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

戚金也学着新式军礼,向朱由崧敬了一礼,说道:“是,殿下!”

朱由崧笑道:“其实按照戚帅当年的战绩,就已经足够封侯了,只是因为朝廷当中的党争把戚帅耽误了,戚金,后金这一场也会是一场恶战,如果能够消灭后金,我就给封你和戚帅的直系后人侯爵之位!”

戚金不禁惊讶,要知道大明朝对爵位的封赏是极为吝啬的,明朝有“非军功不得封爵”的传统,而李太后给他父亲封了一个武清侯,都引起了众多非议,不过如果给他们戚家封侯却不然,因为他们戚家在南北民间的声望极隆,而且军功也在那里摆着,别人说什么闲话都没用。

“殿下,微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对于朱由崧对他的态度,戚金也是极为感动,要知道他们戚家虽然在民间声望极高,不过在文臣眼中,仍然不过是一介武夫,然而如今朱由崧改革枢密院,将原本受文官控制的军权直接收归己身,这根本就是开国之时洪武永乐二帝时期才有的事情,那时候武官当中可是出了好几个国公的,如果自己表现得好,立下军功,就算是让这个侯爵成为国公也未必不可能。

从操场回来,锦州那边送过来的作战计划已经在他的案上了,送这份作战计划过来的是一个军中的新秀岳凤秋,原本是在北海接受的军事训练,算是朱由崧培养的少年军官的一员,如今原本的少年,已经长大成人,并且经历了几次战争,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参谋官。

而作为军队监军的杨镐似乎已经看过了这个计划,紧皱眉头似乎有些不太赞同。朱由崧将计划浏览了一遍,大体了解了方世鸿的计划,方世鸿经历的战争越多,就越发稳妥,因为受到了后金即将进攻清河的情报,在他计划当中在今年夏天扼守清河,将一定量的火炮和火枪部署在清河城中,利用这些枪炮杀伤敌军,却又不把他们吓跑了,一直将战事拖延到冬天,即使是后金一直是生活在建州苦寒之地,在冬天也不得不退兵,而在第二年,铁路就已经修到了沈阳辽阳等地,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兵源,可以直接推平了赫图阿拉。

方世鸿现在的打法倒是有些老美依仗着工业和财大气粗欺负人的法子,虽说没什么精妙战略可言,不过也绝对没有任何缺点,硬说有缺点的话,就是耗费太多,方世鸿把战场变成了挥霍军火的地方。

“的确是不错的计划!”朱由崧说了一句,却发现岳凤秋颇有些不以为言的样子,便问道:“凤秋,你对这个计划有什么想法?”

岳凤秋说道:“方将军的计划很不错,照此打下去,能够打败后金!”

朱由崧微微一笑,岳凤秋此时不愿说出他的想法,是因为怕别人说他在朱由崧面前邀宠,到那时他可就没办法在军中混下去了,朱由崧却说道:“能够打败后金?这就是你对方世鸿计划的评价?这么说,你还有更好的打败后金的计划咯?”

岳凤秋想了想,说道:“殿下,属下虽然没有更好的法子,不过在方将军的计划当中却没有注意到另外两点!”

朱由崧起了兴趣,笑道:“有什么尽管说,我不会对别人说,是你对我说的!”

“第一,方将军忽略了辽东边军的因素,这些人如今仍然没有向殿下表示效忠,在末将看来,既然不愿意效忠殿下,那么就应该以雷霆手段扫清他们,攘外必先安内,如果把它们留着,等到与后金决战的时候,他们一旦切断我们的后勤线路,前方的将士必然会遭受打击,我们的军队可是要比普通冷兵器军队更加依赖后勤。第二,则是间谍问题,跟军国安局和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建奴奴酋努尔哈赤狡猾无比,在各大城池收买商民甚至是官兵将领,因此我们的军队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后金所知,而国安局和锦衣卫受制于殿下不得随意抓人的限令,对于这些人没办法有效的打击,所以希望殿下能够放开限令!”

朱由崧不禁一愣,这小子可是够狠的,第一是要朱由崧直接对李如柏下手,第二则是要在新成立的卫戍军和山海关五个师的新军当中进行清洗,这也是因为朱由崧在培养这些孤儿的时候,就把绝对忠诚于他的信念灌输给了他们,不过这小子说的这两个不安因素的确是存在着,若是处理不好的话,的确能够危及战局。

朱由崧思忖着说道:“你说的没错,只是忽略了我们现在的局面,如今李如柏手中也有着近十万战兵,我们现在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他,若是应对不力,反而让建奴跟他们勾结起来,内外联合,这会让我们的局势变得更加危险,因此你说的虽然不错,不过我们必须要等到明年才能够对他下手,不过现在我们也要对李如柏留一个心眼,计划上面也要把李如柏的十万军队当做敌军来考虑。不过第二个,你说的奸细的问题的确要重视起来,我可以放开限令,让他们加强反间。”

杨镐却摇着头,说道:“殿下,你这样太小心了吧!不过是一个奴酋刚刚建立起来的伪汗国,用得着这么小心吗?这样下来势必耗时日久,而且对物资的消耗也是极大的!”

朱由崧自然知道这样做的敝处,不过对付后金,朱由崧不得不小心小心再小心,原本的历史上,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区区几十万人的部落,居然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打破了胡人无百年国运的说法,所谓的天命也好,运气也好,朱由崧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对付他们,趁着现在努尔哈赤还没有发展壮大,封锁它,消灭它,方世鸿的这份计划,实际上就是朱由崧授意之下,制定出来的,而朱由崧作战山海关,也有为方世鸿撑腰的意思,如果不在这里,方世鸿这么个缩头乌龟的打法,恐怕会被朝中和议会当中的骂声给淹没了,“畏敌如虎”的名头是跑不了了。

“杨大人,这件事情不容小视,如果长驱直入的话,打好了自然是个漂亮仗,不过一旦后勤补给不足,缺了子弹,我们的军队手中的步枪还不如冷兵器好使!”朱由崧说道:“为国运计,就算是费些时日,费些军资也要将建奴消灭在萌芽!”

杨镐摇了摇头,对于朱由崧这么重视这个建奴颇不以为然,他们大明如今军事鼎盛,三大征都是以胜利结束,如果国库充盈,军队又换装了大量火枪,区区建奴怎么可能是对手?不过既然朱由崧已经决定了,那么他也不便反驳。

朱由崧直接递给了岳凤秋一张格式已经印好的计划书,说道:“你将我的意思重新拟定一个计划,交给方世鸿让他注意!”

岳凤秋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很快就起草好了朱由崧的计划书,朱由崧阅了一遍,四平八稳并没有任何问题,说道:“如果没事的话,你就回锦州吧,那里的事务多,正缺少参谋!”

只是岳凤秋却仍然站在那里不说话,也不肯离开,朱由崧奇道:“岳凤秋,还有什么事情,马上说,别这么光杵着不说话!”

岳凤秋说道:“殿下,我不想担任参谋官,我想去当个团长,甚至是营长也好,而且我也希望能够担任清河防守的任务!”

朱由崧站了起来,看着脸上仍然冷酷的岳凤秋,说道:“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的计划能够说服总参谋部,可以让你担任清河防守的任务!军中自然有他的规矩,营长和团长都是必须能够独立作战的人,每个军事主官都必须通过参谋部的能力测评和忠诚测评,我并不能直接插手。”

岳凤秋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在防守清河上面的确是做过了实地的考查,并且测绘出了当地的具体地形,张风府对他的评价也是极高的,总参谋部的人几乎全部表示同意岳凤秋担任防守清河的任务。

清河位于四山之中,东有鸦鹘关屏障,是建州进入辽东腹地的战略要冲,明将邹储贤率领一万战兵在这里驻守,邹储贤并不是辽东军体系的人,算是可以信任的将领之一,也正是因为朝廷在李成梁死后,就一直在辽东安插其他体系的军官,这让李家等辽东军阀大族对一些关键地域的掌控力已经不足,现在正好也是方便了朝廷的军队布防。

赫图阿拉低矮的皇宫当中,刚刚抢掠了抚顺城的努尔哈赤志得意满,因为得到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让所有女真人的日子都好了起来,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原本就是应该处在这个位置奴役汉人的。

因为财产的挥霍总是非常快的,因此劫掠者必须不停地劫掠才能够满足他们不断膨胀的欲望,在宫中,努尔哈赤问道:“老四,李如柏还不肯跟我们联合吗?”

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三章 傲慢选侍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三章 道法行第十八章 京中生变(下)第五十四章 国家农场第五十八章 面试与遇刺第四十三章 庞保入毂第十五章 马六甲条约(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二十九章 乔家往事第四十六章 战力对比(上)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一章 雨中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十一章 清荷惊变第六十九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六)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图第六章 枢密院(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图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八章 成婚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五十九章 图穷匕见(中)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争(下)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十二章 摆钟风波第十二章 南洋剧变(下)第三十七章 道法宪法(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四十六章 战力对比(上)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五十九章 图穷匕见(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二十一章 清荷惊变第四章 枢密院(上)第二十六章 老唐当官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五十九章 图穷匕见(中)第二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上)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八章 成婚第三章 傲慢选侍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十二章 摆钟风波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二十七章 人口贸易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二十一章 兄弟阋于墙(下)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三十九章 教育计划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二十四章 恐怖产能第四章 九千岁第四十九章 暗潮汹涌(上)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