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东瀛来朝

无论是进士出身还是学士出身,实际上都是以学问选聘官员,至于直选在大明只有直选议员却没有直选官员,这也是为什么内阁不需要向议会负责,而议会也只有监督权力,却没有统属权力。

实际上现在废黜科举,执行什么直选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那样的内阁和议会在第一阶段只会成为阔佬的俱乐部,而这些人上位之后,就会通过各种手段维护他们这个阶层的利益,抵制那些下位者登上高位,而明朝极度完善的科举制度,却让贫寒学子也有出头之日,内阁却仍然有一部分出身贫寒的人,可以为底层的民众说话。

朱由崧对于科举并没有任何歧视,就算是现代想要当官也不过是两条路而已,第一条路是祖荫世袭,第二条路则是考公务员,而明朝的科举却没有世袭这种说法,要是你学问不够,就算是皇子皇孙也别想进入进士行列当中,可以说明朝的科举是极其完善并且相对公平的,至少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要公平得多。

科举制度并没有改动的必要,真正需要改动的是那些考核的内容,四书五经虽然保证了公平,却缺少了对人员实务的考察,当然这些都不过是一些细节,在宪法当中只是有了大略的提及。

大明朝新皇登基在永乐之后,基本上都是在北京进行,然而这次无论是老皇帝还是新皇帝都没有北上的打算,这让内阁有些担忧,毕竟在南京同样有一个六部,虽然没有内阁,不过六部却人员齐备,那些人很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臣,如果皇帝愿意,随时可以抛开他们重新建立一个内阁。

直到大明宪律草案通过,方从哲刘一燝他们才算是放下心来,原本大明就是三京制,其中中都凤阳并没有什么实权,只是皇家列祖列宗的所在之地,不过南北两京却都有个自己的六部官衙,不过按照宪律所言,皇帝将不干涉内阁政务,那么就是说即使皇帝不在,他们仍然能够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而且没有了皇权的掣肘,或许他们做起事情来会更加顺畅。

金黄色的朝阳当中,一艘冒着白烟的蒸汽船在东海当中以帆船不曾有过的速度飞驰,看那轮船上的标志,地球形状上一只蓝色巨鲸正在游弋,那是江南船运公司的得意之作“**号”,因为大明皇家海军的强势,让南洋、日本海、以及中国近海的海盗已经基本绝迹,这就让海洋航运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不过在这上面江南商会却比北方财团更快了一步,因为地利和出海风俗的原因,他们迅速就发展起了从大明沿海到北海、朝鲜、南洋、日本甚至是印度的航线,并且配合海军建立了大量的补给港口。

北方财阀反应也不慢,虽说是慢了一步,不过因为新型船只的出现,让江南船运公司不得不跟北方财团合作,共享那些补给港口,而这艘就是使用了三涨蒸汽机的新型邮轮,正是因为了有了这种航速达到十八节的游轮,让日本到南京的路程缩短到了两三天。

这艘**号轮船原本是一艘专为富豪设计在海上吃喝玩乐的游轮,不过这次却是用来接送各国藩属的专用游轮,因为轮船并非属于朝廷,而是属于江南船运公司,因此是需要缴纳乘费的,而鸿胪寺的经费被议会给掐住了,只能要求这些各国使臣自己缴纳船费,当然这种可载百人设施豪华的游轮船资自然不菲,但是你要是不来的话,那就是藐视大明威严,现在的大明朝海军可是正磨刀霍霍,正想着找点事情来做呢,当然你可以不做这种船,乘坐自己国家那种小帆船过来,如果能挂得住面子的话。

船上的乘客主要是日本的使者,日本的使者实际上是分为两派,分别是德川家和丰臣家的使臣,如今日本天皇死后,这两家也分别立国,不过德川家自称为东瀛国,而丰臣家则称为日本国,而这艘船上却拥有两家,或者说两国的使臣,东瀛国使臣为酒井忠世和本多忠刻,以及本多忠刻的新婚妻子德川千姬,而日本国的使臣则是毛利胜永和塙直之。

还在这两国使臣虽说是各为其主,不过在这个游轮上却相处的不错,这让船上的行人司官员省了不少事,不需要考虑劝架的事情。酒井忠世和毛利胜永他们的关系,其实也是反映出了现在日本两大实力派之间的关系,四五年的战争,掏空了两派的家底,也掏空了民间的力量。

如今的日本农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战争让很多人自愿登上前往明朝的轮船,男的充当雇工和奴仆,日本人特有的忠诚、勤劳和忍耐,让日本雇工在大明有价无市,而女子则前往大明内地和南洋充当妓女和奴婢,当然如果有技艺精湛的,也能够受到追捧,虽说比不上那些秦淮花魁,那种东瀛风情却也赢得了不少人的青睐。

然而这种战争、饥荒以及大规模的移民潮,让日本的人口在五年之内锐减了五百万,如果继续打下去,国将不国,就是他们唯一的结局。因为在两国使臣在前往大明之前,就已经事先接触过,两国打算在大明新君登位之时,订立新的合约,让大明分别承认他们两国的正统性,并且对两国武器出口数额打成协议。

酒井忠世现在是德川幕府的老中,将他派出来可见德川家对这次和谈的重视,毕竟丰臣家背靠大坂神户良港,而且还拥有一支不小的船队,虽说争霸海权不够,但是进行正常的贸易,购买粮食军资是足够了,而德川家的海上力量却不强大,在丰臣家的封锁之下,很难从海外弄到粮食。

酒井忠世现在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不过因为常年的军旅生涯,身体却极为康健,一大早就出了船舱,在甲板上挥舞刀剑,在这种大型的游轮上,空间很大,旅客可以自由地进行很多户外活动。

“酒井君,好兴致啊,一大早就出来练剑!”在毛利胜永看来,酒井忠世的剑术并不如何,德川家的人大部分都是家族出身,并不像他们这些武士一样精通剑术,但是他们的谋略却令人不能小看。

酒井忠世笑道:“老了,练剑,活动一下筋骨!否则再过几年,恐怕连剑都拿不起来了!不过毛利君的兴致也不错啊,居然这么早就醒来了,颇有古人闻鸡起舞的风范,我还道昨天的宴会会让你睡上一个上午呢!”

这艘**号上装备了发电机,可以为整个船舱提供照明和其他服务,因此晚上通常会有一些节目。

毛利胜永笑道:“每天早上都是这个时间起床,都习惯了,说不得什么‘闻鸡起舞’,只是那些大明人都已经适应了这种作息习惯,听说他们的京都都已经安装上了这种照明的东西,不需要再使用汽灯马灯之类的东西了!”

酒井忠世也不禁叹道:“大明的繁华令人羡慕,大明的强大令人恐惧啊!”

毛利胜永走到船舷,那里是不锈钢制成的栏杆,在朝阳之下闪闪发亮,不锈钢是钢铁公司的新产品,技术还不成熟,成本很高,能够在船上用上这种钢材,可见这艘船的豪华程度。

“好大的一艘船啊,而且完全使用钢铁,坚不可摧,如果再加上火炮的话,根本无人能敌,我们拥有这样一艘船的话,也能够像大明一样远洋南洋、天竺甚至是西洋了,只是用这样一艘船用作载客,实在是太过奢侈了!”毛利胜永看着这艘全钢船体的大船,不禁感叹道。

酒井忠世摇摇头说道:“这艘船不过是大明普通船只的一艘,大明拥有无数这样的船舶,听说他们的战舰更加强大!真不知道他们的战舰是什么样子?”

随着太阳升起,**号也驶达了东海,船上的船长向酒井忠世和毛利胜永他们通报了现在的状况,他们马上就能够到达南京了。

通过入海口,进入长江,酒井忠世毛利胜永他们看到的是无数繁忙的蒸汽船只,大大小小的在江面海面上穿梭来回,沿岸停泊的船只更是一眼望不到边,这让这些日本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而当他们看到那些停泊在港口的北海舰队的海王级战舰之时,那厚重的装甲和长身管的火炮都令人惊惧不已。日本人不同于那些在你那样混吃等死的土著,作为一个跟中国人最像的民族,他们吸收了中国文化,同样也有了中国人的上进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在日本人的理解则是,天朝强国难道只有中国人能够做到?

但是眼前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受到了大明的强大,酒井忠世轻轻吐了口气,说道:“大明的强大,不在于一艘战舰,而是在于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这种强大的战舰,并且设计出更强大的战舰!这些都是我们天照子民做不到的!”

第二十四章 恐怖产能第五十三章 倒霉的人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九章 技术入股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五十六章 股票涨了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争(中)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十四章 高筑墙广积粮(中)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七章 新大陆第五十六章 股票涨了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十七章 人口贸易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三十四章 机构改革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十三章 方氏长子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一章 雨中秋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三十九章 教育计划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二十七章 人口贸易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三十四章 机构改革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六十九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五十二章 围堵与分裂(上)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二十九章 乔家往事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四章 枢密院(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争(上)第四十六章 战力对比(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结局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十六章 马六甲条约(下)第二十六章 老唐当官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六十六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三)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四十章 东林贱人(上)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第三十九章 教育计划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六章 枢密院(下)第十五章 徐光启的迷惑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图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四章 九千岁第五十章 骑兵武器(上)第八章 北海之变(中)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五十六章 股票涨了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