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归家

第57章 归家

公孙氏是举族聚居,实际上,在城中挨着西门那片,近八分之一个令支城都几乎是公孙家的地盘,一族独自占领了三个城内的‘里’,连里门、里墙都省了。

占地如此广阔,倒不是说公孙氏的主支人口有多少,而是说这里面出仕为官的公孙氏族人太多。须知道,但凡是做到六百石的朝廷命官,然后一旦分家立业,就可以按照官方规制建立起相应规模的宅院。而一来二往的,世世代代,如此大大小小的宅院逐渐增多,这才有了公孙氏在这令支城中一言九鼎的地位。

不过,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比如讲公孙珣家里虽然很有钱,虽然西门外的市场、南门外的货栈全是公孙大娘的手笔,虽然这近些年来新起的宅院十之八九有她的赞助,虽然他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都已经做到了塞外的管子城了……但是,他本人所居住的宅院门楣却实在是不高。

因为,不能逾制。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与公孙越随意挥手作别后,甫一踏入了自家的房门,公孙珣便看到了早早等在那里的自家老娘。

于是,他当即就在门槛处下跪,以示自己远游不孝之罪。

公孙大娘其实原本有万般话要说的,但此时看到自己儿子跪在门口请罪,瞬间也就眼泪婆娑,言语难治了。

“一走一年多,”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公孙大娘不待去擦自己的宝贝眼镜,却是赶紧上前把自己儿子从地上拽了起来。“连字都有了,还变得那么古板,进门就下跪?”

公孙珣起身强笑道:“确实如此,在外面经历的多了,咋一回来,恐怕跟母亲的风格不合……”

公孙大娘连连摇头:“我哪里还有什么风格?几十年过去了,风格再不一样,也要被这个世道磨平了。”

比如说曹操和夏侯家只是世代联姻的亲戚,却并不是同一宗门;

“你……你不如先在家等等。”公孙大娘叹气道。“实在不行就辞去了这个吏员,在家养两年声望,然后直接运作一个孝廉……辽西是边郡,这方面有优待,人口十几万就能每年一个孝廉。而如今阿瓒去了上谷,公孙氏的底子又在这里,郡中也就是一个公孙范和一个田氏的田楷有些麻烦罢了,就算是不去当吏员,那两三年中轮也能轮到你这个当朝光禄勋的入室弟子!”

总而言之,公孙大娘之前积攒了一年的牢骚,却在甫一见面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今更只是不停的感慨自己儿子孝顺罢了。

“这倒是奇了怪了。”公孙珣好奇道。“族中向来讲究一个趋利避害,这赵太守只要不动族里的根基,那他自然是个‘好太守’,若动了族中的根基,那他自然是个‘坏太守’,怎么会犹豫呢?而且母亲你也是见识非凡的人,消息灵通,评价人自有一番标准和路数……怎么连你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还是能感觉到的。”公孙珣继续笑道。“在洛阳一年多,见了各种人物,言谈一定要遵循礼节,可见到母亲,终究是随意了不少。”

公孙珣连连点头,却又把话题引到了来时遇到的太守家人身上。

从弟,却非族弟,这就意味着这位太守和那位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是未出五服的兄弟。而这年头宗族观念极强,只要未出五服,那就是记入官方档案的兄弟,是非常亲密的,是要讲究一个荣辱与共的,甚至是要共同承担法律责任的!换言之,不出大意外的话,那天下人一般会视你们为一体的!

“就是这个意思。”公孙大娘猛地一拍手道。“没有白把你往洛阳送这么一趟!你还不明白吗?你如今已经是名儒子弟,放辽西也是一号人物,既然如此,何必冒险去这赵太守身边呢?不管他是准备装一辈子还是装两辈子,又或者是真的想要投奔士人,然而一旦被他注意到,就很有可能也会被赵忠注意到……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吗?不如在家养名来的稳妥。”

公孙珣愈发不解了起来。

“那、那我呢?”公孙珣脑子已经成了一片浆糊。

“你还真问到点子上了。”公孙大娘闻言稍微皱了下眉头。“族里对这位赵太守其实是很犹豫的,而赵太守的作为也确实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明白了吧?”公孙大娘继续道。“这可是一位惹不起的真神。你之前刚到洛阳时不是还来信说什么宦官子弟肆意荼毒乡里吗?那咱们这赵苞赵太守,恐怕就是天底下来头最大,也恐怕是天底下官位最高的一个‘宦官子弟’……你说,族里能不犹豫吗?巴结吧,怕引起士人非议,不去巴结呢,又怕真的惹怒这位,直接一个大祸临头!”

最后,还有自己同门甄逸恍惚间好像就是那洛神的父亲,但偏偏来时遇到他给刚出生不久女儿取名却叫甄姜……

“孙子、孙女?”公孙珣悚然而惊。

“对了。”公孙大娘忽然又想起了什么。“阿瓒现如今也不在郡中了,侯太守也是担心自己自己女婿落入到宦官子弟手里,然后被人羞辱,再加上上谷那边也不是很远,说不定还有立功的地方,所以就直接就把他带到那边了……”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公孙大娘继续皱眉说道。“按照你的描述,这赵老夫人也是一位人物,他儿子未必就是如我们所想……实际上,这才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不然,反而能安心让你回阳乐继续当你的主计室副史了。”

这里多说一句,如公孙珣与公孙瓒、公孙越,还有那个公孙氏嫡脉中的公孙范,其实全都是如此关系。

公孙珣看到母亲露出笑脸,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赶紧劝对方去清洗眼镜,好方便来看自己带回来的各项物什……你还别说,不愧是亲娘俩,这当儿子的带回来的东西基本上都能符合当娘的价值观:

公孙珣为之默然,却是忽然又想起了那位赵老夫人的风采……说实话,就赵家人赶路的那副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宦官子弟’作风吧?反而隐约有些是名臣子弟的味道!这种人真要躲吗?

但是,但是……

“但大势是对的。”公孙珣咽了一口温开水后毫不犹豫的答道。“太平道张角心存二心,造反不成后反而懂得吸取教训卷土重来,熬过这段时间,恐怕会愈发做大;而按照韩遂的说法,西凉羌乱隐忧未去,指不定哪天局势就要沸腾;至于山东河北,儿子则是亲眼所见,豪强压迫越来越重,几乎民不聊生;可与此同时,朝中士大夫却个个尸位素餐,宦官又只知道强取豪夺,双方内斗不休,反而没几个人愿意照看局势……所以讲,母亲你说的那些,抛开小节,十之八九还是对头的。这就好像现在读《史记》,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汉高祖斩白蛇之类的说法跟‘大楚兴,陈胜王’是一回事,但夺天下的终究却如《史记》所言,是那沛县刘家子!”

那一大窝猫自然不用说了,公孙大娘抱起其中一只最重的胖猫连连感慨,说什么两辈子加一块总算也混成了一个有猫的成功人士了,只是这公猫既然已经做了种,出了一窝小猫,那就该尽早骟掉;

至于蔡邕所书的儒家七经和《四十二章经》也是让公孙大娘欣喜异常,用她的话说,这原件不仅可以收起来当传家宝,还正好能用她正在研制的雕版印刷技术上,她可是准备用这玩意名垂千古的;

然后还有娄圭这个从南阳来的账房,公孙大娘更是分外满意……虽然据说是装箱子里偷运过黄河的,所谓‘偷渡’是也……但能有一个历史名人当账房想想都带感!不过她也说了,就是有点年轻,也不晓得智力值到位了没有,于是分分钟又叫来账房目前管事的李三娘,让她把人带走去做培训!

公孙珣游疑不定,却总觉的哪里不对的样子。

“没错。”公孙大娘愈发得意了起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本我还想着等你结了婚再讨论此事呢,但这一年我在家担惊受怕的,反而是想明白了……这年头乱成这样,鬼知道你在外面会遇到什么危险?既然如此,就不等结婚了,先给你安排些漂亮侍妾,生下两个再说!你不晓得,你来之前我就已经派人去高句丽、三韩、扶余给你准备了一百零一个婢女,都是年纪十五六岁又有些颜色的,全都放在了城南的庄子里,准备一边培养一边淘汰,不到一年就能为你搞出来一个顶级跨国侍妾组合……不要嫌弃人家是夷女,混血的孩子容易养活……”

“因为这个赵苞赵太守确实让人感觉无所适从。”公孙大娘继续皱眉道。“他从出身上就很奇怪……你知道他是中常侍赵忠的从弟吗?”

而这种表现,无疑也是天底下做母亲的通病。

“这赵太守虽来此地不过半月,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公孙大娘认真解释道。“他这人行事作风并没有想得那么粗暴无理,反而有几分名士风采。而且族中也好,我也好,都偷偷去他老家清河打听了……你知道吗?原来这位赵太守家中早在十几年前第一次党锢的时候,就跟赵忠做了切割,还直接从安平搬到了清河,那时这位赵太守才刚刚加冠。然后这么多年,他还一直上书抨击自己的哥哥……”

等抱着那只胖猫回到屋内候,近二十年没走出辽西的公孙大娘又赶紧让婢女准备温开水,然后开始听自己儿子讲解一些趣闻……卢植的事情两人心照不宣的都没提,但是一些别的见闻却着实让公孙大娘有些情绪复杂:

“母亲是怀疑……”公孙珣心中忽然一动,俨然是想到了韩遂与自己谈论袁绍兄弟的那番话。“他们兄弟是互为表里,心照不宣?想用这种方式保全家族?”

“换言之,”公孙珣讲述完这番遭遇以后忍不住称赞道。“那位老夫人着实气度非凡,这种人养出的儿子只怕也不会太差,就是不知道辽西这里如何看待这位新来的赵太守?”

“你还是太年轻。”公孙大娘为了扶下自己的黑框眼镜,却是将怀里的猫递给了旁边的丫鬟,把后者弄的手忙脚乱。“你晓得吗?虽然这些年,这赵太守每次更迭职务都会去一些苦地方干一些苦差事,而且每次都能勤恳奉公,还经常上书大骂自己哥哥,甚至因此引得不少党人名士的称赞。然而,他却从未有一次上书讨论过党锢之祸!而且,那赵忠虽然也经常跟人说自己挺讨厌这个弟弟,若不是有婶娘在,早就让他下大狱了。可实际上,每一次他赵苞作出政绩后,朝廷却又都会畅通无阻的给他加官升职!”

公孙珣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就对了。”公孙大娘喜上眉梢道。“以前你娘我一个人,好多事情想做都做不了,如今有你帮忙,我们完全可以窝在家种几年田,攀一攀科技树,顺便再与我添些孙子、孙女……”

正要举起陶杯再喝口水的公孙珣猛地为之一滞,却是差点没把手里的水给出去。

这番话在情在理,公孙珣也只能缓缓点头。

总之,如是种种,倒是让公孙大娘跟着惊疑不定了起来。

公孙珣终于按捺不住:“既然如此,岂不是应该放心交往,怎么反而要避让呢?”

“现在想想,这恐怕才是所谓历史真相。”公孙大娘略显不安道。“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些东西,也不过是隔着一千八百年的雾里观花,很多说不定是如汉高祖杀白蛇之类的附会……”

“那是因为我是你娘,跟风格什么的没关系。”公孙大娘再度摇头,可话说到这里,却是终于展颜一笑。“不过也无所谓了,我们母子俩管什么风格不风格呢?”

公孙大娘抱着那只大猫缓缓点头:“这便对了……我一个女频宫斗加灵异写手,又不指望能有什么本事辅佐你能称王称霸,只要咱们娘俩能熬过这个乱世就好。所谓‘努力闻达于诸侯,以求苟全性命于乱世’,这就足够了!”

再比如说吕范轻松识破自己的套路,却因为自己帮他仗义执言而当场认主;

还比如说那蔡文姬还在啃手指的年纪,考虑到她爹的长相,她也不可能是美女的猜测;

公孙珣听得口干舌燥……先是有些期待,但到了后来却忽然变得惊恐起来。

“太祖自幼失怙,时汉末纷乱,时疫横行,其母常忧本家无后。家富,乃阴购美婢百人,教以文字、数术、音律、舞蹈。待加冠,即奉之充其后帏。太祖至孝,不得推,皆纳之。然至婚前,美婢前后罗列,温香软玉,以目传情,太祖依旧举烛苦读,坐怀不乱,守礼愈甚,由是名声日重。”——《旧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PS:惭愧万分……这感觉自己越来越坑啊……果然是蛋郎才尽了吗?然而这才第三卷啊……我准备写个几十卷的……

还有新书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一下,684558115。

(本章完)

第55章 望气第189章 深居俯夹城第273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下)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309章 莫嫌旧日云中守第122章 乱箭第368章 王侯蝼螘同丘墟(2合1还债)第250章 群英会玄德做歌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牙疼的受不了,请假去急诊第100章 大事(上)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228章 左右为难第125章 无生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46章 帻巾第187章 羔羊临釜鸣第168章 天命第388章 一棹每随潮上下第193章 只见旧人哭(上)第409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第260章 太守孝衣横野渡第92章 进退第249章 堂舍内钟繇狼狈荐英雄第130章 一招第60章 出奇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215章 论于樊舆第172章 直入第469章 及年岁之未晏兮第247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488章 握手相别去(续)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咸鱼大佬的白银盟!)第513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第145章 盛意(中)第36章 颍川论士第177章 背德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附录8:女频写手日记(上)——sduyiyi第45章 莫须有第114章 凶淫(9.6k假设群里有人考了700分的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11章 远方的讯息第259章 铁刃瘦黑立北营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382章 定跨赤龙越长塬第249章 堂舍内钟繇狼狈荐英雄第160章 秋猎(上)第532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中)第122章 乱箭第120章 崩坏(中)第372章 纷纷入歧途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194章 只见旧人哭(下)第261章第90章 出塞第155章 狂言第497章 千里连舸断龙背第88章 巡视(8k)第359章 但教方寸无诸恶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355章 舟车何处不通津?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风(大章还债)第230章 歃血第187章 羔羊临釜鸣第250章 群英会玄德做歌第65章 临阵(终)第291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第456章 独往人间不独还(继续感谢白银大萌江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风(大章还债)第173章 请降第248章 城门口公孙仗势欺太守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第122章 乱箭第392章 达官非自有生来第115章 夜访第131章 求见第47章 软纸第303章 试拂铁衣如雪色第3章 请战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咸鱼大佬的白银盟!)第97章 处置(中)第410章 世间底是英雄物第235章 轻兵取双城附录7:《旧燕书》卷六十九.韩程高关张赵传第411章 未许公孙笑本初第25章 勤奋苦读第255章 时时斗战欲何须第108章 中台第22章 借刀第374章 被驱无异犬与鸡(二合一)第242章 释怀难释意第422章 智士见事迟第207章 喜怒形于色(上)第213章 我独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乐!第497章 千里连舸断龙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