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控制

第287章 控制

随着事情陆续安排妥当,一行人倒也没有任何的耽搁,马上便离开处理起自己的任务。

卢安寿看看周围,却见自己好像没什么事,不由对李泰道,“魏王,我呢?”

“你不是一直都负责保护我安全的嘛,当然是跟着我一起去同洲啊!”李泰理所当然道。

“我们还要去同洲?”听到李泰的话,卢安寿不由苦笑,倒是没有想到魏王这么胆大,好端端的居然向着瘟疫的疫病区域跑。

“当然。”李泰说着便转过头对一直做会议纪要的白鹤说道,“会议纪要的内容什么时候能精简出来?”

“已经提炼好了!”白鹤第一时间对李泰说道。

毕竟一直以来都是白鹤负责做会议纪要,以及提炼每次的会议内容,所以一般上白鹤已经能够做到一边开会一边提炼,这样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摸鱼了。

李泰听到这话,倒略带着几分感慨,却也惊讶白鹤的速度,说道:

“这般快速吗?马上卷抄一份,派八百里加急送到杜相手上。

我们要让杜相知道,他手里有多少牌,这样他处理起河东疫情来,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明白了!”白鹤听到李泰的话点点头,因为杜相在昨天就乘坐船只去同洲了。

二则有孙思邈这个神医在,这样把他们集中起来看管,才能保证他们安全。

而对于李泰来说,借助这次救灾,自己的金融体系又迈出了一步。

航运运输的粮食、棉花、炭火源源不断的向同洲而去,整个救灾行动相当顺利。

“哎……若在朝廷做事,一直都能有如此容易就好了!”杜如晦忍不住的感叹。

他们清楚知道什么叫做坚壁清野,对这种朝廷下令让自己待在村子里别乱走,别接受陌生人进村子之类的命令,可以说非常容易就接受了。

李泰摇摇头,随着初期过渡,实际上李泰坐镇后方最多的也就只是吃喝玩乐,毕竟很多事情都有了负责人去管理,有没有李泰区别真不是很大。

就算朝廷想要救治,救治能力也相当有限,甚至想彻底镇压瘟疫除了医圣张仲景镇压了伤寒,历史上还真的很少有纯粹能镇压瘟疫的案例。

这让杜如晦有了足够人力物力,顺利把同洲北部瘟疫成功完成初步切断。

所以,还是有多少钱都交给了杜如晦的好,并且拿到多少钱,谁捐赠了多少钱,全部让学员张贴布告,甚至派人去人流多的地方去大声的宣读。

一则因为有自己的物资供应,不会短缺了他们的食物。

所以,杜如晦看李泰的目光还是挺顺眼的,毕竟这种不拖后腿的后勤,谁看都喜欢。

尤其百姓们从隋末乱世到现在也不过只是十几年时间。

刘神威听到杜如晦的话,却有几分感激的看了一眼杜如晦,然后又转头向李泰看过去。

再加上李泰运输过来的物资,以及魏旭带来的志愿兵。

李泰说道,“与之相比,我还是来前线看看,尤其神威带着第二批医疗营过来,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

李泰看着杜如晦的样子,道,“物资准备充足,还能什么问题?”

这样的风气下,杜如晦第一时间便把所有有疫情的地区,跟其他非疫情的地区封锁起来。

李泰转头看向了杜如晦,却未曾见到杜如晦的脸上有什么欣喜的神色,相反他脸上神色相当凝重,李泰便对杜如晦询问道,“杜相,可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当然,绝大多数的百姓在当知道自己要被送到这难民营的时候,那绝对是生离死别。

所以,哪怕自己捐款是最多的,但自己也没有让学院的人去给自己唱名。

至于李泰自己倒反而把名字给忽略了,毕竟自己这活动做得越红火,李承干受到的刺激就越大,但如果自己的名头亮相得太多,那反而会受到阿耶的敲打。

李泰点点头,刘神威对着李泰行礼后,便马上带人向难民营而去。

比较起粮食更加缺少的却是炭火棉衣之类的取暖物品,不过还好,随着孔雀把这些物资运输到杜如晦的手上,基本上能确保每个村子的保暖问题,甚至就算热水百姓也能喝上。

杜如晦道,“孙神医在那里治疗病患,寻找合适的处方药物,相信那里更需要医疗人手。”

“有吕才筹集资金,有孔雀调度物资,有马周坐镇航运,我在不在后方其实意义并不大!”

有的人更需要差役去抓拿他们,他们才会被送到这难民营里面,但这也是没办法的。

当然感叹归感叹,但干活还是要干活。

因为已经入冬了,基本上村子里面的百姓到底自己是有存储吃的。

而古代村子跟现代的城市是不同的,甚至比现代的农村都要来得更加封闭。

杜如晦考虑再三觉得这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比较起还要雇人运输到同洲,再换成资源,还不如直接换成是粮票,然后直接到李泰这里购买资源来得方便,所以便是同意了。

毕竟这世道谁不喜欢名声,而在古代,有了名声是能真正转化成权利的。

孙神医把防治瘟疫的方案写了一份出来,县城有我坐镇倒是推行顺利。

“人手?”李泰看着杜如晦说道,“我带了一部分的府兵过来,还不够吗?”

当然,更重要得是,李泰发了请柬,请长安大户过来好吃好喝,结果什么钱都没有捐,那自然是会给李泰记一笔,而那些捐了钱的,会不会被李承干记一笔李泰就不知道了。

但自己带头先捐了,把这慈善活动的声势先弄得浩大起来,让所有人都知道,顺便再刺激刺激李承干,哪怕让他血压高个几度,那这钱也花得值了。

虽然这里名字叫做是难民营,但就实际上来说,这里绝对可以看成是方仓医院。

而见到了瘟疫有所控制,李泰姗姗迟来,带着刘神威等第二批医疗营成员,还有第二批的志愿兵来到了同洲。

所以这些村子几乎不需要去担心人员流动问题。

但古代到底以小农社会为主,想要切断某一处区域进行封城管理要容易的多。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倒是笑笑,毕竟自己第一阶段封锁得顺利,是李泰提供的物资足够且及时,这才让整个同洲的局面稳定了下来。

“不是府兵,是要能识字,懂药理,且让当地百姓信任的当地人,接下来这种行为需得持续到明年初春,若是让外来人干,时间久了,很是容易生怨气的!”

顶多就是乞丐简配版,但让这时代的百姓在这里生存几天,还是能够做到的。

说实话,李泰并没有真指望长安城中的豪门权贵真会捐多少钱。

毕竟现在长安谁不知道孔雀是自己的白手套,若直接让吕才与孔雀进行交易,瓜田李下,怕自己再怎么样干净,多少也会传出风言风语。

比较起往年想要进行救灾,要么要跟当地大户求爷爷告奶奶的恳求,要么指望民部能抠出一部分物资的艰辛,这次资源调度,让杜如晦真心感觉到一种庖丁解牛似的游刃有余。

而李泰便借着这一次,顺利的让这些长安的大户,见识到这种一般上只是在李泰的体系中使用的粮票,至少这时候的他们使用起粮票来,也没感觉有什么的问题。

反而是其他捐献了钱粮的长安大户,都让农业学府的人到坊市的热闹处去不断唱名的。

虽然,这一次的行动算不上是站队,但是人们心中若是有这意思,那这就是站队。

当然,李泰的一切布置,对其他人来说顶多只是看个热闹,但对真正进行救灾的杜如晦来说,当他想调度人力物力时,那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便能让他进行从容调度。

基本上只要村子口的大门关上,整个村子几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村镇。

说实话,李泰不觉得杜如晦在郃阳的附近建立一个难民营,然后把生病的百姓放在这里,让他们在这里生存有什么问题。

“还有就是需要让当地百姓,把隔绝瘟疫的方法传递下去。

“魏王,您不在后方坐镇吗?”杜如晦看着李泰,却带着几分疑惑。

比如长安的首富郑家便豪掷八千贯,听得一群人一愣一愣的。

就算现代社会想完全镇压瘟疫,也必须要有一个从高层贯彻到基层组织体系,一个愿意付出如此成本的负责任领导,以及底层百姓高素质高纪律的配合,才能把这瘟疫给压制下来。

李泰看着杜如晦,一见面便先乖乖行礼,对杜如晦道,“见过杜相!”

杜如晦安排人员将一处处得了瘟疫的村子封闭,并派人用生石灰掩埋土地道路,隔绝村子与村子间的联系。

其中更重要得是,现代社会的组织化更加细密,人来人往几乎是不可能停下来。

很快,随着一骑八百里加急向着同洲而去,李泰麾下众人也纷纷行动。

而他所在的房屋会被直接焚烧,所在村子直接禁行,绝不允许人员随便出入!”

说到底,不是朝廷不想要救治,而是想镇压瘟疫背后所付出的代价,真不是什么朝廷都能够拿出来的。

把一切病源全都切割到郃水以西,至少不会让同洲发生的瘟疫继续向关中地区蔓延。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倒对李泰摇摇头,道,“有魏王您的协助已经减轻不小麻烦,剩下来得更多还是跟地方打交道,所以有几分困难。”

还是那句话,只要百姓们能够活下去,一般上百姓不会造成什么动乱。

毕竟,除了同洲北部这里,河东的瘟疫也在蔓延。

而这件事情对李泰的最大好处就是,这些捐献得钱,想要直接运输到杜如晦手上,那可是要用车去推的,所以李泰便是询问杜如晦能不能换成粮票。

但这办法想在周边村落普及开来,却有几分难度,因为缺少足够人手!”

当然,为了防止第二天御史上奏,吕才当场就表示,这些钱会直接交给杜如晦,让他来处理,而不是自己拿过去筹集物资,到时候少了一分钱,那都可以找农业学府。

“我在郃阳城外建立了难民营,郃阳附近只要有病患被发现,那就会被关押到那难民营。

吕才负责出面举行慈善晚会,找长安城中的大户筹集钱粮,能够有多少,那就算多少。

第一时间来到郃阳,也就是现在杜如晦所在的地方。

所以京城中捐献比较多的人,很快便在每个坊市传唱。

至于谁家得了瘟疫,不想死得第一时间通知朝廷,否则一不小心死整个村子,那就真是你们自己找死了。

杜如晦道,“我在郃阳等待周边的大户豪族,等到他们人来了,把防治瘟疫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去引导周边百姓把这个方法实践下去。

说实话,一般上在古代治疗瘟疫做到这种程度就差不多了,因为想完全克服瘟疫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多的还是要自生自灭。

这让长安百姓都感觉去郑家去买布匹,虽然贵了一点点,但就当做为整治同洲和河东的瘟疫做贡献了。

而以前长安里面的人没什么觉得,但实际上李泰在整个长安的产业并不少,不论是酒肆,旅店,洗澡房,蒙学的学校,每个坊市中都有李泰的产业,足以帮助他名动长安。

与此同时,马周与孔雀两人也开始联手,孔雀负责物资调配,马周负责渭河航运。

毕竟自己人去不了,但去那里的钱里面,可是有自己的血汗钱,就当自己捐献了。

控制住这里的瘟疫后,我便启程前往河东,不能在此地耽搁太多的时间。”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不由眯起了眼睛,很显然,大唐跟现代社会到底是有所部同的,尤其对基层掌控力度上,一些偏远地区村落的管理很多事情需要先传达给当地的豪族,然后再传给当地的百姓,朝廷跟百姓之间是不直接对接的,当然府兵除外。

“请您先等一等,快去把刘神威叫回来,说不定您的这个问题,他能够来帮助您解决!”李泰对杜如晦认真道。

“哦?”杜如晦有几分的期待,也有几分的惊疑。

(本章完)

第33章 狂热的追星第148章 乐谱第16章 郑凤炽第169章 顺水推舟第318章 渔业的发展第339章 传播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315章 钢铁城第166章 巴掌第502章 军队伙食第381章 广州的发展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474章 令人绝望第531章 辽难运河第58章 以医者为荣第534章 风雪前的准备(继续一更中)第1章 贞观蝗灾第474章 令人绝望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448章 李承乾的布置第359章 薛仁贵的急袭第485章 分封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75章 晒盐法第454章 将变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370章 够了!不要了!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第159章 棉布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423章 糖衣炮弹第25章 五百文学费第285章 你说了,我便相信第518章 军功经济第173章 封燕王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471章 身铸薪柴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第496章 抵达幽州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第274章 魏征的建议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366章 吐蕃的实力第504章 高句丽的应对第399章 桑布扎与辩机第157章 张玄素第311章 茶园的建议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466章 改革的风险第153章 嚣张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388章 来到荥阳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535章 钢铁冲车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292章 百羌的习俗第493章 双赢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166章 巴掌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234章 送礼物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159章 棉布第81章 大丰收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157章 张玄素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547章 春风化雨第442章 万象神宫第149章 新的计划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193章 杜如晦来访第55章 李靖的拜访第69章 高陵没有收入第372章 下山第372章 下山第422章 李泰的建议第303章 顺水推舟第163章 三个人选第367章 大非川之战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496章 抵达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