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为贼!

另一方面,这次书房中的对话,也很快就通过各种途径,从宫中流传出去,入了各方耳中,尤其是并州的一个个世家,在得知谈话的大概内容之后,一个个当家之人脸色难看。

在他们看来,陈止的打算,对世家而言,可算不上好事。

很快,暗流就在晋阳城中流淌起来,不少世家子弟小心翼翼的聚集在一起,彼此拜访,似乎是在谋划着什么。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随着黑甲而来的一双双眼睛,早就已经遍布在城中各处。

甚至于,在黑甲军还没有入城之前,就已经有很多隶属于密谍司的眼线,在这晋阳城中、在太原军内,甚至在整个匈奴国范围活动着,或者串联,或者挑拨,或者策反,成果斐然。

随着玄甲军的不断胜利,幽州势力进入并州,密谍司原本的布局迅速完善和扩充起来,所以这时候世家人的一举一动,都难以逃脱暗处的一双双眼睛。

很快,一封封情报就被送到了陈止面前。

“将军,并州世家的人明显有所图谋,或许还想阻止文武举的施行,”随着情报同来的,还有密谍司的资深统领,“这几日,我等已经发现了至少七人,想要偷偷离境,去和并州之外的势力联系,现在人都关着,正在审问。”

“终究还是如此,”陈止叹了口气,“本来还想靠着战时的情况,顺势就稳住局面,省得再多流血,没想到此愿难成,既然他们不老实,就给些教训吧,只是不教而诛,难为警示,可以先让他们犯错,事后明正典刑,也好警示他人。”

“诺!”

这钓鱼执法的套路,密谍司早就轻车熟路,那幽州的大小家族,不知有多少人栽在这上面,但并州的世家显然还不懂得这个道理。

这边送走了密谍司的探子,又有军中斥候的消息传来。

陈止接过来一看,便轻轻摇头,将几个将领召集过来,告诉给他们一个消息——

“刚才有军情回报,说是在并州南部,靠近司州一侧发现了官兵踪迹,该是自关中而出兵的。”

“朝廷的兵马?”

刚刚回返的卫雄,以及驻守晋阳的陈午,还有刚刚赶来前线的杨宋,听了这话之后,表情都有些奇怪。

“我等要如何与这些兵马接触?”

杨宋问出了一个萦绕在众人心头的问题。

当前的幽州,可以说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情况下,本因为中间隔着几个势力,和朝廷之间并不直接连接,所以相对独立,无论是朝廷的政令,还是其他什么影响力,对幽州的影响力都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也不用考虑如何应对朝廷,毕竟两边光传递消息,一来一回也要一两个月,如果出点意外,这消息最后能不能传到地方,都还两说。

但现在可就不同了。

匈奴国崩之后,并州可以确定要落入幽州的掌控之中,那么再往南去就是司州,那片土地虽然一片大乱,但朝廷的基础还在,更何况关中等地还保留着元气,很快就能恢复统治。

另一方面,在知晓匈奴情况后,石勒的兵马隐隐有要撤退的迹象,下一步朝廷的势力,自关中回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但如此一来,陈止的玄甲军,就面临着和朝廷势力直接接壤的情况,玄甲军这样一支强军,朝廷里面那些人没有想法是不可能。

那么玄甲军,又要如何应对朝廷之令呢?

这个问题,陈止不给出一个明确的指示,将领们如何能够安心?

“朝廷?”陈止轻轻摇头,“那不是朝廷。”

“什么?”

杨宋等人闻言愕然,随后表情各异,尤其是那陈午,更是面露兴奋之色。

跟着就听陈止说道:“皇上之所以遭难,归根到底还是三王护卫不利,无故让皇上离京入关,又在危难关头胡乱指挥,致使兵马大败,在兵败的当头,他们所想的不是护持皇上,而是独自逃命,最终造成一切,可以说当下局面,都是三王一手造成的!他们与赵染一样,都是国贼!”

三王,国贼!

有了这句话,众将领的心思定了下来,明白陈止面对朝廷的态度了,也就少了很多顾忌。

但接下来,陈止所说的一番话,让这些平日里执掌刀兵的将领,一个个也都听得后背发凉——

“皇上蒙难,凶手有几,背叛之人赵染已让石勒送往幽州,匈奴酋首与其子,亦被擒拿,一并送去幽州,待得将三王一并擒了,正好聚齐了祸首,祭祀先皇。”

霎时间,一个个将领面面相觑,他们都从那话中品味出一股浓烈的杀气。

如何祭祀?

好家伙,这是要把人都杀了祭祀啊!

那匈奴国主父子二人,杀了也就杀了,毕竟算是战俘;那赵染之流,杀之天下皆会称赞;可汉家三王,若是抓了就要有风波,如果当众宰杀……

想到要害之处,便是喜好军争的陈午,都不免感到有股血雨腥风将要袭来。

“将军,”在这股沉重的气氛中,杨宋主动出言,“并州刚下,诸事繁多,怕是要牵扯精力和兵力,若再和朝廷的人起了冲突,后勤辎重怕是难为,还会给并州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可乘之机,要先稳住南边的。”

“不错,”陈止点点头,“先安稳下来,南边的三王兵马不挑衅,我等也无需与其冲突,若是对方不知好歹,也不用客气!至于并州境内那些心怀不满的人,无需担心,莫说并州,就是幽州也有不少,我早就有了布置,若是他们可以一并蹦出来,倒是省了事!”

这一番话,众将听在耳中,却感到了浓烈的肃杀之气,不由暗暗嘀咕,希望那些世家不要自讨没趣,否则怕是要直接撞在刀口上。

………………

另一边。

就在晋阳城中,玄甲军诸将得了陈止之令的时候,西南方向的关中,一支军队也已经集结完毕,即将开拔。

第二百四十三章 王家宅中阻书童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汉太乐令,不与书院和稀泥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计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乱?第四百零四章 两方谋划两方动第五十七章 铜钱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谋不见多而寡断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道授业解惑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刚知晋阳落,又闻刘粲囚第八百六十七章 再捣幽州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十一章 书则一字已见其心第三十八章 悔不当初,竹筒复满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书北上请玄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围三缺一,插翅难逃第八十三章 贵门一言,怀中拓石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粮与田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谋外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挟民而归第六百二十八章 贼捆上堂,惊破宵小胆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导思想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无根无基,以佛替夏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个投名状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战第六百四十章 先断其爪!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会上当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百六十九章 幸存者与自尽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间多有后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正人道,顺天时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骗我!第七百七十六章 一劳永逸,懒政之托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两王有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间心已定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为主,佛评乱于一书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阳文章第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背后挑拨抓起来!第五百一十四章 出卖要赶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八百九十六章 请先生教我!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诱士,牧民网罗第二百八十八章 为拯救陈止而来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压言攻惹怒人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运筹,生死不能由己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么?不会投靠啊!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尽失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败!第二百九十七章 陈家危局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鲜卑来第二百七十七章 谁给你的胆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归?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们先动的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归?第一百一十章 礼与意,轻与重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县,再活捉陈止!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与代郡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独重民也!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蕴藻几家愁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师道第四百零七章 不劳费心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压汉第五百二十九章 见此见彼第一百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陈改运第四百一十八章 坞堡不藏民第六百四十八章 谎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难安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陈代王,为幽州之首?第七十一章 留诗杀名拂袖去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为炉第一百四十一章 贼首探,郡守访 还债2/50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乐之位,可坐多久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乱局,有兵叩门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隐忧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万事皆有其芥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梦谁先觉,春秋四季枕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为你好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书生宣,粗汉亦可谈大势第二百一十二章 来袭!第三百一十一章 来得正好!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儿郎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绝路!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传信,北地归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题发挥,风雨欲来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会上当第五百九十二章 陈止的要求第二百三十四章 圣王之道,天下大利!第六百六十一章 谍影重重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银有价,节节攀升第六百二十二章 弦震火延蒺藜散,骨断颅裂心胆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