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下马威

大厨房管事克扣公中吃用,中饱私囊,辜负主家信任——转卖!

绣房管事言语不敬、顶撞主母——降为绣娘!

只用两天时间,各管都换成了陈湘娟的陪房,大管家换成了陈湘如给她的陈长寿,人称陈大管事。

陈湘娟听从陈湘如的主意,又把小桠、闵应雪配了人,让闵应雪掌管绣房,至于小桠还留在她身边当差服侍,又让闵大娘与吴奶娘一同做她身边的管事婆子,不同的是,闵大娘管大厨房,吴奶娘则主要掌管陈湘娟屋里的大小事。

这一回,陈湘娟重用陈大筹和闵家人,有的安排去瞧店铺,她准备在苏州城开始做新的生意,但江宁那边,先将生意的不好的铺子卖出去,留下赚钱的。

马庭妻道:“婆母,瞧这样子,她们是动真格的了。”

“这家不好管,我倒要瞧瞧,即便她有丰厚的嫁妆,又坚持得了多久?”

马夫人是没法坚持了,就连她自个儿的首饰都变卖了度日。

外头可有几万两银子的债务,现在那些债主听闻陈家二小姐当了马府的内宅做主人,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要寻上门来。

以前,她可是说了多少话,抹了多少泪,这才把债主们劝回去,这回她倒要瞧瞧,他们又有何法子挡住债主。

就算陈湘娟的嫁妆够多,换成谁拿自己的嫁妆贴补也是不乐意的。

小桠一袭年轻妇人装扮,头戴银槐花钗,不是一小朵槐花,而是一簇,约有酒蛊大小,银片薄如蝉翼,颤颤微微很是动人,身上穿着茧绸紫褂子,下身是条浅紫色的石榴裙这等打扮,便是马府的侍妾姨娘也没这等光鲜了,脸上还抹了恰到好处的胭脂,人本就年轻,更显清秀美丽。

她进了迎春院,欠身禀道:“小的是青花堂大\奶奶屋里的小桠,请二奶奶去青花堂议事。”

青花堂,是陈湘娟夫妇住的小院,这院子不大,听说旁处,两个侍妾姨娘带着自己的儿女挤一院,很是拥挤。

谁让马大人妻妾众多,连儿女也是一大群。

马庭妻小心翼翼地道:“不知大\奶奶要议什么?”

“商议马家新的后宅规矩,二\奶奶若是不去,回头领不着月例等东西,可别怪小的没提醒。”

小桠因着升了位,又到了马府,一看这马家的人还真不少,想着自己是陈湘娟身边的,连看人的眼光都有些变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陈湘娟扫过众人,微眯了一下眼睛,问马家一个还算本分的婆子道:“人都来齐了?各房的主事、各院的姨娘……”

婆子看了一下,道:“都来齐了。”

陈湘娟扬了扬头,“现在开始,我要说一下马家后宅的新规矩。迎春院乃是大老爷、大太太的屋子,大太太已经不是马府的当家主母了,现在打理内宅的是我与闹春院的小太太,小太太掌管大厨房、花木房、杂库房,而我打理大库房、账房、绣房。

从明日开始,大老爷的几房姨娘每月领例一两五钱,未满十三岁的爷、小姐一律领一两银子的月例。”

有人议论了起来,来的除了各房的新管事,便是侍妾姨娘们。

最得宠的七姨娘大声道:“大奶奶,我们几个以前都是领二两银子的月例。”

“改成一两五钱的月例,你是嫌少吗?若是嫌少,你自个跟大老爷讨去,这马府是什么情况,你们比谁都清楚。我和大爷愿意养活你们这些吃闲饭的,你们一个个不知感激,就会添乱。

我大\奶奶可以禀报大老爷,就说七姨娘想攀高枝,那我便成全了她,叫了人牙来,另行高价转买就是。”

七姨娘本想争取,没想陈湘娟张狂得连句好话都没有,直接就说要把她给转买了。

她可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要照顾,她才不要离开这里。

“姨娘屋里的大丫头,月领六百纹银子,粗使丫头、跑腿小厮一律降为四百纹银子。姨娘、庶弟、庶妹们,多是几人住一处院子,每个姨娘只能有一名服侍下人,庶弟们只能留一个服侍书僮兼小厮,庶妹们每人只配一名服侍丫头,每院另配两个粗使丫头、一个跑腿小厮。庶弟、庶妹的服侍下人月领六百纹。

记住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若是下人犯错,扣其主子一半月例,严重者,扣主子一月甚至半年月例;另,相对的,要是主子犯错,也扣服侍之人的月例。

从今儿开始,每院会另配一个管事婆子,管事婆子的任务是每日按时把定例饭食领回各院,再安排各院打扫、诸事。管事婆子领每月一两银子的月例,若是院中的粗使丫头、跑腿小厮犯过,便罚其月例。

马府的情况,各位早有耳闻,这次各房核查账簿,都有些什么,大家心下也都清楚。

我答应大家,待以后日子好过起来,会给大家增加月例,对于一些表现好、尽忠职守的下人,我也会另有奖赏。

从即日起,大厨房每日晨食两样羹粥,三样小菜,备有包子、馒头,再一人配一个鸡蛋;午食是二荤三素再一样汤,备有米饭;晚食是一荤两素一样汤和米饭。要是有人不想在大厨房处,请你自行掏银子在各院小厨房里吃。”

马庭妻看着四下,轻声道:“大嫂,你说了姨娘、庶弟、庶妹们的月例,那我们的呢?”

“你们的?”陈湘娟含着笑。

邓氏却先开口了,“二\奶奶怎说这话,如今是我们在供养全府上下,二\奶奶也是嫡媳奶奶,是不是也该学学大\奶奶,拿自己的嫁妆银子出来养家?”

其间一个穿茧绸的十三四岁小姑娘走出来,愤然道:“大嫂既可以给他们发月例,为什么不给我们发?昔日母亲与二嫂也曾养过家……那时可是给大……小娘也发过月例的。”

邓氏这会子只作没听见,用手捋着头发,又摸了一下头那支红瑚的发钗。

她现在虽是平妻,打扮比马夫人还要富贵三分。

马夫人贴多少东西在养家上,她们不过是新回来的,就敢说这样的话。

“为什么?”陈湘娟反问着,“二\奶奶也有嫁妆,照着规矩她住在马府、吃在马府,这是不是该交一份供奉银子?”

二爷娶妻纳妾,那是他的事,没道理让她这个做大嫂的给他养妾?

哪怕是几两银子的月例,对于嫡次女的五小姐来说,那可都是一笔进项,她都已经很久没添置新裳,很久没上街了,就连去参加赏花宴都不敢去,就怕被别人给比下去。

陈湘娟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与大爷成亲,是我婆母与翁爹张罗的婚事。”

马夫人说过不会打理他们的婚事,最终也真没管。她这话的意思再是明显不过:我不会管给你们银子花,你们自己想法子。

陈湘娟又道:“听江南的百姓们议论,你大姐因为欠了孙家八千两银子就做了填房,五小姐,该好好学学《女德》。”

这是在提醒,也是在要胁五小姐,别以为你是嫡女,弄个不好,就与你那大姐一样,也是个出嫁后被人欺负的主。

五小姐一脸俏脸涨得通红,过往仗着她的出身,没少欺负其他的庶出兄弟和妹妹,这会儿他们都在用讥笑的眼睛看着她。

她咬了咬唇,垂首紧握着拳头:“母亲与二嫂是有嫁妆上的田庄生活,可我……总不能没个月例。”

这传出去,她还要不要颜面。

陈湘娟道:“有啊,你的月例找大太太与二奶奶要,迎春院那边我可不会管的,大太太是嫁妆丰厚的,也不屑来抢我这个做儿媳妇的,再说了,我也有自己的嫡亲婆母要孝敬,二奶奶也自会孝敬她的嫡亲婆母,哪需要我多此一举。”

马庭妻气得不轻,“这么说,大嫂是不打算管我们了?”

“我有说过不管吗?要我管可以,你们得向公中交一份银钱,不交供奉,我拿什么养活府中上下。你们是有收益进项的,与姨娘、庶弟、庶妹们能一样吗?

你们不能给他们更好的,我给,我替他们娶体面妻子,寻风光婆家,但前提是,她们必须得给我安安分分、守规守矩的,姨娘们都有本事的人,我愿意出钱与他们一起做生意赚银子,也给他们替各自儿女赚聘礼、嫁妆的机会。

至于二奶奶和大太太那边的人,需要我帮忙吗?”

听听这话,摆明了就是告诉府中上下所有人,谁要是与她一条心,这好处自然不能少,还给做生意赚银子的机会,要是与她为难,对不起,她绝对不会管那人的死活,也休想花她一两银子。

一时间,屋子里所有的人都有些神色激动,果然有钱就是好,马庆娶了个嫁妆丰厚的陈湘娟,一跃就飞上枝头了,好事一桩接一桩,而今还成了嫡长子。

陈湘娟冷哼一声:“对于庶弟们,丑话我可得说得前头,成家了,你们就得自己学会赚钱营生,没成家的,只要有赚钱的本事,我也会帮衬一把,谁要是想做吃闲饭的,就得给我老老实实的。”R1152

第43章 伤痕背后的真相第362章 番外-后记(上)第37章 撞破妹妹私情第365章 番外-陈相富(上)第32章 二见第318章 虐\待第221章 他是战神第157章 禁忌第28章 意外的收获第61章 畅销货第356章 告官拿人第167章 流言第173章 丢瓜捡豆第303章 喜脉第93章 下庄第349章 欲逼宫第141章 好男不和女斗第69章 小惩大戒第139章 夺良缘第153章 伤重第173章 丢瓜捡豆第206章 教弟第61章 畅销货第23章 幼稚的建议第132章 退路第7章 团结一心第339章 巴结第224章 姐妹乐第306章 双胎第115章 沉塘第117章 嘉赏第115章 沉塘第162章 绘像第363章 番外-后记(中)第290章 抵达慕容府第289章 启程第306章 双胎第122章 怒斥第59章 退货风波第146章 痴心不改第194章 真心求娶第308章 捷报第18章 整不死你第25章 难关第31章 兴隆第339章 巴结第357章 湘妮的用心第38章 可识人心第148章 贴心话第356章 告官拿人第25章 难关第2章 外荣内苦第48章 送谢礼第204章 问计划第120章 回信第196章 悲愤第272章 美人换丑女第320章 交易第53章 归还银钱第372章 番外-陈湘娟(2)第93章 下庄第368章 番外-陈家事(上)第144章 分心第148章 贴心话第267章 通房第119章 解禁足令第315章 伪造第93章 下庄第144章 分心第149章 劝妹第160章 举荐第65章 有钱大家赚第85章 再次相约第340章 厚赏第106章 有心事第258章 雪夜探亲第32章 二见第193章 高调下聘第131章 不同第47章 信物第156章 夜窥第44章 姐妹拌嘴第362章 番外-后记(上)第140章 出让夫婿第334章 谣言自破第245章 仁义第126章 美人商机第356章 告官拿人第297章 久别夫妻第355章 失望第97章 群情激愤第189章 煮梅赏景第109章 居心叵测第252章 给机会第179章 责问第309章 阴谋第247章 丢嫁妆第324章 劝阻第342章 作死第328章 再讹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