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汉殇(上)

“这……按江都王所言,此次战乱,却是陈卿的原因才起,这可就难办了。”

因为被特地标注了,是与幽州战局有关的奏疏,因而江都王的这份奏疏被直接拿到了刘岱的面前,翻过之后,其中内容顿时分明起来,乃是一封告状信。

这信中状告的,自然便是陈止了。

这封信,乃是在卢志北上之前书写,当时卢志前往幽州,目标乃是王浚,可不是陈止,这边人一走,那边江都王的书信便已写好,直接朝着洛阳送来。

这奏章上的内容,便是结合了江都王当时了解的情况,包括了王浚起兵,三路攻代,双方似乎是在代郡与范阳郡的交界处已经爆发了一次战役,在江都王想来,自是幽州占据优势,便直接写在上面。

他这番奏疏,除了是泄愤过去在佛评上吃的亏外,也有跟王浚卖个情面的意思,所以里面的内容呈现出来的,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偏袒了。

如此情景,登时就让刚才还有心拉拢陈永、杨结的两名郡王皱起眉头,感到颇为棘手。

要知道,他们拉拢杨、陈,是为了政“治考量,无论是争夺权势、还是巩固权力,有两个九卿级别的人物投靠,都可以说是巨大助力了,但和两人比起来,江都王同样也不可小视,因为这是当下几位直接执掌兵权的宗室之一。

别看他江都王在冀州可以说是怂如狗,但手上的兵却是实打实的,而且为数不少,更有一个稳固的后勤基地,距离京城也不远,在京城的人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援力量。

要知道,当初这位郡王之所以出走洛阳,就是存着要再次回来的心思,积蓄力量,然后剑指洛阳。

虽说他到了冀州东部之后,经过一番折腾,原本提出建议的人都被折腾走了,却又搭建了新的班底,之所以现在这么怂,一味采取守势,其实也是怕和石勒拼杀起来,最后人马都拼没了,丧失了未来争夺洛阳的机会。

归根到底,他江都王的本意,都不是平定冀州,而是借此孵化力量,也正因如此,尽管石勒慢慢做大,但除了已经站稳脚跟的祖逖之外,江都王总是会阻止其他人被派到冀州。

如今,他的意见传达过来,不管是出于拉拢目的,还是不想交恶的想法,两位郡王都要着重考虑。

这些,杨结和陈永也都很清楚,二人刚才还觉得局势可控,不打算出声,毕竟要避嫌,况且他们是知道陈止是有准备的,未必会一败涂地,若是最后支持下来了,而朝廷又通过了提议,真给了一个幽州刺史的名头,那未来征北将军加上幽州刺史,两个身份结合起来,并非不能稳扎稳打,和王浚争夺幽州霸权!

而且,这在两人看来,乃是十拿九稳的事了,毕竟当下的政局起伏,根源就是两个郡王争权,如果两人同时认可了一件事,那还能有变?

结果,事实证明,还真有可能有变。

但眼看着江都王的一封奏疏,怕是要将之前的情形全部葬送,杨结和陈永终于站不住了,对视一眼,便要开口说两句话。

可就在此时,张应却前先一步说道:“江都王的这封奏章,倒是证明了之前的那封军情战报,并非虚假,如此一来,那当务之急就是先平息了这事,至于到底开展的责任在谁人身上,还是等战后再谈论吧,相比之下,那授予陈将军幽州刺史的提议,就有些太过急躁了,况且陈将军真正出仕还不到三年时间,外面不少人说他平步青云,如今已是一方郡守,更有征北将军的头衔,军政皆出其手,如果再为刺史,那这升迁速度,也着实是骇人听闻。”

此言一出,便是对这奏章内容心存疑虑的皇帝,都不由下意识的点头。

刘岱是有心偏袒陈止的,毕竟他和江都王的关系其实很远,也没有怎么接触过,更亲近陈止,只是毕竟是宗室奏疏,不得不有所表示,听了张应的话,觉得不偏不倚,乃是老成持重之言,就有心按着这个说法先处理了,实在不行,就把陈止召回来——

皇帝到底也知道一些兵事,知道州与郡战,那郡能胜的几率太小了,还是念着称职的好,想要帮一把手。

但杨结与陈永却是心头一震,马上就闻出了这话中的祸心,看向张应的目光都阴沉起来。

要知道,这话听着中肯,但结合前面的局面来看,分明就是大大的偏袒,因为按着两位郡王的定调,此次战端的责任在王浚,不管他最后是胜是败,这个锅都要背,而相对的,哪怕是最坏的情况下,陈止也能从容回来,不用承担责任,继续在仕途上前进,只是有些曲折罢了。

但现在张应这么一搞,等于说要等战果出来再说。

战果会是什么样,这群人心里能没点数么?

就算再看好陈止,那客观差异依旧存在,觉得最好的局面,也不过是平手之局,陈止勉强维持代郡。

好嘛,他这边勉强位置,你张应转头来一句,根据江都王提供的线报,你征北将军乃是引起战乱的罪魁祸首,怕是直接就被打压下去了。

更不要说,后面那句升迁太快,这是要直接绝了陈止快步上位的路啊!

如今世家子弟,高品之人,有几个是小步而行的,哪个不是升迁过快?这话也就忽悠忽悠皇帝,换成世家官僚,谁个会信?

眼看着皇帝就要上套,杨结坐不住了,他走上前一步,说道:“皇上,以常理而看,陈止不过一郡之首,虽有征北将军之名,但得之时间不长,岂是两州刺史之敌?何况,王司马身兼多职,实力雄厚,我觉得陈止只要头脑清晰,断然不会挑衅上司,朝廷过问此事,必须得先明清正反黑白,才好秉公而行,不如派人过去探查,并且警告双方,勒令双方休兵,各自陈述,再做定夺,又可以平息战乱,若是哪边不愿,那就是违逆上意,谁是谁非更是清楚了。”

第二百零四章 忆陈施主之言,明白墙上之语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评第四百四十章 牵军入局是何意第二百零九章 岂非有如杀鸡第二百三十七章 虚张声势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七百九十章 局连环,一动皆动第五百四十三章 当与陈亲善第八百六十五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个弟子吧第九百四十九章 惊于幽州陈,进退乃失措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够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乡与仙翁第二百零二章 前后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赞大师而得其能第七百一十六章 灯笼上的百家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陈改运第九百六十五章 单于衰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四十九章 观望间今是昨非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县,再活捉陈止!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将乱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帐内书信,帐外炮响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隐忧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气盈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谋划者,各怀鬼胎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丈夫生当如此!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报来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还能这么投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两朝之气,天下望科举第一百二十六章 速速退去,莫污赤子!第三章 一支道家签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占利第七百九十四章 钱粮!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变第三百三十八章 尔如行在崖边,我则如履平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正人道,顺天时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贼尚且不敢攻幽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戏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九百一十四章 汉殇(中)权争哪顾国第三百二十七章 请贤与面圣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来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书生宣,粗汉亦可谈大势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实在是高!第五百二十三章 观商而知动向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实在是高!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仆河边送主,孔徒鲁城曰憾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倾轧,内盟外敌第二百八十三章 请长者赐名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陈改运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陈学两支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六百七十一章 敌从何处来?冀州有军情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验气第七十四章 此乃陈止所……赠第九十无章 品第四十八章 此人当为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请单于往蓟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灾与隐患第八百二十七章 隐秘兵马,半路相逢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几日,外已变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权在手,一言驱士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与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亲喊你回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对,我就是要抓你第一百九十章 你还不认罪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仕为官,非为这般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东世嫡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为,而郡王可为第六百八十九章 阵里杀人拂衣去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进军!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评日第三百七十章 诸卿,跑题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时机将至!第六百六十四章 鲜卑都觉得你胡说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顺势而为第五百七十八章 矿显而测,立世之基九百三十二章 阵前论礼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会开不了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方协力,三路攻代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结局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变第四百一十二章 祸从口出急从书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计连环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百二十一章 华夏绝嗣,七年又三天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动世家?第一千章 节操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