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举,先入籍

平州,辽西郡。

那城门高榜的前面聚集了一堆人,最外面的人,都在试图往里面挤。

“别挤别挤!人人皆可看!”

“都后退!后退五步!”

“切莫急切,自有那读榜之人为尔等诵读内容,都不用靠着太近!”

榜边,有几个差役正在呼喊着。

这些人都是从玄菟郡等被刺史府掌控的地方,临时借调过来的吏胥,便是为了将那幽州将军府的意思传达到各地。

辽西郡在平州也算是一处大城,虽说这些年因为战乱,人口减少了许多,不过便是这剩下的人,也着实不少。

城里面有些是胡部之人,但也有不少汉家百姓,因为靠近中原,加上之前王浚在名义上的控制,还有诸多鲜卑部族对于汉化的需求,便是胡人也多有汉家习惯,稍微有些资财和出身的,更不乏读书为学之辈。

几日前,城中便逐步传出,说是那位征北将军归来,有意行大科举事,广召天下英才,即使是那胡部出身的,只要能讲明来历,将家中妻儿老小接来的,也能一并参与。

此话可谓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和幽州的大族世家不同,平州的汉家也好,胡部也罢,多是小族小门出身,或者干脆就是没有跟脚之人,那胡人部族的多数只是小部,因为稍微大一点的部族,都会随着几部鲜卑去往东边、南边的好地方。

不过,在平州能够为学的胡人,多多少少都是受到汉化影响的,能买得起所需书册,至少得是有产阶级,多为小族上层,当然也有追求,但他们的追求和大族不同,这些人不敢去想那些争霸事,就思虑着,能否投入一个大族,成为其中的联盟姓氏,也好让族人血脉翻身。

可惜留在平州的,肯定都是未能如愿的。

结果这个时候,突然有消息,说是幽州军似乎可以让他们加入!

幽州玄甲军,那是什么样的军队?

现在已经无需多说了,这平州的部族百姓,不仅仅亲身体验过张方所领的玄甲兵勇,更是和天下之人一样,不断听到并州战场传来的各种战报,一个个早就都吓得失去了他念,只求着玄甲不要来敲自家门,那就是老天保佑了。

结果,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他们,他们这些人也有机会能加入里面,而敲门砖,便是汉人的学问!

这下子,可是让不少人心花怒放,喜不自胜。

因为在这些胡部之人看来,若是能加入幽州为官吏,要好过在鲜卑大族中做联盟姓氏的。

先不说两边实力对比,就说那中原的花花世界,也好过草原大漠的贫瘠——毕竟现在征北府坐镇北地,有玄甲军镇压北方气运,你哪个部族敢南下,不敢南下,抢不到人口和物资,连过冬都是问题,还谈其他?

再者说来,那些读中原书的,无形之中也会有些家国情怀,否则也不会为了自家部族谋前程了,这若是能入汉家官府,岂不是更能实现抱负?

总之,基于种种原因,无论是这胡部之人,还是汉家百姓,对这个传闻都是乐见其成的,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这消息只是一阵风,吹过就算,得不到落实,那可就十分让人遗憾了。

是以都是翘首以盼。

没想到不过几日之后,消息便就落实下来,顿时人人欢喜。

听到张榜之事,城中有意之人,都忙不迭的过来观望,拥挤之下,那诸多差役和兵卒,费了好半天的劲儿,才算是维持住秩序。

待得人群稍微安静了一会,差役里面就有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出来了。

底下的人就有人窃窃私语说道:“你们可知这宣榜的,是哪里来的?”

“不是玄菟来的?”

“自然不是了!”先前那人马上就展示自己所知,“肯定是自幽州来的举子,这文武举你们可知道?”

众人为了不显得无知,便皆赶忙答道:“知道,知道。”

“这人便是举子,他们这些人,为实事,办政务,便积累了成绩,尤其是咱们平州这样的苦地方,愿意来的,都算得大功劳,回去说不定就得晋升!未来,我等若是靠着科举起来,说不定也要如他这般。”

听得此言,周围的人连连夸赞他见多识广。

这时,榜边上的书生,已经开始宣读了,众人赶紧收摄心思,凝神去听——

“今,在辽西城中设学馆一座,凡平州境内所属,有户籍者、未曾作奸犯科之人,皆可往之报姓氏,经过筛选后,可得‘生徒’之号,书册之助,三月后在此参加郡试……”

之后,便是一些个考试的注意事项,以及涉及书册的范围,很多人用心的记忆起来。

但那些胡部出身的、或者在本地没有户籍的,便焦急起来,左等又等,不见那书生有说的意思,终于有人忍不住询问道:“我等这般,莫非就不可从科举事了?”

书生听了,摆摆手,就道:“莫慌,后面还有,待得我先将这些说完,你们也要记忆,以后一样用得上。”

听到这话,不少人稍微放心,尽量记着书生所言,只是还不甚踏实。

等这些话说完了,书生才从怀中拿出一卷,言及:“今日行科举事,是为三州取官吏,为民众谋差,不可聘非大汉之民,若是有心之人,可先入户籍,再往学馆,只是这次纳籍之事,也有几点,诸位且记……”

听到这里,那些焦急的众人,方才恍然大悟,知道了那位将军的用意。

“凡入户籍者,当说清三代之传,兄弟姊妹所属,妻小亦要迁徙……”

听着那书生的种种要求,不少胡部之人,都不由苦笑起来,意识到这不光是要行科举事,还要行那吞并法!

人群之中,有几名青年,听着这话,暗暗称赞,其中一人在张榜过后,便第一时间找到学馆,递交了名册,然后返回家中。

其家也是大宅,悬着“高府”两字。

“父亲,我今日听了将军之法,当真佩服。”

这青年名为高庆,其父高隐,曾为西晋高官,甚至做过一年的玄菟郡太守,但如今却赋闲在家,在当地颇有名望。

一见其父,高庆便赞不绝口:“此番连环计,当真是玄妙异常,北地三州必可连为一体,彻底成为征北之地!”

第九百四十章 昔日中枢重,今日掌兵强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风气第六百五十二章 陈家势涨诸家退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无根无基,以佛替夏第三百九十章 领民户籍与屯田民籍第三百九十张八章 洛阳布局,名望三签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后之策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先思回乡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民之术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请出山,护送往幽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于蜀,南北传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六百二十二章 弦震火延蒺藜散,骨断颅裂心胆崩!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正人道,顺天时第八百三十八章 执金铁,亲临沙场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论下部在灯笼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择一家而言商贾事第九百三十六章 枭雄未长成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杰今晚无更,大概还有三章第二百六十三章 争与其人近,古今为一名第八百二十七章 隐秘兵马,半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第二百三十四章 圣王之道,天下大利!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正请陈止,快马出洛阳第一百七十二张 诸葛之礼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问,匈奴短矣第八百一十八章 授命成印!第三百一十章 临到上任练琴忙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七百七十六章 一劳永逸,懒政之托第九百三十八章 来助你一臂之力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边谈笑亦横尸,三军可立武悼阵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与传第六百三十七章 此等叛逆,当除之!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话考核四六等第四百九十三章 争相抄书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梦谁先觉,春秋四季枕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风起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连第六百七十章 无声潜入院,探墨寻秘传九百三十二章 阵前论礼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动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仆河边送主,孔徒鲁城曰憾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说第七百二十九章 铜板与签第二百四十七章 陈侯两支遗策辗转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边谈笑亦横尸,三军可立武悼阵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计大妙!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一章 新汉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军不敌石勒,诸公惦念幽州第六百四十九章 几窑上下品,文思有惊雷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阳,我心难安第一百六十二章 万万没想到,他是练过的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与段部鲜卑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气衰,废太子意动第五百五十五章 陈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晓第八百三十七章 主帅另有其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请贤与面圣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乡侯北上镇匈奴第一百三十章 一篇师说演百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为贼!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乡与仙翁第六百六十八章 都没来!第二十八章 先生千万不要嫌少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龙分大小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乱?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争霸,沾亲带故!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纳传谱,贫僧明法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国亡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伏击于外,谋算自远而来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张家了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势,斗而不破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观王强而陈弱,当援抑强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仕为官,非为这般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称宗师第九百五十三章 单于面前诉恐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乃朕之知己第一章 季汉末年,天下不宁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还来个什么劲啊!第五十七章 铜钱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验气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阳,我心难安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阵说与众,前中后尾各不同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传信,北地归一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压汉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慑属方为胜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统可分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