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

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

雪花纷纷而落,宛如撒盐,这是北地雪花的特色,非说宛如柳絮,那就有点脱离现实了。

而就是在这漫天盐粒之下,太尉刘虞带领一众重臣离开尚书台, 匆匆随尚书杨密一起前往未央宫前殿,眼见着沿途虎贲军没有半点阻拦的意思,却让他更加心忧难耐!

等来到前殿,其人却又陡然停滞在殿前,因为此处早已经有另一位尚书杨瓒,侍中杨琦、杨众,廷尉周忠, 新任右中郎将李邵,黄门侍郎丁冲等不少人在此相候。

丁冲是曹操的乡人挚友, 周忠必然跟刘备关系紧密,李邵是投机客,此番又刚刚失了执金吾一职,这些都在意料之中……唯独华阴杨氏,作为朝廷百年支柱,在朝廷西迁后历来受到重用,此番在长安的五名重臣却全都出现在此处。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关西第一名门,弘农杨氏在主导这件事情,王允最多是参与同谋。

刘虞停在殿前,任由头顶盐粒一般的雪花砸在脸上,却只是回头望向司空杨彪……其人目光之中几乎满是失望。

作出类似动作的,还有司徒赵谦、谏议大夫种邵、光禄大夫黄琬, 只不过这三位的眼神中的情绪不是那么明晰罢了。

而未央宫前殿之前的台阶上,杨彪毫不畏惧的与刘虞还有其余几位汉室大臣对视了许久, 早已候在此处的几人则无一人出声。

没人指责谁,也没人说什么, 因为到了他们这个层次,最多只能说是政治立场的问题,称不上谁背叛谁,也称不上谁是谁的人。

对刘虞而言,杨彪只是激进;而对杨彪而言,刘虞只是保守。

真正有资格居高临下对在场这些人进行指责的,或许全天下只有两个人,一个有名,一个有实,而其中一个,正在殿内。

“固然知晓。”关靖仰头转向杨彪,多少寻回了三分气势。“可是至尊为何在此?至尊未及弱冠,擅出京城……”

“尔等欲见朕吗?”刘协涨红着脸,扶剑立在车上,奋力大声呵斥。“朕便在此处!侍中关靖、王门何在?!还有京兆尹韩玄、长安令韩锐何在?还有后面的公卿,一并来见!”

天子逃亡,哪怕只是孤家寡人东行,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虎贲军最多在京泽的狐假虎威中让开道路,打开宫门,愿意跟京泽随行的不过是几十名心腹罢了,却还需要杨氏的族丁家人在城外相候;董、伏两位美人需要相从,刘辩的遗孀唐姬乃是唯一活着的‘长辈’,也需要作别;天子六玺可以挂在身上,但是其余迁都时搬来的国家重宝,诸如王莽的骷髅头在这种时局下极有意义的东西也要带上;除此之外,虽然杨彪声称他已经买通了武关都尉韩暹,但天子威仪才是此时他们最大的倚仗,所以还需要尽量维持天子仪制。

场面一时僵持,关士起也难免松了口气。

而趁此机会,天子车架却在二韩目瞪口呆中径直继续东行,眼瞅着便要越过武库。二韩既无法阻拦,又心有不甘,只能一面匆匆跟上,一面派人去通知前方城门。然而,城防之事如今全属公孙瓒,公孙伯圭又是个骄横的,他不在,下属无人敢擅自关闭城门。

杨彪等人也纷纷上前呵斥,这几十骑依旧佯做不知,反而笑问车中是否真是天子,莫非是有些人假扮?

“其二。”刘协继续立在彼处用略显稚嫩的声音言道。“朕心里很清楚,长安城便是能拿下,也必然会被司州程普以及武都的卫将军一起左右夹攻,轻易夺回。甚至虎贲中郎将也早有言语,他最多只能让本部兵马让开道路,放朕出宫,却绝不可能让他们对卫将军刀兵相对……”

这个时候刘虞才注意到,这个容貌尚显稚嫩,显得极为清瘦的少年天子,居然穿着他束发仪式上的全套冠冕!

十二旒天子冠,十二金章袍服,腰束玉带,怀挂六彩天子印玺。

不想坏了他舅父的忠汉名声;他籍贯在三辅,卫将军的新政影响到了他;多年仕途蹉跎,卫将军弃用了他,或者这些年被三辅同乡们以及天子本人所感化等等等等……

千古艰难惟一死,但有时候当责任加身之后,有些事情比死都难。

“谁是奸臣?”就在杨彪等人准备继续反驳的时候,雪花纷纷之下,天子忽然再度出言。“如今动摇汉室江山的,难道不是你们的卫将军吗?”

正如天子一旦出面无人敢阻拦一般,刘虞想要脱出宫殿也自然是理所当然。然而,其人之前放弃阻拦,此时又来,俨然是心中忽然有所醒悟。

“太尉,这是至尊本人的意思!”杨彪也严肃了起来。

但是,其人在霸门之上,眼瞅着地上积雪越厚,城中黑烟如故,连王门都引着数十兵丁赶到,却始终等不来天子,也是不由心慌如犬。最后,还是二韩派人来告,原来,天子明显是早有准备,仪仗过了武库走到长乐宫的时候忽然向北转弯,然后又从北面的明光宫转向东面,似乎是要从清明门走脱。

“臣在。”刘虞低头以对。

到时候这种人即便能得天下,手下也必然皆是无耻之辈,又怎么可能长久?

“所以陛下是要东走中原,借曹刘之力意图兴复?”刘虞几乎是瞬间醒悟,却又旋即气愤难制,便指着自己身后立着的周忠、丁冲二人出言质询。“陛下!公孙氏不可恃,曹刘难道就可恃吗?!陛下见过曹操年轻时的行径吗?万事皆不如卫将军,只有浪荡胜之,今日卫将军得势跋扈,可曹操一旦得势,只怕更加跋扈!你以为换成曹操就不会杀董、伏二位吗?恐怕连你那两个王氏表兄也难逃。至于刘备……陛下真以为刘氏宗亲便可期吗?”

随着刘协言语,新进入的几位重臣不由将目光放到了扶刀昂然立在刘协身侧的京泽身上,此人立场着实可疑,但偏偏又似乎无可指摘,因为人心上的事情太复杂了。

“朕不怪太尉。”刘协终于走下了玉陛,然后俯身作势去扶对方。“这种局势下,太尉又能如何呢?这也是朕一定要走的缘故……此处真的无汉室半分立足之处……朕今日只有一问,太尉能不能随朕东行?”

于是京泽出面,以卫将军有命,请天子西行武都劳军为名,骗开宫门,刘协终于得脱第一层樊笼。

没错,这个立在玉陛上,明明稚嫩到极致,明明被刘虞训斥后还会流泪的少年,却是法理上刘虞的君父,也是公孙珣的君父,是曹操、刘备、刘表、刘焉、孙策、吕布、士燮、张鲁那些人的君父,也是杨彪的君父,更是今日殿中所有人的君父,是天下万民的君父……统帅天下二一之地的公孙珣又如何?真杀了这个少年,那他这个卫将军在天下人眼里就是弑君的禽兽!

“至尊有诏,传侍中关靖、王门,京兆尹韩玄、长安令韩锐速速来见!”侍中杨琦闻言立即奋力大喊。“其余大臣也皆上前听诏!”

数十骑兵登时呆住,然后随着周围看热闹随行的士民,还有那些尾随而来的公卿一起,纷纷失色下拜。

“刘公何至于如此?!”杨彪终于大怒。“我等固然意见不合,但你又何必污我忠心清白?我有此策,乃是当年中原会盟时便起的心意……”

“你们这是在拿至尊的性命做盾!”就在刘虞语塞之际,一旁赵谦终于也看不下去了。“我也觉得如今卫将军不在,无人敢做主行不忍言之事,可正因为如此,若万一有愚人行愚事,卫将军相隔千里也拦不住啊?而到时候,他担上弑君之名,你们这些以至尊为盾的人,昭昭史册难道就会忘掉记上一笔吗?”

言罢,其人复又从身侧京泽腰中拔出另一把剑来,全副冠冕,白刃下地,在雪地中昂然向清明门内而去。

但是很快,随着天子仪仗出现在北阙大街之上,沿街百姓住户全都看到,到底还是惊动了城中的亲公孙势力。

刘虞身后,黄琬、赵谦,还有诸多追来的公卿大臣纷纷色变,韩锐、王门等人更是直接拔刀相对天子仪仗。

一言勉强说完,刘虞咳嗽不断,天子和杨彪也各自微微动容。

“其余几位卿家呢?”刘协复又看向了其余几人。

然而,乱中变数迭起,就在天子立在清明门外车驾之上,待队伍齐备,准备转身而去时,忽然间门内又有人遥遥呼喊:“至尊莫要东行……”

“臣……不能应!”刘虞几乎是顶着平生所受最大的压力,跪在地上奋力拒绝。

“司空说的不错。”争吵之中,刘协握着腰中的天子剑勉力出声。“也请诸位也不必相互苛责……我知道诸位都是汉室忠臣,乃是汉室如今唯一倚仗,只是太尉!”

这一次真的是刘虞发自内心的一次艰难抉择!

跟对方走了,便是死了,也必然会在史书上留下‘大汉忠臣’四个字;而不走,未免显得贪生怕死,而且他心里也确实在眷恋着自己的爱妾,眷恋自己舒适的生活,眷恋自己那个在幽州都已经做到辽西太守的儿子。

刘虞等人纷纷一滞。

消息送到,王门一个武夫倒还糊里糊涂,唯独关靖算是个智谋之人,心里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再加上他又是公孙瓒的体己人,算是义不容辞,所以听闻消息后丝毫不敢怠慢,连官服都没来得及穿,直接一身家常裘袄,戴着狗皮帽子,便独自一人骑马直奔正对北阙大街的东面霸门而去,并直接抢在天子仪仗出现前下令关了门。

“正为如此,才要此时速行,而此时若走,谁敢动至尊?!”杨彪猛地向前一步厉声喝问。“公孙珣相隔千里,跋扈如公孙瓒都不敢擅动大臣,谁又敢动至尊?!便是公孙珣当面,自承汉臣的他难道又敢弑君吗?!灵帝有罪,至尊何罪?他拿什么来弑君,就不怕人心俱丧?!”

而刘虞也是愈发黯然之余难再出言辩解。

“可天子到底要去做什么?”韩锐复又抬头质询。“臣等挂念天子安危,可否随行?”

殿外已经积了一层细雪,汉天子刘协全副冠冕,扶剑而出,杨氏五臣外加周、丁、京、李几名同谋之人一并随从出殿。

杨氏没有负天子,天子更不能再负这唯一一家汉室忠臣了,于是其人不再犹豫,亲自下令向东而行。

“这是朕的主意!”刘协眼圈愈发显得红了起来。“朕知道你的顾虑,也知道东走中原的风险,当日从洛阳迁都至此,朕……我什么没见过?连皇嫂都差点被西凉兵夺走!但此一时彼一时,彼时汉家威仪尽丧迁都之中,而如今朕这个天子还有什么可傍身呢?家人、亲眷皆无,多少大臣渐渐转投邺下,几位能倚仗的老臣也一日日凋零,而当日北阙大街上那次变乱之后,朝中诸臣又从大略上与朕渐渐离心,此时留下,只是等死而已,还不如东走南阳世祖帝乡,奋力一搏!不敢说能够效仿世祖力挽狂澜,重塑社稷,但总还有几分希冀可在吧?”

“天子有诏!”京泽全副披挂,扶剑立在天子车架之侧,眼见着二韩尚未来到跟前询问,便立即面无表情扬声以对。“京兆尹、长安令即刻退下,否则立斩!”

话音未落,司空兼帝师杨彪,尚书杨瓒、杨密便齐齐从后方车架队列中闪出。莫说韩玄,便是韩锐也一时惊住,暗叫不好。

“尔等各有职司,此事非尔等所问。”京泽忽然缓缓而言。

根本不用想,如果刘虞等人质问的话,他一定能找出不下三条无可辩驳的理由来:

天子和杨彪全然懵住,本能回头去看京泽,却发现对方根本就在身边,绝不可能是射箭之人。再往后看,才发现侍中杨琦面无表情,正缓缓收弓。

“所以朕从未指望过控制长安,以此来图久远。”耳畔,天子依旧在正色相对。“太尉,早在数年前,偌大的河北九州除了这区区龙首原上的未央宫外,便哪里还有寸土可让朕这个汉家天子立身?事到如今,随着卫将军兼并凉臧,恐怕连这寸土都难保了……”

少年天子,或者说一身天子冠冕的刘协,见到刘虞态度明确,不由一时黯然,但稍待片刻,其人却还是立在那里扶着腰中仪剑振作相对:“太尉有三问,朕自然有三复。其一,朕知道军报是假的,因为那封军报本就是朕让虎贲中郎将伪造的……原文乃是雾中偶然有数千头麋鹿失道,撞上了卫将军营盘,军中捕获甚多,这是被卫将军军中属吏以吉兆的名义发过来的,而朕让他稍作更改也不过是想借此来见一见太尉与诸位重臣。”

“有三公及数位大臣随行,有尚书台尚书随行,有帝师许可,有虎贲中郎将护卫,何谈擅出?”杨彪昂然反问。“什么时候轮到侍中过问三公、尚书与天子事了?”

杨彪也为之黯然:“可若不能趁此良机行此策,枯守长安又如何?到了中原,到底是有两位宗室诸侯可以倚仗,若能立足南阳,背靠刘表,策动曹刘,三家平衡之下兴复旧都、关中,则大事或许可成。而留在长安,不过是让至尊以囚禁之身坐等汉室覆灭而已。”

“少帝被鸩杀,皇室近支一脉只有至尊一人,若至尊沿途有碍,则皇脉断绝!”

另一边,天子被逼到绝境,胆气涌上,非但亲自以天子冠冕持白刃打开通道,待车队出门,迎上杨氏准备好的数百人马后,其人居然又亲自立在最后一辆车上断后……众人根本不敢起身去追。

四人躲无可躲,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拜谒,而诸多随行公卿也随之上前跪拜。

“十六岁亦可当国!”

关靖为之哑然。

俄而,又有数十虎贲军忽然出现,关闭了殿门,将几名不愿相从的重臣关在殿内。

说到最后,刘协几乎要落泪,只是强行忍耐住了而已。

“是臣无能。”刘虞惭愧跪地请罪。“身为辅政,却不能替至尊维系人心。”

“而且,臣也是真心想劝陛下留下!”一念至此,刘虞只能奋力叩首。

可能汉室威德确实已经到了宛如风中残烛的地步,但真的做了,事情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弑君就是弑君!春秋那种礼仪俱丧的时代,赵盾万般无奈,被动反扑之下借其弟之手杀了谥号为灵的晋灵公,结果呢?都还少不了一笔赵盾弑其君,且被儒家认可了上千年。

“太尉!”今年只有十六岁的天子端坐于龙椅之上,见到刘虞入内,迫不及待的站起身来,却又止步于阶前虎贲中郎将京泽身侧。

“我们也知道前途渺茫,但此举到底有一二振作炎汉的可能吧?”侍中杨琦正色而对。

而就在天子刚要再开口之时,忽然间,一支明显从天子这边仪仗中射出的箭矢却直接飞出,众目睽睽之下正中刘虞胸口,让后者登时扑倒雪地之中,血染于雪生死不知。

但另一边,如此明显的道德逆差背后,却是刘伯安发自内心的认为东行没有用,不是有错,而是没有用,这种激进的姿态反而会加速汉室的衰亡。

就在这时,杨彪缓步上前,正式开口了:“刘公,事到如今,天子去意已决,身为臣子的,只有从与不从而已。”

二韩、关王,还有不少追来的大臣,诸如赵平、刘松、冯芳、张范等人,即刻振奋……原来,来人居然是太尉刘虞。

“此时知否?”杨彪肃然相对。

二韩愈发无奈,只能一边去后将军府通知其家人,让他们速速去寻不知道为何久久不归长安的公孙瓒,一边又匆匆去找公孙瓒的两个心腹,也就是侍中关靖、王门。

“我也不知道是谁,但其中必然有间!”刘虞气喘吁吁,咳嗽连连,半日方才出言相对天子。“或是杨氏中人,但更可能是虎贲中郎将京泽或者右中郎将李邵!因为卫将军本意恐怕就是要天子东行,使天子与公卿分裂……陛下你仔细想想,所谓汉室其实非你一人,实乃公卿、天子、都宫、皇陵并存方为汉室……今日至尊若弃长安孤身东行,正是卫将军所求!他兼并西凉,一统北方,天下二分有其一,又怎么会将陛下本人放在心里呢?那人当面之阻碍,只有汉室而非天子。那人心中所求的,也根本就是汉室肢解分裂,权威再度崩殂。而若汉室权威再度崩殂,至于天子流落在外,其人恐怕反而会高兴,因为省的有朝一日落得弑君之名了!这是臣的肺腑之言,还请陛下莫要中计!”

刘协万分失望,缓缓站直身来,却也没有怪罪对方:“朕懂得太尉的难处,你不走就算了,但朕心意已决,也请太尉对朕宽宏一些。”

“留在此处又如何?”杨彪也终于怒气渐起。“坐视汉室如中了炭毒那般,于梦中无声而死吗?”

韩锐本想继续引兵去追,但不知为何,鬼使神差一般,其人只是孤身纵马上前,遥遥一箭,仿佛还礼一般,正中断后京泽的肩膀,然后便回身参与救助刘虞。

韩锐在雪地中抬头冷笑反驳:“天子事关天下安危,谁不可问?且天子擅出京师,却不见太尉与卫将军明言,臣等唯恐天子为奸臣所惑,犯下弥天大错!”

见到天子和族长质询的目光,杨琦依旧从容:“至尊,事到如今,难道咱们还有退路吗?若无退路,这便是敌酋了!”

“太尉。”年少的天子立在玉阶之下,面色涨红,俨然是心中期待。

天子和杨彪齐齐黯然,他们如何不知道,此时便是刘虞说的再有道理,也不可能回转的,否则最起码杨氏就逃不脱灭族下场。

“可一旦失败呢?”便是几人中最年轻的种邵也忍不住出言驳斥。“届时汉室连自保都难!”

一旦弑君,对于一个政治人物而言到底有多可怕?

君父、君父,其人自幼失怙,不好拿弑父来比较,可若是试想卫将军忽然为了控制安利号而公然弑杀了自己寡母,请问天下人心又如何会从他?清白之人如何会心服?

而等到他来到清明门,尚未到达门楼,却发现天子仪仗居然已经到了城门洞前。关士起实在是无奈,只能拽住王门吩咐一番,让后者催促手下士卒打马向前,而他本人却悄悄沿着路边到了天子仪仗身后的大部队中……没错,此时天子的行动早已经惊动了全城,不知道多少公卿大臣纷纷来追,又不知道有多少长安士民纷纷来看。

“这就是你们打算吗?”赵谦嗤之以鼻。

白雪皑皑,刘协只带杨氏为主的少部分公卿逃脱东行,而无论此行结局如何,这位少年天子都已经事实上弃公卿、都城、皇宫、陵寝于长安,汉室不免就此分裂。

弑君如弑父,且赵盾故事在前,今日他韩锐可以凭着一股气做下大事,反正一条命而已,家人自然不用担心,却不免要让对他有大恩的公孙珣落得弑君之名。

等到收拾妥当,却已经是接近中午时分了。

沿途士卒,还有原本就在跟前的这些追来的大臣,纷纷伏地以对,便是韩锐愤恨难止,却也只是立在那里低头不语,根本不敢捡起地上之剑。

弑君!

“陛下何出此言?”关士起尴尬相对。“臣等实不知至尊在内……”

伏在地上的刘虞几乎要为难到落泪。

韩玄惊慌失措,韩锐却勃然大怒,当即立在街上雪地之中厉声呵斥:“天子诏何在?可有尚书台版制?如何便要无故斩我等?京泽你受卫将军大恩,奉命保护天子,为何反而放任天子擅动?”

“事到如此,何须多言?”天子闻言反而不再发怒,却干脆仓啷一声拔出腰中天子剑来。“卫将军昔日为忠臣,今日不可为逆贼吗?便是董卓当日也不是忠臣良将,一朝得势为祸朝纲吗?且今日之事是我所愿见的吗?卫将军非但眼中素无君父,反而视朕为孽种,连个女儿都不舍,这是何意?非只如此,其人还杀尽朕之近亲,离间公卿、外戚。朕在宫中,每日忧惧,无非以泪洗面,这便是忠臣所为?其人之心,此时道旁路人亦知!何须遮掩?!”

“陛下!”刘虞乘车与赵谦等人追出清明门来,就在门外雪地中下拜,颜色焦急万分。“还请陛下万万不要东行……臣刚刚想明白,陛下此行其实是卫将军计策,劝你东行者,恐怕正是卫将军之间!”

“我为辅政宗室,天子去不去不是你们说了算。”刘虞毫不客气的回头而对。“东走中原于汉室大局无益,反而风险太过。所以我非但不从,而且不许!”

“尔等四人为汉臣,却引兵隔断御驾,莫非是要助贼弑君吗?”刘协双目通红,当街先直指四人呵斥。

但就在这时,忽然间,随着其中一辆车子的布帘被扯开,天子刘协居然全副冠冕,出现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京兆尹韩玄及长安令韩锐几乎同时在慌乱中引兵到达,双方与天子车架在北阙大街武库附近迎头撞上。

然而,这些士卒不等他开口便轰然笑骂起来,佯做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

关靖一瞬间魂魄俱散,赶紧又催促王门与他一起下城驰马向北。

刘虞当即语塞。

刘虞心下同样清楚,他看了杨彪许久后,到底还是在一众汉室大臣们的注视下转身缓缓步入未央宫前殿。

到此为止,天色愈亮,雪花愈密。

刘虞本想说重话,但看到对方如此,反而于心不忍,便趋步上前,先行行礼,然后方才起身缓缓从容问道:“陛下,臣想问陛下三件事,其一,一封来历不明的军报,真的就能断定卫将军身死了吗?其二,放一万步说,即便今日陛下重新夺得了长安城,又有什么用,将来的事情陛下有长远打算吗?其三,今日陛下身侧之人,劝陛下行此事之人,真的能够全信吗?”

“臣与太尉是一个意思!”一直没吭声,静静看着刘虞背影的光禄大夫黄琬扬声以对。“且恕臣直言,时势不同,人心易变,或许此时陛下东行真能稍得一二宽缓,可一旦局势有变,无论成败,居于虎狼之间而无未央宫与关西些许人心庇护,反而会愈加艰难!”

刘虞一时怔住。

何况是今日天下独一无二的共君呢?何况你公孙氏世代为汉臣呢?何况有罪的是灵帝,而当今至尊无罪呢?

这幅装扮,尤其是那六种颜色丝带所束的六颗天子印,更是刘虞亲手给对方挂上去的……由于传国玉玺迄今为止都未寻到,所以这天子六玺格外珍重,这些刘伯安比谁都清楚……彼时,他只觉得天子聪明睿智,又已束发,或许将来自己可以撑到天子成年然后全身而退。

临到跟前,王门躲到门侧,自让得了吩咐的骑兵上前,相对应的,天子一行人也俨然注意到了忽然出现的兵马,心中同样紧张。而眼见着这几十骑戴着狗皮帽子,俨然是幽州出身的公孙瓒亲信骑兵却连马都不下便要冲撞仪驾,京泽无奈只能上前厉声呵斥。

“陛下到底意欲何为?”韩锐嘴角青筋跳动不止。

此言一出,包括杨彪在内的所有人都呼吸急促了起来。

这二字是对于传统儒家士人而言绝对难以忍受的道德污点……君父、君父,事情可笑的地方就在这里,明明亲眼见过刘协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才十六岁的小孩子,可全天下却也都知道他是全天下的君父!

刘协欲言又止,先是缓缓颔首,复又坚定摇头:“诸卿家不愿从朕东行,朕无话可说,但这次朕意已决,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连尚书台的公文都伪造了,还说动了这么多位卿家……若不走,朕或许只是继续留在宫中为囚,他们却要全遭毒手!”

“不错。”韩玄也反应过来,勉力在街上立住。“卫将军行前有明文书告,天子年少,凡事当有帝师或三公准许;而朝廷制度,凡旨意皆须尚书台版制,天子出行,可有帝师随从,可有尚书台许可?!”

刘协被训斥了一番,又听到董伏王之事,不由眼圈一红,但还是扶剑抿嘴以对,连‘朕’都不称了:“太尉,事到如今,我已经没了母族、妻族,若是再不倚仗宗室,又倚仗谁呢?正如你第三问,你说今日这殿上之人或许不可信,可我若不信他们,又能信谁呢?就好像太尉你,若非是因为太尉是宗室,我何至于专门在此相候,请你与我同行?”

“除此之外,太尉身为宗室,有一言不能出口,臣等却可直言。”司徒赵谦也上前凛然相对。“陛下,若是大局为公孙氏、曹氏等外姓诸侯所握,或许汉室还可以靠着不犯错延续一二,可若落到刘氏宗亲诸侯手中,如陛下你反而无足轻重!故此,臣也劝陛下毋要东行。”

真的是平生最大压力,因为这一次比之之前在幽州所经历的那一次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彼时可以将一切归咎于公孙珣的血腥暴力威胁,而这一次呢?

“无他,欲东行南阳,召宗室诸侯勤王而已!”言至此处,天子忽然将手中天子剑掷在对方身前。“就是要与卫将军决裂为敌……卿若以卫将军忠臣自居,今日便可替他斩朕以偿其愿,否则便请让开!”

“若非卫将军,陛下说不得早已经和少帝作伴去了!”前排其余三人俱皆惊恐,身后赵平、冯芳、张范等公卿也都低头不语,唯独韩锐怒气勃发,直接起身扶刀直对天子。“汉室江山,难道不是陛下父兄与董卓袁绍那些人动摇的吗?而使汉室重整江山,渐复天下二一之地的才是卫将军引我们河北之众所为,连曹刘都不敢否卫将军功绩,陛下却无故归罪于忠臣,何其不智?!”

而现在,才隔了近一年,他却又觉得对方实在是太年轻了。

“至尊今年才十六岁。”

——————我是不能回头的分割线——————

“建安五年冬,汉天子为杨氏所惑,弃公卿皇陵东行,太尉刘虞阻于清明门,天子不听,使侍中杨琦发矢而对,杀帝师、太尉领尚书令、宗室顾命大臣虞于门前。虞既死,长安立起大雪,三日不止。”——《旧燕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ps:差点忘了,大娘生日要到了,大家如果有打赏意愿的,建议打赏公孙大娘这个角色……都一样的,却能提升大娘星耀值,不打赏的也建议随手给大娘比心,也能提升的。据说星耀值活动期内到达一定份上,能够解锁新活动。

提前替珣狗感谢诸位了,他娘过个生日还要大家帮忙。

(本章完)

第210章 顺逆藏于心(上)第369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第7章 激战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150章 明白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第505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第357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上)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513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第88章 巡视(8k)第78章 撤屯(终)第523章 又闻子规愁空山第411章 未许公孙笑本初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34章 义舍(7k2合1)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285章 万事俱可忘第374章 被驱无异犬与鸡(二合一)牙疼的受不了,请假去急诊第216章 郭公之愿第342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第85章 首尾第151章 不甘第101章 大事(中)第428章 文武同旧患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469章 及年岁之未晏兮第524章 剑阁峥嵘而崔嵬第207章 喜怒形于色(上)第35章 夜凉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63章 临阵(中)第124章 待死第325章 万里望河源第292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469章 及年岁之未晏兮附录6: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卷二—第211章 顺逆藏于心(下)第537章 第二十三张 故垒萧萧夏如秋第196章 不闻新人来(中)第105章 渡口第255章 时时斗战欲何须第308章 耻令越甲鸣吾军第72章 宦游(5.3k二合一)第67章 大人(上)第493章 变化纷纷入静观附录12:《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二——第92章 进退第405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第314章 叛军崩殂畏的卢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续)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117章 相邀第169章 献策第226章 不论身后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206章 人从河中来第31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240章 赴前连赴后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灯第232章 虚言复东阿第298章 星河挂户夜长晓第525章 使人听此凋朱颜第52章 当归第290章 故将直笔作春秋(下)第356章 波涛失意虓虎起附录10:公孙离和她的“家”——冬树寒枝第278章 鼙鼓病气纷纷来第378章第393章 早岁那知世事艰第69章 大飨(上)第400章 河北风清人自知(7k勉强2合1)第479章 秦嬴谩作东游计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508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中)第24章 緱氏山下第60章 出奇第277章 缓声慢语迎春社第430章 鸟飞似得林第118章 大事第384章 西宫东阙何所罪?第122章 乱箭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405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第513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第284章 一觞浇不平第70章 大飨(中)第408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上)第344章 平城逢候骑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139章 劫持(下)第34章 义舍(7k2合1)第335章 直指边城虎翼飞第485章 南箕北有斗第444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续)第531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