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要么现在投降,要么……

“这……”

莫浅浑脑子里一阵混乱,在他原本的预计中,觉得陈止即便是接纳了自家宇文部,定也不会让族人和七品部合流,更不会让宇文部紧挨着幽州落地驻扎。

前者很容易想通,无非是那七品部看着人多,其实内部几个姓氏各自拉锯、牵制,实际上根基浅薄,整个部族刚刚成型还没多久,若引入了宇文大部,以宇文部的人口和名望优势,很快就能鹊巢鸠占,撺掇果实。

至于后者,是在莫浅浑想来,这陈氏新得幽州,眼下看似稳定,其实是靠着强压,等各方缓过劲来,必然暗潮涌动,宇文部在幽州也有人脉,若是离得太近,会让陈氏心存疑虑,因而在他的谋划之中,最后落户在昌黎郡的中部靠东位置,是有很大成功率的。

没想到,陈止干脆就让宇文部来到幽州边上落户,那昌黎西边可是紧挨着辽西,而且北边很大一块土地,乃是慕容部的势力范围,宇文部迁徙过去的话,两边矛盾、摩擦不可避免……

“我等原本想要用慕容部作为借口,这下子可要弄假成真了!这一旦迁徙过去,以我部当前的实力,离了幽州支持,根本就独木难支,而且……”真正让莫浅浑担心的,其实是前面的一个条件,“居然让我部施行七品之制?那七品部运用此法,只能慢慢被驯化,若我宇文部也如此,最多十几年,恐怕就要名存实亡了!”

这么想着,他便要出言推辞,想着如何绕圈子,取个折中方案,只是一抬头,看到陈止似笑非笑的表情,顿时一惊!

不好!

他意识到情况不对了。

莫非,从一开始,我的种种算计,就早已被看穿了?

这边还在担心,那边陈止开口道:“怎么?不愿意?”

陈止的话语声并不响亮,却好似一道惊雷,让莫浅浑浑身一抖。

但不等后者分辩,陈止已然继续道:“如果不愿意,那也好说,老老实实的在东边呆着,先替我守住东边,抵挡高句丽,南边阻碍段部回归,待几年之后,幽州力量恢复了,我便会征讨平州,到时宇文部这名字自然不能留下。”

“将军说笑了,”莫浅浑干咽了一口,强笑着道:“咱们这东边局面复杂,可不是非要投靠将军,万一……”这话中却没有多少底气。

“万一你们想不开,投靠了高句丽,也正好,宇文部如果有本事,就鹊巢鸠占,窜了高句丽的基业,若是不能,自是融入其中,做个化外野民,至于勾结高句丽,或者联合段部反攻,也无妨,完全可以效仿王浚嘛,他是你们的上司,更是你们的榜样。”

你要么就投降,要么现在不投降,以后被我直接剿灭,自己看着办吧。

说到底,是宇文部来求归附,胜者乃是陈氏,自然掌握主动。

这般直白、毫无遮掩的话,让莫浅浑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很是难堪,却又无可奈何。

尽管幽州内外,乃至宇文部中,有许多人提过,陈氏能够战胜王氏,靠的还是计谋,打了一个时间差,真要是算起兵力多寡,代郡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其实胜得侥幸。

这个论断,其实是不少人用来自我安慰、贬低陈氏兵马的借口。

只是莫浅浑很清楚,代郡武卒战力过人,否则就算能行奇兵,也不见得能大败王浚。

他们鲜卑人比起中原人,在守城和攻城上都不占优势,往往野战可胜,可一旦碰上坚城,那就徒呼奈何了。

相比之下,代郡武卒的两路兵马,一路直捣范阳,连克几城,迅疾如风,王浚还没收到消息呢,兵马已经攻到了城下!这是何等的战斗力?

另一边,杨宋领着少数人马,虚实结合之中,硬生生的挡住了王昌、阮豹等人的几万中路大军,又是怎样的防御力?

这样一支兵马,揍王浚能胜,单独揍他们宇文部,更不在话下,要知道,当初宇文部乃是王浚三路大军中的北路,结果连七品鲜卑都没突破,何况是代郡武卒?

更不要说,王浚兵败,幽州易主,诸多王家兵马已然沦为降军,尽数被陈氏接收,就算里面存在几个心怀不轨的,但更多的却是想要立功的,以媚新主,求个安稳,这种情况下,宇文部哪敢和幽州叫板?

就算被陈止当面一说,莫浅浑也只能忍着,不敢报复,心中念头急转,想着如何打破当前的局面。

就在这时,陈止又道:“先生也不用烦恼,只要贵族无二心,便是来到幽州边上,又有什么好担心的?我还会提供便利,助宇文部重建,甚至让那位宇文豪帅能摆脱困境,稳固名号,统领族群。”

莫浅浑苦笑起来,他忽然意识到,之前透底以求信任的做法,恐怕不光让陈止知晓了自家投奔的真心实意,更找到了一个逐步掌控和消化宇文部的着力点。

只是他怎么都不明白,过去王浚也好,更早经营边疆的人也罢,都是求个权,要个威势,并未看上草原部族,怎么这位似有不同?

这也是他先前会透露底细暗示的原因,本意是想两边心照不宣,做出约定,未料陈止的胃口,似乎比王浚还要大,这目的却十分诡异。

但说一千道一万,陈止的条件莫浅浑却无法答应,也不敢答应,只能苦笑着道:“将军之意,我会回去传达。”

陈止点点头,没有逼迫的意思,说道:“这样最好,这事须双方你情我愿,强扭的瓜不甜,何况又是贵部主动提出,我改了条件,是要会去通报的,不过这事还是得快一点,不然对贵主不利。”

“嗯?”莫浅浑听了前一句刚松了一口气,听到了最后忽有不祥之感,“不知因何要急切?”他其实也急,当下本是麦熟之时,宇文部弃了根据地而去,趁着还是夏季,可以劫掠一番,但等到了冬季,恐怕就难捱了,族中肯定要死人的。

这亦是他们急于来此投奔的原因,只是表面不敢透露太多。

陈止说不好拖延,莫非暗指此事?

不对!

莫浅浑猛的回过神来,想到另外一个宇文逸豆归担忧之事。

便听陈止淡淡说道:“我军于棘城西北,发现些许踪迹,有宇文部标识,兴许是落难之人,若是需要的话,可以提供给先生,你们带回去,告知宇文逸豆归,让他组织人手过去营救。”

莫浅浑的脸色倏的一片苍白。

宇文部本来的地盘,就在慕容部的西北,但几次迁徙后,主脉一系变了地方,围攻棘城后,大部分迁徙到了棘城的东北方向。

此时,出现在老地方的宇文族人,很可能是宇文乞得龟一行!

第二百三十四章 圣王之道,天下大利!第四百二十八章 农家签与墨家签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乡与仙翁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贵皆来非我势第六百八十八章 冲阵!第三十一章 祸心露端倪,一宴欲扬名九百三十二章 阵前论礼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动要加考第七百一十七章 学问与钱财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带路党先行第九百九十一章 后路何在?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寻卝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变!第八百六十五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九百零三章 直接抓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刑罚与军争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骋意马第一百五十三章 诸葛有请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军敌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吓破胆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十二章 诫乃疑,仇当静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够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请帖,将军幕僚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名字好,我碰巧也写过第九百六十一章 谈笑间炸裂第一百零四章 又来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举多得,岂不美哉?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两册疾送都,帝巡蜀乱乃闻佛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陈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杀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尽时,岂能自缚之第六百四十九章 几窑上下品,文思有惊雷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如雷霆吓煞人!第八十四章 悔不当初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关中变,如陈言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陈止语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个弟子吧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亲请方可归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与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农纳匠,减税分地第二百七十六章 谁人能饮头杯酒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陈侯第七百七十章 史家写人,籍贯先行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九百零六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七百六十章 以佛化东第四百五十二章 谋利之策,立名着手第六百六十三章 陈止之秘闻?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二百九十二章 征北将军陈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贼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争霸,沾亲带故!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绝围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印字传书,破千古之壁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风将起第五百零二章 长安信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禄为士代,原来杨氏望弘农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评日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内隐而思外患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归?第二百五十三章 对弈军争!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梦中为学第八百零九章 贵人改制,应者转运第八百九十章 得势且肆意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四十八章 此人当为友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贼第八百三十七章 主帅另有其人?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动念,北地风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译二十经,惊闻评人!第七百二十九章 铜板与签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给陈止带句话第二十章 陈四之脑无恙否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说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皇如龙,离巢西行第五百零三章 皇帝略送小礼第六百零四章 不问兵马问炼丹?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粮与田第三百零七章 正门迎太乐第四百三十四章 访吴阶,有谋划第二百章 文魁出,则显于杏坛第三百零三章 萧规曹随编成册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动,南已呈乱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幽州动,泥塑立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虚实乱人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十章 赌约与字第八百四十九章 临机决断,身陷囹圄第二十八章 先生千万不要嫌少第五百四十六章 观盘演兵,武丁慑代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