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两士相争,或有一走

苏辽闻言,便就沉思,然后说道:“张宾此人长于谋划,更兼有对局势的了解,往往一语中的,是以辅佐石勒,令其人得以明晰局面,否则断然没有当下的这个情形。”

他能说出这些,是因为在陈止的安排下,密谍司对周遭几个势力,都进行了归纳整理,确立了几个特殊的卷宗室,里面存放着的,就是有关周边势力的具体情况。

这些情况中,不光有他们兵马的大概人数、势力构成,还包括了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背景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石勒的卷宗,苏辽本意是归纳在匈奴国之下,毕竟在名义上和对外宣传上,石勒都是号称是匈奴臣属,而匈奴国也很给面子,一个定北将军加持上去,看上去也很是那么一回事。

偏偏陈止却阻止了这种划分,而是让苏辽将石勒单独列为一系,并且判断说,那石勒早晚要正式自立,当下只是条件还不允许,羽翼不够丰满。

只不过,就连苏辽也能看出来,此时的石勒,其实已经聚集了不小的实力,否则也不会在冀州西边站稳,其中最为让人注意的,除了几个猛将之外,就是那张宾了。

“张宾此人,之所以会从羯人,也算是阴差阳错,”陈止将那情报收拾到了一边,从容说着,“其父本为中山太守,却因得罪权贵,郁郁不得志,最后投奔友人,在并州之时却又因权贵陷害,郁郁而终,恰巧匈奴南下,攻城略地,那张宾所在村镇眼看将被屠戮,于是其人主动出面,面见当时的匈奴将领,以三寸之舌说得对方停兵,却也不得不投身帐下,那将领也就是石勒了。”

苏辽便道:“刘渊在世之时,颇有气度,虽也打压他族,却也敢用人,结果刘渊一去,刘聪得权,对族内争权夺利,对外族则处处打压,石勒眼看要被闲置,这才主动外出,听说也是那张宾给出的主意,甚至让他舍了北地,不占幽州一地,转而去往冀州,这才别开生面。”

陈止跟着就道:“此人逐得信任和重视,成为了石勒的谋主,其他几个谋士、幕僚,都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连他们本族的、匈奴族的,都不例外,但是张宾也有一个不利之处,那就是他的地位,全靠石勒的信任,本身并没有什么后台。”

他这话一说,苏辽就明白过来。

想了想,这位特务头子,就道:“主公所言极是,对内而言,石勒的队伍基本都是外族,俘虏的本土兵马,都被压制在最底层,而且不得为将领,所以他孤立无援,而在外,他的名声虽响,但却不怎么好,多为贬斥之声,也不愿与他联系。”

陈止笑道:“这就是人心之妙了,石勒如今势大,其人所治之地,有不少大族、宗族与之联络,甚至为了避祸,主动投靠,但一样斥责张宾,仿佛只要骂一骂其他人,自己就是对的了,所以,现在是羯人、匈奴人,不快石勒重视他一个外人,中土宗族不喜此人行径,而其人同僚,又嫉恨张宾独得专信,而张宾自己偏偏没有实实在在的根基,这种时候,有佛家背景、能力不俗的聂道仁去了,你说会如何?”

苏辽却有些疑惑的说道:“若有佛家支持,聂道仁站稳脚跟是没问题的,而听他谈吐,虽然有能耐,但未必能记得上张宾之才,就算两人才能相近,张宾毕竟和石勒有旧情,关心亲近,也不是后来者能比得上的。”

陈止却笑道:“若是有佛家支持,难道还不够么?”

苏辽不由一愣。

陈止见火候差不多了,就道:“这事本就要和你们说的,现在先通个气,我之前拒绝僧道两边的提议,不愿意让他们大肆传播,却也不阻止,但不推崇,很多人因此颇有微词,那佛法简、聂道仁也是因此离去……”

苏辽听到这里便默不作声了,关于这个问题,他隐隐已有猜测,就等着陈止挑明了。

果然,陈止接下来就道:“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和今日这事也是有关联的,石勒为羯人,其麾下如石虎之流,更是嗜杀成性,占领了冀州西部,但底层的百姓却多有不从,连世家也多是表面迎合,背地里各有打算,这种局面下,从最近反馈过来的情报上,就能看得出来,此人按下族中凶残之举,想要怀柔,安抚地方,以此来稳固根基,但收效不大。”

苏辽点点头道:“对,否则他之前战败了江都王,就该乘胜追击了,结果反而主动后退,就是因为后方还不稳固,民心并不归顺。”

陈止笑问:“民心不归附,就要想办法得民心,若不能得,就要让民心安顺不乱,你说说,当今世上,有哪家学说,最方便行此事?”

苏辽一怔,随后叹息道:“原来如此,原来是这般!”他看了陈止一眼,露出敬佩之色,“若论安抚百姓,儒家也有其分支可行,但眼下最为知名的,恐怕就是那佛家了,按理说道门也算,但自前朝至今,因五斗米而起乱者不知凡几,恐怕是没有人敢信了。”

“以佛而定民心,自是需要高僧宣法,而佛要在中土弘扬,就要有大树依附,先前佛门来代郡,几次试探,就是想要我支持,甚至划地出人,大建佛寺,我却不许,于是他们便果断离去,先找王浚,再联四边,无非就是要看看哪一家能让他们如愿。”

苏辽便道:“那王浚岂不是更理想的选择?”

“王浚兵强马壮,治下两州,百姓不说安定,但几个大郡的郡守,都是他的人,佛家过去只能锦上添花,并无多少助力,况且佛家谋求长远,必然还奢求传承,希望靠一二菁英,得上位者垂青,从而稳固地位,是以有聂道仁这般人物,可王浚麾下可没有多少空缺,要是再花个几年上演升职记,又有许多变数,因此王浚不是他们的首选。”

说着说着,他眼中露出兴奋之色:“那石勒却颇为理想,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聂道仁挟带佛家之助,空降石勒身旁,一旦得信,必然挤占张宾空间,到时张宾诸多弊端一同爆发,或许就有了我的可乘之机!”

第五百八十九章 鲍君所遇何时变?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陈氏,后有玄甲第七百二十九章 铜板与签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争第八章 意外之讯第四百一十一章 陈止,你又算计我!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挟民而归第七百三十六章 红有主,青攀阶,聚众成金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阳文章第一第二百五十章 只对弈,不破局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过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两胡交汇?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风起第四十九章 观望间今是昨非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连第五百五十八章 驱民攻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六百四十三章 伏击于外,谋算自远而来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寿否?第三百三十章 请人者非陈止,乃太乐令尔第四十八章 此人当为友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九百四十六章 陈止出上谷,胜!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陈学两支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钱粮,进则自强第四百三十一章 口中人,实为囚第五百二十四章 说动则得其兵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对将,王见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这文章,我要摸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绝围第七百三十二章 乱而后雅,传世之根第七百二十二章 别动手!第四百五十二章 谋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祸乱之根第二百八十二章 鲜卑有文章,请诸君品鉴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龙崩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夺幽定策,缓急先后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贵皆来非我势第七百九十二章 汉制于其不过工具第五百六十一章 围三缺一,插翅难逃第四百二十九章 寻神仙方,算世家计第六百三十八章 钱不在我,以利诱之第三百二十七章 请贤与面圣第七百三十二章 乱而后雅,传世之根第八十一章 恶名养望,快马寻品第四百零八章 你们搞错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义访陈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味铸《师说》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敌而纵胡,聚尸成高冢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六十无章 再近一步,必杀你!第七百零八章 事关功业,教主指路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个散财童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六百九十四章 签筒异动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九百四十章 昔日中枢重,今日掌兵强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与幽州世家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两朝之气,天下望科举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国亡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为,而郡王可为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灾端倪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从实招来!第二百七十六章 谁人能饮头杯酒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阳急信传幽州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财行之道,犹胜囤于藏第一百零九章 此处可有客来贺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八百二十七章 隐秘兵马,半路相逢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名字好,我碰巧也写过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将求起势,有士意莫测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阴云前兆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将军府,而不知朝廷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让他占了便宜第四百九十六章 齐民之术变人心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二十四章 尽在掌握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华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马入冀,群贼退避第三百四十章 文评,可有人去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禄为士代,原来杨氏望弘农第一百六十九章 幸存者与自尽人第五十三章 家中岂能寒其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九百一十章 厄来急作揖,战讯入京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绝音,馆外知是张君来第七章 心中摇部分结束,还有两、三张后文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现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动脑……第八百七十五章 杀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