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两王同念,尚书尴尬

杨结与陈永这两位,在得知消息的瞬间,便是脸色凝重,但因陈止早就给他们打过预防针了,倒也不是多么意外,只是盘算着要怎么在皇帝面前陈说,这时一听广汉王的话,这心里的焦急却平息下来了几分。

他们立刻就意识到,这次的事情,或许并不算最糟,至少当下朝廷两方有争夺之意,他们居中调节,便有了很多可供回旋的余地。

要知道,想要拉拢杨结、陈永的,可不止广汉王一人。

当初广汉王一家独大,权倾朝野的时候,那自然是一言九鼎,便是指鹿为马也没人敢多说一句,所以这九卿里面的人物,归属于何处,倒是不用刻意操心拉拢。

但现在就不同了,一旦有了竞争者,那便需要各自使出手段才行。

果然,甘陵王微微一笑,就发话道:“其实当务之急还是先确定事情真假,如果是假的,那就得将谎报军情的人揪出来,以儆效尤,若是真的,那王刺史贸然攻伐朝廷之土,还是他自己的牧守之地,那可实在是说不过去了,须得有个说法才行。”

这话无疑也表明了态度,只是看起来似乎不如广汉王真诚。

杨结与陈永也是觉得,这甘陵王的一番话,莫非是想要打马虎眼,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若是这样,那这两位可不能心安,他们作为九卿,是很清楚当前朝廷的困境的,如今可以说是四方烽火,似乎大汉各地的疆域都不安宁,偏偏中枢又是各方拉锯,演变下来,兵力捉襟肘见,还要四处灭火,关键这火还灭不干净。

如那江都王,自领一军,在北边灭火,结果被火给吓着了,困守一地,不敢动弹,还就把幽州给隔开了。

所以,如果幽州又生变化,朝中不要说给予支援,或者说插手干涉,能发一两文书斥责两句,就算是不错了,就这还得担心被王浚怼回来。

如今看来,甘陵王似乎与广汉王想的不同,不愿意刺激和埋怨王浚?

这个战报一传过来,几乎所有的重臣都清楚的知道,绝非什么流言,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幽州的局势,早就通过诸多渠道知晓,这一战打起来,他们心里早就有数了,谁会觉得是个假消息?

如果是假消息,未经证实,岂敢在朝会之时,敲鼓通报?

这么一想,对甘陵王的想法,也就都疑惑起来。

但没想到,跟着甘陵王就来到皇帝面前,行礼说道:“不过,这件事能够发生,足可见当下这北地的局面,实在是有些僵硬了,无非还是那位王刺史占据位置的时间太长了,而且还是一人身兼两州,这事在大汉本不多见,难免让人心存疑虑,是以多有闲言碎语,这个根源若是不除,就算今日之事证明是虚惊一场,未来却说不定要就是重演……”

听到这里,莫说杨结与陈永一愣,就连其他人,连同广汉王都露出意外之色,他们如何听不出这话中的含义?

难道都这时候了,甘陵王还想着刺激王浚?想要在名头上做文章?

果然,跟着就听甘陵王不负众望的说道:“所以臣觉得,王刺史的担子太重,或许也是流言常起的原因之一,不如让他挪挪位置,臣听闻之前朝中曾有议论,说是那位代郡太守可堪重任,不少朝臣都曾建议,让他接掌幽州之职,如今陈太守又有征北将军之衔,若是接掌幽州,也是顺利成章的。”

此言将沉浸在惊讶情绪中的皇帝惊醒过来。

皇帝刘岱在看到消息之后,心神可以说是最为震撼的,不同于他的那些臣子,这位皇帝对陈止的印象,始终停留在有才干的名士之上,觉得陈止文章写得好,也有能力,但现在这个臣子,忽然就和边疆的封疆大吏牵扯在了一起,还是战事!

想着想着,这年轻的皇帝问道:“朕记得,这几个月前,陈卿就曾与胡人交战,还大获全胜,朝廷本来还觉得有问题,特地派了人过去探查,结果发现果然是瞒报了,但却不是往多了报,而是往少了报,可有此事?”

“正是如此,”五兵尚书赵杞出列点头,“当时御史台派了人去,尚书台也有人在旁边监督,盖因边疆虚报战功之事太过频繁,但多少还有个底线,不会一口气禀报太多,但征北将军当时上报的人数,满朝上下,皆有疑惑,是以才会派遣过去,事后证明并非多报,却也有人说此举,还是有欺瞒朝廷的嫌疑,得严惩一番。”

“这事朕也记得。”皇帝刘岱点点头,跟着又摇摇头,“当时我就说,陈卿是知兵之人,岂能惩戒,不过也有几位老臣说不管多少,都是欺瞒,为此吵了好一阵子,因此推举陈止为幽州刺史的事,也因此不了了之了,我记得这事是张尚书提及的吧?”

“这……”张应不由尴尬起来,当时他确实暗中推动过此事,但当然不是想让陈止占个便宜,而是想要因此激化他和王浚的矛盾,逼迫两家越发仇视,难以和解,如今看来,虽然没有真正施行,但还是影响深远,这不已经打上了吗?

所以,以张应之心而言,自己对此事是乐观其成的,只不过两位郡王都有借此拉拢之意,他总不好直接唱反调,只能低调,反正在他想来,王浚出手,陈止断然无法抵御,自己只要安心等待,想要的结果。

但皇帝的一句话,却让他不能沉默了。

既然不能沉默,那就表态吧。

“此事,我觉得还是有要好生考虑一番,斟酌过后,才好做出决断,”张应不卑不亢,语气从容,“毕竟这事真假难辨,万一有个什么出入,就要有损朝廷威严。”

这话,让众臣都是微微点头。

什么叫真假难辨?是分不出幽州开打是真是假?

非也,都知道是要打的,所以关键其实是下一句——

你若是给了陈止那边一个名头,结果他一败涂地,幽州被王浚彻底掌握,那这个朝廷之令,除了恶化两边关系,恶心王浚一下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朝廷的威严折损。

但这句话,无疑也表明了,张应和杨结、陈永,并非一路,也无心招揽。

刘岱听了,眉头一皱,正要再说。

这时,那莫安节又听了一小黄门之言,结果一本奏折走了过来。

“启禀皇上,江都王有本上奏。”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一百零四章 又来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指慕容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被逼得报团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处觅?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占利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尽被擒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袭不成反被袭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知而无法,防而无用第一章 新汉第四百三十四章 访吴阶,有谋划第七百五十三章 坏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五百九十章 走与撤与溃,土崩瓦解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属与有荣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悔之,因不知其盛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们先动的手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贼第八百九十二章 惊骇之闻!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强势面前,何来心机?第五百五十二章 两胡交汇?第三百五十六章 遗世独立,非我可言第九百六十九章 谈完一个又一个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恐怖!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七百四十六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瞒之志?第二百章 文魁出,则显于杏坛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与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刚知晋阳落,又闻刘粲囚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则民护其名第六百九十四章 签筒异动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陈者富贵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难为事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谁家善,黑白散尽凶匕见!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于蜀,南北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世事变幻皆从权第三百零六章 不要沮丧,从长计议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灾与隐患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气盈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变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败名,或出于君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结一桩第六百五十二章 陈家势涨诸家退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六百三十六章 胜讯佐刀落人头!第八百三十章 诬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五十一章 我优势很大!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方协力,三路攻代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军敌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们汉人太多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龙崩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乱就一条线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敌而纵胡,聚尸成高冢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拢之时!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儿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尽失第四百七十二章 佛染诸评第九百五十二章 惧而乱言,耳鸣至今第一百七十章 大将军纵论南北第一千二百章 至圣言、管子语,断龙之术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见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稳,越要言兵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帐内书信,帐外炮响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视,江左走马观花第六百六十四章 鲜卑都觉得你胡说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师道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视,江左走马观花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说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第五百零一章 陈止的三重身份第四百七十八章 译二十经,惊闻评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梦谁先觉,春秋四季枕第六百零四章 不问兵马问炼丹?第九百三十八章 来助你一臂之力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难尽啊!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归?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会上当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九百零九章 时过境迁,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九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谋,城中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