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后之策

“代郡得闻消息捷报,举城欢腾,各大世家都派人到府上称贺。”

陈梓带来了代郡、主要是代县的消息。

“这些人恐怕也很意外,”陈止却笑了起来,“毕竟很多人暗地里都打算与幽州军联系,以保身家性命,同时也让家中钱财不至于毁于战火。”

陈梓点头道:“这些人朝秦暮楚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只是我没想到,先前兄长让出了那么多的利益,他们却还是有异心。”

“很正常,世家首先是有家,随后才会想起他,况且王浚其实并非叛逆,虽然割据幽州,但到底也是朝廷之人,与之输诚,在世家看来并无不妥,况且关系到家族传承与钱财,自是要有计算,而且他们也未必就是要背叛,多数大概是想着两边下注。”

陈止说到这里,忽然笑道;“我这可不是为他们开脱,既然这些人不老实,总要吃点苦头的,听说杨宋将那当城县通敌的宗族,尽数搜刮殆尽了,就把这个消息在代县传扬一下,他们那些与外的书信也留着,不要公布,也不要损毁,收起来做个底子,以后若是有人再有动静,就拿出来效仿当城宗族。”

陈梓点点头,将此事记在心里,又提起一事:“稳婆已经找好,夫人生产或许便在最近,兄长可打算归去?”

陈止便道:“这也是我最近加快进军的原因,待这蓟县拿下,便可安定下来,归代而侍。”

陈梓犹豫了一下,问道:“那平州……”

“段部与宇文部逃亡平州,自是不能放过,不过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陈止自是知道陈梓心中所想,“吞幽而望平,此乃正常之思,如今冀州战乱,而且靠近中枢,可以拓展势力,但不宜纳入麾下,因而平州便是理想之处了,但当下咱们人手不够啊,不说兵力难以分散驻扎,就说这处理政务的人,也是大大不足,原本经过几次筛选,代县那边是有人才盈余了,但如今占了幽州,这些人要分散到整个幽州的郡县,必然捉襟见肘,哪里还能再顾及平州?”

陈止明显是对平州有关一番了解的,说完自家情况,又谈起平州局面:“平州为王浚平定,但所谓平定,更像是羁縻,那里本就诸族杂居,有诸多部族,再设郡县,犬牙交错,实乃混乱之地,朝廷派去的官员,皆入泥潭,而且时有叛乱,是以不久前,王浚才平定一番,其实说是朝廷建制之处,但更有化外之意,若要进兵,需以雷霆之势扫平,否则便该留着,让他们相互消耗,盖因此地得之,南可入三韩,北与东则平高句丽等族,实乃四战之地,不可轻涉,眼下还是将心思,都放在幽州为好。”

陈梓听闻,也是点头。

此时的幽州,比起前段时间的沸腾,局势已经逐渐平息下来。

原本的沸腾,源于大军开拔与两军交战。

幽州刺史王浚,起三路大军,攻伐代郡,于是整个幽州都因此而忙碌起来,并且慢慢步入到一个凝重的气氛里面。

伴随着幽州的变化,南北两边的周边势力也有所行动,打算在还幽州这锅开水,沸腾到顶点的时候有所行动。

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锅开水眼看着就要开了,结果忽然之间就安静下去了,就像是有人往里面扔了一块大冰块,将那滚烫沸水直接镇压下去,带来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气息。

因为陈止出人意料的排兵布阵,导致三路大军之中,最为重要的南路直接崩溃,连坐镇南路的王浚,都沦为阶下囚。

随后,陈止在短短时间内,就将范阳郡平息下来,紧接着又将中路大军安抚下来,正当所有人都以为陈止会前往招降王昌,彻底化解大军攻势的时候,他却突然出现在燕国蓟县的城墙之外。

蓟县作为王浚的大本营,其位置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了,在其周围,未来更是起了诸多大城,为原本历史史昂几个朝代的中枢所在。

此时的幽州,固然地处边疆,在中原腹地的人来看,乃是苦寒贫瘠之地,但因商贸往来,这幽州也有地方可以称之为繁华,尤其是蓟县所在。

蓟县之地,往东可以抵海,往西则联通幽州,往北乃是草原部族,往东北则有诸多渔猎部族,往南则可达中原腹地,实乃天下要害之地。

即便如今冀州生乱,往南的陆路断绝,但海陆依旧畅通,是以蓟县繁华不减,只不过因为调兵的关系,原本在城外驻扎的兵马减少了许多,更因为王浚被擒的消息,城中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争夺主导权。

所以当陈止抵达之际,居然没有第一时间被人阻挡,而早有准备、更是对城中局面了如指掌的陈止,则第一时间伏击了城外仅存的驻扎兵马,彻底解除了这座城池的防卫,随后便就围城,让人送去了劝降书信。

这边陈止与陈梓远远地观望城池,那边佟海匆匆赶来。

“城中的几个家族,已经表态了,愿意迎主公入城,只是王浚的亲族却不甘心,那位大司马、大将军毕竟在幽州经营多年,势力深入方方面面,根深蒂固,王家之人出面,还是能控制住城中的主要局面的,他们现在正动员人手准备抵抗,不过在城中的几位守将,已经与咱们联系了,说是愿意打开城门。”佟海带来的消息,正是他最近的成果。

此番大战,陈止一方众人各司其职,而佟海奔波往来,主要就是负责战区情报,此时便将蓟县城中的大致情况,跟陈止说了一遍。

陈止便点点头,笑道:“果然,放任蓟县发酵一阵子,是有用的,那王浚固然在此处威望很高,但其实没有什么援军,草原上的几大部族之中,有两部投靠此人,这次交战,这两个部族已经出人出兵,是直接参与者,而余下两个部族,一个是刚刚有过仇怨的慕容部,一个则是态度暧昧,喜欢骑墙观望的拓跋部,王浚被擒,找不到援军不说,其内部被威望镇压下去的山头难免爆发,塑造出如今效果,不过……”

陈止说着,语气慢慢转寒:“也不能太过放纵,若是明日还不愿开城门,则我那准备多日的利器,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无礼今亲访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边谈笑亦横尸,三军可立武悼阵第八百九十七章 衣锦还乡,亦是名士所求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则壮士断腕第四十三章 请尊者评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一千零八章 论天下第三百九十张八章 洛阳布局,名望三签第四百九十五章 闻书窃听我只怕他不偷!第四百三十九章 约定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动啊!第七百二十九章 铜板与签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军动兵临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动,南已呈乱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见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农纳匠,减税分地第三章 拳打异乡客,耳闻燕祖陵第四百零一章 南北名士聚一堂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五十八章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谈笑间,敌首已擒第四百八十八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 上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动脑……第六十九章 陈某为你写上一篇!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边塞镇,老农不与外乡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当时我就料到了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连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单于”第七百九十四章 钱粮!第九百七十二章 陈氏镇幽,吾族危矣第八百零九章 贵人改制,应者转运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乡与仙翁第九百六十九章 谈完一个又一个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名字好,我碰巧也写过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杰第二百零四章 忆陈施主之言,明白墙上之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两王有谋第七百一十八章 窥机出头未如愿,僧言灯火道笑驳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窥将军谈,不知谋已知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观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隐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输,还敢言勇第四百七十九章 只有一错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怂之,自缚其将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敌而纵胡,聚尸成高冢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后一段城墙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八百九十九章 争睹而生敬畏第八百三十章 诬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陈氏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帐内书信,帐外炮响第二十四章 尽在掌握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祸乱之根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书省就不错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七百一十章 开门就言运第四百八十二章 赞陈追问续何在第八百六十五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龙崩第六十九章 陈某为你写上一篇!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请你们全家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遗脉第八百三十八章 执金铁,亲临沙场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寻皇送圣,违则灭其国!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九百零三章 直接抓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钓鱼执法,一网打尽!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动世家?第八百六十五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六章 峰回路转为哪般第六十一章 世兄之才,今日方知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挟民而归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为鲜卑,亦长叹惋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梦谁先觉,春秋四季枕第三百六十章 文评之盛哉第三百一十章 临到上任练琴忙第三十九章 礼尚往来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观盛衰,一州知胜败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长是何等人物?第五百零八章 这从何算起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廊抚琴者,可为我婿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第三章 拳打异乡客,耳闻燕祖陵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势,斗而不破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动,南已呈乱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当为郡守,敌入尚书台第九百七十章 为何要占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离得远,传得慢,错的多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幽州动,泥塑立第九百零五章 晴天霹雳!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来太守不体恤兵力第五百四十一章 厌则整编不顾阀,心腹归来又两人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正人道,顺天时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压陈,愤而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