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英国人的胃口

紧贴着紫禁城的东交民巷,无疑是北京城的一道奇怪的风景线,在象征着至高皇权的紫禁城旁,列强的使馆区一次排开,而金发碧眼的欧洲士兵在各自的使馆门口来回巡视,这情形,就是皇城内的八旗爷们看到也是憋不住要啐上一口子浓痰而这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英国的使馆在诸多使馆区中并非占地面积最大、但无疑是最具权威的,随着北京城局面的变化,这些时刻关注着远东这个庞大帝国的各国公使们,终于不再冷眼旁观,而是匆匆响应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爵士的召唤,齐聚一堂。

金碧辉煌的英国使馆内,十几名各国公使、领事围桌而坐,不过,在这其中,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着考究的酱紫马褂长袍的〖中〗国男子显得分外刺眼,而他所坐的位置紧挨着威妥玛爵士左手,熟悉〖中〗国习俗的这些公使都看的明白,这个〖中〗国男子必然是代表清廷……如果现在这个权力中枢还算大清王朝的话。

而在威妥玛爵士的右手边,是一个留着考究苏格兰胡子的英国人,这位,在座的公使们都很熟悉,把持着清帝国海关税务司的赫德。

看到邀请与会的各国外交官都到场了,威妥玛爵士与赫德低声交谈了两句,赫德起身大声的说道:“诸位朋友,今天我们大英帝国领事威妥玛爵士是受即将成为〖中〗国新内阁〖总〗理的李中堂大人所托。来与各国领事协商各国在华利益!”

说道这里,他做了个介绍的手势指向旁边那个衣着考究的〖中〗国男子“诸位,在这里我郑重介绍一下今天特别的客人,来自清帝国李中堂阁下的代表——杨士骧杨先生!”

赫德那是个标准的〖中〗国通,又与淮军体系一直来关系密切,远东是他的宝地,在这里,他从一个普通的翻译随员逐渐登上了甚至能主导两国外交关系的关键位置,而他深知。他在〖中〗国的影响力,正是依靠像李中堂这些具有深厚背景的大人物而得以实现的。

而现在〖中〗国突变的局面,让他也深感迷惑,但同样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机会……王国的兴替就在眼前,而且来的如此的突然,却又是顺理成章,甚至英国政府都未能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一场以那些〖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官僚所发起的政治变革竟然已经悄然掀起。

威妥玛爵士和他的观点完全相同。对于清朝政府由谁来主导,这从根本上来说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是否能得到妥善的维护,英国与清政府之间达成的协议是否能够由新的权力中枢来继续维护辖区,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就在这位身着长袍马褂的李中堂代表身上。

杨士骧今天的气度大不同于在直隶总督衙门时候,虽然准内阁会议还在为宪政的内容进行着一字一词间的讨论,但是,得到秦铠的支持、并且确认翁同龢体系的退出后,中堂大人入主这庞大帝国中枢的事实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他……作为中堂旗下最耀眼的新人和核心幕僚,将会成为新政府中重量级的人物。

听到赫德介绍自己,他起身拱拱手,不卑不亢的大声说道:“诸位公使、领事,中堂大人让我带来他的问候,希望在新内阁接管国政后。与各国政府保持友好的贸易和外交关系,同样,我们希望能获得各国的帮助,提供更多的资金来促进洋务的拓展。”

在座的有英、法、德、俄、荷兰、比利时、奥匈等国的公使和领事,而这其中,对于这场疾风暴雨般政治**能够了解到其中关键信息的,事实上鲜有其人,就是这场外交盛会之前。威妥玛爵士也与杨士骧进行了一个多时辰的秘密会谈,不过,即便如此,对于这个帝国发生的事情,英国人还是有些迷糊。

不过,英国人按照他们的严谨的军事对比和推理后,倒也暂时认同了杨士骧关于淮军体系已经完全掌握北京城局面的结论,毕竟,相比于控制京畿、数量最近激增的粤军来说,即便是直隶能调集的淮军就多达23万之众,而粤军据说目前也就不足四万,这已经是算上刚刚进入北京城的粤军六镇之后的数字。

而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李中堂入主中枢都已经是可以预期的结果,而在这关键时刻,李中堂这位向来被各国领事信赖、认为是唯一可以代表远东这个帝国的开明大臣,向各国表示出来的善意,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不过,对于北京城内的状况,还有人提出了异议,俄国领事波罗夫斯基还是提出的他的不同观点“亲爱的杨,据我所知,目前清帝国正面临着可遇见的分裂局面,被你们驱逐的满族大臣正在北方和各省酝酿军事行动……这种局面下,李中堂大人如何来保障各国在华的利益?”

杨士骧异常自信的微微一笑,这该死的俄国佬,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自然比俄国佬更了解目前的局面,在8省督抚和朝堂上汉族大员组成新内阁之后,虽然这消息还未正式对外宣布,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那些在各地掌握一定权力的满族官员也在蠢蠢欲动。

山西布政使费扬谷在朔平府举起勤王,太原府的淮军张景星部正赶去弹压,济宁府旗城的满人作乱,杀官举旗,自不量力举旗‘清君侧’的大旗,两江总督刘坤一已经命令徐州的练军去平叛了,这些日来,各地满族官员可谓是惶惶不安,到处可闻动乱的气息。

而最严重的威胁,显然并不是来自关内,而是来自关外奉天府、吉林、黑龙江都统的辖区,只是那边的消息不甚明确,听说关外八旗军已经拥素有东三省虎将之称的依克唐阿为主帅,打起了勤王护驾的大旗,而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也有不寻常的动态……

不过,这洋人挑起这样的问题,尤其是俄国人……这其中的用意更是值得玩味了,他冷冷的一笑,冲着波罗夫斯基拱拱手“此番朝廷实行新政,乃是皇上钦定所为,那些旗人为了蝇头小利逆势而为,等待他们的只有失败的结果,内阁有淮军以及威名在外的粤军联手,平定叛乱的战斗规模应该远小于外东北冲突吧!”

他这一个响亮的耳光倒是立时让俄国人有些挂不住了,俄**队号称欧洲陆军第一,不过现在实际上早落后于更加正规化德军,而在外东北的冲突中,更是暴露了俄**队武装和战斗理念的落伍,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远征军被打得灰头土脸的,至今都未能缓过气了。

杨士骧显然是告诉了在座的列强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即便排在庞大淮军序列之下的粤军,都能打得俄国人彻底没了脾气,纯军事角度来说,国内的内战已经毫无意义和翻盘的可能性,他现在就能代表李中堂来宣布,淮军已经能够彻底掌控局面。

看到俄国人吃了瘪,威妥玛爵士显然颇为愉快,作为欧洲的老对手,俄国人在远东的扩张早已引起了英国人的担忧,能利用清国政府让俄国人吃瘪,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方案,不过,他现在更关心的不是打击俄国人,而是确保英国延续原有的〖中〗国市场。

“杨大人,对于内阁能控制〖中〗国的局面,我想在座的诸位公使、领事都获得了足够的保证,大不列颠王国希望中堂大人承诺继续履行以往两国签署的一系列条约,这将是我国政府继续支持中堂大人的前提条件!”威妥玛爵士终于开口涉及实质性问题了。

杨士骧嘴角微微一扬,淮军就是靠着洋人的支持才在洪杨之乱中一举壮大的,尽管淮军屡战屡败,但是势力反而最终超越了击败太平天国的主力——湘军,最终成为了〖中〗国最庞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中堂大人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主动结纳列强、寻求支持的战略。

而对于这一点,他也完全同意,利用洋人想从〖中〗国赚钱的心思,来巩固淮军在国内的地位,这无疑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他笑眯眯的拱拱手说道:“威妥玛爵士,您是中堂长期的好友,应该明白中堂大人的信用,不过……”

这不过二字立刻吊起了这些列强代言人的好奇心,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盯着这位俨然成为新政府代言人的杨士骧……

“新内阁必须要为两国贸易树立一些典范,中堂大人将确保英国政府在华贸易上已经确立的地位,但是,中堂大人希望与贵国重新就双方贸易进行必要的磋商,最终能达成最惠国的贸易协定,希望贵国能为〖中〗国商品的出口也提供同等的待遇!”

杨士骧侃侃而谈,这些是淮军大佬们商议出来、作为新内阁业绩的谈判要求,中堂大人入主内阁后,势必要做出一些个放的上台面的成绩,而且必须是尽快达成这些协议,那样更能彰显大人获得洋人的支持力度,当然,为了获取这些利益,他们也准备放出另外一些权益,包括新增设开放口岸以及各种优惠的政策。

不过,英国人似乎并不怎么领情,他提出要求后,威妥玛爵士稍一考虑,便一口否决了重新对现有协议的磋商“杨大人,之前我们的协商中,大英帝国承诺对中堂大人执政的支持,并不包括重新协商原有条约这一款,所以,我不能认同您的观点!

第973章 中粮矮1号第1150章 跨太平洋通讯网第151章 李维业的大计划第1139章 超规模海军军备案第1093章 电力革命的时代第1292章 首战库克海峡第787章 英国的条件第806章 外交新局面第1071章 全面围攻第741章 第一次较量第998章 帝国崛起的代价第300章 海上的追逐第687章 绝密军令第122章 新战舰的下水仪式第386章 满汉之争第301章 重要时刻的来临第591章 新政纲要第191章 历史的小转变第1092章 太平洋上的同盟国第875章 世界第一第1014章 巴淡港的警报第1371章 新目标第453章 601舰的绝杀第597章 枪已上膛第343章 阿瑟总统的难题第216章 现实的问题第164章 不寻常的春节第420章 阿萨津之战(二)死亡之花第841章 英国强人造访第1214章 气冷式轻机枪第74章 深水港的困扰第498章 南荷条约第509章 新舰队的成立第27章 保安团,不要孬种第633章 游戏规则我来定第273章 越北的战事终于结束了第140章 南洋大布局第973章 中粮矮1号第1268章 漫天开价第662章 洋药贸易风潮第14章 十三街风云起第150章 平静的暗流第1065章 巨舰大炮的终极对战 二第1267章 中国的战争新立场第89章 谍案的效应第814章 外交制胜第31章 斗争、在马尾第82章 铁甲舰的独步舞第422章 反攻第5章 大使上任第1235章 逆转班加西第1131章 马尾的败笔第725章 突发军情第800章 军政之源第669章 建交风波第1364章 会战在即第744章 第一战果第335章 戴勒姆的专利第1180章 德国海军的红眼病第1251章 一战爆发第97章 炮口下的战栗第616章 大战略第175章 运筹第1352章 天宁岛突袭第627章 英国人的态度第552章 危险的名册第1203章 三大技术部第512章 中国的权利第1215章 中国的依仗第189章 银子的问题第91章 施政令第一弹第895章 斡旋和反击第177章 两个层次的碰撞第393章 链接东北的运输线第433章 炮火焚城第1317章 驱逐舰对决第1281章 雨夜截击第186章 暗流袭来第704章 南中国海上的舰队第157章 良民? 海匪?第812章 第二次地中海协议第88章 工业大布局第219章 新的产业圈第1047章 暗夜急航第1360章 琉球号的逆袭(二)第909章 海上包围战第279章 权力的交易第153章 暗战河内府第762章 英国牛排和德国大餐第1214章 气冷式轻机枪第59章 讲究的就是以德服人第519章 底线第209章 日本的采购计划第751章 北洋的奋战第300章 海上的追逐第925章 包围网上的屠戮战第483章 苏拉威西岛急袭战第1356章 北达科他号的厄运第729章 出乎意料的结果第195章 探矿队出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