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学子们的安排

第212章 学子们的安排

今年时间倒过得极快,李泰看着李淳风从河南陆陆续续送来的百姓满脸欣慰。

虽然这些百姓脸上依旧充满麻木与畏惧,甚至谨慎的他们在来到天津城后带着几分理所当然的茫然。

说实话,对这些灾民的离开,河南本地世家见李泰居然派人愿意收拢这些灾民,自然是乐意之至,否则灾民聚集,会不会成为匪患谁也不敢保证。

一些家里还有田亩的人,可能死也会死守自家田亩,但更多人只是佃户,他们没有土地。

随着这次水灾,冲垮得不仅是当时对他们造成的直接伤害,更重要得是随着水灾淹没良田,原本即将秋收的粮食,自然全都被淹死了,他们自然彻底没了希望。

这有点像是一群外地的打工者来到大城市打工,到年底快要结算工资了。

结果天灾来了,公司没了,自己都不知道去找谁讨债。

那些有田地的本地人,还能靠着自家的积蓄,继续寻找下一个工作,但对绝大多数打工仔来说,那就彻底断了生路。

事实上,佃户们比打工仔们还要来得可怜,因为打工仔们还有退回老家的老路,但对这些佃户们来说,一场大水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这时候,有良心的地主大发慈悲,让他们的土地换了粮食,纳了他们的女儿帮他们渡过难关,甚至招收几名家丁,那都是做着善事。

如果只单纯破坏粮食,比如说用水淹的话,那多少还是能留下一点残余知道贪污了多少。

但现在整个天津城的人口却已经过一万户,这已经是一些下州数量了!

说实话,虽然李世民同意让这些农业学府的学院能够成为农官,但农官与农官间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边疆地区的农官,过去就能够当了。

而李泰派遣过来的医者也就分成了两拨,一波在德州建立医疗营,专门来治疗那些前往幽州的百姓。

各种冬天需要的物资都有所储备,尤其是存储小麦的粮仓,都按照防火标准去修建的。

至于李淳风宣传什么天天有馒头吃,人人都有衣服穿,这种事情谁信。

而我想来想去,你不是一直都缺人嘛,这不给你补上了!

“多谢大王挂心!”王真儒听到李泰的话,还能怎么办呢,肯定是把命令先接下来啊!

李泰听到这话点点头,实际上那种存储在地下的防火粮仓,最大的作用就是避免那些贪污受贿的家伙,狗急跳墙了想要一把火烧毁粮。

毕竟天津城也算是百废待兴,需要它们的地方真的很多,但白鹤没有想到的是,在河南地区发生水灾后,李泰直接下令,把已到洛阳地区的学子们,送到河南去救助灾难。

不过李泰很有分寸,知道自己的手不能直接伸到河南去,便告诉李淳风在与河南邻近的德州建立暂时的收容所,把一名名汇聚到德州的百姓向天津城送来。

别问李淳风是怎么做到的,毕竟拆了马车顶部的车厢后,挤一挤总归还是能挤出些空间来,顶多是那些拉货的马匹有些吃力。

对这些佃农而言,他们最清楚这世道的残酷,也就看在李淳风管饭,所以听话而已。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朝廷的控制力贯彻不到基层,所以救民只能先救官。

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教育百姓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事情,但通过劳动对老百姓进行改造,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成本最低廉的一种方式了,让这些百姓熟悉自己的工作模式。

让他也先把小麦给推广开来,至于修路的事情,等冬天在说。”

不过,李淳风对管理这些百姓也已经得心应手,基本上都是让这些原本乘坐四人的马车,挤上十二个人强行把他们送到了德州去,再装船之后送到天津城。

白鹤对李泰认真回答:

“在把农业学府的学子们派遣过去教授他们小麦种植时,便在当地修建了仓储。

“应该不会吧!”王真儒听到了李泰的话喃喃,但心中不由想到。

说实话,对杜如晦来说,在受灾后,让这些地区的第一时间恢复生产是最重要的事情。

说实话本来这批学生在七八月份毕业后会陆续安排到幽州来。

否则他们若在天津城无所事事,时间久了,必然会滋生事端。

虽然这次秋收没了,但如果种植上小麦能够在春夏时就能够收割,那整个青黄不接的岁月就能够减少数个月,而这数个月时间对底层百姓来说,很可能是救命的。

但看整个天津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热闹起来,当初建立城池时,天津城也不过只是些燕王从高陵带来的徭役。

“对了,另外吕山长传令过来说,按照您的命令,今年毕业学子已陆续向河难受灾各县城安排,协助各县城尽快的恢复生产。

而对李泰来说,自己是希望把自己的势力向着基层渗透,额……不对,是大唐能像秦汉一样把执行力能掌握到基层。

说实话,李泰对处理逃难过来的百姓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

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农社到了当地基本上都是被当地的世家进行拿捏。

至少对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子而言,只要成为外流官,自己谋生的工作就算是稳了。

这群人从河东各地到德州这段距离是最容易出现人命的,但到德州后,有着医疗营救助,倒让路上的折损下降了。

说实话,想要把整个幽州的道路修建起来,这看起来好像是很容易,但实际上是个天坑。

至于最底层的百姓能在这灾难中撑过冬天,撑到明年春天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本来而言,一旦遭受灾难,那当地百姓会被清洗一遍,更多中层向着底层滑落。

当然,也可以实习生的身份过去,但什么时候转正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李泰挥挥手,便让王真儒继续去修路去了。

而华夏百姓最不缺少抗争的精神,如果真活不下去,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那有意思了。

百姓们也清楚这一碗粥只能让自己苟延残喘,但不能改变自己的困境。

但火烧了,那可就真是全没了。

这些佃户只通过施粥维稳,稳住他们不生乱子,而让本地的世家豪族先恢复秩序,从而进行赈灾。

李泰则开口道,“对了,冬天修建需要准备的各种物资,是否已经通过运河送到沧州了?

毕竟是冬天干活,若是一不小心可是会出人命的绝对不能轻乎了!”

不过王真儒,很快便回过神来对李泰恭敬行礼,道,“下官明白了。”

当地世家强豪,甚至包括杜如晦等人也都是清楚,不能真把底层百姓逼入到绝境,像开设粥棚,给百姓们一点点生的希望,这样百姓们就不会乱来了。

“这会要命的吧!”刚刚修好天津城内驰道的王真儒不由张大了嘴巴。

而最上层的当地豪族则会借助这机会或土地兼并,或蓄养奴仆。

“燕王。”王真儒来到李泰的身边,开口道,“天津渡口,天津城,以及到天津港口的驰道已经全部完成,整段驰道全部都能投入使用了!”

李泰摇摇头道,“先等小麦播种了,田里面农活干完,我们这边才会派遣徭役过去。

等到他们来到了天津城后,第一时间让他们去洗个澡,换一身衣服,然后组织他们在某些地方修建起自己居住的房子,等他们住进自己建造起来的房子,直观体会到在天津城这地方靠着自己劳动能创造财富时,自然就老实了。

而等到李淳风到了后,经过杜如晦同意,这些只要是协助救灾的学子,基本上都直接被任免为当地的农官,传播小麦种植的知识。

“诺!”白鹤点点头,神色郑重了不少。

这未必是什么贪官清官的辩论,而是一个政府的执行力不能贯彻到基层,那就只能和当地豪族与世家合作,否则基层百姓是朝廷触及不到的。

现在还抬高了沿口高度,避免因水灾把粮食糟蹋!”

另外一批则是跟在杜如晦的身边,在徐州这个水患最激烈的地方救人,同时也开始用一些办法,或是处理尸体,或是清理杂物,总之就是要防止水患后出现瘟疫。

听到这话,白鹤倒没多少意外,或者说这种事情真干太多了,已经没什么感触了。

更多的地主还是自己躲进小楼,谁管这些佃户的死活,甚至就算杜如晦想要拯救,也一般上从有田地的地主世家开始拯救起。

但遭受到天灾后,虽然顶尖强豪世家的势力会被增强,但一些中层阶级的滑落,以及灾难带来的不可预知,多少会腾出一部分空间。

但在封建社会,纵然是大唐统治的封建社会,难道他们又还能有其他什么更高的奢求吗!

对底层百姓们来说,他们的晋升渠道就只有一条,那就是作为一名府兵参加讨伐外族的战争,靠命硬从底层百姓一路杀到顶层,除此以外,便没其他任何办法。

虽然整个唐代来说,外流官这种东西好像被世家子弟看不起,就好像公务员看不起落魄国企员工一样,但对底层百姓来说,外流官至少也算是进入到了体制内了。

但河南道这些州县可不是什么边疆,而是整个大唐的精华之地,正常情况下,想要成为这些地方的农官可是要慢慢排队等着的。

而以农学学府为代表的农社,就是自己试探性的第一步。

“好好规划整个幽州的路程,现在还没有什么,等到幽州继续热闹起来,若伱修建的道路出了什么问题,怕不是要被人戳着脊梁骨给骂死!”李泰笑呵呵道。

所以,在李淳风因为安排农官的事情找上杜如晦时,杜如晦求之不得,自然同意了。

“这件事情挺重要的!”李泰点头,郑重道,“写信告诉吕才让他把这件事情抓紧。”

“很不错!”李泰点头道,“接下来你继续修路,主要是天津城到天津周边的城市,县城,城郭,以及村落,分别修建八辆马车并行的道路,六辆马车并行的道路,四辆马车并行的道路,以及二辆马车并行的道路!”

这时候,李淳风派人收拢灾民北上,对灾民们来说,与其说是一缕光照进了自己的生命,还不如说是一场大水摧毁了灾民的人生之后,他们浑浑噩噩的跟随着粮食而已。

这些学生已经在当地建立了农学社,开始就近传播农业学府的农业知识,让当地百姓去补种小麦。”

可以说,随着陆续到达十月初时,朝廷赈灾使总算下来了,但哪怕赈灾使是带着粮食来的,但最后还是只能跟当地豪族与世家合作进行赈灾。

这些从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员,一个个就在恍惚间便成为河南各个地区的农官。

“大王,薛刺史来信,询问什么时候开始在沧州修路!”白鹤来到李泰面前询问道。

在郡县以及也许还能够挣扎一下,但若是城郭和村子也要进行修缮的道路的话,李泰却是不知道十年够不够啊!

不过,李泰倒也没有太过在乎,因为让王真儒修路,只是给那些来到天津的百姓一个干活的地方,同时也希望通过修路这种劳动来改造这些老百姓。

“没办法!”李泰无奈摊开手,道,

“这些百姓大量的聚集到天津城来,总归需要给他们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生存下去。

这一部分的生存空间与其被当地的世家豪族吃了,那还不如给农业学府的学子们作为立足之地,而农社更是成为他们联系基层的组织。

当然像这样的组织结构,在跟本地世家的作对中肯定是会被本土世家慢慢吃干抹净。

但谁让自己在背后支持他们呢,

尤其河南随着人口减少,土地受灾荒废,对生产力的需求自然会大量的增加。

那自己慢慢援助农业学府的学子跟着本地的豪族世家斗争,也就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应该足够农业学子们跟本地势力抗衡一段日子。

但能不能真正站住脚,还是要看他们自己啊!

(本章完)

第86章 心黑第336章 博彩第300章 阎婉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384章 吐蕃的命运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548章 成为太子(大结局)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326章 飞梭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492章 战争会议第327章 西域的谋划第231章 准备离开第181章 河东卫家第449章 考成法第311章 茶园的建议第518章 军功经济第10章 两文钱第36章 成为县令第318章 渔业的发展第354章 义正辞严第166章 巴掌第480章 李世民的准备第326章 飞梭第211章 传信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376章 草种计划的后续第319章 南市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嘱托第324章 飞行的热气球第218章 亲兵入伍中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19章 制作手套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225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第290章 保护第373章 年节礼物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476章 进击的吐蕃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524章 交锋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27章 曲辕犁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283章 长乐完婚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162章 巡查体系第478章 启动高句丽的计划(今天一更,不用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207章 计划书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202章 五月无事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372章 下山第64章 胜利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择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504章 高句丽的应对第313章 粮票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8章 与郑凤炽的交易第386章 刺杀第137章 研发中的蒸汽机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473章 铜墙铁壁第35章 行刺第348章 宫里见闻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301章 到洛阳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413章 薛延陀进击中(这个月接下来可能都第408章 与李世民的见面(今天一更)第298章 跪下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针尖麦芒第397章 月饼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