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

对于这件事情,赵南星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应是,虽说封建时代个人财产的神圣还没有确立,但是有官身的人的个人财产却已经能够保证,这已经不是洪武时期,朱元璋想要搞掉沈万三就能搞掉沈万三的时代了。

有财产的人往往有着与财产相匹配的政治势力,让人无法轻动。若是赵南星敢于破掉这个规矩,那么无论东林党还是齐楚浙秦宣等党都会将他打入地狱。当年崇祯皇帝怎么求爷爷拜奶奶地想让藩王和官员献出点钱财,却就是没敢用强。

赵南星有魄力,却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政治家,谋国谋身都有自己的一套,原本他只是打算以国之大义来让万历帝同意收回那些产业,却没想到被朱由崧搅乱了,此时他也无法,只能默然退下。

万历帝笑道:“对于赈灾,我倒有些法子,而且不用动用国库也不用动内帑,朝廷只需要派出几个得力官员监督,便能够做成此事!”

方从哲奇道:“敢问陛下,是什么好法子?”

万历帝笑道:“我有两策,这第一策嘛……列位臣工也都知道,刚刚有大明出海垦荒人士,前来北京献土百万顷,这些人都是大明赤子,在海外建立了家园,却仍然不忘大明旧恩,不自立为王,反而前来献土,令朕心甚慰。而如今北海一百多万倾土地上面,却只有五万大明百姓,三万东瀛倭人,还有一些低矮丑陋的毛人,不过如今已经都被大明百姓擒下,抓到了矿坑当中充当矿工。”

“如今的北海地广人稀,而且土地肥沃,水土丰美,就算是养活千万百姓都不是问题,若是能将这些受灾百姓迁移到北海,一来能够彻底将北海化为我大明藩篱,二来也可以为那些受灾百姓寻找一条生路,因为北海富庶,所以愿意一力承担赈济迁移百姓的重任,这样自然为朝廷省下了开支!”

对于这件事情,对百官并无切实的利益纠葛,那些地方官虽然不愿意治下的百姓逃离,州县赋税来自百姓,若是百姓逃离,那他们的政绩可就要打折扣了,中国百姓在先秦之时也是由开拓之心的,不过在儒家千年“教化之功”和地方官的辖制之下,才变得故土难离。

不过随着灾情加重,要是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不走,铤而走险杀官造反的话,别说是政绩了,连性命都保不住谈什么政绩。若不是因为税赋和政绩,那些地方官有几个真正是把百姓放在心里的。

既然百官无异议,那么这一策算是通过了,不过接下来万历帝提出的第二策却在朝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万历帝一招手,很快几个侍卫就将那个蓄电池驱动的放映机抬了上来,并且在建极殿中挂上了布幕,对众臣说道:“各位爱卿,这是北海进献的一样奇异事物,能够将活动的画面放映出来,各位也正好看看北海的景致,别把北海当成了苦寒之地!”

这次放映的自然还是原本的那一卷胶片,方从哲等人都已经看过,自然不会稀奇,不过其他人却都被北海的景致吸引住了,朱由崧制作的这一卷胶片,将北海的农牧渔工等各方面都展现了出来,自然是让北海显得极为富庶。

放映结束之后,万历帝笑眯眯地说道:“诸位臣工,看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几个工部的官员不禁问道:“此物真是鬼斧神工,居然能将过去的画面重现出来,而且远比画师画的更加真实,实在是令人费解!不知陛下可知其中原理?”

万历帝笑道:“你们这些工部的人都不知道,朕怎么会知道?不过你们要想知道的话, 可以派人到北海问一问人家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好了,除了这个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一个东林党的官员说道:“北海宜农宜牧宜渔,倒是一块宝地,那些灾民是有福了,不过还希望朝廷能够早作打算,在北海安排官员管辖,不至于让其他人胡作非为!”

万历帝说道:“不必多言,此事朕自有打算!”

礼部的官员站出来却道:“陛下,若是能有此物向广大受灾百姓放映,必然能让他们踊跃迁移,倒是省却了向百姓解释的麻烦,毕竟说的哪有自己看到的真实?只是不知此物造价,若是能有个百十台也就足够了!”

万历帝看了看朱由崧,小声问道:“崧儿,这位爱情说的有理,不知道你的这个放映机价值几何?”

“不贵,不贵,原本应该要卖一百两银子,不过若是朝廷采购,五十两足矣!”

万历帝想了想,五十两买到这样一台可以反复使用的放映机,倒的确是不贵,就算是采购一百台也只需要五千两,朝廷岁入不济,不过五千两还是能够拿出来的。

万历帝说道:“这位爱卿说得好,下去写个章程,此时交给礼部办理!”

说完之后,见众臣不再言语,万历帝说道:“你们所看到的都是不错,不过我却从看出了一样可以为我大明千秋永固的镇国神器,就是那冒着烟的火车和下面铺设着钢轨的铁路,此物那是北海巧匠所制,能够运载千万斤,日行千里,昼夜不歇,若是能在北京到松江、北京到湖广以及北京到边关的路上通上铁路,那么还需要漕运做什么?而此时大明流民甚多,若是能够以工代赈,修上一条北京到松江的铁路,一来可以让朝廷摆脱漕运的负担,二来也可以让那些流民百姓有个活可做,不至于吃饱了滋事。”

“此时万万不可!”万历帝话刚落音,就有几个人冲出来伏倒在地,叫道:“皇上,大明漕丁百万,那可都指着朝廷的漕运生活着呢,若是这些漕丁生计艰难,必然会生祸乱,况且铁路此物前所未有,并不知其是否真如映画当中那样,还请皇上三思!”

“是啊,是啊,漕运那是国之大计,若是铁路未成,而漕运已经先生祸乱,恐怕会让大明社稷受损啊!”

万历帝冷冷地看着这些人,这哪是在劝谏,根本就是在威胁他,若是你敢修铁路,我就敢让漕丁闹事,到时候铁路修不成,漕运也不通,看你这个皇帝在北京还能不能当得下去?

万历帝此时真有要杀人的冲动,他恨不得直接将这几个混帐家伙扔出去杖毙了,不过他也明白杖毙这些混蛋反而是成全了他们,这些都不过是几个马前卒,真正的后台还在那里隐藏着呢。

赵南星说道:“启禀皇上,此物若是真如皇上所说那般神奇,倒的确是一件镇国神器,只是此物性能的确未知,不如皇上先选一地点铺设铁路,试行此物,若是果真如此神奇,再议不迟!”

万历帝不禁一阵惊奇,这赵南星居然还有为他着想的时候,不会是拖延时间吧,赵南星能够看出火车的价值,万历帝一点都不奇怪,大明的朝臣连这点眼力都没有那就奇怪了,如果赵南星的心思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坦荡,为国考虑,而忘私利,倒还是个可用之人。

正好借着赵南星的劝谏,万历帝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把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给修了,另外还有一条济南到胶州湾和登州蓬莱的铁路,正好可以在胶州湾和蓬莱开辟两个港口,好让山东移民迁往北海。”

见万历帝并没有将铁路向南延伸的意思,众臣也只好答应下来,不过朱由崧却心中暗笑,只要铁路的事情开了口子,那就等于开启了铁路时代,等到众人看到铁路的惊人利益之后,那些阻挡铁路延伸的腐朽官僚和士绅,都将在铁轨之下被压得粉碎。

最后关于册封朱由崧为北海王的事情,百官也没有反对,反正朱由崧是福王世子,就算是提前被封亲王,那也没什么。百官都不知道,朱由崧这个北海王权力之大绝不是普通藩王能够相比的,只要万历帝一天不往北海派官员,北海就是朱由崧的,那是能够跟明初的燕王代王这些藩王相比的实权藩王,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说的就是这种藩王。

朝会结束之后,朱由崧来到了北京城里的福王府中,他刚一进府就看到袁心怡就已经在大堂里等着他了,朱由崧不禁惊喜道:“心怡姐姐,没想到你来得这么快。”

袁心怡说道:“江神峰的蒸汽船造出来了,我就是坐着那艘蒸汽船过来的,自然要比平日快些!”

“那正好,我现在正有些事情要跟心怡姐姐说,好让你给我参谋参谋呢!”朱由崧连忙将朝堂上的事情对袁心怡一说。

袁心怡笑道:“这可是好事情啊,万岁爷这次可不是利用你来对付太子,而是真的意嘱于你,而且他还早早地为你选择了退路,就算是争位不成,也可以让你到北海逍遥自在并不是拿你顶缸的!”

朱由崧奇道:“这怎么说?”

袁心怡眼睛一亮,笑道:“其实很简单,皇上说你层遇先皇托梦,若是明年真有大旱,你可就是先皇定下的皇位接班人,而太子如今的表现也令很多朝臣失望,到时皇上也未必就没有机会再行废立之事!殿下,你的机会来了!”

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六十六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三)第三章 道法行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争(上)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三十章 烽火连三月(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九章 技术入股第五十二章 围堵与分裂(上)第十六章 马六甲条约(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一章 未来拳法第十六章 墨家传承第五十六章 股票涨了第三十四章 机构改革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长第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六十八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五)第十三章 南洋大战(上)第七章 新大陆第四十五章 铁路公司(下)第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三十章 烽火连三月(下)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十五章 马六甲条约(上)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十五章 马六甲条约(上)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争(上)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第三十五章 开府建牙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十二章 南洋剧变(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四章 高筑墙广积粮(中)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二章 以权换税(中)第三章 傲慢选侍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二章 风波恶第三十四章 机构改革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十一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中)第五十二章 围堵与分裂(上)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三章 以权换税(下)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议(上)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第三十一章 献土百万顷(上)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四十三章 庞保入毂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第五十三章 倒霉的人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击(上)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