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种豆得豆

这个时代的大唐可是天朝上国,西域的一些小国,还有吐蕃的一些商人,最远的还有黑衣大食国的商人都有不远万里跋涉到大唐来做生意,不过这些人在唐朝不受重视,不仅是人民不重视,朝廷也不重视,他们为了做生意,都在唐朝各个贸易发达的地方来往。

大唐是亚洲乃至世界最繁华的国度,也算是世界的中心,西方也有一些商人来到过这里,无不赞叹唐朝的繁华和强大,从落后的国度到先进的国度发展从来都是一个不变的规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即便是21世纪,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人还愿意冒着偷渡的风险去发达国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杭州也有不少来自西亚的商客,也有一些是来自西北部的西域小国,他们带来的东西除了他们自己的特产之外,还有一些自己做的手工艺品,那边的服装也很有特色,还有一些苏致远从来没见过的乐器。

他们都住在杭州最大的杂货市场,这里管理的比较乱,他们没有身份,想要住下去,不免给上边的人一些好处,不过能在大唐生活下去,远比在西域的故国好多了,甚至有把自己

整个家都接过来在大唐生活的。

苏致远过来的时候确实在这里发现了很多的商队,以及一些居住在这里的西域族人,他们的皮肤黝黑,眼眶深邃,眼睛也大,厚嘴唇,长相上一眼就能认出来。

已经到了秋季,秋收之后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为了过冬做一些准备。

秋收的粮食其实足够普通人家轻松吃喝到开春,但是苏致远的平日里吃喝都是在外面买的,虽然家里放了点粮食,可是说起储存的粮食的话,还真没有。

古代的情况是什么,民以食为天啊,别说是普通人家,就算是商贾人家,也有米缸等一些存粮的东西。吃喝是首位的,绝对不能出差错的。

苏致远到这边的市场来,当然不是买粮食,而是买一些蔬菜和新品种植物,不过这里的东西繁杂,卖粮食种子的倒是很少,卖服装的和手工艺品的居多,毕竟粮食种子值不了多少钱,长途跋涉到大唐,专门就为这个也说不过去。

这些外族人到了这边,汉化的厉害,也跟着穿汉衣,说汉话,有的过得好的也让小孩跟着去私塾上学去了。

苏致远一路问一路看,边瞅边看,找有没有西域来的新物种,比如红薯之类的,毕竟这个时候,这里还没有规模化种植。

苏致远主要是看的居多,也没注意到这里宰客的现象也很多,小偷小摸就更多了。

跟人买东西,一定要把话先说好,注意卖家是什么样的人,因为很多卖家看人下话,而且往往话里有话,强买强卖的方式也常见,往往吃了亏还不自知,这就很难受了。

苏致远是个老油条,但是外表根本看不出来,很多表面华丽,内在劣质的商品,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最重要的买的人还挺多,不过稍稍一注意,就发现那些人都是托。

晃荡了大半个市场,苏致远才在边角的一个小地摊上看到了一些植物的根茎,还有一些类似果实一样的东西,虽然少见,可是无人问津。

摆摊的是个老头,不时的扒拉着摊上的东西。

“你这里有红薯的根茎吗?”

老头抬起头道:“什么是红薯?”

苏致远这才想起来也许这个时候不叫红薯,于是他就说起来了:“就是地瓜,番薯,芋头,有没有?”

老头笑了笑:“那也不红啊,我这里有个芋头的根茎,你回去栽下就行了。”

说着他从边上的箱子里翻出了一条橙黄色的根茎,看起来还没有死掉,就是卖相不好。

“多少钱?”苏致远就准备掏钱买下。

老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也不知道该卖多少,算了,送你吧,我主要是卖这些山果,可惜没人买。”

老者显然不善言辞,却也不是西域的人士,从口音上来看,像是西北部的人。

苏致远本想直接给一两银子转身离开,可是在这样的地方,老头这么老实一定会被偷,财不外露以防小偷很有道理。

“大爷,你也别摆摊了,走吧,我看你一天没吃饭了,我请你吃饭,就当是你送我根茎的报酬。”

老者当然不好意思,也没起身,尴尬的道:“算了吧,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公子没有必要。”

“我还想问一下这个东西栽种的方法,我很有兴趣。”苏致远露出善意的笑容,老者把箱子收了起来,装上,背着箱子跟着苏致远就准备向外走去。

出了大市场,到了大陆上,苏致远带着老者去了一个小酒馆,点了几个小菜,要了杯茶,周围没什么人才把银子拿了出来,递给了老者。

老者完全不明白什么情况,有点惊慌的看着他,就直直的把银子露在外面,也不敢收回去。

“感谢你的,我找这个红薯一整天了,你帮了我的大忙,这是你该得的。”

老者还在犹豫:“这太多了。”

“你不拿回去,让小偷看见了,等会一定偷你的。”

苏致远此言一说,老者赶紧把银子收起来了。

“以后有什么东西就到东城摆摊去卖吧,这里太乱了,不适合你,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新作物,就去那边的优致木厂找我,随时欢迎。”

说话苏致远把账结了就离开了,剩下老者独自在那里。

对于苏致远来说,这个唐朝虽然强大,可是难保不会在他已知的历史上发生偏差,对于他来说,古代的天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战乱和纷争,尤其是这里的官的权利太大,稍不注意得罪了人,很可能就让一个普通人深陷牢狱之灾,所以他希望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而不是大唐时代的一叶孤舟。

苏致远很有底气,也一直跃跃欲试,虽然有一个金手指,但是他并不想就这么用他,万一运气差,抽到不好的东西,也许就从此啥也没了,加上他不想暴露这个东西,只能从平凡坐起,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搭理他还是懂得。

苏致远拿着根茎放在鼻子跟前闻了闻上面有一丝淡淡的香甜味,还有尘土味,和自己印象中的红薯差不多,没耽误时间,回去了苏致远就在院子里栽上红薯,自己还特意弄了个袖珍版的温室大棚,虽然没有塑料,但是都是白布裹了油的,效果还不错,即使是在秋天,把手伸进去,很是暖和。

从生意上的事情发展的差不多之后,苏致远算是在大唐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打算腾出手来做一些改变很大的事情,粮食品种的引进就是其中一种,苏致远喜欢做实验,等红薯的苗能出来的时候,他就要推广了。

为此他还专门弄了一本书册,上面叫改写唐朝历史,密密麻麻的写了一些构想,随时想到随时写,这样的生活感觉相当充实。

亏了没人注意到这本书的存在,若是有人知道了,只怕要举报他,治他抄家灭门之罪。

改写历史?你咋不改写你家的历史呢?

()

第二百七十章 陇州粮荒第一百五十一章 石匠第二百六十五章 请教第三百二十章 李瑶的野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宗族势力第二十八章 杭州商盟第九十八章 挖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我在大唐当教官第二十四章 捉奸(1)第三百七十八章 “伯乐识马”第一百零三章 三个结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以先帝之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杭州龙家第三百七十七章 向朝廷请兵第四十章 花魁之争第三百二十五章 李嗣业的家第一百零七章 醉酒的女人第三百二十章 李瑶的野心第四十八章 秦府第一百六十章 城镇化第三百四十七章 虚惊一场第三百四十四章 生存还是死亡第三百零二章 反贼末日第七章 第一个心理医生第七十九章 迎刃而解第三十九章 北方来客第三百三十八章 匪性第三百五十四章 终到蜀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林甫第七十六章 参加婚宴第三百三十章 请君入瓮第二百三十一章 迷信害死人第九十六章 澡堂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喜之日2第二十四章 捉奸(1)第九十二章 收一个账房先生第三百三十六章 原来是偶像第二百四十五章 打破僵局第三百五十章 心腹的建议第二百二十六章 没动你的贞操第七十四章 处理赃物第一百七十章 名利场第三百二十三章 良将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吏第一百三十章 年关将近第一百九十五章 凌烟阁功臣之后第一百四十九章 搜查第三百七十八章 “伯乐识马”第三百一十章 给你自由第二百七十章 陇州粮荒第一百六十六章 为官之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要有规矩第一百三十二章 真心话大冒险第二百三十七章 会武功的女人别惹第一百四十六章 求助第八十六章 一枪在手第八十五章 虚与委蛇第一百零二章 联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镇故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为官之道第二百五十二章 再次入宫第五十二章 赌场竞争第三十二章 春宫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瑛拜访第二百一十章 使臣觐见第一百七十四章 藏宝地第三十五章 独领风骚第三百二十三章 良将第七十九章 迎刃而解第二百七十九章 潜伏第五十二章 赌场竞争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刺客第五十三章 强龙也压地头蛇第七十五章 防潮第二十八章 杭州商盟第二百八十五章 马场绿洲第二百八十章 戏中戏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第八十六章 一枪在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七十九章 朝廷出兵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下将乱第一百三十九章 十八般武艺第十四章 抽奖甩货第三百一十一章 赵皇后第一百六十七章 官宴第一百七十一章 后起之秀第二百六十九章 杨国忠第三百二十一章 神机营的成立第三百三十八章 匪性第二百六十五章 请教第三百五十章 心腹的建议第四十八章 秦府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吏第二百七十章 陇州粮荒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刺客第二百四十三章 针锋相对第二百七十四章 最难受是别离第三百零五章 室韦来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