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

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

没几天,李泰便亲自送着今年的税赋前往长安。

唐朝交税,主要也就是租庸调,其中租就是对田地产出征税,庸就可以看成是平常的徭役,以及调主要就是布匹了,相对来说交税是比较自由的,能自由选择。

当然,所谓的自由选择,从上面落实下来肯定会有几分出入,哪怕唐初政治比较清明,但在指令传达过程中也是层层传递,从而让一部分人先知道租庸调的具体数量。

然后地主们有粮出粮,有布匹出布匹,先把这些税给上交了,然后才轮到百姓。

当然,这些地主已经算是相当有良心了。

像是某个叫做李泰的地主,身为亲王直接就拥有一百顷永业田,还有正六品官职三顷五十亩职事田,最重要得是,这都不用交税!

而李泰自己不用交税,倒也也没有硬是要凑在民部交税。不过李泰把高陵交税的数据整理出来,交给窦静后,窦静倒有几分惊讶,“十二万一千两百三十四石小麦?”

“这是高陵的户籍!”李泰拿出手中户籍名册,然后把这户籍送到窦静手上。

然后李泰说道:“高陵户籍的名册在这里,窦尚书可试着对照查找一下。”

就在这最近几天的时间,朝廷的命令已经下来了,让杜如晦成为了黜陟使,巡视运河。

朝廷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税的,租主要收取得是有田亩的男丁税,每个人需要上交两石的粮食,另外还有布匹。

骗人的话语从口中说出来,越王您是不是感觉很是痛苦,所以才会破绽如此之大!”

像这次,窦静说出杜如晦的事情,李泰的反应居然是不去找张万岁了,房玄龄便可以确认杜如晦回不到中枢绝对跟李泰有关。

窦静思索了一下,小声道,“越王,您知道杜尚书成为黜陟使巡视大运河的事情吗?”

李泰说了什么不要紧,只要李泰不是拂袖离开,就说明了自己猜对了!

李泰第一次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权谋上自己与这些古人之间的距离。

“高陵虽安置了据说有十万难民,但需要交税的居然有六万多人吗?”窦静有些惊讶。

“越王您是准备去太仆寺借调人手?”窦静听到李泰的话,不由神色严肃起来。

“谢尚书!”李泰倒没有想到,窦静居然会这么的好说话,“若可以,希望能把当初研究出孵蛋技术的墨令也在这调度过来,不知道可不可以?”

“既然越王有如此要求,我自然竭尽全力,还请越王您放心!”窦静对李泰安慰。

说实话,房玄龄因为思维能够模拟其他任何的思维,这种能力在鉴别谎言上,只要让别人去问一个问题,房玄龄便能大概判断出对方态度。

“所以,最近如果不是有公事的话,您还是少与朝臣走动,

显然李世民把杜如晦调开来,就是为了警告自己啊!

不过,李泰感觉自己倒是可以去跟杜如晦碰一碰,怎么做戏也要做全套啊!

不过,窦静选择了站在了李泰立场,房玄龄却也不可能毫无顾忌的对一个皇子出手。

看着李泰离开,窦静的目光看向另外一侧,房玄龄幽幽走了出来。

“越王所求大匠之事,相信房相不会阻挠吧!”窦静此刻对着房玄龄说道。

作为大唐名相,房玄龄还是非常愿意保住窦静,张万岁这一类人的。

窦静诚恳道,“所以,窦静明白实干之事难做,若力所能及的照拂,窦静自然愿意。”

只不过,随着国内战争结束,这种从基层干上来的实干者的比例在不断减少,而以世家为首的人开始不断补充到了朝廷中,开始侵蚀属于他们的权力。

面对杜如晦的关怀,李泰把情绪酝酿到极致,这一刻“哇”的一声便哭了出来!

你就这么的猜测自己,这有些不科学啊!

李泰苦笑道:“杜公,您说什么呢,不过只是听闻您准备巡视大运河。

“嗯!”李泰点头道,

但若您如此而小看了朝廷重臣,所以自以为是的玩弄权术手段,只要施展那朝廷中有得是能看穿您的朝臣。

“杜尚书成为巡视大运河的黜陟使?”李泰有些惊讶说道,“这几天?”

“嗯?有什么事情吗?”李泰看着窦静的样子,却有些没反应过来。

以李泰的政治智商,哪怕靠日记阴了杜如晦一次,但却也没想到,自己简单的一个抉择便已经被房玄龄给看穿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开元通宝了。

自己一直以来自己都非常顺利的推行计划,哪怕有人阻止,但却也稳步推行。

“因为成年人活下来的比例最多,这也导致了高陵最兴旺的服务算是青楼。

越王便踏踏实实做事,若能懂点权谋,又有什么不好!”窦静面对房玄龄也并不退缩。

杜如晦看着李泰,言语平静却有无比的锋利:

窦静面色平静,开口说道,“你让我跟越王说得话,已经说了,你满意了?!”

“君子观其行听其言,这朝廷真正出身农耕,能体量种田不易的官员又有几个。

对这些大臣们来说,实际上不需要什么证据,只要直觉做出判断,那就会坚信判断。

我身为民部尚书,以补充师资的名义调度几名大匠去农业学府还是能做得到的。”

房玄龄杜如晦也是如此,甚至某种情况来说,李泰虽然是皇子,但若是能当权,那跟他们也算是同样的立场。

我离京之事情,便到此为止,不会再有人探查。而且……

“好吧……”房玄龄微微一叹,道,“我会盯着越王的,虽然不知道越王用了什么手段,但若越王再对朝臣出手,我定然不会轻饶了他!”

杜如晦为什么离开,别人不知道,但自己难道还不知道嘛,李泰感觉自己还是消停一点,别找死的去碰张万岁了。

“玄龄的思维模拟,只要你知道了我离京之后的消息,只要你做出一件不符合你常规思维的事情,便是能够判断出这一件事情是你做的,

时文的天地棋盘,能够以第三者的视角,观察局内之事,只要留心痕迹,想要得出如此结论并不是难事。

因为这种人在大唐的朝廷里面实在是太少了,他们都是踏踏实实的从基层干上来的。

“这个……与我无关吧!”李泰听到了杜如晦的话,略带几分挣扎。

否则李泰在这官场上,怕是连自己怎么没的都不知道。

同时戴胄从民部尚书成为了吏部尚书,同时窦静也转职成了民部尚书,不过司农寺的职务并没有去掉,而是暂兼司农寺的职务,因为朝廷一时暂时没合适人选。

“还是多亏了窦尚书的照顾!”李泰从容道,“若无差的话,我到时还想去太仆寺一趟,需要借调一些人手!”

而杜如晦看着李泰的神色,继续道:

“越王您为人稳重,多行实事,虽然一步一行走得艰辛。

甚至如果不是皇子这层身份,以及一直以来踏实肯干的态度,所以房玄龄才没有出手。

至于您想要大匠……现在农业学府为正式的朝廷官职。

李泰听到这话,到底松了一口气,原本打算前往太仆寺的心思,便是放了下来。

所以杜如晦便是随口诈一下李泰,然后李泰暴露了。

我想引导女性从事其他行业,又怕青楼从业者人数减少,导致社会出现不必要的混乱。

李泰听到了杜如晦这话,心中不由愣住了,满脑子的问号,自己哪里暴露了吗?

因为高陵这地方随着码头流通,经济繁荣,用粮票替代了钱币,所以这些开元通宝就渐渐被李泰所回收,但并没有重新流通起来。

正因如此,您走在正道才是我大唐之幸,若您沉迷旁门左道定是我大唐之灾。

严格说起来,你现在还挂着我司农寺的身份,而且但当初蝗灾之事,窦静却也铭记在心。”

杜如晦拍拍李泰的肩膀,仿佛一位长者,对着李泰指点:

“这个……”窦静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跟李泰聊天会把话题聊到这个上,只能摇摇头道:

窦尚书有什么能教我的吗?”

因为李泰就思维的缜密程度而言,真的骗不了这些大臣,只要说谎话,那就会被抓住。

但是杜如晦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离京是李世民对自己的敲打吗?

不是的,自己与李世民见过一面,清楚知道李世民对自己的态度.

此次巡视运河,甚至有如朕亲临的凭借,虽不在中央,但这并不是自己势弱的表现,严格来说,自己还加强了权威。

“嗯!”窦静点点头说道,

李泰再怎么样辩解,实际上在他们看来也都会漏洞百出。

“多谢元修相助!”房玄龄姿态从容对窦静微微鞠躬。

“杜公……”李泰听到杜如晦这接二连三的举例,心理防线几乎以摧枯拉朽的速度被杜如晦给击溃。

“……”李泰一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为什么杜如晦吃定了自己啊!李泰不理解。

虽然自己并不后悔这一次实验,因为自己真正见到了日记威力,但因此导致杜如晦离京,心中多少还是有几分的愧疚,毕竟说穿了,李泰脸皮够厚,但心不够黑啊!

杜如晦见到李泰,很是奇怪的打量了一下李泰,略带叹息道:

“没想到我离京之事,越王您也出了一把力!”

至于我的快速决断,在我看到您来到了我府邸,便能最快判断出,您绝对与这件事有关!”

“越王,你我二人的遭遇却也相近,都是皇亲贵胄却从事田耕之事起家。

李泰听到这话,倒有些意外的看向窦静,感动道,“窦尚书……”

所以自然而然对这些古人起了轻视的心思,但没有想到自己这次不过只悄悄用了其他手段,然后就一个照面,自己的一切伪装,好像都成了笑话。

李泰到长安拜会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后,便拿着礼物去拜访即将出发大运河的杜如晦。

杜如晦这下彻底确定了李泰,先把李泰请进了屋子,然后才悠然道:

“越王,您是最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

所以我来拜会杜公,方便农业学府下一次的协助而已。”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是松了一口气,李泰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暴露了!

“越王您十岁而制规章,比之秦之甘罗而毫不逊色。

杜如晦的神色渐渐的严肃了起来,对着李泰说道:“越王说没有,那就没有吧。”

“看起来,元修还是相信越王是踏踏实实做事的贤王啊!”房玄龄看着窦静道。

不过高陵虽然有种麻,但数量不够,然后不够的人则选择上交粮食来替代布匹,不过李泰上交时,直接选择交钱了事。

所以,房玄龄愿意给窦静一个面子,也愿意给李泰一个机会。

您出现在这里的唯一理由就是,您良心未泯,觉得有愧于臣而已。”

我与马周共事,更与高陵徭役同行,所以比任何人都清楚您真的是天下奇才。

房玄龄听到了窦静的话,目光直视窦静,但此刻窦静毫不退缩。

但在一些不明所以的人看来,自己离开中央是失势的表现,但无论怎么样,李泰都不应该来拜访自己.

因为自己与李泰的关系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泰登门,要么是心怀愧疚,要么是想要拉拢自己.

所以李泰就不应该上门,只要李泰上门了,那就表示李泰心思不纯。

毕竟在李泰看来,这件事情是因为自己写日记进行试验导致的。

顶多就是房玄龄不知道李泰用了什么手段,但房玄龄能确认李泰的角色并不光彩。

不日我将离开长安,您觉得朝廷上下会有多少人知道与您有关?”

“杜公,我真没有!不论是动机,还是手段,我又怎么可能影响得到您呢!”李泰说道。

“这事你还是去找找礼部的唐尚书吧,我真不懂!

如今高陵一县,讨生活的人数到达十万多人,良田开垦更过了百万,越王您这上上评价,怕是无可挑剔了。”

但朝廷重臣都看得出来,您走得是堂堂正正的通天大道,所以您无往而不利。

杜如晦看着李泰的样子,从容说道。“越王,老臣想不明白,您为什么会对老臣出手!”

杜如晦不由感觉到心软,伸出手拍了拍李泰的肩膀,仿佛安慰李泰。

杜如晦心中暗暗感叹:“越王虽然惊才绝艳,但说到底只是十岁的孩子而已。”

李泰心中想道还好我现在只是十岁的孩子,因愧疚而哭,又有什么好丢脸的。

既然被杜如晦知道了,那么至少不能让杜如晦站到自己的对立面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起来自己好像是赌对了!

我需要给主角一个玩阴谋的教训,最重要得是玩阴谋主角是玩不过这些老狐狸的!

(本章完)

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101章 拿错剧本了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93章 与张万岁的愉快交流第71章 漕运税收第121章 书局的意外发展第154章 耻度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100章 心黑第256章 李靖的碾压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31章 火种计划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232章 时光的残忍第212章 学子们的安排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538章 安东都护府第291章 风雪中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218章 亲兵入伍中第165章 坠马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251章 六镜花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7章 马周第442章 万象神宫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择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528章 为了劳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493章 双赢第14章 羽绒服与火炕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针尖麦芒第435章 新的驰道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296章 偶遇第122章 马球场的见闻第345章 点金术的力量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27章 曲辕犁第234章 送礼物第130章 教化异族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针尖麦芒第256章 李靖的碾压第534章 风雪前的准备(继续一更中)第163章 三个人选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111章 拉拢鸿胪寺第264章 机会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战终结第5章 鸭蛋王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337章 廉租房第434章 六镜花·传承第214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第280章 阎家第227章 农业研发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66章 重疾第208章 贞观的年常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务第171章 殿中对第35章 行刺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92章 熬出头了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251章 六镜花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10章 两文钱第287章 控制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157章 张玄素第297章 解读第482章 平静的高句丽(今天一更)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战终结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281章 阎家第494章 面见玄奘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376章 草种计划的后续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389章 农学社的无奈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