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章 战,或是告诫?

当天下各方接连得到消息,都在因为皇帝被困的消息,而做出种种不同反应的时候,此时此刻的幽州将军府中,同样聚集了一堆人。

陈止将能够召集的部下、从属尽数召唤了过来。

“刘府君已经走了,但他走的时候,还很是担忧,反复叮嘱属下,希望能劝说将军出兵。”为首的陈梓,汇报了将军府中的情况,先前刘琨急急忙忙的赶来,就是希望说通陈止,出兵南下。

“好,”听得回报,陈止点了点头,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刘府君与匈奴交手很多次了,他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不过我还是想要听听诸位的意思。”

“将军,”张亢出列,他乃北地大族出身,两个兄长在朝中颇有地位,本是将军府的功曹参军,如今则为蓟县县令,“南下出兵固然有用,但针对的乃是那石贼,此人围困洛阳,令国都危急,我幽州只要出兵,足以让他回兵,解除危难,却无助于救助皇上。”

他一开口,马上就引得旁人侧目。

蓟县县令这个职位,看起来似乎不重要,和那章武县令是同等职位,实际上意义却截然不同,原因很简单——蓟县乃是幽州的心脏所在,更是将军府、幽州刺史府的驻地。

不得陈止信任,没有足够的权威,这个蓟县的县令可是坐不稳的。

张亢能得此位,证明了其人的能力与家世,而坐稳了之后,又进一步扩展了自身的影响力,他的看法,旁人当然比较看重。

只是品味过后,有人觉得有些不对味了,这意思听着是关心朝廷、皇帝,但实际上却是在劝阻将军出兵啊。

很多人就默默嘀咕着,这位县令心思够狠,那洛阳中还有不少张家同族为官,结果他张亢却不让将军去救。

唯独一些看得分明的,知道即使石勒破城,世家的凶险其实也不大,毕竟这些年来,也看得出来,石勒正慢慢转变,这位羯人首领对世家的态度正逐步软化,他若是攻破了洛阳,真正危险的,是那些掌权的宗室王族。

听张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后,陈止看向了陈梓。

“既然威胁皇上安危的是匈奴国,就该让匈奴人知晓厉害!”陈梓回答的很干脆,他很清楚,旁人有些顾忌,不敢多说,因为摸不清陈止的心思,是想要出兵,还是继续蛰伏,一个不小心说错了话,可能就要降低在陈止心中的评价,丧失进一步跟进的机会。

陈梓没有这些困扰,他很清楚陈止对皇帝的感情,才敢在这个时候主动出面。

“将军应派出使者,出使匈奴,告诫他们停下当前的危险举动,如若不愿,则兵戎相见!”

“不可!”

陈梓话音刚落,就有一人跳了出来。

众人寻声看去,见是将军别架唐资出面了。

“当下幽州还需继续发展,各项举措刚刚走上正轨,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若动用兵家之事,就要被打断发展,失去这难得的机遇期。”

说到这里,唐资拱拱手,做出了总结:“当下还是要韬光养晦,最多派出使者去谴责一番,也就够了,不好真的刺激匈奴。”

众人听着这番说辞,却并不感到意外。

唐资的观点,深刻地体现出了他小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和幽州世家的顶尖代表卢志比起来,唐资所代表的是中下层士族,尤其是代郡士族的利益。

代郡作为陈止最早经营的一郡,始终位于新政改良的前沿,算是一个示范之地,这让代郡世家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也使他们逐步转变成了新政的坚定支持者。

但相对的,若是爆发了战争,代郡的工坊生意未必会衰落,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代郡的地理位置,作为最靠近匈奴国的一个郡,一旦两边爆发冲突,哪怕没有开打,仅仅只有风声,都会严重影响商贾的来去。

身为幽州内商贸比较发达的地区,代郡因地处四势交接之处,与拓跋部、匈奴国、七品义从,乃至更远的北匈奴柔然等,都有商贸往来,再加上幽州本地强大的工坊与农业,这些都成为了代郡商贸发展的强劲动力。

这么一个大好前程,唐资当然不愿就这么被打破。

听到唐资的话,注意到不少官吏的表情,人群前列的陈梓就想起前几日陈止提到的,幽州内部有一部分人,已经不想打仗,更不愿意打仗了,被暂时的繁荣迷惑了双眼,没有看到外界势力的消长变化。

另一边,唐资把话说完,又有人走了出来,这次是兵家势力的代表,名为卫勉。

“当亮剑之时,便该亮剑!”卫勉出列后,直接表明了态度,“我等兵将日夜操练,就是要为将军征战,但有令下,全力以赴!周边宵小皆以为我幽州畏战,正该让他们知晓厉害,以雷霆之法,震慑群魔!”

他这话越说越是激荡,表现出强烈的霸权主义倾向,非常符合兵家身份,加上这人乃是杨元亲信,过去立过不少功劳,还是代郡卫氏的远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背后站着杨元、卫雄等兵家将领,这是军方几大山头中的两大,可以说是代表了幽州兵家的整体意见。

他这个意见说出来,分量就很重了。

这还不算完,卫勉退下去之后,孙秀又出列。

“属下认为,对匈奴进行警告和敲打,是必须的!”

他一开口,就让不少人神色微变,人群中卢志更是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个老对头是要代表寒门士人说话了,而对寒门来说,战争本就是晋升的机会,结果可想而知。

果然,就听孙秀继续说道:“若匈奴不遵,就该讨伐,否则周边胡人,要以为中原无人,从此更加肆无忌惮,这般局面,就要从根源上杜绝!”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几个寒门出身的吏胥新有同感的点头。

卢志叹了口气,站了出来道:“将军,警告是要警告的,但幽州财力雄厚,有诸多附庸,影响力在北地首屈一指,实无需事事付诸武力。若是匈奴不许,可以用断绝互贸的手段,逼迫他们就范!据属下所知,匈奴伪国的税收并不稳固,倒是靠着与咱们的互贸,维持着北边两支军队的兵饷。”

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个陈止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关中变,如陈言第五百六十章 何方援军?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砲退敌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岂能尽两全第八百四十六章 鲜卑火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后路第五百三十八章 胡马踪迹显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会开不了了第二百零六章 陈止,技止于此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粮与田第五百三十章 隐忧第一百六十九章 幸存者与自尽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变换第七百七十八章 劝谏反在谋中乱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结局第三百四十八章 观画如知己,手足入国都第四十八章 此人当为友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头不对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农纳匠,减税分地第九百六十九章 谈完一个又一个第三百七十六章 请陈为太守第九百八十六章 击鼓在前,鸣金在后第九百八十三章 奢侈亦非坏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砲退敌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五百四十四章 鲜卑未见形,已有匈奴至?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银有价,节节攀升第四百五十章 关津、市肆、山泽,皆有税哉第二百八十二章 鲜卑有文章,请诸君品鉴第七百七十二章 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骋意马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实在是高!第七百六十一章 虚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鹰之志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为,而郡王可为第五百一十五章 难以测度的目的第七百五十五章 练兵扫郡,聚财迁民第三百四十章 文评,可有人去第九十章 请看此物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尽失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劲敌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寻卝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车路遇兵押囚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输,还敢言勇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边新城疑扎根,车上书册源雕版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变换第一百九十章 你还不认罪第七百零八章 事关功业,教主指路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农纳匠,减税分地第九百八十六章 击鼓在前,鸣金在后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寿否?第六百七十二章 羯人两进,祖逖居中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十二章 诫乃疑,仇当静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入籍事繁,学难成第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难撼阵图,外力不可居功第三百一十五章 陈止的衙门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岂能尽两全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三百三十章 请人者非陈止,乃太乐令尔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够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谁人能饮头杯酒第九百五十二章 惧而乱言,耳鸣至今第八十三章 贵门一言,怀中拓石第六百三十七章 此等叛逆,当除之!第二章 万里河山,双铭铜钱第八百零六章 仇家如狼,饥则可驱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四百四十九章 世家富足,官府缺粮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惧与怒第三百九十章 领民户籍与屯田民籍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争第四十章 此时内外皆尴尬第八百七十二章 临阵当斩徒增疑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观天下势之洼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五百零七章 当劝!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隐忧第六百三十章 剑指兵屯!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筑城,拓跋人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导,移风易俗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被逼得报团第一千零七十章 战,或是告诫?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后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若得其成,则惠其民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恸哭第七十九章 一诗毁名,千夫所指第六百三十八章 钱不在我,以利诱之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第八百零七章 诡异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寿否?第八十八章 抽丝论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