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传书为贩纸

“那两本拿出来,让我等瞧一瞧吧。”

“非也,像通典这般著作,可以说是重宝了,而今还没有传遍天下,苏辽手中的,那可就是孤品,岂能等闲待之,所以实不可轻易授人。”

“是极是极,若是一个不小心有了损毁,那可就是大损失了,焉知陈先生再写的时候,会不会有所遗漏?”

几位大家见了苏辽的反应,又都上前解释起来,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很清楚,就是想要把书要到手。

这么多的竞争对手一起出头,王衍这位老先生也有些急眼的,但他也不斥退旁人,因为并无合适的理由,只是走到了苏辽的跟前,问道:“苏小子,你看老夫这老胳膊老腿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两腿一蹬,眼睛一闭,就过去了,你忍心不给老夫看么?”说着,脸上还露出了黯然之色。

苏辽一听这话,再看其他人的表情,知道必须得表态了,但给谁也都不合适,于是念头一想,回忆起陈止交代自己的任务,知道是展现价值的时候,便将那布包取开,将两册书取了出来。

众人这情绪立刻就都激动起来,目光一扫,落在那两本书的封面上,正好看到了《通典经论》和《通典道论》这两个名字,马上就都跃跃欲试,有心要讨要过来,好好看着。

离着最近的王老头,那苍老的面孔上,更是浮现出激动的红晕,以为即将得手。

但没有想到,苏辽却是拿着这两本书,朝着周围的众人,深深地行了一礼,随后说着:“还请诸位先生理解,苏某才来,实际上是为了陈太守的一项事物,诸位请看……”

他这么一说,在场的人都是一头雾水,不知缘由何在,却还是耐着性子的去听。

跟着他们就看到,苏辽翻看了一本书,但没有翻到内容,只是停留在目录的地方,指着一出空白,对众人说:“诸位且看这纸张。”

本来,一群人都是盯着那目录看的,都露出了思索之色,苏辽翻开的这本,正是那经论卷,其中涉及的,大部分是儒家的典籍,但众人却注意到,这书的目录不是以典籍名称为引子,而是提到了许多的历史事件,立刻就明白过来,知道这本经论,走的也是法论、佛论那样的路,是以历史为脉络,讲述内容。

不过,单纯靠着目录标题,他们能知道的内容十分有限,很多地方还看的疑惑,不得其解,是以要思索片刻,随后听到了苏辽的提醒,他们终于注意到承载通典文字的纸了。

实际上,苏辽最早的时候,已经提到纸了,但无论是王衍,还是其他人,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个上面,不要说他们,连赵远最初都没来得及在这上面做文章,其根源就是被通典的内容本身,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这个情况,也让苏辽非常感慨,但也更加意识到了肩膀上的任务和使命。

此时,他旧事重提,面临的局面,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尽管众多大家,都注意到了这纸张的特殊,也有人啧啧称奇,但他们的心神,更多还是被通典的内容吸引过去了,丝毫也没有深究纸张的意思。

见此情景,苏辽越发无奈,不得不深深感慨,自己背后的那位太守,在这著作一项上,实在是太过杰出,以至于都反客为主,影响到了本意,不知道这一点,陈止在安排的时候,有没有预料到。

但现在不是他感慨的时候,于是只能把打好腹稿仍到一旁,干脆直接的说道:“其实这件事,是这样的,我此来洛阳,为的就是将这通典的几册书交给赵远先生。”

边上的众人,见苏辽神色有些肃穆,也都压下心思,先不催促,打算看看他能说出身来。

而一听到这里,旁人还未如何,人群中就有人怀疑,陈止特地安排苏辽送书过来,莫非真是打定了主意,要破坏了这次佛评?乐起难道真说到点子上了,他是被冤枉的?

但接下来苏辽的话,却让人大跌眼镜。

“只是此来的本意,其实不是要将通典推行天下,而是要让诸位注意到这纸,这纸乃是我家太守,在代郡所立纸坊出产,白而无瑕、通透晶莹、表面光滑,比之当世的诸多纸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他想到了在洛阳为官时与诸君结交,便想着让你们也知道这白纸的好处,但又担心被南边纸贬低,所以才写了这部通典,送来洛阳,让赵君先过目,再请他代为张罗。”

这些话,有一部分是苏辽见机行事的说法,但其中的主干,却是陈止交代的,在苏辽离开代郡之前,陈止就写了一份章程,其中便包括了些许说辞。

只不过苏辽这番直言,却说得在场众人错愕不已,一个一个的表情,可谓精彩至极!

尤其是那王衍老先生,更是瞪大了昏花老眼,表情古怪,仿佛一时之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过了好一会,那王览才艰难开口问道:“苏辽,你的意思是说,这篇通典之所以被写出来,其实是为了宣扬这纸?”

其他人闻言,也都是一脸紧张的盯着苏辽,表情复杂,心中的念头更是复杂无比。

通典的价值、内容,以及其意义,已经不消多说了,好好的佛评因为通典法论而局面混乱,因为通典佛论,干脆就不用开了,这么多的法师、大家聚集在这里,都是洛阳的顶尖人物,连他们都对通典两册给予了高度评价,虽然没有人明说,但传扬后世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否则王衍等人也犯不着为此而显露出争夺的架势。

但这么一个可以称之为划时代的著作,其本意居然只是为了推销纸张?这个目的,在他们看来已经不能说是玩笑了,简直是不可思议!

若是真的,那么那些个辛苦了一生,为学半辈子,只是为了写出自己的感悟,抒发一家之言的人,会如何作想。

这么一想,他们都觉得这不该是真的。

但苏辽却点了点头,如是说道:“正是如此,不过这部通典也是我家太守筹谋许久了,他在洛阳为官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准备,带着不少手稿前往代郡,知道最近才成书几本,也是一番心血啊。”

苏辽也曾经是为学之人,当然知道面前这些人的想法,因此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说明陈止作书,可不是那么随意的,也是准备了很久的,配合不久之前就在洛阳流传的传闻,说陈止要做大典,让整个事情顺理成章。

果然,王衍等人听到这里,心里好受了许多,但依旧有难以接受的部分,那王衍老先生,更是看向赵远,询问一句:“守一派人送书给你,到底是因为什么,是为了佛评,还是为了石林评价,又或者像他所说的,只是为了……为了那纸。”

“当然是为了让诸位评点!”赵远这个时候,还是懂得要圆滑一些的,先是给了个定调,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他这写书的纸,确实非同一般,诸位只要仔细看看就知道的,不光品相甚佳,摸起来光滑无比,更难能可贵的是,笔墨点在上面,也不会有侵染、扩张的痕迹,那笔迹的边缘,更是干脆而清晰。”

其时的纸,受限于材料和工艺,很多的纸一沾染上墨汁,就会有渗透的现象发生,也就是让笔画模糊、扩散。

其实这种特性,对于一些作品而言,并不是坏事,反而能增加韵律,但对于追求笔法明快的书法,就是障碍的。

但不得不说,赵远的这个产品介绍,做得并不好,因为他完全没有抓住面前这群潜在客户的心,这群人关心的,更多是通典,而不是白纸。

当王衍他们从赵远的口中,得到了需要的答案之后,一个个就都沉默起来,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压抑。

这么出色的一部著作,难道只是一次捆绑销售?

这样的现实,让这群人完全的心里都非常复杂,怅然若失,半点都说不出话来,似乎是心中的什么念头被触动了,以至于失去活力。

见到这般局面,苏辽其实能够理解,但他还肩负着使命,于是便振作了精神,不失时机的说道:“王公,那三本通典,还请还来,我家太守……”他是觉得,众人都有些失神,正好把之前散发出去的总纲、法论和佛论取回来,然后再展开宣传攻势。

但没想到,这话就好像是一个开关,一下让老人回过神来,他顿时握紧了手中的两本书,压低声音道:“这……老夫还有些地方没有搞懂,能不能让老夫看两天再给你?”

他当然知道,没有陈止的首肯,自己不能强夺通典,也知道这通典的来历,恐怕和代郡白纸脱不了干系,但同样不会因此否定了通典的价值,所以便委婉的提出了借阅两天的请求。

旁人一听,纷纷皱眉。

而苏辽在为难之后,却也不得不点头同意。

第五百四十一章 厌则整编不顾阀,心腹归来又两人第八章 意外之讯第八百三十一章 还没开战,就走投无路了第三百四十章 文评,可有人去第三百四十八章 观画如知己,手足入国都第八十章 此事还需一人犯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传信,北地归一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聂投胡,未必坏事第六百八十八章 冲阵!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几人来第六十九章 陈某为你写上一篇!第一百七十五章 异族初显迹,朝廷使已至!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九百四十章 昔日中枢重,今日掌兵强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动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给陈止带句话第三章 拳打异乡客,耳闻燕祖陵第六百零四章 不问兵马问炼丹?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见于世第九百一十一章 两王争,势如火第九百八十六章 击鼓在前,鸣金在后第五百五十五章 陈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红有主,青攀阶,聚众成金第四百八十九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 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学了假学问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对,我就是要抓你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书省就不错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变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验气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运昌?第二百零三章 空门为谁开墙上有陈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如雷霆吓煞人!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许...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师,冠绝青州第三百零八章 两陈合流之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陈征北师出有名第210章 北边酒宴,南边兵急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二百五十三章 对弈军争!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养寇者王,难伐者石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瞒之志?第三百五十六章 遗世独立,非我可言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卫,开府建牙!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绝音,馆外知是张君来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为,而郡王可为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两士望公卿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来! 今夜有事,只有这一小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议,战已起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铁,筑新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议,战已起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名字好,我碰巧也写过第六百二十八章 贼捆上堂,惊破宵小胆第八百七十一章 残兵败将求援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们汉人太多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个爵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踵而来!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张家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谁给你的胆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当可拖住他第四百一十二章 祸从口出急从书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礼成,朝立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则运在身第六百四十一章 袭屯先投毬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难啊第九百零九章 时过境迁,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两招,可夺陈功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灭之,吾不喜此词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百零七章 劝学茶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动人心第二百零一章 启程之时,拦路之人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龙崩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间多有后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畅通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陈者富贵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变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贵皆来非我势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难请,当动之以情第五百零一章 陈止的三重身份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休言权术,我自取之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贬夏!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传书为贩纸第四百四十二章 无此助力,陈止如何成事第三百章 洛阳京畿在眼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