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

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

刘虞并没有立即死去,因为他胸口所中的那一箭明显是留了余地的,射箭之人并没有施展全力,而且非常偏,更不可能是什么脏箭。

实际上,从医生赶到施展紧急救治, 然后成功取出箭头,到他被抬回家,一整天的时间里刘虞都一直保持着清醒姿态。

其人一边安抚一众如同丢了主心骨一般的公卿大臣,一边又要求韩锐等人保持克制,同时还严厉敦促关靖一定得劝住公孙瓒,不得擅杀滥杀,并让人去寻此时应该是去押送军粮的钟繇钟元常……甚至,等公卿们将要离开之时, 他还不忘叮嘱黄琬替他写信给辽西的长子刘和,让后者不必担心;公卿们走后,他还不忘安慰已经哭成泪人的妾室。

考虑到冬日伤口不易感染,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觉的刘伯安应该能熬过来。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小事,那就是刘虞整个冬天都咳嗽不止,这个小毛病撞上胸口的箭创后起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负面作用——断断续续的咳嗽使得伤口难以愈合,而伤口不停撕裂带来的剧痛又严重影响到了他本身的抵抗能力。

而仅仅是两三日内,这位太尉领尚书事的宗室辅命大臣的身体就开始剧烈恶化,发烧、伤口红肿,最后伤势到底是蔓延到了咳嗽时必然要牵扯的肺部,其人开始咳血,然后时不时的面部痉挛……

这下子,所有有战场经验的人都变得沉默或者惶恐了起来。

须知道, 往前六年,这种情形对在长安久居的人而言已经很少见了, 但更早之前, 这种事情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很熟悉,大家心里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不要听妇人之言。”一阵剧烈的咳嗽与几乎是肉眼可见的撕裂性剧痛后,斜靠在榻上的刘虞终于再度恢复了神智,言语也变得通顺起来,却当先提到了一件事情。“我刚才都听到了……此事极为荒谬!想我为辅政大臣,不能早早发现这件事情的首尾,让事情消弭于无形,已经很惭愧了,又怎么能为了我一人而让整个长安城停下用煤呢?刚刚下了雪,不让烧煤岂不是要冻死人?这不是在救我,这是在损我最后一丝德行。”

一个汉室老臣,可能私德上讲稍微有点爱享受,可能意志上不是那么坚定,但自古论迹不论心,此人以汉室宗亲之名,辛苦维持汉室大局六年有余,却居然只换来了当胸一箭,换来那种痛苦,最后逼得他的夫人用那种方式终结他的痛苦,谁不心寒呢?

就这样,得到刘虞叮嘱的公卿上层在一种切实的愤怒与感慨中保持了沉默,几乎是任由中下层和三辅出身的汉室官吏们以一种鼎沸的姿态出言指责天子负天下。

公孙瓒脸色终于阴沉下来——他被请到城外,然后就是眼前嘲讽他的这个人,对他卑躬屈膝,尽力奉承,以求起复,他居然信了,而且还随着对方从城外庄园转到西面山中,连日不返。

而此时想来,这些却是他决不能忍受的羞耻!

“多言无益!”一念至此,公孙伯圭不免面目狰狞起来。

但此言一出,莫说黄琬、赵谦即刻怒目,种邵、士孙瑞、马日䃅一时大悲,公孙瓒一时冷笑,便是隔壁记录的张昶,都愤然将写了半句话的公孙纸扯下,揉成一团扔了出去。

至于他们身后复又传来县令声音,说什么‘虽说天寒地冻,可人家天子和两位美人都不在乎,说不得就在野外挨冻,一群县吏反而摆谱’之类的话,那就更要假装听不到,然后快步离去了。

而果然,韩玄装模作样告知了黄琬等人所谓‘事情真相’以后,难掩哀伤之意的几名最顶层公卿并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态,俨然是从心中默认了这种处置方式。而等韩锐对着那群属吏当众说出那番明显扭曲了事实的言论之后,出乎意料,也并没有任何人质疑。

“本县知道此事难……谁让长安的大街这么宽呢?谁让长安这么多宫殿、衙署呢?谁让此处不像其他小县小城,让各家住户清扫门前雪便可呢?”韩锐面带嘲讽,冷笑姿态明显。“可反过来说,为何天下独独长安、邺城是四个县尉呢?为何独独这两个县的县吏如此之多呢?”

“有几件事情,有公有私,趁着长安城中几位要紧人物,还有仅有的几位私交都在,请务必替我记录一二……”刘虞说到一半便不住咳嗽起来,面部表情痛苦至极,偏偏周围人却毫无办法,便是那侍妾也只能带泪为其勉强擦拭而已。

韩锐稍作思索,仰头一叹:“梅夫人是好意。”

大家又不是蠢货,当年晋灵公要杀赵盾,赵盾逃走,其弟赵穿引兵杀晋灵公,最后史家是怎么记的?还不是赵盾弑其君!

政治事件中,责任人只能是某个派系的政治领袖,而非是某个执行人,这个道理早一千年中国人就知道了。

不过,仅仅是片刻,一名县尉便去而复返,并恭敬在堂上行礼:“县君……大尹派人来请,让县君你速速去一趟太尉府,说是有公务!”

四名县尉噤若寒蝉。

黄琬本欲说天下事论迹不论心,以此来驳斥,但瞥见对方希冀的眼神后忽然醒悟,刘伯安哪里是在给刘表、刘焉做辩解?分明是在给他自己做辩解……临到此时,这位当朝太尉只觉得自己不够称职,不能阻止之前的事情,所以心中有愧,便本能借此来为他自己辩解。

而其人思索许久,却又心中稍有所得,于是再问:“敢问府君,此事之实情还有谁知道?”

“非也。”公孙瓒忽然敛容以对。“原本刘太尉有遗言,应该等我那族弟回来后再处置足下……但我心软,趁着外面乱作一团,无人理会足下,提前来送足下上路!足下须知道,以我那族弟玩弄人心之手段,指不定还要拿足下怎么样呢。届时足下个人如何不说,再坏了汉室威德,可就不好受了吧?”

而如今天子也好、太尉也好,这种注定带有政治剧变性质的事件最多只是百姓和下层官僚们的谈资罢了。

众人闻言愈发黯然,那唤做阿梅的妾室也是泪流不止,而黄琬、士孙瑞、赵谦等人则纷纷即刻应许。

而片刻后,其中一名忽然若有所思道:“县君,属下刚刚想起来,之前县寺内结余了一批煤炭放在西城外的都亭,这在冬日是硬通货,我若寻个西市的商家购入其中大部,换些粟米,然后于道口煮粥,岂不能正能如县君所言那般,轻松清扫城中街道?”

说白了,美食美酒美女倒也罢了,关键是王允一个公认的昔日汉室大臣之首,对他如此卑躬屈膝,实在是让他这个骤然重新获得权力之人欲罢不能。

“不过是你们故意引而导之罢了。”狱中之人,也就王允王子师,闻言面色稍微一滞,但还是立即摇头。“我辈忠臣孝子,怎么可能跟你们这些心思诡谲之辈相对?而且反过来讲,天子东行,固然是遂了公孙珣心意,却也多少是逃脱了樊笼,中原义士在彼,汉室大局有望……只能说相互之间顺水推舟罢了!”

一墙之隔,公卿大臣中颇有几人明显欲言又止。

说白了,刘虞不是在为杨琦开脱,而是在为天子开脱。

“我割据过。”公孙伯圭以手指向自己。“那种威福自为的滋味,什么忠臣孝子都不管用……你怎么就能愚蠢到以为中原诸侯能为你们所制?!”

“忠则忠矣,可天下哪里来的甘甜之血?”

既然天子已经放弃了长安,长安这里就需要一个人来将其重新使用起来,否则长安的这些人岂不是没了存在价值?

到此为止,局势终于以一种完全可预料的方式变得不可控起来。

而就在这种氛围之中,公孙瓒则在长安城城门校尉所属的诏狱中再度召见了一名犯人。

众人刚要答应,却又见对方再度咳嗽连连,痛苦难耐,也是多有于心不忍,便告辞而去。唯独黄琬多留了一会,让张昶将刚刚刘虞言语誊抄了两份,又安慰了那个早已经哭得听不进话的阿梅几句,这才转身告辞。

“那就好办了。”韩锐即刻作答。“正所谓法理不过人情,黄公既然跟太尉私交甚笃,又怎么会忍见太尉死后还不清静呢?又怎么可能不懂梅夫人的好意呢?而且梅夫人主动殉死已经足够从道义上堵住人的嘴了。所以咱们佯做不知,就说太尉昨夜箭创发作,夜间亡去,梅夫人伤心欲绝之下,烧炭自尽!这样的话,对太尉身后名,对黄公这些太尉私友,对咱们收尾处置,对卫将军……都是极好的结果。府君去跟黄公说,我去跟那些府中属吏说话。”

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说,天子只要在三辅死了,那就是公孙珣弑君,盗匪杀的、曹操派人刺杀的,半路上冻死、饿死了,那也是公孙珣弑君,因为天下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黄琬、赵谦、士孙瑞等人,却纷纷颔首,隔壁诸位大臣也大多应声。

“不错。”公孙瓒即刻颔首。“刘伯安死前有遗言,明言此事不当归于杨琦……但压不住长安公卿大臣们为之愤愤然而不平。足下知道吗?已经有人开始私下联络,准备请我那族弟进位为王了!而且参与之人多是汉室朝堂旧臣。王子师,我就问你,你和杨氏策划天子东行之时,真就没想过这是我那族弟的计策吗?”

“天冷?天冷更该干活!人心不稳更当沉下心来做事!”韩锐愈发冷笑不止。“我告诉你……信不信,将你们这群比之他县多出来的县吏俸禄拿出十天的份额,换成粟米,就在北阙大街上煮粥,扫雪换粥,那些巴不得能在冬日给家里省上一顿饭钱的人一定能替我把长安城这四横三竖七条大道扫的干干净净!而且不会与我抱怨冷不冷,更不会与我说心稳不稳……”

韩玄一个头两个大,却不敢不答:“长安令说的极是!只是有些人那里未免不好交代?”

“这就是你的愚蠢之处了。”公孙瓒负手摇头不止。“想来也是我那族弟计策能成的根本缘故了……王子师,你割据过地方吗?”

而与此同时,几乎是理所当然的,所有人都开始前所未有的期待卫将军公孙珣能回来重整秩序。

韩锐心下恍然,赶紧点头,却又立即摇头不止,动作俨然和刚刚的韩玄一模一样:“府君!炭毒这种东西乃是邺下专门发册子说过的,如今天下人尽皆知,煤炭大行之后咱们长安城中也见过事例,没理由太尉府会不知道不预防这种事吧?”

“自然是一同殉死。”韩玄干脆答道。“尸首都在里面,几位大臣都去亲眼看了,个个哀凄难止。”

韩锐是真的目瞪口呆了:“何人敢为此事?!”

刘虞放下心来,继续言道:“至于其余的事情,这几日我想了许多,但想来想去都觉的无用……以前的事情,我身为太尉不能处置妥当,以后的事情,我多说也无益,便交给诸位与卫将军一起商量去吧。”

“主要是天冷,下面人也辛苦。”一名县尉无奈诉苦。“再加上人心不稳……”

“是有人故意为之。”京兆尹韩玄的声音愈发低了下来。

“昔日卫将军在渭水有一言极善……治世之能臣到乱世自为枭雄,乱世之枭雄到治世自为能臣。”刘虞勉力劝道。“刘景升、刘君郎二人固然可恶,但若是我们换位处之,恐怕未必比他们做的好,他们居长安,恐怕也要骂我们有负汉恩……时局在外,人力何堪?今日之忠臣,明日之簒逆,都是时局作祟,何必苛责于人?”

“那是你们公孙兄弟边鄙出身,不读经文,不通大义,所以自己无耻而已,何必以己推人?”

天子情知这也是不得已之事,便缓缓颔首,然后接过陶壶,准备饮下。

韩玄立即点头,复又摇头,然后赶紧拉着韩锐到一旁侧廊之下,压低声音相告:“是炭毒!”

“太尉死了。”公孙伯圭立在牢房的栅栏前,冷笑而对。“他本就有咳嗽的毛病,却又胸口中了一箭,以至于死相凄惨。”

刘虞知道这些人一诺千金,立即便放松了不少,于是缓缓再言:“还有一言,请诸位替我说给我子刘和……听说前年卢子干身死之前,专门有言让卫将军转告其子,说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深以为然,且敬佩万分。但今日我尤其要多说一句……勿以时穷而忘节,勿以势起而乱性……稍微得势,便忍不住贪图享乐,一朝困顿,却又只想着畏缩起来,模糊处事,如此为之,结果就是人家卢子干死而无愧,其子将来可以仿而效之;但我刘虞却只能引己身为戒,让做儿子的不要重蹈覆辙……这大概就是贤人大儒与俗人之流的区别吧?”

于是乎,如此情形下,太尉刘虞的死就成为了他们道德层面上的最大倚仗——是天子负长安,负宗庙,负社稷,负三辅,负公卿,负太尉!

而天子既然如此失德,那就怪不得他们了。

消息彻底毫无遮拦的传开,但结果和影响却极度出乎意料。

且不提长安鼎沸。与此同时,长安东南方颇远的菟和山,出逃的天子一行人终于也被积雪所阻,不得已暂时停在了一处山坳内,以作稍歇,并让尚书杨密去武关联络韩暹。

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论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譬如那些头部公卿,当日在城门口亲眼见到那一箭时固然惊愕,但还没到愤怒的程度,可是等他们亲眼见过刘虞死前的痛苦之后,见到刘虞的妾室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终结刘虞的痛苦之时,从黄琬、赵谦以下,基本上都已经带着一种无言之愤懑了。

血水四溅,王子师自然身死难救,而公孙瓒却也躲无可躲,被喷了一脸血污,然后立即醒悟,自己到底还是中了对方激将之计。

“要属下说……”韩锐忽然靠近对方言道。“太尉本就是死在天子弓矢之下,这是天子弃长安公卿宗庙,是天子失德的明证!如何能强行将其身死加于一个殉死的妇人之手?我辈受卫将军命守长安,出了之前的事情已经很惭愧了,如何能让此事再生出多余文章?”

公孙瓒额头青筋乍露,却避口不应。

此时此刻,天子一行人居然都不知道刘虞已死,王允亦亡,而为此事,汉室寥寥尚存之忠臣,少了却不止两个。

“此事确实麻烦,偏偏其他人可以躲开,咱们却躲不掉。”韩锐连连点头,然后复又询问。“梅夫人人呢?”

“是太尉身边人,那位梅夫人。”韩玄有些无力的答道。“多个太尉府仆从都能侧证,其人索要炭盆、上好木炭、关窗,都没瞒着人。”

隔着一堵墙,号称亚圣的张昶更是亲自摊开纸笔,准备记录。

“至尊,积雪太厚,极难生火,也不敢生火……而别的倒也罢了,干粮毕竟充足,只是饮水一事,唯有些许雪水以牲畜体温化开,或许可用。”肩膀还裹着麻布的京泽下拜,单手奉上一陶壶。“这是已经虑干净的雪水。”

后舍里间、外间,俱皆鸦雀无声,唯有张昶运笔如飞。

言罢,其人兀自扬长而去。

“事到如今,足下来寻我,只是为了显摆吗?”端坐于牢中的王允终于不耐。

京兆尹韩玄迎着长安令韩锐锐利的目光沉默片刻,旋即颔首离去,其人哈出的白气在雪后的严冬中格外明显。

一念至此,黄子琰几乎要脱口而出,问问对方都要为汉室送命了,还有什么可惭愧的?但话到嘴边却又强行咽下,只能微微颔首。

听得此言,原本就很哀切的刘虞妾室只能继续抹泪,立在最前方的黄琬则情难自已,只能点头,而其人身后,赵谦、士孙瑞、种邵、马日䃅,还有面色极为难看的公孙瓒也都无言以对。

“谁说不是呢?”韩玄跺脚道。“太尉眼瞅着是不行了,只是每日咳嗽遭罪,谁都知道是好意……可这毕竟是杀夫,还是妾杀夫!而且若是寻常案件倒也罢了,但太尉之死,在此关头,事莫大焉!你想想,太尉只要活着,哪怕人人都知道他要死,城中公卿都还有主心骨,完全可以接上元常公回来!可此番一去,若是不能交代清楚,局势立即就要不稳。”

毕竟,只有如此想,如此说,他们才能继续立足于长安,安稳的过日子。

“至于私事,其实只有一件可说。”刘虞瞥向立在床头的爱妾,一时苦笑。“我妻早死,只有此妾阿梅常伴左右,早该扶她为妻,但我唯一嫡子刘和却因为眷恋生母,多为此不顺,这才拖了下来……我死后,请子琰你们几位务必帮忙看顾阿梅,待我子来奔丧,若能说动于他,便让他以母事之;若不能,请你们务必替阿梅寻个好人家嫁出去,嫁妆从我遗产中来出。”

然而,等到韩锐匆匆赶往太尉府,进入院中以后才发现事情有些严重了——整个太尉府外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甲士,而内里却已经聚集了不少身份贵重的公卿大臣,但却个个面色悲戚,甚至已经有府中属吏开始戴孝了。

至于其余人等,包括赵平、冯芳、张范、韩玄、傅干、射坚、金旋、张昶、淳于嘉等人,都只能等在外间,竖耳倾听罢了。

然而,壶到口边,这位少年天子忽然瞥见对方肩上血渍,复又想到当日刘虞扑于雪地之中,血水与雪地相合,又因为血水、雪水同音,竟然一时难以去饮,反而用稚嫩的声音感慨一叹:“不知道太尉是否安好,希望不要怪我……而王子师又能否逃出,与咱们相会于南阳?”

底层的百姓和基本的官僚体系根本没有受太大影响,这是当然的……经过数年的调整,长安-邺下体制中,真正控制住九州民政、军政和基层官僚体系的自然是公孙珣的邺下方面,只有真正的‘大事’才会从未央宫尚书台走一遭。

“正是多言无益!”王允昂然以对,并以手指自己之胸。“忠臣孝子在此,边鄙逆贼来杀!”

韩锐再度愕然。

“正是岂不正好!”王允依旧昂然端坐,却又抬头看着身前之人面露嘲讽。“届时也好让你这边鄙逆贼闻闻忠臣之血是否甘甜……当日王甫伏诛,我亲口所尝,其血腥臭难制,就是不知道足下之血到底有多臭了!可惜,可惜!”

第二日早上,风雪已停,长安城县寺之内,之前大出风头的长安令韩锐早已经恢复了正常姿态——其人正在敦促手下几名县尉清扫积雪一事。

但只是一瞬,叹了一口气后,张昶还是低头重新录入此言。

这种人,怎么可能抛弃长安?

韩锐目瞪口呆,来不及行礼便与迎面而来的京兆尹韩玄私下相对:“府君……照理说太尉应该还有七八日可挨吧?”

“当先一件事……我死乃年老体衰,所谓天命也,非只箭伤所致……不可罪杨侍中。”刘虞躺在榻上缓缓而言。

一日无言。

随即,京兆府和长安县的属吏们,冒着雪后行走不便的交通困境,将太尉的死因,几乎是以公告的方式用讣告的名义贴在了各处亭驿、官舍、义舍、酒楼处……一时间,人人皆知,太尉被天子下令给射死了。

“再一件事……”刘虞斜靠在榻上,目光越过黄琬等人,定格在了公孙瓒身上。“这次的事情关系重大,一定要等卫将军回来,最起码要等到御史中丞(钟繇)回来才可处置,万万不能擅自杀人。”

无奈之下,公孙瓒只能一时干笑颔首:“且听太尉之言。”

公孙瓒再也忍受不住,直接一脚踹开狱门拔刀而起,临到对方跟前却又一时停住,反而冷笑收刀:“险些中你计策,我何必一刀与你痛快?诏狱之中自然刑具齐备,将你寸磔而死,岂不正好?”

太尉身死,兹事体大。

“其实太尉府中的属吏,还有几位入房去的公卿应该都能隐约猜到,但都没有说话,只是让我们来查……我现在是问清楚了,却不知道该如何去与那些公卿说!”

很多人,根本就是先知道太尉之死,再知道天子弃关中东走的事实,而且还不是还于旧都,是独自领着几个大臣去了南阳。

“彼此彼此。”王允昂然以对。“足下如此愚蠢,等令弟归来,岂不是最好的替罪羔羊?说来可笑,以足下的名头和身份,被令弟玩弄于大局之中倒也罢了,居然也被我一个庶人玩弄于小道之内,区区装模作样,奉承于你,你便洋洋自得,以为得势,至于错失大局……端是可笑!”

“还有一件事情,乃是专门告诫子琰兄的。”刘虞身体难支,见到公孙瓒点头便不再计较,而是望着身侧挚友黄琬,诚恳而言。“子琰兄往荆州、益州一行后,回来对刘焉、刘表二人嗤之以鼻,其实我一直不以为然,但却畏惧子琰兄为人,不敢直言,今日勉强一劝……”

四名县尉如遭大赦,赶紧转身而去。

可另一方面,从长安汉室朝廷的角度来说,天子走了、太尉死了、司空跑了,就连尚书仆射王朗都不在,在长安得以稳定运作六年的的汉室朝廷,还有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的长安-邺下双重政治体系基本上已经无以为继,这无异于天塌了!

这个时候,汉室朝廷体制内的寻常公卿大臣们变得惶恐至极,却又不敢也不愿,或者干脆说根本不可能放弃一切去追随天子往南阳,因为那种扔下一切的不确定性让经历过一次迁都的汉室大臣们根本难以接受;再说了,数年内,他们已经在长安、关中扎下了根!甚至很多汉室朝廷的新锐根本就是三辅子弟中涌出的。

“我无耻?”公孙瓒愈发摇头。“刘伯安、黄子琰、赵彦信都知道的事情,而杨文先再不济也知道不能入曹刘之口,而是要在南阳分而治之,怎么到了你这里居然如此天真?当年黄巾之乱趁机诛宦之时,我那族弟曾与我写信,就说你天真,但没成想当年吃了那么一个大亏,你只学会了隐忍,别的依旧没有长进!”

韩锐戏谑反问:“既如此,四位还在此作甚?”

王允略显不屑的瞥了对方一眼,根本没有作答的意思。

而好不容易等他咳完,众人却愈发肃然起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刘伯安这是要交代遗言了。

“谁那里?”韩锐立即发问。

而刘虞的这句话,不过是为了尽量堵住公孙珣的嘴,防止后者利用他的死过度发挥罢了。当然了,也算是尽了一个汉室忠臣最后的忠心了。

公孙瓒气血上涌,再难自抑,直接一刀拔出将对方从脖颈上砍翻。

“就是这些了。”刘虞说完最后几句话,宛如抽掉了最后一口气一般,瘫在榻上。“望诸位务必帮我记一记。”

“你说。”

不过,事到如今,其人也只能一口唾沫吐出,暗骂一声而已:

“我听狱卒提起过此事。”对面牢房中,一身材高大之人,穿着脏腻的锦衣盘腿坐于稻草之上,闻言一时黯然。“但君臣之间的事情,哪里是你们这些人能懂得?刘公心里一定不会怨恨!”

换言之,刘虞终究是没能阻他担心的那种情形,或者说,他其实早明白这一点,只是死前尽人事而已。

韩锐一时疑惑……刘虞身体恶化他是知道的,但是双方层次毕竟差距太大,也轮不到他去太尉府如何如何,当然了,也只是一时疑惑,毕竟那一日韩锐表现的太过,刘虞时日无多,怕自己利用长安令权责再多事,所以专门再叫过去叮嘱也是可以理解的。

“别人倒也罢了,唯独一个光禄大夫黄公。”韩玄认真思索后正色以对。“太尉与……与杨彪之后,司徒赵公偏偏是个没有支撑的蜀人,所以明显就是黄公来领袖朝中公卿。而且从太尉私交上来说,也明显是黄公最佳,昨日太尉召集众臣交代后事,也全都是以黄公为主,甚至还托付黄公替他照顾梅夫人。”

—————我是忠臣的分割线—————

“天子昏悖,杀帝师于城门,弃百官于长安,遗宗庙于荒野,废社稷于一朝。至于天下无主,国家乏统。是曰:国不可一日无主。又曰,近皇室凋零,至于无续。再曰:‘天地之大,岂独一人一姓氏乎?’今,卫将军、都督九州军政事、蓟侯,仁孝感于天地,威德加于海内,或曰,当进位为王,代掌国事,以安众心。”——《请立卫将军为燕王致后将军函》.射坚

PS:感谢江南南丶、潇潇、寒门、魔王完梦、老周、七岁、禅龙2、阿越、终究是梦一场啊、小紫菜爆炸、泽叔、545热、黑冰科技、乐燕山、先进性建设、mldkq、雨后出勤率高、小小萌新一枚、紫虞阑珊、知不行、七楼房客、离亭笙歌、闲酱菜、野旷雪寂、熊行天下、volksong……等等等等对大娘的打赏!

之所以等等等等,是因为再往后我就看不到了……尴尬……总之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就是了!为了公孙大娘生日,我居然爆更了!

修改补充一句,这一章一开始发错了,发到上一卷去了。不过编辑是给挪过来的,不是重发的,自动订阅的小伙伴应该没重复订阅。

善哉善哉。

(本章完)

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骑虏第264章 志气方自得(上)第229章 进退而定第462章 吾疑汉室曾漏网第12章 请赏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161章 秋猎(下)第228章 左右为难第145章 盛意(中)第31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306章第279章 旧俗疲庸主第247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395章 塞上长城空自许(2合1)第367章 尧舜桀纣皆腐骨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60章 出奇第494章 故人北走临沂水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381章 长驱白马向西殿第459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续)第165章 雾气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第387章 贵贱不相逾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433章 一鼓难做气晚上别等第406章 力障孤城势转穷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477章 宛城龙盘虽可贵第33章 却陷纷争(5.6k)第106章 郎署第365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319章 纷纷塞上行第263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488章 握手相别去(续)第318章 青草覆宗庙第94章 放火第71章 大飨(下)第216章 郭公之愿第77章 撤屯(下)第396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第310章 犹堪一战取功勋第354章 道德几时曾去世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447章 几人虚费一生心第143章 不取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420章 难夺三军志第87章 表文第387章 贵贱不相逾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85章 首尾第31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486章 新策闻故地第101章 大事(中)第63章 临阵(中)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骑虏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254章 汹汹人寰犹不定第213章 我独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乐!第83章 拿下第466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8k为白银盟加更)第175章 国破第107章 内堂第124章 待死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469章 及年岁之未晏兮第102章 大事(下)第481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上)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关于完本与完本活动第248章 城门口公孙仗势欺太守第71章 大飨(下)第155章 狂言第265章 志气方自得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103章 麦饭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291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第73章 辞行(6k二合一)第88章 巡视(8k)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529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第142章 雷雨第36章 颍川论士第111章 灾异第361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续)第335章 直指边城虎翼飞第115章 夜访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137章 直下第189章 深居俯夹城第449章 玉壶寒冰不受污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54章 见识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272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