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击(上)

黄台吉摇摇头,说道:“李如柏仍然没有答复,不过在山海关的那位明朝小监国,很显然是要打压李如柏,我想李如柏如果走投无路,一定会投入我们这边的!”

“哼!李如柏的确比不上他老子,要是李成梁还在,岂会被那个小监国欺负,当年李成梁被人撸了下来,我们的女真部落和漠南蒙古诸部马上就起来闹腾,当年李成连76岁了,那些明朝人仍然得恭恭敬敬地请他出山,现在……嘿嘿,李家还真是没落了!”努尔哈赤话中带着一丝窃喜,李成梁在他头上压着那么多年,只要李成梁一天不死,他就不敢反叛,不过李成梁毕竟是个人,年纪不饶人,而努尔哈赤远比他年轻,现在总算是熬出头来了。

对于努尔哈赤的心态,周围的人都是心知肚明,不过谁也不会说破,毕竟不只是奴儿哈赤,就算是他们自己凡是从那个时代活过来的人,谁不知道李成梁的厉害,整个辽东和漠南蒙古都在李家军的阴影之下。

代善笑道:“李家的顶天柱李成梁虽然倒了,不过李成梁留下的军队却没有倒,就算是我们大金的铁骑对上李家的铁骑,也不敢说是稳胜,那个小监国居然是想要把李家的铁器给拆散了,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好事啊!那个小监国对我们的恩情可真是不小啊!”

众人哄堂大笑,代善在后金的人缘还是不错,做事情也是四平八稳,作战勇猛,虽然做不了头领,不过也是一个乱世良相,既然代善都这么说,众人也都笑笑表示善意。

黄台吉皱了皱眉头,说道:“父汗,我曾经与那个徐鸿儒接触过,他曾经在登州接触过明朝人大军的作战,那时候百炮齐发,火铳齐鸣,明朝人只用了一天不到就攻下了登州府的蓬莱城,那位徐鸿儒功夫不弱,而且手下也有几位像是张飞关羽这样的好汉,不过仍然在战争当中被统统击毙,正是因为那位监国手中有了这支强军,他们才不会把李家的铁器放在眼里!”

“火器?”努尔哈赤不禁冷笑道:“在倭人进攻朝鲜的时候,我也曾经见识过明朝人的火器,的确是厉害,不过也只是声势吓人,第一次没见过的的确会被吓一跳,真正能够杀伤的人数却不会太多,除了戚家军之外其他军队也不过尔尔,那个徐鸿儒不过是手下一帮乌合之众,被那枪炮声一吓就将作鸟兽散了,岂能跟我们大金国的铁骑相比?”

黄台吉知道自己这位父汗曾经在朝鲜战场上跟倭人作战,也熟悉明朝人的作战方式,因此在历史上他们对付明军上才能够照方抓药,屡战不败,不过黄台吉有一种感觉,徐鸿儒所说的那支军队应该不是父汗曾经在朝鲜战场上见到的那一支。

黄台吉说道:“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多加小心!”

代善对于黄台吉的拆台有些不满,不过他也是奉行不得罪人的原则,只是说道:“父汗,如今从抚顺城里掠夺了十万人,我们原本的粮食就不多,如今又多了这些嘴,现在粮食早就不够了,必须要进入辽东,我们才能够劫掠到足够的粮食供养!”

努尔哈赤摇摇头说道:“不过是一些汉人,让他们饿不死就行了,饿死了也没什么,用得了那么多粮食?”

代善苦笑道:“父汗,四弟说留下这些汉人能够让我们在建州开辟出良田,今年的粮食虽然紧张一点,日后就会好的多了,我觉得四弟说的也在理于是将把他们留下来。不过每个人用不了多少粮食,不过这些人十万人只多不少,我们就有些供养不起了!”

努尔哈赤看了看黄台吉,在他的几个孩子当中,他最中意的就是这个,并且有意将他培养成下一代的接班人,此时见代善的话头引到了皇太极身上,便道:“老四说的也对,有了这些汉人,我们就能够养活更多的大金战士,况且就算是没有那些汉人,我们手中的粮食和物资也撑不到明年,跟明朝人翻脸了也有个坏处,根本没办法跟明朝人交易粮食了,八旗建立之后,我们的战士也多了,建州苦寒,根本没办法养活我们大金的战士,进入辽东已经是下一步必须要做的事情!”

努尔哈赤将舒尔哈齐解决掉之后,虽然还有四大贝勒议政,不过在后金当中已经建立了绝对的权威,既然努尔哈赤已经定下了要继续进攻的意思,那么后金八旗便开始了行动,现在的八旗还只有满洲八旗,一共一百多个牛录,大概只有三万余人,不过若是大肆征兵之后,随时可以扩张到五六万人。

明朝人并不知道努尔哈赤“七大恨”的事情,就算是知道了当朝的那些官员也只会认为不过是一个奴酋夜郎自大的妄想而已,明朝人真正在意的是这些家伙抢掠了抚顺城,杀戮掳走了几十万商民,自从隆庆之后,鞑靼人都偃旗息鼓,大明朝的边关什么时候经历过草原民族的抢掠?

因为明朝人关闭了对后金的互市,并且朱由崧也开始磨刀霍霍,要准备物资,训练士兵,以雷霆之势在后金这个汗国成长为满清之前,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虽然关闭了互市,不过因为努尔哈赤手中有大量的金银财富,因此总有人冒着危险向他们走私,而朱由崧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朱由崧也在走私,一来是因为如今大明朝因为化肥和机械的应用,农业产量大大提高,粮食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而且朱由崧也相信在近代的***军队训练成军之后,所谓的铁骑根本就不堪一击,以走私通道换取一条得到后金情报的渠道,在朱由崧看来也是值得的,而且朱由崧虽然向后金走私的都是大米白面这些优质的粮食,数量却不可能多得起来。

朱三就是走私客当中的一员,不过他真是的身份却是朱由崧在北海收养的儿童,他们这些人从小就被灌输绝对效忠朱由崧的观念,对于这一点,朱由崧虽然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不过在当时的人看来,却在正常不过了。原本朱三无名无姓,朱由崧索性赐姓他姓朱。

朱三在北海成长起来之后,因为性子沉稳被调到了国安局当中工作,因为朱由崧对辽东的关注,两年前就被派到了辽东,以贩卖贵重皮毛和东珠为业。

当努尔哈赤决定一下来,后金八旗开始大规模的行动,根本瞒不过朱三的眼睛,他将匹马货物和伙计留在后金的部落,自己却独自离开赫图阿拉,连夜狂奔来到了清河。

“锦衣卫!”朱三去除了自己的腰牌,在卫兵之前一晃,那卫兵检查无误之后,解除了武器,就让他来到了邹储贤和岳凤秋面前。

“你说后金要动手了!”岳凤秋的脸色仍然沉静,眼中却带着一种狂热的冷光,这是他在战争来临之时的一种的强烈的兴奋感。岳凤秋这种人天生就是为战争准备的,他来到地图面前,说道:“后金的人有多少出发?”

朱三说道:“八旗当中只留下了正黄旗留守赫图阿拉,其他的倾巢出动,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如果不是赫图阿拉还有他们抢掠的一些物资,正黄旗都不会留下,他们通常都是一窝蜂地进进出出!”

岳凤秋冷笑道:“后金这是自恃我们没有机动力量,根本没办法偷袭他们的老巢,他们才会这样托大!”

岳凤秋不禁摇了摇头,大明现在并不缺少战马,从北海或者从蒙古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军马,但是朱由崧却对建立一支骑兵队伍并不热心,只是在军中每个师配备了了一个骑兵连,充当电台损坏之时的联络,并没有建立一支大规模的骑兵队伍,如果现在岳凤秋手中有一支骑兵队伍的话,绝对不允许后金这样猖狂,后金敢在他面前猖狂,岳凤秋绝对会给他们留下一个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深刻印象。

“马上命令通讯员向监国殿下和锦州总部通报这个消息!另外命令所有军队进入一级战备,检查器械装备!”岳凤秋有条不紊地布置着命令,然后便开始与参谋策划下一步的行动。

邹储贤却有些惊慌,后金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抚顺,而他手中也只有一万刚刚招募的战兵,根本不可能是后金铁骑的对手,他连忙说道:“岳团长,赶紧把你们的队伍,全都拉进城里,在野外根本没办法给那些骑兵对抗!”

岳凤秋摇摇头,说道:“绝对不行,清河城地势复杂,后面的辎重和援兵根本上不来,一旦被困围城,我们城里的这点物资根本没办法支撑,孤城无援那是兵家大忌,我们必须留在外面,在山道阻击后金八旗!”

岳凤秋看了看邹储贤,说道:“邹将军,你手下的士兵都是新兵,可以在成立负责城防,我们在外面机动!”

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十一章 亲征辽东(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四十章 东林贱人(上)第三章 道法行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十八章 京中生变(下)第十八章 京中生变(下)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七章 新大陆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六章 枢密院(下)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二十章 兄弟阋于墙(中)第十五章 马六甲条约(上)第五十章 骑兵武器(上)第三章 以权换税(下)第四章 九千岁第三十一章 亲征辽东(下)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终)第十一章 未来拳法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三章 道法行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图第四章 九千岁第二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上)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十二章 摆钟风波第二十六章 老唐当官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六十八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五)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四十一章 变故(下)第七十章 诸子重兴(上)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议(下)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十四章 国家农场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二章 风波恶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三章 以权换税(下)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争(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三十六章 进京面圣(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四十三章 庞保入毂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十九章 魏进忠的往事第五十二章 围堵与分裂(上)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二章 风波恶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第十三章 高筑墙广积粮(上)第五十八章 面试与遇刺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击(下)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十二章 南洋剧变(下)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二章 风波恶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