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

“诸君可曾听闻,将军府里出了新策,说是这入籍之人,若是一年内在县中未曾置业,则要打回原籍!”

一大清早,城北的一间茶肆中,就被喧闹的人群打破了平静。

有几个书生模样的男子,从外面奔跑进来,上来就说起了打探到的消息,顿时将茶肆里面的不少人都吸引了过去——

屋子里的大部分人,只看打扮,与刚来的几人十分相似,都是士人书生的衣着装扮,看那样子还都是出身于非同一般的宗族,至少家中富庶。

高庆也在这群人里。

他们这些人,其实皆与高庆一样,都是自外地而来,为科举事而入籍蓟县的,当然会抱团在一起。

“这次的举措当真是要命了。”听到了带话之人回来,不少人都苦笑起来,不少人还看向了高庆,“真就像高君所言,真要在户籍上下手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原来,几日之前,因为物价不断攀升,有不少人在这里抱怨,说是家里给的盘缠,本来勉强够用上半年,结果现在却是要减半了,若是东西一个劲的涨下去,那别说半年,一两个月就要耗尽了,真个是费心费力费钱。

结果高庆就提醒道,这可能还不是最糟糕的,若是将军府要控制户籍,才是最为麻烦的。

“先前将军府将几个屯粮大户给召集起来,进行约谈,我等还为之叫好,以为没有这些奸商屯粮,必然就要降价了,谁曾想,这些人放开了卖之后,价格反而更高了,连朝廷的常平仓打开,都压不下来价格,你说这城中百姓,平时也不见他们急着买,现在却是搜肠刮肚,东凑西借都要借来买了粮食,也不吃,就是囤着,到底图个啥?”

有人一脸懊恼之色的说着:“当时高君你说,抱怨粮价这事还算小,万一波及到籍贯可就糟糕了,如今看来,可不就是么?”

高庆也是叹息起来。

便有人说道:“高君何故叹息,你有那高统领为亲,怎么都不怕没地方去,籍贯也能挂于其上,哪里还要如我等这般,若是这次科举不成,下次可就没有机会了,户籍如果回了平州,那可就是糟了。”

高庆闻言,苦笑不言。

确实,如这人所说,实在不行,他是可以将籍贯挂靠在高并家中,只是这算什么?岂非如那食客之流了?

如今这时代,除了食客之外,便是想要免除徭役的百姓,自愿卖身为奴,将籍贯和田地,找一户大族挂靠,虽说幽州已经免除这个政策,但在人心之中的影响并未消散,他高庆堂堂渤海高氏的嫡系,若是最后混到只能挂靠分家的地步,也没有脸回家了。

只是现在情况确实不妙,实在不行,只能请家中再寄来钱货,提前买上一座院子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是看起来有些困难——

“若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那可就是省事了,不说为官为吏,至少不愁籍贯所在了,只是现在这么多人都来了,人人皆想要上榜,其中不乏为学精湛之辈,便是我,也不敢说一定能中。”

很快便又有人道:“你若是觉得蓟县都难,那回去估计就更难了,我是得了消息,说是周边的部族、外族人,现在都拖家带口的,大举朝平州进驻,就是为了求一个中原户籍,他们也想参加科举,到底是被玄甲军吓怕了,他们总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那玄甲军就要打过去的。”

“打又打不过,当然就想成为自己人了,这也是人之常情。”高庆点点头,品评了一下之后,便没有多少兴致了,忧愁着自己的前路。

一直等他回到了暂住的院子,还没有从这股忧愁里面走出来,但到了最后,却也只能长叹一声,暂时来看,还是只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为学之上才行。

在入籍之后,高庆已经重新在蓟县的学馆登记在册,要在这里参加科举。

这学馆,在幽州处处皆有,而在并州和平州境内,则只是部分县城有。

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并州和平州都算是刚刚拿下来,很多地方还未完全平定,算不上安宁,当然无从建立。

只不过,这幽州的一座座学馆,却是建立的格外顺利,据说是几年之间,诸多举子在各地宣讲时事,早就培养了基础,现在直接将那些举子聚集起来,再配以一些吏胥,加上一处办公衙门,马上就是一个学馆了。

学馆建立之后,当地的百姓不仅没有半点不适,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很多人当时就将自家孩童送去蒙学,场面一时非常热闹。

消息陆陆续续的传来,越发让高庆认定,科举之事绝非那位冠军侯、征北将军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布局许久的计划,一旦能借此成事,甚至成为典型,必定有很大的好处,甚至一举反超高并,都未必不能可能。

所以在从学馆得了一些书册后,高庆就时常研读。

书册之中写的,就是这次科举可能考到的东西。

高庆研读了几日,马上就感觉到里面不简单,很多东西过去他也曾经接触过——都是那位征北将军的学说,也就是民间所传的“陈学”。

“现在看来,陈学是要大行其道了,至少在北地是难以避开了,不过我观这些书册上的陈学,和过去所见的陈氏文集、大典,乃至几篇文章比起来,都有一些不同,似乎更加偏向于百家工学,而非那天下至理。”

这般想着,其实高庆心中有些不喜,只是他却知道这事科举的敲门砖,于是不得不学之。

只是,与此同时,在那并州兵营之中,高庆的同族之人高并拿到了这些书册之后,却是如获至宝。

“这些才是有用之言,先前大典也好、文集也罢,虽然微言大义,说的是万世不易的道理,能开心胸,能定志向,但却无法让普通人也得指点,但现在这几本科举之言,说的却是人人皆能用得上的道理。”

他翻看了一夜,越发爱不释手,于是第二天一早,就让军中文人誊写出来,打算再全军宣扬。

至此,这陈学的脉络,渐渐分明起来。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谈笑间,敌首已擒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装,问影帝谁属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将军的错!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路找人,无人敢出头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尔,无须挂碍第一百八十章 当除祸根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四百五十章 关津、市肆、山泽,皆有税哉第七百一十章 开门就言运第九百八十六章 击鼓在前,鸣金在后第四百三十八章 结盟与人口第二百七十二章 是给气死的!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汝不主杀,便被彼伐第一百五十六章 对谈,凶至第六百零五章 铸珠而问椟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言止棋第二十章 陈四之脑无恙否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来! 今夜有事,只有这一小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杰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诸官第二十八章 先生千万不要嫌少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计大妙!第四百九十三章 争相抄书第八百一十章 书就锦绣,揣摩上意第一百零二章 欢谈畅饮谁头筹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刚知晋阳落,又闻刘粲囚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谋划者,各怀鬼胎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强势面前,何来心机?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让他占了便宜第二百六十三章 争与其人近,古今为一名第二十章 陈四之脑无恙否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鲍君所遇何时变?第八百九十九章 争睹而生敬畏第六百九十四章 签筒异动第四百七十九章 只有一错第三百五十五章 让他升官!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两州立,东兵归第五章 不在对错在喜恶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师道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知而无法,防而无用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举,先入籍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无路,便去幽州吧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压汉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汉之贼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指慕容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五百七十八章 矿显而测,立世之基第四百七十四章 暂避锋芒两三月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若有胆,不妨一听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刮目三年,砍杀族首第二百二十八章 请帖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群起瓜分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冠军侯有令,不准你投降第一百零八章 争侄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陈征北师出有名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处觅?第五百零九章 请您放一条生路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动要加考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实策,我当送去北方第七百三十六章 红有主,青攀阶,聚众成金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封师而吞气,劫来走一遭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铁,筑新城第一百零六章 权财难久,唯学永传第八百四十七章 敌乱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变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占利第八百一十章 书就锦绣,揣摩上意第九章 来去间,处变不惊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个陈止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无礼今亲访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谈与仇人哀第四十章 此时内外皆尴尬第九百七十七章 段部畏陈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来第四章 守一于道第八百三十九章 轻视与失落,聂氏欲转念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五百章 打乱局面第五十三章 家中岂能寒其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万万没想到,他是练过的第六百零二章 运来英雄多金液第一百八十章 当除祸根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劝人离第五百章 打乱局面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陈氏第五百八十七章 权瘾难戒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统可分善恶第一百七十六章 这消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