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权瘾难戒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多亏了皇叔操持洛阳之事。”

恢弘的大殿之上,皇帝刘岱坐于台上,下面分列文武百官,为首一人正是江都王刘会。

刘会的父亲刘攸,乃是初代的江都王,那刘攸论辈分,与宣武皇帝刘敏是一个辈分,为刘禅之孙,昭烈皇帝的曾孙。

所以刘攸的儿子刘会,这辈分也就和皇帝刘岱、广汉王刘出的父亲,上一代皇帝刘衷是同辈的,是这两位王爷的皇叔。

但是,他这个叔父面对皇帝,却不能摆长辈的架子,反而要毕恭毕敬的垂手听言,等刘岱把话说完了,他又第一时间依礼而行,随后说道:“此乃臣应做之事,陛下与摄政为国朝安稳,征战在外,臣恨不能相随左右,与之相比,些许稳持之事,微不足道。”

“皇叔客气了。”刘岱说了几句之后,就感到有些无聊,坐在上首出神,而他那位皇兄广汉王刘出,就在这时出列,利于台阶之下,直视着刘会,说道:“皇叔,洛阳这段时间,没出什么大乱子,这确实是你的功劳,不过我让你坐镇洛阳,也有督军粮草的意思,这件事做的就有些不太好了。”

刘会闻言一愣,眼中闪过一丝不习惯和不快的神色,这段时间以来,皇帝和广汉王都不在首都,大小之事他江都王虽不能一言而决,但尚书令张应等人都很是尊重他,事无巨细皆有询问,让他体会了一把大权在握的感觉。

更不要说,统领洛阳之地,坐镇帝国中心,那种天地为之旋转的感受,更是如影随形,甩都甩不掉,根本没有人敢给他脸色看,更不会毫不客气的当面斥责、问询。

结果,今天刘出一回来,他刘会就必须做出低姿态,已经有些不习惯了,结果现在倒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刘出的话更是有些问责的味道了,顿时就让刘会觉得有些下不来台了。

其实,从旁人的角度看过去,刘出的话是重了点,但其人说话的风格,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毕竟是张全许久了,根本不会顾忌太多。

真正变化的,其实是刘会的心态。

不过,他到底没有失了智,还知道论权柄,自己是无法和刘出比的,自己之所以能掌权,还是因为刘出的信任,是因为自己和刘出关系不错,加上一直以来给人与人无争的形象,才能得了这个机会。

于是他马上就表示,自己做的还有不够的地方,愿意认罚。

“我说这个,不是要惩罚你,而是想要告诉诸位,这平息叛乱、灭绝叛贼,可不是一个人、一个地方的事,而是要朝中上下同心协力!”刘出说话的时候,根本不看刘会,而是要借题发挥,给在场众人都敲响警钟,“如今,西南叛贼尚未平定,而西北有生事端,那鲜卑内战,必然会波及中原,而河北的灾情才刚刚控制,还有诸多贼寇没有剿灭,我等切不可掉以轻心啊!”

听得此言,朝中的文武都点头称是。

对刘出和刘会来说,这样的场面都不陌生,前者倒没什么感觉,继续交代事情,而后者却感到心中一阵绞痛,因为在这之前,这样的场面,都是众人来附和他的,结果今日,他反倒要和众人一起,去恭维刘出了。

正巧这时,刘出的话,又回到了刘会的身上——

“皇叔,这段时间你是辛苦了,以后这个担子就可以放下来了,我听说你在京城搞了一个佛评,这也是好事,但当下四边不靖,这样的事不宜张扬,不然让史家知晓了,不知道要怎么写。”

刘会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这是要卸掉自己的权了,顿时心底就有愤怒和沮丧同时涌上来,有一种要立刻起身,与刘出讲个分明的冲动,要言及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是多么的不容易,维持这偌大城池安稳,又有多少困难。

但最终,这冲动还是被理智压下来了,他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和刘出有着本质的不同,就是自己手里没有兵,无论是守备京城的兵马,还是在外的中军,都有一堆人是对他刘出效忠的,甚至江都王能在洛阳坐稳,没有人挑衅,也没有人因为他的空降,而出面捣乱,也是靠着洛阳守备的坐镇,真想要与广汉王比拼,他没有半点胜利的可能。

有鉴于此,其人低头。

随后,这一场朝会,就变成了广汉王刘出对过去一段时间里,洛阳问题的集中总结,这位摄政之前远在关中和蜀地,但听他的言语,对洛阳的局面居然掌握的很清楚,连佛评这样的事,居然都知道其结果。

不过,随着文武百官因为广汉王的询问,一个一个站出来汇报工作,那位江都王刘会心里的失落感便越发的强烈起来。

刘会低着头,默默不语,尽量不去引人注意,而周围的人,也确实忽略了他,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那位尚书令张应,就留意到了江都王的异样,他眼珠子一转,已经明白缘由,但却没有多说什么。

等一番话说完,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坐于台上的皇帝刘岱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刘出见了这情景,也知道时辰到了,就微微点头。

随后,就有宦官宣布今日朝会结束,百官皆退。

刘会也随着人群退去,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又或是感念所致,他走出殿门的时候,发现这沿途的官员,似乎都在刻意的躲着他。

不过,不管是不是错觉,过去被众人簇拥的情景,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也是正常的,江都王刘会过去的职权,已经在广汉王刘出的三言两语间,就被摘掉了,没有了这些权柄,就算其他官员想要和他聊,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帮助,说不定还要被政敌抓到借口,参一本结交藩王。

“罢了,罢了,这洛阳守备本就是意外所得,若无此事,我还在江都快活,哪里要在这里担心,还是归去吧。”

这么想着,安慰了自己一番,江都王迈步回去,可等他离开了皇宫,却发现自家的马车边上,还站着一人,似乎是在等待自己。

定睛一看,不是那尚书令张应,又是何人?

“王上,你今日可是有些慢了。”张应见了刘会,便笑着走了过来。

江都王反而有些意外,随即笑道:“张尚书可是在这里等待孤王的?”

张应点头说道:“自然是这样的,王上莫非是忘记了,你我昨日可还约好,要为河北的局面,想一个对策,同时那幽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若不尽快定策,等王浚做大,朝廷可就难以治他,要被予取予求了。”

江都王越发意外了,不由说道:“尚书怕是找错了人,从今往后,这些个事,本王可都难以插手了。”话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丝失落之情。

“话不能这么说,”张应却笑了起来,指了指那马车,“这事情还是有不同的。”

江都王心中一动,便拉着张应同乘其车,边走边说。

“广汉王归来,只是好事,但这段时间他到底是不在洛阳,很多事知道局面,却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发展趋势,比不得王上您,您与我等交谈许久,对边疆的情况都很了解,也知道接下来的发展局面,这方面您应该多和广汉王多说一说。”

刘会闻言苦笑,摇头说道:“我这个侄子,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通的,而且现在他已归来,我怕是在京城也待不了多久了,这之后就要靠你们辅佐了。”

“王爷此言差矣。”张应却摇了摇头,让刘会有些意外,“王爷莫非打算就此回那封地,不问朝事了?”

“若非这般,又能如何?”刘会心中一动,听出了那话中的潜义,“留在这里,也不见得能有什么用处,何况今日朝会,广汉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之前的处置手段,还有不足之处。”

张应则摇头道:“那不足之处,实是您与广汉王处理问题时的想法和着眼点不同罢了,王上您处事公道,还多考虑他人心情,令各方皆有台阶下,看起来似有软弱,其实根绝了隐患。”

这话刘会听着舒服,却还是谦虚,但和张应的隔阂消散,不由追问起来:“那依尚书的意思,本王该如何留下来以辅佐摄政和皇上呢?”他倒是相信张应是在为自己出谋划策了。

未了张应却摇头道:“若是留下来了,如何与广汉王相处?而且也难免惹人猜忌。”

刘会顿时皱眉道:“尚书莫不是来消遣本王了,你之前的话,不是建议本王不回封地么?现在又说不要留在洛阳,这是何意?”

张应却不慌不忙的笑道:“王上,莫非这不在洛阳,不在江都,天下之大,就无第二个去处了?”

张应听得这里,立刻有一道灵光闪过脑海,像是劈开迷雾见了青天,登时就茅塞顿开,他压低声说道:“那你的意思是?”

张应抬起手,朝着北边指了指,笑道:“值此危难之际,王上为汉室宗亲,又有大贤,理应为国分忧也!”

第二百七十二章 是给气死的!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尽瘁司马懿第一百三十章 一篇师说演百年第三百四十二章 当日请而不来,今日送贴相召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九百四十六章 陈止出上谷,胜!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郁律第九百八十三章 奢侈亦非坏事第八百七十四章 千钧一发,门扉开第五百零九章 请您放一条生路第四百一十三章 刘氏劝夫,鲜卑献礼第四百六十六章 这不符合兵法!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悔之,因不知其盛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尽时,岂能自缚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为玄甲兵事以观工坊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二百零七章 赐予是福林边拦路!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连绵不绝乃为制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陈氏第八百七十五章 杀进去!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礼成,朝立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华夏之道,方称之为民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给陈止带句话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四百七十章 他还能翻了天不成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迁第二百七十二章 是给气死的!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还就不信邪了!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败名,或出于君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四百八十三章 论法言史非一卷!第三百零三章 萧规曹随编成册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铁铸甲,搜人提拔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军敌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边谈笑亦横尸,三军可立武悼阵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门下乡,义务学堂第二十四章 尽在掌握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军的口气也太狂了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财行之道,犹胜囤于藏第四百四十二章 无此助力,陈止如何成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三百零七章 正门迎太乐第三百六十一章 谁人不知陈君,闯关且看石勒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九百八十六章 击鼓在前,鸣金在后第七百八十四章 杂炼生鍒,生熟衍钢第五百六十七章 问兵难入营,家书予诸君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单于”第四百二十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动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变第七百三十四章 上品当贵!第七百九十章 局连环,一动皆动第五百二十九章 见此见彼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请你们全家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钱粮,进则自强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几人来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味铸《师说》第一千零三十章 黑甲!第二百三十四章 圣王之道,天下大利!部分结束,还有两、三张后文第四百六十八章 《陈氏通典》之始第三百六十一章 谁人不知陈君,闯关且看石勒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诸官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陈征北师出有名第七百七十八章 劝谏反在谋中乱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议,幽州之本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聂投胡,未必坏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进军!第六百章 鲜卑讨“不臣”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动脑……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方协力,三路攻代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蕴藻几家愁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谈与仇人哀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澜者谁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已传其名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乱就一条线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尽失第四百一十八章 坞堡不藏民第五十七章 铜钱第五百零四章 洛阳来客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陈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七章 心中摇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绝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棋盘内外势皆转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三百章 洛阳京畿在眼前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东世嫡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为炉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将与宦官第一千零一十章 沦陷地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