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军的口气也太狂了

见着几人表情,陈午笑了笑,道:“几位不要误会,某家其实只是故作姿态,匈奴自来凶蛮,常以武力威逼他人就范,就要用更为蛮横的方法来对待,让他觉得你丝毫也不畏惧战争和冲突,才能让匈奴人投鼠忌器,知道收手。”

这话说完,又有几个人过来请示他,陈午一一吩咐,分配得当、条理分明,便是刘琨也不由暗暗佩服,觉得这个自流民而起的校尉,果然是有一定本领。

不过,对陈午所谓的凶蛮说法,刘琨却不相信。

刚才陈午说话的时候,可不是与匈奴俘虏对话,而是面对自己的部将、属下,和亲近之人交代事情,哪需要用这般手段?很显然,是因为战场刺激,以至于这陈午情绪激荡,于是真情流露,说出了肺腑之言后,意识到影响不好,还有外人在场,于是说两句话掩饰一番。

可明白了这点,却也让刘琨忧虑起来。

莫非这幽州军内部的主战派,已经开始跃跃欲试,难以自制了?

这并非不可能的事,尤其是在亲眼见过幽州玄甲军的本事之后,他更觉得此事极有可能,拥有这等战力,哪怕人数不多,只有三四万人,也足以横扫北地,树立权威,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稳胜的事,必定带来战功和晋升,以及其他诸多收获,如何还能忍得住?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午等幽州军方渴望战争的心思,完全合情合理,再正常也不过了。

这边,刘琨明白了缘由,那边,陈午在交代了一番之后,又在回军的路上过来继续解释:“先前那些话,确实是为了迷惑敌人,这也符合我家将军的主张,讲究一个相互威慑、战略平衡。”

你就编吧!

刘琨脸上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心里却嗤之以鼻,知道这个军头分明是担心自己乱说,造成影响,对他不利。

这可不是刘琨自视甚高,他很清楚,以自身的身份和名望,只要抵达幽州,必得陈止亲自接待,然后委以重任,而且是那种能时常与陈止见面的位置,其中缘故,不问可知。

这种局面,就导致了刘琨的话,可以直接传到陈止和最高层的文臣耳中,可以想象,一旦那些人知晓了陈午的话,会作何感想。

这些心思放着,刘琨却没有打算用作为要挟,用这等事情去威胁一个掌握兵权、看起来还颇有本事,尤其是与陈止可能存在血缘亲族关系的校尉,绝不是个理智选择,他不仅不会为之,还会教育儿子不可为之。

相反,此事处置好了,实是一个用来拉近关系的绝好时机。

于是接下来,刘琨并未多言陈午之言,仿佛忘了这点“小事”,转而询问起所谓“相互威慑、战略平衡”之说。

陈午见刘琨这么上道,越发客气起来,就详细分说了陈止的一番主张,听得刘琨惊异连连。

刘琨本来是想要转移话题,可等真的听了讲解,不由意外起来。

陈止的主张,说起来倒也简单,古已有之。

简单概括来说,无非就是敌人、势力之间,相互保持战力平衡,从而相互制约,不至于双方陷入大战,相互之间靠着武力,维持表面和平。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从先秦时候的诸国并立,到几十年前的三国对峙,都可以算作这般平衡,只是有的时候,是两个弱的合力起来,与强的一方对峙,从而维持平衡。

但这样的平衡,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就会被打破。

如果说有什么例外的话,恐怕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南北朝对峙了。

只是南北朝的南北两方,看起来势均力敌的维持许久,但内部却不断换代,而且南北攻伐不断。

北边,从北魏到东西两魏,以及后来的北齐北周,内部也在走向对立平衡。相比较而言,南边经历宋、齐、梁、陈,看似平稳过度,其实在慢慢消耗元气,有的时候,南方是靠着与北边对峙,才能保持内部的完整和统一。

在眼下这历史分支上,还未有南北朝对立的事实,可刘琨靠着自身见识,也认为这般平衡,实是双方比拼内力,看谁先把准备工作做好,积累足够的实力,然后决出胜负,打破平衡,是一种拖延战术。

“如此说来,当下是以武促和,谋划发展时间与空间。”

“不愧是刘府君,一句话就说到了重点!”陈午称赞起来,但重点还是要捧自家老板,而他背后的陈止,那观点确实让刘琨意外,甚至有些惊讶——

陈止在战力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要确保自身武力,能将敌人完全摧毁,在未能达到这个水平之前,就先维持表面均势,造成一种,别人和我差距不大的假象。

“当下,就是将向幽州这边伸出爪子的势力,狠狠打击!连爪子,带胳膊,一起砍下来,让他们知道厉害!这种威慑,才能保持大致的平衡!”

陈午说着说着,注意到刘琨的表情,话锋一转道:“刘府君你此来是何用意,某家知晓,将来也是自己人,这些早晚都能知道、接触到,说了也不要紧,以你的学识,去了蓟县,肯定要得重用,你也是带过兵、和匈奴打过几年的人,未来在将军府,可得多多为我兵家说话!”

刘琨擦了擦汗,放心下来,他确实有些担心,听了这些会有不测,既然是都能接触到的,那想来是没事了。

可是冷静下来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

什么叫拥有完全摧毁对方的武力?这话的口气,未免太狂妄了吧!

想到这里,他先是不信,进而眉头一皱,怀疑起来,却没有追问,否则就显得不敬了,哪怕心里再怎么怀疑,总不好当面质疑。

于是他又转变了话题,顺势道:“这么看来,幽州是着重发展兵家军力的,难怪能这么快就找到我等,在下没有事先派出求援之人,没想到在荒郊僻野,幽州亦有大军驻扎!”

陈午却指了指前路,说道:“等会到了一处地方,先生就该明白了。”

第五百二十三章 观商而知动向第九百三十六章 枭雄未长成第三百七十章 诸卿,跑题了!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胆颤第八章 意外之讯第七百一十五章 长街灯火书明字第一千零四章 要么现在投降,要么……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动脑……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千零四章 要么现在投降,要么……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争第四百八十八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 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终有变!第十七章 人往人来皆有由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让!第四十六章 几时说是送给你的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动,南已呈乱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九百四十八章 惊中乃思先动手?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四百七十章 他还能翻了天不成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九十一章 学识成书入心中!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动,南已呈乱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养寇者王,难伐者石第六百六十一章 谍影重重第四百一十八章 坞堡不藏民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两册疾送都,帝巡蜀乱乃闻佛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谋外族第六十七章 执剑赴会第三百一十一章 来得正好!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庾氏之悔,过往之秘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为你好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运,与国同休第九百七十四章 服软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道授业解惑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倾轧,内盟外敌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压言攻惹怒人第八十五章 彭城震动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马围使第五百一十章 求附庸而不可得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难请,当动之以情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说久仰,心中暗算计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冠军侯有令,不准你投降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已传其名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个够!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举之患第一百二十一章 华夏绝嗣,七年又三天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应该是这样的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恐怖!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踵而来!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实策,我当送去北方第五百九十七章 势来急请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异动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慑属方为胜第七百六十章 以佛化东第四百一十三章 刘氏劝夫,鲜卑献礼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难啊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杰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变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八百四十六章 鲜卑火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四百四十六章 规矩相须,阴阳位序第一百三十八章 竖子,尔敢!第九百二十三章 审鸡而诫猴第四十七章 打起来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称宗师第九百七十四章 服软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临阵当斩徒增疑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谈与仇人哀第四百章 重游卧冰,心有招揽念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陈学两支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三百一十四章 鸿胪请陈止为桥第二百七十七章 谁给你的胆子第四百七十章 他还能翻了天不成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幽州动,泥塑立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乡与仙翁第二十四章 尽在掌握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六百二十八章 贼捆上堂,惊破宵小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入籍事繁,学难成第第五百一十五章 难以测度的目的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为鲜卑,亦长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