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关中变,如陈言

陈止这样对佟海说着,就没有对下面的人进一步的解释,这就难免让下面的一些官吏受到外来舆论的影响,甚至连一些参加科举的考生都因此大受影响。

只不过,虽然在思想上有了混乱的迹象,但因为整个幽州上下一体的制度已经十分完善,管理和监督相互制约,倒也不至于发生什么骚动。

至于最坏的情况,也还有玄甲军的兵将足以镇压局面,是以倒也平静。

平州那边,却是没有多少影响,因为那边胡部风气比较重,反倒对这些言论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就算是有,也会觉得陈将军真性情,就是厉害!

倒是并州那边生出了波澜,世家略有骚动,再加上又有一些匈奴残留势力居中联络,很是造成了一场风波。

但由于太原王氏支持陈止,以及刘琨等人回去主持局面,再加上玄甲军的军力镇压,这波浪终于还是没能掀起大局面。

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之中,作为一切源头的科举,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随着各地第二轮州试的结束,最为最后一场考试的将军府试,也终于确定了准确的时间,正是第二年的开春。

待到大雪落后,新年伊始,关中朝廷便迫不及待的改元承景,是为承景元年。

不过有趣的是,江左朝廷却依旧沿用原来的建嘉年号。

而随着时间科举的临近,不知不觉之中,北地三州的气氛慢慢都变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传来一个消息,让整个天下都不由位置侧目——

说的就是关中有将领反叛,造成了莫大影响,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最终还是引得局面波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关中里的诸多部族活跃了起来——

这关中原本是汉家的根基之地,为多年都城,不过随着三国大乱,人口衰减,不得不引入外族人口,其中一部分经过汉中,进入了蜀地,那割据蜀地的李氏,就是这般来历。

相比之下,自古以来就作为汉家重镇的关中之地,自然为朝廷所重视,所以那边的胡人部族都是被强行压制的。

可惜,随着朝廷弱势,兵力不断衰弱,尤其是经历了三王之乱,石勒南下,以及和玄甲军的短时间冲突,使得这关中朝廷的兵力越发稀少,所以他们甚至不敢出潼关,复归洛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担心受不住洛阳。

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有将领作乱,等于是雪上加霜,一下子就将原本就不多的兵力,又分出了一部分,而且连带着还使得关中无险可守。

这变生肘腋,想要抵挡,亦越发困难,甚至来不及调动兵马,于是无奈之下,那两王果然只能如陈止预料的那样,借助关中的胡部人马评判。

这下子,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囚笼,放出了猛虎,更让整个关中的局面越发复杂起来。

这些内容,之前陈止的那篇文章可都是有所提及的,虽然细节上有些出入,但大体上却没有太大不同。

一时之间,原本各种奚落陈止的势力,都不由沉默起来,而被他们所操控的舆论名士,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而更让天下人震惊的,却是在最后一场科举之前,那关中二王,赫然宣布,引入佛教为国教,封几位佛家高僧为国师,一如陈氏文章所言。

这样的变化,造成的风波,远远超过了那文章刚刚发布时候的影响。

不知道有多少人,从故纸堆中将早就扔掉的文章找了出来,然后第一次仔细的研读起来。

与之对应的,却是幽州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不仅如此,随后更是马上发起了新一轮的崇拜运动,对陈止的崇拜和推崇在经历过一波低谷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反弹回来,那些一直坚持相信陈止的士人、书生,乃至普通百姓,都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并且拿着那篇文章,等待着上面预言的更多事情发生。

甚至连参加科举的考生中,也有很多一部分人,因为这件事,从简单的敬佩陈止,变成了崇拜,甚至有了一丝盲从的迹象。

而这一点,在科举开考后,就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了。

考生们历经几次考试,又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幽州的核心蓟县,固然艰辛,但在这其中也磨炼了意志和见识,他们深刻认识到科举之中,固然会考核自己的学识,却也会涉猎到天下局势,当然关心这些。

果不其然,这最后一场考试中,就多了策论一个环节,让他们针对当前的天下大势,议论一番,并且给出一定的对策。

这题目自是需要各方自由发挥,不过那些被挑选出来批改卷子的文官,在批改的过程中,却是经常感慨连连。

“这些个考卷中的策论,很多都是不假修改的,就将都督的那篇文章给写下来了,这如何能够得过?”

“还不是这些考生,揣摩上意,以为这样书写,便可得过,殊不知此举着实无意义。”

“说到底,还是都督之言发人深省啊,这关中局面一出,天下人皆知当初那篇万言书,并非是无的放矢,乃是真正言及了天下大势,这些考生既然要策论大势,又怎么能饶得开?”

“说的也是,只是这些考生里面也有精明的,至少知道不能照抄,只是变换一下顺序,或者将话换成了自己的说法,但多多少少算是有所理解的,这就可以给些看得过去的评价了。”

“这一篇文章不错!”

正值当几个批改官交谈的时候,忽然有人说了一句,却是引起了众人的好奇,他们凑了过去,看了几眼之后,就纷纷点头,然后接连称赞起来。

“这篇文章不错,虽然还是走都督搭下来的框子,却有自己的思考,更是说清楚了那关中为何会变成那般局面,可不就是都督时常提起的,因胡人无经义传统么?”

“确实不错,尤其是这几句,说的更是切中要害。”

“更难得的是,没有贸然求全,而是老老实实的以关中之事为根子,论述其观点,最后再阐述自身看法,给出策略,说是如何避免,当真是不错。”

于是这篇文章,就被他们惦记上了,只是因为名字都被封上了,不知其身份,却也都记在心里。

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铁铸甲,搜人提拔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应其索兵临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甲乙丙丁走一人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动脑……第三百九十章 领民户籍与屯田民籍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来投途遇险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胆颤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东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见于世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车路遇兵押囚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风将起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无路,便去幽州吧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二百零一章 启程之时,拦路之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挟民而归第九百零五章 晴天霹雳!第六百八十七章 赵王孙九百三十二章 阵前论礼第一千零五章 洛阳隐,家信疑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间心已定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寿否?第六百一十三章 罪名为何?第四章 守一于道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书人第五百九十章 走与撤与溃,土崩瓦解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贵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剿难靖灾,引说立根第六百九十章 退与请第八百二十一章 群属成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掷!第二百七十九章 谢谢啊第三章 拳打异乡客,耳闻燕祖陵部分结束,还有两、三张后文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一千二百章 至圣言、管子语,断龙之术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压陈,愤而出声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龙分大小第一章 新汉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来第一章 新汉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后方能聚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丝剥茧,朝使将至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已传其名第一千二百章 至圣言、管子语,断龙之术第六百四十八章 谎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难安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无根无基,以佛替夏第五十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诸使皆来,却不得入第四十章 此时内外皆尴尬第一百零三章 彭城第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六百六十章 渐有人来投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称宗师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陈华,背信名不达!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铁,筑新城第九十一章 学识如洪入心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变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陈者富贵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无路,便去幽州吧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杀之虎初长成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里快装不下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迁怒第九百一十四章 汉殇(中)权争哪顾国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来投途遇险第七百四十六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与段部鲜卑第九百九十一章 后路何在?第十章 赌约与字第七百零六章 雕版为引灌五格第三百七十章 诸卿,跑题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输,还敢言勇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来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靠你,有什么好处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四百零八章 你们搞错了!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见于世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畅通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与传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八百四十八章 断首而乱军第五百八十五章 时机将至!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五百七十章 不用审了,斩之!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劲敌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时攻?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