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学员入岭南

第155章 学员入岭南

秋收到来,朝廷在这一段时间的干活量猛增。

每当这时候,朝廷上原本浮躁的风气就会一扫而空。

因为大家都去干活了,实在没什么人在这时候打嘴炮。

在李泰安排下,原本放在郑白渠地区暂时干活的农业学府学子们,在马周万分不舍的目光中,被李泰安排着前往岭南地区。

甚至不仅是李泰,这次连房玄龄都出来送这些学子,这让这些学生原本动摇的心思,到底稍稍坚强了那么一点点。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孤儿,而且李泰也许诺,他们最多三年就能被调度回北方,怕这些学生愿意前往岭南的真不多。

不过李泰倒也没欺骗他们,以后农业学府,每年都继续向着岭南地区派遣毕业的学员。

同时从三年后开始,自己也会从岭南地区召回学员。

一是为了加强交流,强化广州,尤其是岭南这地方对于中央的归属与向心力。

一则是为了能够赶上高陵今年的秋耕,从而让这些土地尽量种植上小麦。

“看起来,这里倒是的确需要重新编辑日历了!”袁客师感觉自己任务挺艰巨的。

而不是需要从路陆上走,这样修通接下来的水渠会更加方便。

去年大丰收了一回,今年收成也不错,粮食储备足够,李泰没必要这时候便把这土地原本就不多的土地肥力给耗尽。

如果节气时令出现了错误,那太史局这个原本很清闲的官职,也是会死人的。

哪怕他制作不出一个合适的时令出来,至少他不断收集的资料,对以后接手这件事的人也会非常方便。

刘神威用略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与其说道,“我说过了吧,你过几天就自然知道了!”

只不过,李泰倒没要种植粮食的意思,第一是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己单独开辟出一处田地,然后自己偷偷先种植上了粮食,这总归是说不过去的。

但现在这天气,都让我有些疑惑,这里是不是没有冬天了,还真不习惯啊!”

“客师没想到这次居然是你带队。”

因为只有制定了这个时令,当地百姓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每年应该做什么。

这批土地是真正的生土地,第一年是种植不了什么的,要先养养熟。

但随着宋明清时期的对江南土地的开发,却让江南地区的生产力远远大过北方。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们也就只能接受,当然就算是不接受,面对李泰也说不出不啊!

最典型的就是江南地区,实际上在《周礼·地官》这一本书中对扬州(长江下游)的“涂泥”评价为土质“下下”,是低湿瘠薄地。

但李泰既然让袁客师过来了,那也就是相信袁客师有完成这件事情的能力。

但偏偏,这炎炎烈日让自己想要躺在房屋里面睡觉都仿佛变得很是奢侈。

一个个投了钱的世家,还等着李泰快点把另外两个水渠修建好了,然后准备分土地呢!

什么时节应该种植什么,由国家制定规章,然后底下人根据这节气时令进行耕种。

所以李泰在儒林评分虽不见上涨,但在世家中的评分骤然好了很多。

说实话,在古代,凡是能方便取水的地方,随着慢慢耕种照顾,哪怕原本是中田甚至下田的耕地,也能在百姓的自然改造中慢慢变成上田。

“还要病几天啊~我不能辜负越王的重托,我不能任由时间这么浪费,我要起来工作!”

这些耕地哪怕现在刚刚开垦出来算不得什么上田,但只要眼光稍稍远一些,基本上这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田亩很快就会肥起来。

“现在还只是水土不服而已,你不要太担心了。

而刘神威仿佛对这已经见怪不怪,亲自给袁客师熬制了草药,然后给袁客师灌下去。

那一个个可真比李泰都来得急了,对他们来说,白白看着土地荒废在那里,是真心疼啊!

但很可惜,苏定方的军营就驻扎在边上,他们看看也就罢了,要敢派遣奴仆来圈地,那苏定方这一支军队手中的武器,可不是拿来看着的。

刘神威微微一愣,继而脸上一喜,果断迎了出来。

袁客师想要挣扎着起来,但被刘神威按了回去。

毕竟对比起李泰是不是天下第一能吏他们不在乎,毕竟凡是能吏都基本上都对着世家干。

不过,这一份不安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自己带过来的人一个个开始莫名其妙的生病,就算是自己也病恹恹的躺在床上,成为了一条超级咸鱼。

当前,应该是想办法增加当前土壤肥力才是正事,让本就不多的土壤进行土生土。

所以需要派遣一个懂得天文气象,知道怎么制作时令的人过去。

否则怕不能尽地利,合农时!”

但实际上广州这地方自然是谁都知道,哪怕到了冬天,天气依旧很是可人。

总之,实际上就算李泰,随着秋收开始也变得繁忙起来。

比如说他们从高陵以及附近的撤离,会造成高陵工厂的人力缺陷。

但他人在幽州,也就只有我来这里一趟,核查本地资料,编撰出符合本地的节气日历了。

不过,秋收对别人来说是丰收,但对以种植冬小麦为主的高陵地区来说,却要进行准备冬小麦种植的时候了。

不过,这批人到底是来到了广州,更见到了正在开拓新田的刘神威,可以说这批人第一次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看到刘神威的瞬间,一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修通那天李泰便请这些人都吃了一天流水席,哪怕第二天这些人便要重新拿起铁锹去挖水渠,至少今天自己也要让他们享受到水渠修通的荣光。

军队里面也出了不少你这样的病,最后也全部都恢复过来了。

比如他们离开本身就需要各种交通工具的超负荷运载。

修通了南白渠,马周便把这一带全部委托给薛大鼎,让他来负责接下来的开肯屯田。

所以马周便集中了力量,先把这条水渠修出来。

马周便把一部分表现良好的徭役提升上来,虽然需要一段时间磨合,但整体效率影响倒也并不大。

这些位置虽然不大,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为吏,但对底层百姓来说却珍惜得很。

实际上不计算什么耕种技术,单是这项能力,就已经算得上是精耕细作了,也是华夏自古以来每个朝廷的头等大事。

毕竟现在又不是贞观三年,那时每粒米都是拿来救命的。

因为这些田地是新耕种出来的,李泰正在尝试加速这些土地的成熟速度,增加土地肥力。

若是出现不舒服马上跟我说,医疗营就在你们隔壁,我一会儿给你们送份当地忌讳来!”

如果换成是整个华夏的话,这活还真不是人能干的啊!

当然,马周也带来了好消息,郑白渠翻新工程中需要贯通的南白渠已经完成了贯通。

因为像什么耕种技术,什么选择种植的稻种,这些都重要,但都比不上制定一个适合当地的时令来得关键。

所以,水在耕种过程中的地位真的太重要了。

不过,随着三白渠之一的南白渠修通,朝廷对李泰的评价又开始回升了。

可此地却依旧相当炎热,原本我以为从农业学府出来,到哪里都会种地。

“有很多!”刘神威道,“等过上几天,你们自然也就知道了。”

“刘神医,这批人说是长安农业学府派遣过来的人员,已经验证过牙牌,还请您帮助他们安顿下来!”程知节派人把这一批人送到刘神威的驻地中。

随着这批人手的调离,马周手下的基础岗位倒空出不少人来。

“这件事可不是现在就能做的,你们的宿舍我已经把伱们都安排好了,先好好休息!”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最原始的计划作业了。

“别强撑了,要是真死了,那是按照瘟疫来处理的!”刘神威严肃说道,

而且这土地肥力也不强,种植出粮食歉收是肯定的,那还不如种植些增加肥力的作物先。

必须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些农民工很快便要回去秋种了,自己也需要做好这些农民工的迁徙工作。

甚至李泰还要拿出储蓄的作物种子,耕种工具,以及新的耕种知识。

见到一个双目有神,身材挺拔的青少年,刘神威不由一愣,但马上露出笑容道:

至于其他所有的地方想要全部都打磨好,甚至进行收尾,说不定就要拖到年尾了。

因为马周也知道高陵这边最多的是种植小麦,所以多是在深秋入冬的时候进行耕种,所以马周便集中力量把三白渠之一的南白渠这一条水道给先打通了。

“哦?在这里还有什么忌讳?”袁客师倒是有几分意外道。

不得不说,人在春风得意功成名就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世界还是好人多啊!

当然,李泰倒也没有理会太多,耐下心思督促马周加速对三白渠接下来两水渠的推动。

当然,郑白渠工程的主体就是三白渠的建设,如今完成了一个,世家们自然闻风而动,一个个嗅着味道,打算自己先抢占一块土地再说。

袁客师对刘神威行礼,然后从容道:

“越王说此地环境与长安不同,原本是李山长过来是最好的。

对世家来说,李泰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却是实实在在的。

“是啊!”刘神威听到这话,倒也大吐苦水,道,“原本这本应是秋末,都快到冬天了。

至于第二点,就是自己到时候去了幽州,需要干得事情太多,肯定需要大量人手。

另外可以把一些杂草秸秆之类的东西研磨成粉末,洒在泥土里面慢慢发酵。

说实话,为什么华夏民族好像天生就会种田,这一项能力好像就刻在了基因中似的,其实很重要得原因就是华夏民族会定期更新节气时令。

而李泰知道长安跟广州那边属于不同的气候带,如果让广州这边按照长安这边的日历来进行耕种,不是说不能这么做,而是没办法彻底发挥出广州耕种的优势来。

总而言之,随着郑白渠的计划顺利推行,尤其好像进入到分果果的阶段,顿时让人心安定了下来,毕竟没有什么比这东西更让人感觉到心安了。

李泰把自己的想法写了信,给李世民送了过去,等待着李世民的回信去了。

李泰值得庆幸,这还只高陵这么一个小地方以及周边地区的物资储备与物资运转。

至于第二点就是,这里打通后,与高陵的码头相互的连接,一些舢舨和轻舟就能运送某些物资直接来到郑白渠了。

尤其他们看着时间慢慢到达了深秋,李泰都丝毫没有要种植小麦的意思。

李泰估摸着最迟明年夏天,整个郑白渠翻新的主体工程建设应该能完成。

刘神威倒也没有过多的解释,但看着刘神威的自信神色,袁客师倒是有几分不安。

而想要制作这么个时令,哪怕是非官方的时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不知道到底生了生病,但就是浑身上下提不起劲,仿佛今天又是疲惫的一天。

最后,李世民还是把李泰的想法告知了一众世家,让这些世家安抚了下来。

刘神威倒是说道,“而且接下来几天要注意一下,旅途放松下来最是容易水土不服。

与此同时,李泰派遣出来的那批学员,也都到了岭南,虽然从时间上来说,已到了秋天。

只是每个人体质不同,恢复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最长也就一旬的时间而已。

你们带来的这批学子,先躺几天,多喝点菉豆解暑气。”

“感觉岭南这边好难啊!”袁客师没有想到,自己才来岭南,便是被天气来了个下马威。

“还好!”刘神威从容道,“你这些日子还算幸运,在你们来前一两个月,我们可都在下雨,那场景仿佛水龙王上岸似的,现在想想都还有些害怕。”

(本章完)

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131章 再见长乐第204章 八牛犁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487章 精神天赋的运用(今天一更)第539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83章 又被弹劾了第439章 高句丽事变第7章 马周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488章 房玄龄很馋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赋第114章 建议第513章 学府兵的未来方向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381章 广州的发展第150章 军乐师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68章 继续科考第251章 六镜花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153章 嚣张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60章 托付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55章 李靖的拜访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300章 阎婉第174章 画大饼第274章 魏征的建议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184章 与幽州世家的交易第202章 五月无事第130章 教化异族第3章 初见窦静第339章 传播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365章 我们才是最强的第482章 平静的高句丽(今天一更)第116章 信息茧房第23章 汇聚学府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440章 各自谋划中第349章 医舍的触动第27章 曲辕犁第390章 世家的底蕴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63章 阻击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23章 汇聚学府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319章 南市第147章 乐圣第339章 传播第508章 李世绩的谋划第3章 初见窦静第146章 挖墙脚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397章 月饼制作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513章 学府兵的未来方向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4章第408章 与李世民的见面(今天一更)第493章 双赢第167章 尽心国事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43章 开会中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481章 步步推进第23章 汇聚学府第270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7章 马周第147章 乐圣第292章 百羌的习俗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48章 尽兴而归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284章 自适应的妙用第473章 铜墙铁壁第450章 李佑谋反第379章 人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