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两州立,东兵归

随着科举和学馆的在整个幽州范围内被迅速推行起来,无数反馈也从各地汇聚过来,最终在将军府进行汇总。

虽然祭龙大典之后,陈止在名头上有了变化,不过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将军府原本的计划。

关于科举的一系列举措和政策相继出台,在孙秀的主持下,以幽州为中心,朝两边的并州和平州扩展过去。

与科举同时进行的,还有这两个州的建设和吸收。

但因为情况不同,得到的方式也有区别,所以针对平州和并州的建设,存在着明显区别。

作为一个情况混杂的州,平州的统治基础其实并不牢靠,即便是过去的王浚,实际上也没有实际统治过那里,朝廷派去的官吏,多数只是名头,并无约束力和执行力,最多只能控制一个郡的地盘。

这种情况,在被张方带着玄甲军犁了一遍后,并没有太大的转变,不过却在这些部族心里种下了恐惧的种子,现在将军府再派人去治理,就借助这股东风,建设起一些基层的、民间组织——比如宗族、乡里等社会结构。

这是一种过度阶段,事实上是对当地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革,若是一切顺利,用陈止的话来说,平州的经济就有可能融入中原经济圈,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基础,为后续的一些措施展开,奠定根基。

比起情况复杂的平州,并州的局面不见得就好,盖因此地被匈奴统治了几年,人口结构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权力层的架构还是受到了影响,印上了浓厚的汉化匈奴痕迹。

尤其是在祭龙大典后,刘聪父子被当众斩杀,这毕竟是十分犯忌讳的,让已经稍微平静了些的并州,又生出诸多波澜,虽然在玄甲军的强力镇压下,最终都难起风浪,却难免有些暗流,在各地越发积蓄起来。

不过,配合着学馆的推出,一个又一个郡县被逐步渗透,将军府对并州的控制力,在短时间内就有了提升,可以预期要不了多久,就可以上一个台阶。

靠着密谍司等隐秘的衙门,配合着各地的信鸽通讯,加上即将在并州各地展开的建设,相关的消息都会在将军府汇总。

陈止现在就在看着一份有关并州各地的民情反馈,并做出了批示。

等他将这事做完,吃了午饭后,就有人过来禀报,说是各方派过来的使者,已经越来越多,到底要什么时候接见。

“连西边的凉州,都派出了使者过来,在下面等着您召见呢。”陈举说着知道的消息,其实是在帮着几个朋友询问陈止的意思——他那几位朋友,就有负责接待工作的。

陈止听了之后,笑了笑,说道:“是时候见他们一见了,一直晾着也不是个说法,这样吧,明天晚上,我会安排一场晚宴,将这各方使者都邀请过来,也好让他们安心。”

这下子,倒是陈举有些不安了,他道:“这些使者,有些还好,是中原势力派来的,那都是知晓礼仪的,可还有许多,涉及外边的部族,平时不知天朝威严,寻常的酒宴,怕是难以让他们敬畏,再者说来,这样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也有隐患。”

他是想起了最近频繁爆发的刺杀事件,因此有所担心。

“没有什么敬畏不敬畏的,”陈止却笑着摇头,“若是他们不知敬畏,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至于说这安全之事,也无需苛求,自有布置。”

说完这些,他忽然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那慕容氏的使者,就先不用请了,让他们先待着吧。”

什么情况,慕容氏这是摊上事了?

和周边势力的心思一样,陈举也是认定了玄甲无敌之说,只要是紧挨着幽州的势力,但凡碰上玄甲军出兵的情况,就断然没有胜利的可能。

所以一听到陈止特意强调了慕容使者之事,陈举马上就想到了传闻中,慕容氏在平州的所作所为,以及私底下联络幽州世家的消息,不由有了判断。

等这个消息从将军府传出去,和陈举有着相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连那慕容氏使者自己,都是这般念头,于是手脚冰凉之下,还不得不强打精神,给族中写信,想要讲明情况。

不过,他在往外寄信的时候,着实是战战兢兢的,生怕从什么地方冲出来几个玄甲兵卒,将自己拿住,不让与族中通讯。

好在这些都没有发生。

只不过,当第二日各方使者齐聚晚宴的时候,这慕容氏的使者,却越发焦急起来,宛如热锅上的蚂蚁。

尤其是等晚宴之后,这城中到处都在流传着宴席上的种种逸闻,什么铁弗匈奴部的使者憨直,什么拓跋部的使者妙语如珠,什么关中使者满腹诗文之类的。

却让这慕容部的使者越发坐不住了,更是摸不清征北将军的心思,几次请求见面,都被驳回,以至于原本还和他称兄道弟的其他使者、城中士人,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这慕容使者的心里,更加焦急起来,他很清楚,如果周边的部族,都和幽州打好了关系,那玄甲军怎么好意思去打,这说来说去,岂不是只有他们慕容部成了最好的目标?

这般有如坐蜡一般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四天,等张方领着东征的兵马归来,并向陈止复命后,使者却是担忧到了极点!

这位张校尉在平州征战的时候,可以说是慕容部的直接对手,和慕容部世子慕容皝有过直接对垒的机会。

“族中到底要如何应对?征北将军又是想要怎么处置,真个急煞人了!”

这位使者焦急的时候,被他念叨着的那位张校尉,则是第一时间就去面见陈止,诉说东征事宜。

“张君此番东征,劳苦功高,本意只是要平息一下边患,没想到你一去,就为我带回来一个平州。”

陈止与张方交谈的时候,气氛十分轻松,双方都坐在胡椅上,宛如闲聊。

张方这时也知道了谦虚,而且着实是对陈止敬畏有加,便道:“属下这点功劳,或许也有可取之处,但比起主公的,那像那句话说的,什么月亮面前的小虫子,根本无足挂齿!”

第六十九章 陈某为你写上一篇!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请帖,将军幕僚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难撼阵图,外力不可居功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汝不主杀,便被彼伐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正请陈止,快马出洛阳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问,匈奴短矣第三百四十章 文评,可有人去第四百四十一章 青壮聚营帐第二百零九章 岂非有如杀鸡第一千零六十章 边城绝一首,都城龙气动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见过将军!第七百三十六章 红有主,青攀阶,聚众成金第二章 万里河山,双铭铜钱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飞扬跋扈,哪堪此时第八百四十八章 断首而乱军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谢陈卿……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无礼今亲访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将军的错!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师,冠绝青州第六百八十九章 阵里杀人拂衣去第七百二十九章 铜板与签第一百八十章 当除祸根第六百九十章 退与请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财行之道,犹胜囤于藏第六百三十八章 钱不在我,以利诱之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劝人离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个够!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已传其名第一百七十八章 针锋相对,何必妥协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陈征北师出有名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请你们全家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议玄甲事,群臣莫敢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门下乡,义务学堂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异动第六百三十七章 此等叛逆,当除之!第四百六十章 观人猜计,有人访之第七百三十二章 乱而后雅,传世之根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时攻?第二百一十一章 乌合之众,有令难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大当家之生平,我素有所知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举,先入籍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议,幽州之本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若有胆,不妨一听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陈!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压陈,愤而出声第九百三十一章 一字曰:易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贵皆来非我势第九百三十八章 来助你一臂之力第四百八十八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 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羯人两进,祖逖居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计连环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止问农,本末倒置 还债3/50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够了第九十二章 诸位,醒醒第二百章 文魁出,则显于杏坛第九十一章 学识成书入心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晓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吓破胆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如雷霆吓煞人!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与幽州世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来客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还能这么投降?第六百四十九章 几窑上下品,文思有惊雷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灾与隐患第七百一十四章 帷幕落,灯火照耀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两州立,东兵归第七百四十六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入籍事繁,学难成第第三十三章 闭门家中坐,名从何处来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隐忧第二百九十六章 杀了个干干净净第五百七十八章 矿显而测,立世之基第九百四十章 昔日中枢重,今日掌兵强第三百三十章 请人者非陈止,乃太乐令尔第六百一十二章 大局为重,勿使友藩惊诧第七百八十八章 再伐代郡,可有胜算?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绝音,馆外知是张君来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银有价,节节攀升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压汉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间多有后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后悔啊!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贼首探,郡守访 还债2/50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让他占了便宜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尽时,岂能自缚之第二百零四章 忆陈施主之言,明白墙上之语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五百一十四章 出卖要赶早!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阳文章第一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难成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绝之第七百七十二章 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