟醉后相对,有什么不能说的?”

然而,其人刚要回头,却又想起一事,便忍不住驻足询问:“母亲,卢师有没有什么东西转达,或者什么话让你告诉我的?”

“只是名义上而已。”公孙越不由劝道。“正如我娶甄师兄遗孀……其人携子女不是在中山过得挺好吗?两不相碍。”

公孙珣看着自家母亲精神确实出色,情知这里面有些‘道理’,便不由宽慰颔首,然后便要准备折返界休。

“这么说,你看了我的信后,居然替我与何进做了提醒?”公孙珣带着三分醉意仰卧在榻上,似笑非笑。“但其人还是死于非命?”

“卢毓今年不过七八岁吧?”

“卢师见在何处?”公孙珣忽然再问。

“我为何要责罚你?”侧卧在榻上的公孙珣倒是显得有些百无聊赖。“你所作所为虽然都是擅自处置,但哪一个对我有坏处吗?而且哪一个是违背了律法、德行吗?哪一个是为了你私人吗?真要说起来,反而是你替我文过饰非,让我没有太亏心……我又不是不能容人的独夫,也不是分不清好歹的昏悖之人。”

“我以为卢师之前二十载辛苦为政,虽然一事无成,却不负儒宗名臣之名。”公孙越咬牙言道。“而洛中大变,他虽然未能力挽天倾,却也未失北地英雄豪气……兄长,这天下英雄,不能只以成败断其人!”

“请兄长责罚!”公孙越终于昂首言道。

“出去唤人。”公孙珣忽然翻身。“已经入夜,我又醉酒,不好骑马……让他们备车。”

“是。”

公孙越低头不语。

公孙珣沉默了片刻,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母亲,实际上时间太久,他甚至都不能确定对方话中某些特殊词汇的确切含义。

“如何会迟?”公孙越茫然不解。

而且可以想象,在宗族这个概念未被消除之前,这种事情就会一直理所当然,而家庭这个概念未消除之前,后者更是不会轻易从历史中消除。

“文超(公孙越字)!”公孙珣引众出界休城相迎,见到其人到来,倒是真的由衷而感,喜上眉梢。“半载前你在洛阳,我在昌平,相向而行,谁能想却居然在太原相逢?”

“抬头!”公孙珣不耐开口呵斥道。“敢做不敢当吗?”

而公孙越自然也事无巨细,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走并州是卢师的主意。”公孙越忽然插嘴道。“原本我准备走朝歌、邺城、邯郸……但是卢师说,袁本初说不定会起小人心思,届时让你为难,而且邯郸、朝歌处,关云长与审正南都是兄长信重人物,应该也有别的安排。”

公孙越登时闭嘴不言,室内一时沉默。

“正是如此!”公孙越依旧低头而答。

公孙越赶紧起身扶住自家族兄,却又茫然不解:“兄长是要去见卢师?”

“不错。”公孙珣干脆答道,却是已经开始着衣。

公孙越单骑而来,径直在城门外恭敬下拜:“兄长用兵神武,其余诸侯皆顿足不前,乃至于连番挫败,唯独兄长隔千里用兵,如今居然也来到了司隶,经此一事,怕是天下人都要知道谁才是真正定平天下之人!”

“以后再见便难了!”公孙珣再度仰头躺在了榻上,却是分外无奈。“我为其弟子,若无能有所作为,那如何好去见他?而若有所作为,说不定便要践踏其生平所维护之物,又如何好去见他?”

公孙越沉默片刻,却还是重重颔首:“全凭兄长吩咐,只是略微担心自己才能不足,还请兄长多做安排。”

“到了祁县,我便与他们分开,想来他应该是带着自己幼子卢毓,与乐隐乐公,还有何氏家眷,一起先往北面晋阳去了。”

“我记得其母是难产而亡?”

“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公孙越低声应道。“只是觉得卢师如今弃职而走,未必就会如此苛刻了。”

“这是自然。”公孙珣不以为意。

过了许久,倒是公孙珣继续靠在榻上,突然失笑:“其实阿越,你替我做的这些事,我固然感激……可一件、两件、三件,件件都你对,岂不反而显得我不如你仁义?”

“可还有其他我不知道的吗?”

公孙珣哑然失笑,许久后方才摇头叹道:“所以,你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在洛阳所为,皆是对的,皆是为拾遗补缺,对吗?”

公孙越心中醒悟,也是不由黯然。

“去河东打你的仗吧!”公孙大娘见状马上醒悟了过来。“感时伤怀是感时伤怀了,但感的是别人,但你娘我身体这么好,你当儿子的不该高兴吗?”

“坐吧!没有为此追究你的意思。”公孙珣不以为意道。“只是你我兄弟,我若心存不适还要藏在心里的话,岂不是更糟?而你既然做了这些,总该想到我的反应吧?”

“你之前说何进儿子被董卓杀了?当时只有妻子与怀孕的儿媳尚在?”公孙珣见状不好逼迫,便随意转到另一件琐事之上。“而何夫人沿途惴惴不安,一直想把她儿媳尹氏嫁给我为妾,以保全何氏子嗣?”

而闻得这对兄弟如此干脆言语,周围不少人,从太原世族到幽州军官,几乎人人松了一口气,最起码没有任何人表示反对或疑虑。

公孙珣不由大喜,然后不顾此时尚在城外,再度扶起对方后竟直接开口相询:“既如此,阿越能替我坐镇晋阳,安抚太原吗?”

“是!”

“为何不说话?”

翌日一早,公孙珣酒醒,便留下公孙越为代守,以王修、娄圭、田丰三人主持大局,自己则率轻骑数十往晋阳驰去……然而正如他所料,等他来到晋阳,见到自家母亲以后,却是恍然得知,卢植并未入城,便已然直接孤身携幼子走了。

“我接到讯息后出城见他,想让他留下来见你一面,他却说天意如此,不必苛求;我要他把孩子留下,我来替他照顾,他却说子为父养,天经地义;我让人护送他去范阳,他当面没说,等我进了城,人就被他撵回来了。”公孙大娘立在城头幽幽叹道。“一头花白的头发,比我显老的多,刚见面时我还调侃于他,却不想其人还是如年轻时信中那般傲娇……一开始挺让人生气的,后来一想又觉得怪感伤的。再一想,董卓闹起来了,也算是进了剧本了,但却已经不是我们这代人的时候了。”

公孙越这次只是低头,却居然没敢出声。

“我说……我的儿子,要是连董卓、袁绍都比不上,不如一头撞死在晋阳城下好了!”公孙大娘不慌不忙,却是望着城外汾水两岸渐渐泛青的山野,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赶紧去河东吧,那里才是要紧之处,多余的事情就不要想了!”

“……”

“或许吧。”公孙珣斜靠在榻上一声感叹,却反而有些萧瑟。“其实我也不是嫌他苛刻,正如我也不是真嫌你擅作主张一般……这些年,家中子女渐多,年长的几个又都开了蒙,入了学,这才渐渐醒悟,若非当日视我为将来,寄希望和重任于我,他又何至于如此苛刻呢?他当日严格约束我的时候,难道知道局势会到如今这个地步?说到底,他是存了匡扶之心,所以才与我渐行渐远。但如今他既然离开了朝堂,便说明他对局势也已经彻底醒悟,既如此……”

而值得一提的是,大概因为河内局势不明,据说居然有大量波县百姓随着牵招北上,宁可到上党这种山窝子里开荒,也不愿留在家乡。

“原本刘师去世后,常想着不要在这种事情上留遗憾,却不想天下事岂能尽如人意?”公孙珣挥手言道。“我心情忽然不好,阿越且退吧!”

其中区别,无外乎前者是靠宗族概念分享、延伸、保护权力,后者是靠血缘。

这话算是挠到了公孙珣的痒处,而且也确实是事实,所以其人不由仰头得意大笑。

公孙珣确实想无可想,便躬身而拜,然后转身下城……竟然是马不蹄停,便折回界休了。

—————我是想无可想的分割线—————

“何进既见诛,俄而董卓入洛,复行废立,鸩杀太后,诛除何氏。何氏上下俱散,左右皆走,门生故吏者,无一人救之。时越在洛中,为黄门侍郎,以废立事将走,闻之乃告太祖属吏田畴曰:‘兄与故大将军贫贱之交,曾书告吾,若洛中不谐,诸可弃何氏,独公孙氏不可弃也。’畴以为然,遂共引众百余复折洛中,白刃当街夺何氏眷,乃走。洛中士民闻之,虽不敢言,亦赏太祖之不弃,越之奋勇!”——《旧燕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

PS:感谢书友菁瑶瑶,第三十八萌出现了!我一定尽力调整状态,报答诸位大佬。

(本章完)

第56章 路遇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壶第377章 人言宝刀投烈士第453章 何敢自矜医国手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22章 借刀第429章 鱼困自见水第241章 盗马亦盗人第131章 求见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185章 淡淡夕阳景(还债)第159章 定策(下)第353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续)第106章 郎署第515章 谁道天涯知己少第241章 盗马亦盗人第44章 医无闾第149章 清楚第297章 白云迷路合复开第87章 表文第244章 曹孟德暑日怀霜雪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298章 星河挂户夜长晓第480章 秦嬴谩作东游记(续)第11章 远方的讯息第468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第204章 谁问道左人(2合1)第506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续)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400章 河北风清人自知(7k勉强2合1)第239章 战左复战右第316章 翩翩河边走(上)第16章 存问风俗第124章 待死第51章 当走第530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续)第20章 杀人者,贾超也!(4k)第521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续)第167章 祭旗第166章 渔夫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282章 区区计生死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253章 思故明来意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190章 春去夏渐腥第529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第240章 赴前连赴后第32章 道明理彻(二妞生日快乐)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283章 不如持一觞第115章 夜访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329章感谢白银盟阿蕾格格巫,顺便说几句话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163章 岔口第6章 夜袭第168章 天命第41章 邀请第55章 望气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咸鱼大佬的白银盟!)第194章 只见旧人哭(下)第117章 相邀第154章 张俭第379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7k勉强二合一)第415章 旧渡仍许借归船第325章 万里望河源第365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第96章 处置(上)(8k补前两天的字数)第42章 请和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第460章 汉室诸公鸣玉佩第47章 软纸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46章 帻巾第462章 吾疑汉室曾漏网第228章 左右为难第214章 宴于桑庭第69章 大飨(上)第354章 道德几时曾去世第390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附录1:《喏,相公》——本初林登万第501章 虎啸喧争如窃语第369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第240章 赴前连赴后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316章 翩翩河边走(上)第110章 宫前第46章 帻巾第90章 出塞第27章 胆大包天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121章 崩坏(下)第229章 进退而定第272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上)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咸鱼大佬的白银盟!)第7章 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