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

这次朱由崧虽说是亲征,他的仪仗不过是到了山海关,并不再向前,要知道前方不光有满清人的力量,李如柏他们的辽东边军体系的人对朱由崧也很不满意,君子不立危墙,朱由崧并不打算到前方去,给方世鸿添麻烦,自己在这里刚刚好,这样能够提升前线将士的士气,却不用让方世鸿分心来照顾他的安全。

与此同时朱由崧在山海关,也能够督促着内地对前线的供应,很早之前,在京津铁路网刚刚完成的时候,以此为核心的北方铁路网就已经开始向四面眼神,从京津铁路线延伸出来的铁路,已经穿过了山海关,正在向锦州方向延伸,预计今年六月份就能够修到锦州,到那时内地的物资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对后金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直接推平他们。

当然最重要的任务,则是整军,在朱由崧看来,此时以京营和北海老营的十几个师的强大战斗力对付后金已经绰绰有余,在这上面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此朱由崧打算借这个机会,整顿辽东军务,如今遍观大明军队,九边当中最为强势的也就是辽东军和宣大军,宣大边军是一直与晋商关系密切,如今晋商已经成了朱由崧的盟友,因此要对付宣大边军并不成问题,不过辽东军却几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果能够解决掉辽东边军,那么枢密院的整军计划就不会大问题了。

朱由崧坐镇山海关,方世鸿的两个师三万多人的兵力,也推进到了锦州,不是朱由崧不想多派士兵,而是如今大明朝局势刚刚稳定,他必须要在南京北京都留下一定数量的精锐,不过这三万士兵都是经历过登州作战和南洋作战的神枢营旧部,三万士兵所有人都身穿深绿色春秋装,头戴作训软帽,背着钢枪,显得威武英气。

“哼,连铠甲都不穿,这样的军队能有几分战力?”对于方世鸿三万人进驻锦州,李如柏虽然嘴上不在意,心中却仍然不满惴惴,这三万士兵可都是曾经在登州和南洋作战过的神枢营旧部,虽然不知道西洋人和白莲教义军的战斗力,不过他们作战损伤极少,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对方击败,这种战绩却是令人不得不重视的。

徐鸿儒叹道:“将军,若是我没有见过他们作战的方式,我恐怕也会这样想,不过在登州的时候,他们就是穿着这样的作战服,在炮火的掩护之下,将我精心训练的义军一举击溃的!他们的火炮似乎长了眼睛一样,就是在他们前面横扫过去,而他们在后面收拾那些被炮火犁过一遍的敌人,这种作战方式想想都令人胆寒。”

李如柏摇摇头,说道:“徐先生,你现在还在劝我跟后金联合吗?”

徐鸿儒说道:“如今将军,似乎也别无选择!”

李如柏抬起头来,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半晌才说道:“再看看吧!”

李如柏犹豫不决,不过方世鸿刚刚到锦州,就开始对锦州原有的卫所进行改革了,他将锦州原本的卫所全部裁撤,裁撤卫所对那些底层的卫所兵户是极为有利的,他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脱离兵户户籍,如今大明朝刚刚在南洋开辟出来大量的土地,到南洋去怎么也比在卫所当中,被指挥使和下面各级军官盘剥好,而且通过裁撤卫所,将原本卫所长官侵占的兵户土地也重新分给了原本的农户。

然而这种改革却不是皆大欢喜,原本辽东的大族李家祖家哪个不是靠着侵占兵户田产发展壮大起来的,现在把原本他们的田产重新分配出去,不但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且还让原本他们的亲信家丁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原来这些地就是我们的,这些年来却一直被你们霸占着,给我们那么一点军饷,还要我们继续效忠于你们,这不是犯贱吗?”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原本对待家丁,李如柏他们是下了本钱,但是跟现在枢密院的政策一比,那可就差远了,枢密院给他们提供了两条出路,第一条是继续当兵,如今山海关那里正在整编第十一到十五师,有九万人的征兵名额,而在辽东也需要三万多人的卫戍部队,这些人待遇与京营士兵相同,包吃包住,每年冬装夏装和春秋装三件,第二则是务农,给你土地之后,还可以为你提供农具,因为可以与蒙古人交易,辽东的牛马并不贵,只要干一年,就能够买得起一头牛。

枢密院为了整军给他们准备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也立马都动摇了底层士兵对辽东边军高层军官的忠心,在朱由崧看来这都是值得的,反正这些士兵无论是从军还是务农,都会对他感恩戴德。

辽东的确是民风彪悍,毕竟长期跟后金与蒙古两个恶邻相处,这些人如果不变得彪悍一点,恐怕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因此招兵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就招募了十二万人,其中三万在辽东进行卫戍部队的基本训练,而其他人则被分批次输送到了山海关,这些人将会编成五个师,日后他们究竟是驻守东北的正规军。

这些人刚刚到来就领到了两套春秋装和两套夏装作为训练服,接下来他们便会接受综合了戚家军和北海军两军长处的严格训练。而这些人的训练,朱由崧则交给了戚金和总参谋部外派的一些参谋负责。

处于对军队战斗力的绝对信心,朱由崧将这些士兵的营房建在了山海关郊外,每天凌晨城里的百姓就能够听到那高亢的训练口号。

尘土飞扬的作训场,最大的一处土坡上,一个士兵亲自向下打着旗语,而另外一个人则拿着扬声器,向下面的军阵下达命令,他们练习的很简单就是一个射击阵,因为北海生产的万历四十二年式步枪的先进特性,并不需要三段射击就能够保证火力的连续性,因此他们的排枪是只有两队。

而此时一个士兵突然操作失误,在齐射的时候,并没有跟上旗语和口号,马上就有宪兵队将那人从军阵当中拉了出来,因为朱由崧废除了伤害身体的体罚措施,因此他并领受军棍,而是需要在今天上午的时间之内,围绕着操场跑三十圈,如果完不成就不许吃饭,整个操场极大,跑上三十圈,这种训练要比他们几天的训练量都要大,现在上午已经过半,根本不可能完成,不能完成就不能吃饭,恐怕此人的中饭甚至是晚饭都要被取消了。

朱由崧都不进感叹道:“戚金,当年戚帅就是这样治军的吗?”

戚金是个中年人,典型的山东大汉,身高膀阔,一把络腮胡子被他梳理得整整齐齐,给人一种极其严格方正的感觉。听到朱由崧的话,戚金摇了摇头,说道:“当年伯父可不是这样治军的,若是有人没有完成他的指令,马上就会拉下去打十军棍,而且当年我们可不用这种大喇叭,只有旗语和金鼓,一个士兵掌握金鼓、号炮和旗语的命令,那是最基础的要求,在伯父的军中,就算是队长阵亡了,一队军士仍然必须完成军令!”

朱由崧点了点头,这种法子虽说没人性了点,不过军中本来就不应该讲人性,军队是国家机器,那么就应该绝对服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他说道:“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每个士兵的战术素质和整体命令的执行能力,戚帅的治军之法即使是在几百年后,也也不会落后!”

“殿下,其实光靠伯父的那套治军之法也已经不够了,伯父当年虽然很重视火器的建设,不过那不过是些火绳枪或是燧发枪,根本没办法与现在新的火枪新的火炮相比,若没有总参派来的那些作训参谋,我们还真不知道如何发挥这些大家伙的威力!”戚金叹道:“现在的训练方法,已经与以前很不同了,之前我们每十日考核一次武艺,然而现在却变成了每十天考核一次枪法、刺杀和炮击。”

“新的武器,必然催生新的战术,不过总体说起来,重视军纪,严格命令,无论何时都不会落后。戚金,这五万军队什么时候能够训练出来,现在关外只有三万京营士兵,光后金八旗就有三万正规军,而且他们全民皆兵,若是扩充,数量很快就能够达到五六万人,而且李如柏他们的态度并不明朗,方世鸿现在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今年我并不指望他们能够跟后金野战,只要能够在城防上做好就行了!”

戚金拍了拍胸脯,说道:“殿下放心,按照那些参谋跟末将制定出来的训练计划,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够训练成军,如果事情紧急,一个半月让他们学会基本的射击和阵型,就能够出战了!”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时间还很充裕,今年夏天并不是一个出战的好时机,所以真正用到你们还是在明年,不过今年仍然要尽快形成战斗能力,以防万一!”

第六十六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三)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九章 北海之变(下)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章 兄弟阋于墙(中)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十三章 高筑墙广积粮(上)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上)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争(上)第十六章 墨家传承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一章 雨中秋第三十五章 开府建牙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第五十八章 面试与遇刺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十五章 马六甲条约(上)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七章 新大陆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四十五章 铁路公司(下)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十六章 墨家传承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十六章 马六甲条约(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一章 雨中秋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五十章 骑兵武器(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议(下)第十一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中)第十三章 南洋大战(上)第五十二章 围堵与分裂(上)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二十章 兄弟阋于墙(中)第五十四章 山东变局(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三十五章 进京面圣(中)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长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二十七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下)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四十六章 战力对比(上)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五十四章 山东变局(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长第二章 智脑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