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医行走

第288章 医行走

杜如晦比较好奇的看着李泰,因为自汉以后,朝廷想把行政命令传达到底层,就必须要得到大户或者豪门进行支持。

就算这次朝廷出面进行救灾也一样,没底层大户去帮忙,自己就算想把防疫政策给传递下去,对朝廷来说也几乎做不到。

没办法,哪怕朝廷登记了户口,但想要真找到某一户人也并不容易。

所以,哪怕杜如晦擅长决断,但当做完了第一步把疫情进行隔离后,他接下来所能够做得事情也是相当有限。

不是杜如晦不想决断,而是他下面的人没办法把命令贯彻下去,自己只有等到各地大户豪门派人过来把自己的命令贯彻到底层。

“嗯!”李泰面对着杜如晦,主动开口解释道,“医舍体系实际上有两套模式。

平常驻扎在医舍内,随时等待被征召入医疗营的医者只是第一层。

实际上还有以这些医舍为基础,辐射开来的第二层,他们被称作是医行走。”

“医行走?”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脸上不由带着几分愕然。

魏王若亲自去找太医令,那太医令会拒绝才怪。

刘神威看了看两人却是一边行礼一边道,“魏王、杜相,把我找回来可否有什么要事!”

李泰的话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道,

“而他们因为较长时间会在一个区域内行医,所以当地百姓对他们也较为信任的。

而且我记得这件事上报给太医署了,我见太医令也很配合的点头了!”

“基本上每名医行走都有代表身份的医行走令牌,一匹负责驮着他衣物和药物的毛驴。

刘神威听到了李泰的话,却是连忙回答道:

正如此,这职业才来得宝贵啊,不知道魏王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原本应该被底层的大户豪门,甚至就算是自己这种世家千丝万缕的基层,居然被燕王无意之间撕开了一层的缝隙。

所以,李泰压根就没想过要去弄什么秘密,像这些医行走全部都在医舍里面的挂了名的,更是得到了太医院的批准,一切程序不论怎么看都是合理合法。

“也就是这些日子以来,从农业学府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才逐渐有人手向关中外扩张,让底层平民百姓享受到相对应的治疗。”

尤其在疫情蔓延时期,像既得利益的地方主义往往会在这时候抬头,难以顾全大局。

他是真不了解这个体系,但杜如晦听着李泰的话,神色严肃道,“何为医行走?”

毕竟就算是他们,也是需要医者治疗自身的疾病的!

杜如晦看着李泰,而李泰却也对着杜如晦露出了一个大大笑容,仿佛什么都没觉察到。

事实上不仅只是医舍体系,李泰的农学社在司农寺里面有过记录,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农业学府的农业知识。

这就不仅是关注县城里的百姓,还有乡下的百姓。

孙思邈的研究很是重要,但在防治瘟疫上,未必有这两人来得高效。

而这里布置了医行走是肯定的,但布置了多少医行走,那就算李泰也不怎么清楚了。

现在,李泰想要得就是一点点的把这些体系放到明面上,不论是粮票体系,还是现在的医行走体系都要将其洗白。

好不容易有个来送钱的,怎么不赶紧把这件事的法理确定下来。

“当初得到朝廷同意,建立医疗体系的时候,便提过需得重视百姓们的健康,让百姓们能够拥有更长的寿命。

他抬起头看了看李泰,又看了看杜如晦,多少感觉气氛有几分的凝重。

“诺!”刘神威听到李泰的的话,连忙答应下来,然后匆匆离开。

毕竟需要动到这些医行走的时候,基本上只是瘟疫横行时,只要给这些医行走配置上一部分的府兵,那朝廷对命令的执行力,绝对高过通过大户豪门去管理基层。

杜如晦自然知道李泰与李承干两个开始出现了几分的摩擦,他是真不希望,李泰因为这一件事被李承干参奏一本,然后吃一个暗亏。

可以说,这些体系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他们就好像已经发展成一个个准备上市的公司,李泰便打算让他们上市获得更多的资源。

说到底,李泰清楚自己实力是有限的,这些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让他们放到台面上,才能吸收更多资源,让这些组织得到全面成长。

毕竟自己去学医真的很辛苦,但绝对不会拒绝自己家隔壁就有个医生的。

毕竟那些在乡下务农的百姓才是大唐的重要根基,所以医舍体系本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不过对李泰来说,这些都无所谓,毕竟要是自己没办法夺嫡成功,这些产业再多,对自己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杜如晦听着李泰与刘神威的对话,感慨道,

“看来魏王您所创立的医疗体系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完善。”

杜如晦听到这话,眉头不由一挑,建立这种几乎贯穿了基层的组织,是太医院这个清水衙门说了能算的吗?

但转念一想,医舍体系本身就挂在太医署下面,现在有个要挂在医舍体系的组织,上报太医令,那太医令说通过,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

道理非常简单,自己说到底走得是大势,那自己麾下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让其展现出来就成为了必然。

当然怀着等到想来自己接手,那就直接拿来用得想法。

“到底是魏王您心系百姓!”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问道,“但此事朝廷知道吗?”

虽然刘神威更喜欢跟孙思邈去研究药物,但刘神威也清楚,李泰与杜如晦两人掌控全局。

与此同时,李泰也不认为这些东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尤其是自己真跟李承干你死我活争夺皇位时,李承干找不到这些东西一点点蛛丝马迹。

“郃阳这里有医行走十二人,我想其中绝大多数都在难民营协助老师医治病患。

只不过,正常情况下上市后自己股权会被稀释,但是要自己将来成功登上帝位,那这些稀释出来的股权,只要李泰愿意,那随时都能拿回来。

李泰觉得,杜如晦如果真是那历史传唱的名相,那杜如晦就必然会注意到自己医舍体系之下的医行走,打通了朝廷与基层之间的联系。

但同洲已处黄河边上了,比较起说这里是关中,还不如说这里是河东更加的恰当。

而对把医行走这个挂在医舍体系下的体系暴露出来,李泰自然是有意为之。

否则什么东西都藏着掖着,真到自己接手,自己还需要时间去等待这东西去发展,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

毕竟经过七八年发展,这些体系不说完全成熟,但至少已经能够拿到台面上,才能让它们更加快速发展了。

“那把他们都先征调过来,杜相有急用他们的地方!”李泰对着刘神威道。

“如果把医舍比喻成枝蔓,那么医行走便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枝叶。”

虽然只细微的一点,但至少表明了朝廷能通过这些医行走,把自己的命令传达到基层。

杜如晦问出这话,到底不是为了威胁李泰,而是希望李泰能把事情说清楚。

只不过,这太医令才只从七品的官职而已,几乎从长安的天空砸下一块砖头下来,砸到从七品的官员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让他们带着这些府兵,去他们原本负责的区域中,告知当地百姓如何进行预防疫病,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疫病传播力度。

真说起来,这个医行走还真就是有编制的官方人物,顶多算在外流官中。

像以布匹和煤炭为主的产业,也都在工部登记过,这些企业每年都向少府监支付过分红的,在李泰理解中是税款,但同时也有了官方背书。

所以等瘟疫开始蔓延起来后,他们想医治瘟疫,那就只能来郃阳这里!”

所以,自己凭什么不把这个医行走的体系拿出来。

很快,在刘神威把这些医行走找来后,李泰第一时间便把那些府兵调度给这些医行走。

毕竟瘟疫一来,整个郃阳附近也就只有郃阳有医舍可以补充他们消耗的药材。

哪怕医行者们的言语再有道理,但没足够力量,当地百姓也未必会听从医行者们哪怕是正确的命令。

哪怕李承干只是皇太子,能动用的资源只是整个大唐资源的一小一部分,但只要他真找到什么东西,那李世民的目光就会投过来,到时候什么秘密都是掩盖不住了的。

“哪怕同洲这样几乎算得上是关中边角的地方,都能有十二人之多嘛?”

只要这次救灾成功有了惯例,那这医行走的体系,就算是真正落实了。

虽然这缝隙仅仅限于医疗,最重要得是这种人就算是当地的大户与豪门也未必有多抵制。

杜如晦听到这话,倒真有些惊异的看着李泰,不过神色很快便平静下来,对李泰道,

“魏王您能有此安排自是再好不过,我们叫回刘神威便是!”

毕竟这样的行为算得上是取巧,说轻松点也就只是医舍体系的附属机构,但若是说得严重一点,这几乎算得上是以权谋私了。

李泰这倒是说得是真话,如果是在高陵地区,那几乎每一个村子都是有医行走。

您可以把他们看成是拥有医舍执照的云游郎中,以各地的医舍为核心给周遭百姓行医,

而在遇到困难或者需要补充药物时会跟医舍联系,回到医舍进行补给。”

李泰看着刘神威,开口道,“我对这片区域不熟悉,你可否有在这片区域布置了医行走?”

但无论怎么说,李泰的整个流程那肯定是合情合理的。

很快,原本还兴冲冲向难民营跑的刘神威,跑出去还没多久,便被李泰给叫回来。

当然,若自己哪天倒台了,那想吃掉这些产业的人,靠着少府监的那份名单,基本上也能把李泰的产业吃个干净。

而且更重要得是,相对农学社这种几乎完全触及到大户利益的体系,医行走这体系对基层的大户与豪族来说帮助更多。

李泰看看杜如晦继续道,

让他们把防疫的命令传达下去,效率应该会更快!”

“应该知道吧!”李泰思索了一下,正色回答道,

“我的任何决定都是有会议记录,是可查询的,更不要说这么大的事。

不论是出于对自家的利益,还是为了自己在当地的声望,都没阻止这东西的理由。

李泰见杜如晦需要自己详细解释,那么自己详细解释也就是了,

而这在救灾时,往往最重要得就是上层到基层的执行力,这就是这体系优秀的地方。

因为凡走过必然会有痕迹,尤其封建君主制帝国,因为帝国对于发展民生未必会投入多少的资源,但绝对愿意投入足够的资源在探寻对手的秘密,或者保证自身的安全上。

毕竟这医行走这种自己几乎没有听过的职业,若不是自己这次亲自赈灾,需要有人与底层沟通,自己又怎么会注意到这职业。

没府兵,只靠这些医行走,想把朝廷的命令贯彻下去是不容易的。

每年医者会规定他们的行医区域,行医完成需要当地村落的过所或者印章。

而少府监当然不会拒绝,因为这本身就是执掌皇室与宗室花销的机构。

尤其是医疗之类的命令,就算当地大户与豪门,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进行抵制。

但是有了府兵作为志愿兵,能从物理层面把朝廷的命令贯彻下来,再加上医行者推行科学的防疫政策,需要注意什么,不能做什么,一一的对当地百姓讲清楚。

百姓们还是很乐意去听的,就算那些豪门大户也都一个个乖乖的,不敢多说一个字。

可以说,在李泰把志愿兵与医行者两者种模式交付到杜如晦手上时,杜如晦清楚感受到,整个关中疫情整治的力度,随着这一部分人力资源,很快便是得到全面控制。

然后等到孙思邈一次次尝试出了最适合的单方后,李泰更让八百里加急,让孔雀把在洛阳药材储备的药物向郃阳运输而来,彻底把这瘟疫给镇压下来。

(本章完)

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482章 平静的高句丽(今天一更)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293章 李泰回长安第146章 挖墙脚第523章 决战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460章 入宫第211章 传信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64章 胜利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311章 茶园的建议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54章 百年计划的推手第31章 火种计划第464章 为大唐崛起而奋斗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6章 请蝗仪式第535章 钢铁冲车第458章 叛乱终结(今天一更)第88章 长孙无忌的敏锐第161章 与李世民闲谈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33章 狂热的追星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13章 奖赏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442章 万象神宫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细第227章 农业研发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324章 飞行的热气球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495章 邀请李靖第153章 嚣张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129章 人力资源第65章 战报第448章 李承乾的布置第34章 逐渐繁荣的高陵第419章 杜荷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494章 面见玄奘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36章 成为县令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20章 吕才第101章 拿错剧本了第102章 各自的羡慕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70章 马周的奏章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493章 双赢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第470章 光箭雨第502章 军队伙食第329章 江南的茶园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4章第184章 与幽州世家的交易第159章 棉布第546章 军议结束第4章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第464章 为大唐崛起而奋斗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194章 证道法第177章 盐场发展中第16章 郑凤炽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293章 李泰回长安第194章 证道法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369章 战后的封赏第502章 军队伙食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150章 军乐师第46章 收钱一贯第69章 高陵没有收入第463章 惩处余党(今天一更)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第6章 请蝗仪式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23章 汇聚学府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337章 廉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