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2)

一桩交易,双方都难以估量其价值,如果你是卖家,就主动开价,而且开价越高越好,先发制人。同样,如果你是买家,也应该争取先开价的机会,而且价开得越低越好,塞给对方一个“锚”。

杀价的艺术

《镜花缘》里有个君子国,该国人人以“自己吃亏、别人得利”为乐,以至于市场上卖家力争少要钱,买家力争付高价,往往争执不下,难以成交。“君子邦”乃乌有之乡,现实世界的交易报价往往是“狮子大开口”,倘不忍“杀价”,“被宰”的只能是自己。

鲁迅说,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学者的良知”和“市侩的手段”。类似的,如果你活在一个不太规则的商业氛围里,就要通晓梁实秋老先生的杀价艺术—要有杀人的胆量、钓鱼的耐心、政治家的脸皮。

1.货比三家,瞅见欲购之物,要处之淡然。瞧他缺什么,你就说要买什么,店家没货,顿感砢碜。漫不经心地问及所需之物,卖家已惭愧在先,价钱自不敢高叫。

2.对所需之物,尽量用比较内行的话挑毛病,卖家出货心切,自然又赢得杀价主动权。

3.杀价要狠。拦腰一砍,心慈手软。有些卖家早就预料买家会“拦腰砍”,报价“虚头”更高。对此要灵活拿捏。

4.狠得下心,还要说得出口。讨价还价是耐心的较量,双方互有妥协,卖家一分一文地减,你就一分一文地添。在商言商,无须恪守义无反顾、计不旋踵的气节。还了价,店家不答应,你大可掉头而去,若他请你回来,必是有妥协的意思;若不请,你又志在必得,就应有回头的勇气。

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买卖双方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锚定效应”,试探、妥协。

“虚头”有时是无奈之举

如果顾客普遍“就地还钱”,那么就算诚实的商家有时也不得不“漫天要价”。

对于一件顾客不是很熟悉的商品,如果标价10000元,顾客愿意出多少钱买下来?同样的一件商品,如果标价6000元,顾客愿意出多少钱买下来?

在标价10000元的情况下,买卖双方在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如果最终能以7000元成交,买家会很高兴的。因为你以7000元的价格买下了标价10000元的商品。而在标价6000元的情况下,买家是绝对不会以7000元的价格买下这件商品的。

买家在还价时往往“锚定”在标出的价格之上。如果标出的价格较高,买家在还价时就一般会给出较高的价格,并因砍去了“虚头”而颇有成就感。

交易效用

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交易效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情景来解释什么是交易效用。

情景1:一个炎热的夏天,你在海滩上纳凉,渴望能喝上一杯冰凉的啤酒。此时,你的朋友正好要去附近的一个电话亭打电话,你托他帮你在附近的小杂货店里买一瓶啤酒。他要你给他出个最高价。那么你最多舍得花多少钱在这个小杂货店买一瓶啤酒?

情景2:一个炎热的夏天,你在海滩上纳凉,渴望能喝上一杯冰凉的啤酒。此时,你的朋友正好要去附近的一个电话亭打电话,你托他帮你在附近的一家高级度假酒店买一瓶啤酒。他要你给他出个最高价。那么你最多舍得花多少钱在这家高级度假酒店买一瓶啤酒?

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种情况下统计出的平均价格是1.5美元,而第二种情况下统计出的平均价格是2.65美元。

同样是在海滩上喝同样品牌的啤酒,既享受不到高级酒店的豪华,也感受不到小杂货店的简陋。为什么从酒店里购买人们就愿意支付更高的价钱呢?

其实这是消费者受到“交易效用”的影响。所谓的交易效用,是指商品的参考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效用。

这是因为人们对各种商品都有一个“心理参考价位”。当心理参考价位大于商品的实际价格时,“交易效用”为正,人们就感觉占了便宜。当心理参考价位小于商品的实际价格时,交易效用为负,人们就感觉吃了亏。豪华酒店的固定成本固然高,但对于你的需要来讲,其实是无关的。

常识的陷阱

有许多脑筋急转弯问题都是利用了“锚定效应”。

给你一张纸,把这张纸对折了100次的时候,你估计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

许多人估计会有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厚。然而,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这个厚度远远超过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因为人们的思维被锚定在纸是很薄的东西这个事实上了,觉得即使折上100次也厚不到哪里去。其实答案远远不止几米。

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1毫米,折叠100次的厚度大约是1.27乘以1023公里,这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800000000000000倍!

再看下面这个由卡尼曼设计的测试:

8×7×6×5×4×3×2×1

l×2×3×4×5×6×7×8

请在五秒钟之内,不经过仔细计算,估计8×7×6×5×4×3×2×1等于多少?

你的答案是多少?

现在你让另外一个人(没有作过上面的估计)在五秒钟内不经过仔细计算,估计l×2×3×4×5×6×7×8是多少?

他的答案是多少?

现在比较一下你估计的答案和另外那个人估计的答案。谁的答案大,谁的答案小?极有可能是你的答案大,而另外那个人的答案小,并且你们的答案可能都小于40320(实际计算的答案)?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和另外那个人对答案的估计都“锚定”在刚开始计算的几步上,所以你估计的答案要大于另外一个人估计的答案,但可能都小于实际计算出来的答案。

再出一个题目供你思考:假定全世界有50亿人口,平均每人的血液是1加仑,那么把全世界所有人的血液都存入一个立方体,这个立方体的边长为多大?

答案是,立方体的边长为870英尺。

口碑之锚:让顾客勃然兴奋

决定成交的,不是关系,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结构”。

假设,你今天生日,你最在乎的那个人说:“今天要加班,可能会回来比较晚。”你对他已经带着一点失落,下班回到家里,发现他已经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日晚宴。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就叫喜出望外,当好事超出预期,人类的大脑就会勃然兴奋。

超越预期,其实也是一种锚定效应。

美国有个卖鞋的网站名叫Zappos,亚马逊在2009年花了8.47亿美金收购了它。这个网站为什么那么值钱?其实并不是这家网站技术有多了不起,只是服务很有一套,他们的品牌承诺,就是不断创造快乐与满足。

Zappos如何创造快乐与满足?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用服务传达惊喜”—提供让用户喜出望外的服务,让顾客的大脑“勃然兴奋”,让顾客难忘这种体验,并期待下一次的“勃然兴奋”。

Zappos就是通过调整用户预期之锚,来赢取良好的口碑。比如,他们承诺,在他们网站买了鞋子后4天即可送达。

实际呢?绝大多数是当天下订单,第二天用户就收到了货。

这家网站甚至还推出了售后延迟付款的政策,顾客购买商品后3个月内可以不付款。

更贴心的是,这家电子商务网站允许用户买一双鞋,却能试用三双鞋,然后把不合脚的寄回去,而且包邮哟。

制造用户口碑的秘诀,最须记住的一条,即:超越用户预期。

你最初去某家餐厅的时候,发现这家餐厅地段并不好,环境乱糟糟。你对它已经不抱任何预期了,是吧?

这个时候,有个服务员走过来,说:“小姐,怎么不高兴,要不要我为你唱首歌?”

你什么感觉?

服务超好,简直太过分了!

无论是乔布斯、迈克尔·戴尔,还是黄章、雷军,都认同这一理念:口碑的真谛是超越用户的期望值。

粉丝行为经济学

世界上最动听的一句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癌症是误诊”。

意外之喜,能让大脑勃然兴奋。

研究人员用香蕉来喂一群猴子,并通过大脑扫描技术监测记录猴子的兴奋程度。

研究发现,与事先得到信号时的情景相比,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猴子能得到香蕉会更兴奋。猴子的多巴胺神经元兴奋得更持久,强度更高。也就是说,与研究熟悉的食物相比,多巴胺系统对新鲜事物的刺激更敏感。

乔布斯是一个表演天才,他最喜欢制造意外之喜。

乔布斯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是,在演讲中,装作漫不经心地说:“还有一样东西。”接着,他拿出一件让大众惊叹的新产品。

当人们都在猜测下一代iPod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乔布斯掏出了一只iPhone。当大家都觉得发布会结束了,正要散场的时候,乔布斯又漫不经心地拿过来一个信封,从里面掏出一个MacbookAir超薄笔记本电脑。

魅族科技的创始人黄章是一个传奇式人物,据说他连高中都没有读完,却一度作出了全球顶级配置的手机。黄章常说:“让用户得到的超过预期值。”魅族科技在三年时间仅作出了两款手机,但这两款手机并非“完美之物”。但接着,魅族推出了一系列补差价旧机换新机,甚至免费换新机的政策。再如,魅族手机的待机时间,其他厂商都标注最长时间,魅族却标注最短时间。超高的性价比,超出用户预期的售后服务,促成了用户口碑的形成。

从做MP3开始,黄章就开设了网站,j.wong是其在论坛的注册ID。黄章本意是通过互联网更近、更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几年间,黄章发布了数千篇“帖子”。

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于黄章本人的活跃以及魅族产品的口碑,魅族论坛的用户越来越多,日活跃用户高达数万。

魅族不需要花重金进行广告宣传,就能获得最高效的广告。因为这些魅族的铁杆粉丝,营造了魅族手机的口碑效应。

粉丝口碑营销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如果每个粉丝能给企业带来两个新粉丝,那么其结果就会让人瞠目结舌。

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张纸,对折43次,它将变成多厚?

假设这张纸厚0.00006米,0.00006×243≈5.3×108,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5×108米。

据统计,一个忠诚的老顾客可以影响25个消费者,诱发8个潜在顾客产生购买动机,其中至少一个人产生购买行为。铁杆粉丝还可以带动周边产品以及换代产品的销售。

所谓“零缺陷”的产品,基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作出超出顾客预期的产品或服务,则要简单得多。维护好铁杆粉丝的关键在于给予他们超出预期的好处,让他们受到感动,并得到满足。

黄章说:“有一分钱做一分事。我们的产品要用最好的元器件,这是不能变的;研发也要有大投入。广告现在不是时候。”

当然,魅族很是重视门店建设,在珠海,魅族的旗舰店面积有300平方米,里面只卖一款手机,这其实也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道场”。

第26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1)第22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2)第16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1)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2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16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1)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27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2)第20章 均值回归—可媲美万有引力的一个发现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8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2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2)第4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1)第6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1)第6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1)第14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1)第26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1)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12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1)第16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1)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27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2)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12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1)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5章 理性原罪—多重选择下的冲突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16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1)第12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1)第22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2)第15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2)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6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1)第23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1)第26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1)第8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5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2)第13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2)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2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2)第23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1)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11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2)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19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2)第13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2)第22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2)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25章 理性原罪—多重选择下的冲突第6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1)第6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1)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13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2)第20章 均值回归—可媲美万有引力的一个发现第20章 均值回归—可媲美万有引力的一个发现第15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2)第19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2)第8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1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14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1)第8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0章 均值回归—可媲美万有引力的一个发现第5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2)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26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1)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12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1)第20章 均值回归—可媲美万有引力的一个发现第6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1)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11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2)第16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1)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0章 均值回归—可媲美万有引力的一个发现第11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