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巴尔干战争

特兰西瓦尼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盛产褐煤、铁、铅、锰、金、铜、天然气、矿盐和硫磺。炼钢、化学、纺织、畜牧、农业、酿酒业和水果栽培是当地的主要产业,木材也是珍贵的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柏林提出的十四点纲要,成为特兰西瓦尼亚境内罗马尼亚族系行使自决权的有力依据,他们通过集会,宣布并入罗马尼亚。1919年3月匈牙利坚决拒绝同意将特兰西瓦尼亚置于罗马尼亚统治之下,遂决定向罗马尼亚宣战。1919年4月,匈牙利军队沿索梅什河和穆列什河开始进攻特兰西瓦尼亚,同时,罗马尼亚也开始出动武装力量予以迎击,两军在特兰西瓦尼亚双方实控临界线展开激战。

匈牙利是德国的老牌盟友,罗马尼亚并不感到奇怪,然而现在自顾不暇的匈牙利军队却掉转枪口替德国人攻击法国的边防部队,这件事立即引起了罗马尼亚军方的深思。

推进至提萨河后的罗马尼亚攻击部队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同时,已经到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城外的军队也停止了进攻。摆在罗马尼亚面前的是一个很严酷的事实,即使罗马尼亚通过流血牺牲攻占了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一旦德、匈两国回师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丢掉的将不光是布达佩斯,而是再次面临更大伤亡的激战。

与其拼命得到又伤命失去,不如不得,罗马军队很清楚地发现得攻打布达佩斯将有可能得不偿失,毕竟德国国防军的战斗力也是摆在那里的。但是,罗马尼亚军队也不愿意放弃即得利益,虽然迫于德、匈可能联手的压力,在进攻上有了些收敛,但仍然占据着匈牙利东南部地区大部份国土不愿退去。

在柏林,德国总理施特雷泽曼与法国总理克里蒙梭的争吵正在进行。美国副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被迫组成一个联合阵线,统一认识和口径,将德、法两国总理分开进行讨论,以期尽快达成双方的和解。施特雷泽曼与劳合?乔治之间的沟通问题不大,但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和美国副总统柯立芝的对话却费尽了脑筋,两人一度拍着桌子怒吼。

克里蒙梭拿出“柏林和约”有关条款,逼迫国际社会威胁德国遵守承诺,柯立芝则要求法国识大体顾大局、照顾德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平息国内事态。

法国老总理克里蒙梭也知道柏林和谈时,国际社会在和谈之初,因为有意打压德国的狂热,存在着某些不太公平的条款,而美、英两国却只顾自己的战后收成、却没有真正担起战后的责任才是这次事件的起因。柯立芝虽然并不完全同意克里蒙梭的理论,但面对欧洲形势的不断恶化,也不得在征得国内表决同意后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以作为“柏林和谈”条款的补充。

最后,四国领导人再次坐到一起进行务实磋商,法国方面表态说洛林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争议,但德国必须撤出莱茵河以西的重装部队,边防员额恢复到“柏林和谈”时作出的要求。

德国在这次紧急事态中起了主导作用,但最终的目的却不单单为了洛林这么一个小小地方,而是对美、英两国和谈时作出的承诺没有兑现感到失望。施特雷泽曼将米勒的美国之行说成了乞丐之行,美国人凭自己喜好做事的风格,不但没有解决德国经济发展的燃眉之急,相反成为了这次事件的助推剂。而埃尔哈特?米尔希先生的暹罗国之行也不顺利,处处受到英国政府的刁难和阻挠,甚至暹罗国恢复与德国的外交关系都必须仰大英帝国之鼻息,如果这些事情得不到解决,德国与其受困等死,倒不如冒险抗争。

问题其实非常清楚明白,从德、法两国的辩论中也可以发现,正是因为美、英两国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其他国家的感受,这才导致了事态的突然发生。

四国代表重新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讨,最后,洛林保持现状,法国暂时不再重提60%的矿藏所得,而作为解决事态的积极回应,美国与英国被迫同意在德国进口生产原料方面打开口子,并将四方和解的结果作为“柏林和约”的补充文本备份,自此,这场险些再次波及整个欧洲的战火暂时得到了控制。

柏林的四方和解达成后,匈牙利军队陆续从德国艾费尔高原撤兵,沿着美茵河和多瑙河两岸借道奥地利回国。埃里克非常感激匈牙利的军事配合,不但主动承担了这次军事行动的所有经费,同时对匈牙利的老旧武器进行了一次大更新,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德、法两国武装冲突得到了有效扼制,这个结果并没有超出罗马尼亚的意料,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失望。随着匈牙利大部队的快速回归,两国土地争端再度升级。

匈牙利军队在布达佩斯城以南地区采取了主动攻势,德军的改进型MP19式9MM冲锋枪发挥了极大的威力。

匈军以三个主力师在前线弧形摆开,第A101师主力从北部城镇埃格尔往南步步进逼;第A103师从西南城市维斯普雷姆向东挺进,第A102师则正面出击,晚上十时许,战斗依次打响。罗马尼亚军队非常了解对手的实力,却对德国的武器装备没有足够的认识,双方接火后,形势便发生了一边倒,由于罗马尼亚经历过两次巴尔干战争的浩劫,尤其是一战时期遭受德军马肯森将军的沉重打击后,元气并未恢复,匈牙利生力军利用罗马尼亚军队没有重武器的弱点,采取多点突破和全线跟进的方式,很快便牢牢地控制了战场主动权。

双方交火空前激烈,罗马尼亚军队对实力估计不足,火力明显处于劣势,不得不丢下无数尸体和伤员分别退守索尔诺克和凯奇凯梅特,并凭借外围深壕据险抵抗。

天刚拂晓,匈牙利以小股部队突袭的形式,乘胜夺取了布达佩斯南部的塞克萨德城和东北部的尼赖吉哈佐两个城市,并对罗马尼亚入境军队形成了钳形包围。

形势对匈牙利夺回国内领土非常有利,但是,军队的补充十分有限,武器装备也仅仅只有从德国境内回国时的随身携带,并没有后续增长,一时间成为了强驽之未。罗马尼亚军队几乎被匈军前军打蒙,损失十分严重,被迫退守索尔诺克和凯奇凯梅特外围堑壕,不敢主动出击。接连几天,两军互有小规模渗透,并不断袭击彼此的指挥机关,但因为双方都无法一战克敌,遂形成了长期对峙。

1919年9月21日,美国副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回到国内,把伦敦六国会商和柏林达成四国和解的情况向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进行了详细汇报。此时,威尔逊头痛病时有发作,听取柯立芝的情况后,更加对美国国会的办事效率和对德国能源出口问题谨小慎微的做法十分不满,甚至多次暴出粗口。

25日,在各方的努力磋合下,伍德罗?威尔逊总统认真编写了一篇《国际形势概论》,目的主要是争取国会对德、美多边合作的支持。在这篇长长的概论中,威尔逊详尽地阐明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重要性,也分析了美国当前的欧亚政策。

事实上来说,美国如果失去英国的支持,就不可能掌控欧洲市场,同样道理,如果失去了德国,也就失去了欧洲大陆的市场。演讲中,威尔逊突然感觉头重脚轻,再次在演讲台上晕倒,并处于高度昏迷之中。这一突然的变故让美国政坛始料不及,国家内外事务基本上陷入半瘫痪状态。

威尔逊患病住院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柏林,埃里克?艾德里安迅速召见国防部长瓦尔特?冯?勃劳希契,并告诉他现在是德国致谢匈牙利的时候了。

9月28日,满载德国先进武器装备的军用卡车排着长长的队伍,行进在通往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公路上,德军第三骑兵师也从波希米亚林山口进入奥地利,长驱直入匈牙利交战前线。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是由法兰克福出发的五辆III型主战坦克,先期到达本国东南部城市德累斯顿后,沿易北河谷借道捷克,并从捷克首都布拉格经过,然后向南直接开往匈牙利前线,这也许是针对上次捷克并没有选择购买III型主战坦克的回应与展示。

德意志帝国人对战争的准备,在一战前就已经开始了,因为德国的军事战略家们一直坚信速度就是取胜的关键,因此,一战之前夕,德国通过补贴农场主的办法,饲养并储备了大量的优良马匹,并对马匹所在的位置进行了详细的编号和登记,这使得战争一开始,德国就以极快的速度征调战马,仅开战第一周,就征调了71万余匹,虽然残酷的战争损耗极大,但在欧洲大陆仍然拥有首屈一指的骑兵部队。

德意志联邦运输大军的卡车和骑兵第三师的队伍绵延数公里,威武雄壮、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一路上纪律严明,歌声嘹亮,很快便经过奥地利帝国进入匈牙利国界。笔挺的军装、鲜明的旗帜、闪亮的钢刀以及整齐的步伐,一路上引得德、奥、匈等国家民众沿途追捧,一路上受到无以复加的宠遇。

德国不再干预巴尔干半岛问题的传言被再次打破,埃里克?艾德里安的战争神话再次将罗马尼亚惊醒,匈牙利部队得到有力的补充后,迅速展开,A101部队先头部队移动至索尔诺克以北约三十公里的小镇;第A103师与第A102师压制前进,其前锋已经开始与罗马尼亚先头部队进行激烈交火。德意志联邦骑兵第三师则向南迂回,随时准备切断罗马尼亚大军的退路……

第313章 法国炮(求推荐,求月票,求打赏!)第9章 东线危机第421章 全面战争的580万第316章 填补空白第437章 苏西之战第165章 微服第327 科尔马失踪第200章 汉莎1号的发动机第245章 名存实亡的同盟国(第七更求订阅、月票、推荐票、打赏)第400章 死贵的德国货(求推荐、月票、打赏)第322章 造价新高(求推荐票,求月票,求订阅,求打赏混口饭吃)第304章 登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第27章 意见分歧(二)第390章 一让再让第362章 海军挺直腰杆第27章 意见分歧(二)第263章 英国斡旋第94章 亚尔马?沙赫特第87章 平息内阁风波第246章 凯末尔访德第173章 德国航空巨头第449章 华沙争夺战(五)第409章 始乱第49章 西线战事(一)第299章 全面战争的准备第429章 第10集团军第3章 元帅的邀请第218章 反坦克炮第180章 压死算我的第77章 救生舱第200章 汉莎1号的发动机第203章 换装风波第16章 艾德里安下课第450章 华争夺战(六)第208章 2165高地(五)第273章 德国被希腊打上门第150章 邓尼茨的调令第9章 东线危机第423章 常凯申惹毛路德第286章 美女少校第197章 BF-1(感谢三位老爷的打赏,晚点再加一章,今天4章)第177章 宣战第321章 水到渠成(感谢小刀子123的再次打赏)第365章 德国单挑怕过谁?第102章 忙中偷闲第43章 霍尔维格下台第397章 战略储备(求推荐、月票、打赏)第315章 莱茵金属的专长第61章 内战(一)第37章 坦克项目第38章 安东尼·福克第131章 捷克独立宣言第302章 为战抽重税第127章 隆美尔第94章 亚尔马?沙赫特第274章 德法再修条约(感谢瓦洛兰的统治者的打赏)第123章 超级杜拉铝第137章 101装甲师进驻第308章 军权第248章 黑金第257章 Z-21T雷击舰第109章 《柏林和约》签署第88章 民共破冰交谈第210章 2165高地(七)第354章 德美危机第147章 德国航空第64章 内战(四)送给那些跟我扯5000辆坦克的朋友第137章 101装甲师进驻第434章 正面冲突!第255章 Z-21方案竞争第425章 武装武装武装第170章 太贵买不起第128章 布尔什维克威胁(一)第417章 转型第303章 五国联军吊打希腊(求推荐、月票、打赏)第291章 周的外交天赋第286章 美女少校第128章 布尔什维克威胁(一)第127章 隆美尔第447章 华沙争夺战(三)第248章 黑金第133章 欧洲经济第86章 巴黎情报站第450章 华争夺战(六)第97章 拒绝和谈第269章 有合作没杀戮(感谢小刀子123的打赏)第392章 拔苗助长第68章 埃尔温·盖哈德第222章 德货地位第197章 BF-1(感谢三位老爷的打赏,晚点再加一章,今天4章)第326章 密谋第74章 坦克营第236章 裁军第419章 大乱之际第428章 微胖隆美尔第64章 内战(四)第103章 和会第23章 军事经济总办第356章 摩洛哥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