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

苏辽离去的时候,满脸都是思索之色,显然这次对话,让他对自己掌握的密谍司接下来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另一边,那留在屋里的陈止,同样也在思考着当下的局势。

不同于苏辽的雾里看花,陈止对当前局势的了解,就算不能说是举世无双,也绝对是远超常人的。

得益于十二生肖折纸的存在,陈止的目光不会被局限在代郡一隅,他不光能看到蓟县的情况,不仅仅能知道王浚兵马的分布情况,更是可以跨越空间的距离,对塞外草原的动向有着大致了解。

更主要的是,便是那朝廷的局面,也可以第一时间的掌握,让他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对当前的时代脉搏有所了解,进而尝试把握。

只不过,以代郡太守的职位,便是能知道时代浪潮的方向,暂时却无力干涉,尤其是朝廷中枢的变故,就更是如此。

“那位小皇帝的情况可不算好,先前他刚刚登基,时间不长,年龄也不大,而且最初并不是作为储君培养,权谋上没有经过锤炼,所以容易被人利用,但在这个位上的时间久了,对权力的渴求,那是自然而然会诞生的,但如此一来,新汉朝廷上的矛盾,就和历史上的西晋越来越像了,果然是因为立国根基相似的缘故么……”

在原本的历史上,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其实就是一场世家大族之间的狂欢,是权力阶层内部的争斗,以最为直接的武力形式表现出来,卷入其中的兵卒也好、百姓也罢,对于上面的人来说,都不过就是数字罢了。

但在这里面有一个人比较特殊,那便是刘备。

刘备,一个皇叔名头流传千年,但那是从结果推导前因,真正的情况却是,他才是真正那个没有根基的、白手起家之人,连皇叔身份都时常被人质疑,若不是其祖、其父,曾为官吏,官府登记造册,录入卷宗,可供查看,那刘备恐怕早就被人揭破身份,反复贬低了,毕竟这后世之人的攻讦手段,当今这些士族只能更加擅长,毁名破望,在他们看来,比直接杀了还要来的严重。

这样一个没有根基的人,想要成事就得靠帮手,而旅居江左,建立政权,更要妥协,所以新汉从一开始,就立足不稳,世家大族的地位比起历史上的西晋,也是不逞多让。

前世之时,陈止还曾经想要理清社会结构,进行一定的土地改革,而当时的环境并非没有可能——

陈止控制着一部分兵马,而北方诸强相互攻伐,彼此牵制,只要能解决了土地和人的问题,那钱财自然滚滚而来。

只不过,哪怕靠着他的策略,后来确实初见成效,但那个时候的陈止早就不在了,转增个政策自然也已走形变味。

“当下,随着朝廷收入的缩减,财政体系濒临崩溃,已经失去了用财政控制兵马的能力,而各地分封的诸侯王,反而靠着在地方上的根基,积攒了钱粮,他们之前在朝中争权夺利,还只是政治斗争,靠着权谋手段,但眼下江都王已经积累了兵马,他的目的可不是平定冀州,毕竟此王的封底在江左边上,大老远的跑到冀州来,求得就是容易聚集兵马,距离都城也不远,恐怕再发展下去,这权谋斗争就要演变成军事争夺,那中枢可就要乱了!”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一次,西晋的八王之乱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兵乱,而是权乱,但因为权柄混乱,最终造成了财政崩溃,中央无力维持一支足以平息各方的兵马,最后皇帝反而成了皮球,被各方争夺。

“这可不是什么历史的轮回,更不是命中注定,虽有气运消涨的原因在里面,但更本质的问题,其实还是在东汉的时候就把根子种下来了,眼下不过是按着种下的原因,在自然发展罢了,只是小皇帝毕竟待我不薄,却也不能坐视不理,只不过他所在的位置,我无法给他示警,因为任何消息,皇帝都是最后看到的,而一郡太守,恐怕也不足以影响朝廷决策,至少也得统领一州才可以!”

那位小皇帝刘岱,对陈止可谓照顾有加了,更是将陈止当成了知己,陈止仕途顺利,与皇帝的支持也是分不开关系的,不过皇帝这个位置,一旦朝廷有变,无论是死是活,都不会有什么好受的,陈止既然发现了历史脉络的大趋势,肯定要有所行动才是。

“如此看来,王浚此番行动,其实也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就等着他来了。”

不过,陈止当下真正要操心的,其实还是夫人待产的问题,如今这阖府上下,都在为此事忙的团团转,而消息传出去,代郡之中的大小世家也都派了人来,更是带来了贺礼,都在等待着的。

就连那位随着车队过来讨个说法的洪千,也懂得这个时候不好闹事,老老实实的在城里窝着,和一些官吏进行扯皮。

时间就这么流逝着,等到了五日之后,苏辽安排下去的探子,陆陆续续的传回来一些消息,终于让他肯定了,陈止交给自己的布防,是正确无误的!

更主要的是,王浚几个安排在暗处的兵马,已经开始有了动向,于是他立刻就把消息给陈止报去。

“这么看,这战事大概就在这月内了,很有可能在几日之后。”陈止眯起眼睛,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

苏辽就提醒道:“那是不是先将城外的麦子收拢一下,虽然还没有长成,但毕竟成形,留在外面说不定会被王浚的兵马所毁。”

陈止闻言却摇摇头,说道:“还要等一等。”

苏辽一听,就要再说,这时忽然有人来报,说是陈梓过来面见太守。

陈止一听,就露出喜色,对苏辽道:“走,我等一同去迎,他这一回来,人也算齐整了,我得了将军实衔,开府建牙,也到了册封僚佐的时候了,这样战时才能职权分明,各司其职!”

这般说着,他又感到那头上气息微微一变,知道是自身气运感应到了念头,正在酝酿册封之事。

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当可拖住他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间多有后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占利第四百五十七章 若得其成,则惠其民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梦中为学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先思回乡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君乃能人,吾当大用,咦第四百零八章 你们搞错了!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五百八十九章 鲍君所遇何时变?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掷!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学了假学问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坞堡不藏民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来客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声还不够硬!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华第四百一十六章 将军算盘难如意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战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后,数算机关之杰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里没点数?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窥将军谈,不知谋已知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酿三苏之文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压汉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个弟子吧部分结束,还有两、三张后文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靠你,有什么好处第八百二十一章 群属成第二百五十三章 对弈军争!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四百章 重游卧冰,心有招揽念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个散财童子!第八百四十七章 敌乱第八十一章 恶名养望,快马寻品第八百三十章 诬人不成,反遭碰瓷终章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闲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阴云前兆第一百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第四百九十五章 闻书窃听我只怕他不偷!第六百一十七章 军粮生气魄,密林走大军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寿否?第六百四十八章 谎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难安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气,耳聪目明第八十七章 变脸第六百零二章 运来英雄多金液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论下部在灯笼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廊抚琴者,可为我婿第四百八十八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 上第三百一十章 临到上任练琴忙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门下乡,义务学堂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三百六十九章 君乃能人,吾当大用,咦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顺势而为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 上第四十七章 打起来了第七百零八章 事关功业,教主指路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导思想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时胡作为,今日奇人举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议,幽州之本第二百零三章 空门为谁开墙上有陈言!第四十七章 打起来了第八百三十九章 轻视与失落,聂氏欲转念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海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张家了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举多得,岂不美哉?第六百一十二章 大局为重,勿使友藩惊诧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迁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四百七十二章 佛染诸评第八百七十五章 杀进去!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与毒计第三十三章 闭门家中坐,名从何处来第九百一十三章 汉殇(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谈与仇人哀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阳急信传幽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陈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无路,便去幽州吧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闲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民之术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风起第五百二十九章 见此见彼一千零五十四章 汉家疑,鲜卑惶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观氤氲青烟变第八百三十八章 执金铁,亲临沙场第一百八十五章 请问,你这边有没有……第二百五十六章 拦路驱车队,贼人为何人第一千零六十章 边城绝一首,都城龙气动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边塞镇,老农不与外乡言第九百零九章 时过境迁,相同之人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