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新境

二入历年,世界局势突然平静了下 …一

随着《伦敦条约》全部饰约国在历年 月引日前正式签署“第三阶段削减方案与监督规戈”全面销毁核武器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工作正式展开,世界局势得到极大缓解,就连一向鼓吹战争的几家美欧新闻媒体也相继表示。能够顺利实施第三阶段削减工作,将成为人类和平的头等大事。

当蔡。没人敢忽视和平表象下的暗流。

历年 月,日,裴承毅就拿到了由袁晨皓提交的战争计划书。

因为离全体代表大会春节休会还有旧来天,所以裴承毅没有急着找蔺慕勋,而是在详细阅读了这份不算详尽的战争计划之后,在 月引日找到了颜靖宇,向国家元首汇报了相关工作。天之后的,月出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九,裴承毅才给蔺慕勋打了电话,邀请军事委员会主席到副元首官邸商量要事。

从时间安排上就看得出来。裴承毅没有打算给蔺慕勋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然,对于军事委员会的主席,裴承毅还是得客气一点,所以让东方闻去安排了一顿还算丰盛的便饭。

与颜靖宇不同,裴承毅不喜欢搞花样。这也算得上是避嫌吧。

像往常一样,蔺慕勋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在名点历分。也就是刚好提前分钟到达雷元首官邸。

两人相见,只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在想什么。

裴承毅的想法自然不用多说。按照约定,他将以介绍战争计划的方式。让蔺慕勋进入共和国的决策圈,从此确定蔺慕勋的政治地位。因为受保密条例限制,加上在元首府的烧烤晚宴上早已商定,所以裴承毅不会提供完善的战争计划 ”也不会让蔺慕勋带着任何文件离开副元首官邸。

对蔺慕勋来说,一份战争计划显然无法满足他的胃口。

事实上,一个多月前,颜靖宇在烧烤晚宴上提出将战争推迟几年,要求军事委员会给予全面支持的时候,蔺慕勋就对时局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在他看来,真正希望推迟战争的不是颜靖宇,而是裴承毅。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国家领导人,颜靖宇至今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功绩,急需通过一场战争来名留青史。可以说。对颜靖宇这种纯真的政治家来说,因为不存在其他生活问题,比如从来不会缺钱用、走到哪里都有崇高地位、身边总是有一大帮人,所以其最大的野心,实际上就是名留青史,成为万事敬仰的领袖。在这一点上,纪估国、赵润东与王元庆都做得非常出色,就连顾卫民都留下了惠及千万共和国公民的“青山绿水”而颜靖宇执政7年。除了炒冷饭之外,没有任何可以让人记住的功绩,不能不说是个大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颜靖宇肯定希望像当年的王元庆那样,率领共和国取得一次大胜。

问题是,条件与时局都不成熟。

换个角度看,站在裴承毅的立场上,自然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虽然按照共和国现行政治制度,加上颜靖宇正在大力推行的第二次政治改革,到曰年的时候,裴承毅不一定能够成为国家元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两年多之后,只要裴承毅愿意,几乎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很多人看来,裴承毅不缺战功。甚至可以说,除了开国元勋之外,裴承毅是共和国历史上立下战功最多的领导人。辅佐3个国家元首,指挥共和国军队打赢了砌大规模局部战争。

问题是,在下一场战争中。共和国需要一位像裴承毅这种富有军事经验的国家领导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颜靖字不顾个人得失,在目年与裴承毅搭档参选的根本原因。

能够成为国家副元首,足以证明裴承毅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领导人。

如此一来,在国家有需要的情况下,他弃定不会避让与推辞,会像在战场上那样,挑起最沉重的负担。

从这个角度出发,裴承毅有足够的理由说服颜靖宇。

当然,蔺慕勋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推迟战争的原因。

前面已经说过,作为三坚集团前任董事长,也是自蔺彦博之后的第二位董事长,蔺慕勋对共和国军事工业体系的了解程度甚至在裴承毅之上,由此,他对共和国国防办量建设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可以说,让裴承毅决定延迟引发战争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准备远未到位。

虽然从汹年开始,共和国就加大了国防建设投入。甚至一度将国防建设当成头号大事来做,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特别是在法制较为健全的情况下,除非国家进入战争状态,不然中央政府不可能为所欲为。别看这几年间,国防开支年年攀升,军费在中央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可是真正用来采购武器的汽小;,增长最快的是军人福利与基础军事设施建叫,在共和国的国防开支中,大约溉变着花样回到了社会上,如果算上用于军事科研的费用,那么国防开支中的岛都用在了与军事采购无关的方面,只有大约硼用来采购新式武器装备。当然。这个比例并不低,只是比起美国高达慨的采购费用来说,就算不了什么了。

当然,这种奇怪的军费结构,还得从实体经济说起。

前面已经提到,早在口年之后,全球经济再次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问题。作为实业家的蔺慕勋,更加清楚经济问题在哪。归根结底,就是以共和国与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参与了太多的地区性战争,非正常开支过多,导致消费市场萎靡不振。

拿共和国来说,根据共和国当局公布的数据,在秘 年的时候,政府收入就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相当于拿走了一半的社会财富。虽然与引世纪初相比当时共和国的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猕左右,国民工资性收入仅占猕多,的年代时。共和国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政府收入中的大部分都以二次分配的方式,即以公共福利的方式返还给了纳税人,比如在秘,年的财政开支中,公共养老、公共医疗、公共教育这“三公”预算就多达刃万亿元,约占政府总开支的4够,如果算上用在科研、赈灾等方面的开支,公共支出占了大约旦绍。但是从经济学上讲,二次分配的意义远没有一次分配明显,必然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是一个幅员超过心。万平方千米,人口四乙的超级大国,根本不可能像北欧国家那样,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福利社会。对共和国来说。加强市场体制才是强国的正途,因此政府必须降低对经济的影响,也就是减轻赋税,让民众能够获得更多的劳动成果,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当经济出问题的时候,就很难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了。

或者说,行政手段只能延迟经济危机的到来,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与美国于函年左右纷纷加大军费投入,并且扩大财政赤字的时候,就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两个超级大国是在变着花样推行“凯恩斯主义”即通过赤字开支促使货币贬值,由货币贬值拉动通货膨胀,再由通货膨胀来推动社会消费。当然,为了使这一系列的政策产生效果。还得通过扩大军火生产、提高军人福利、加强军事科研等方式把钱送入消费市场。让民众有钱可用。到底是提高军人福利、还是扩大军火生产,就得看政府是在为谁服务了。用几家欧洲新闻媒体的话来说,扩大军火生产,实际上是把钱送给了军火利益集团,虽然这能帮助军火产业工人提高收入,但是真正的获益者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少数资本家,而且这么走下去,只会使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国家最终不得不依靠战争来消耗剩余物资。提高军人福利产生的效果则截然相反,真正的获益者是军人、以及在军人身后的广大普通大众,而且会将政府投入直接转化为消费动力。使社会经济逐渐向好。最终摆脱危机。

因为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采用一种办法,所以只能由倚重来判断政府的政策。

由此可见,共和国当局一直在努力解决经济问题,并且希望由此阻止战争。与共和国当局相比,美国联邦政府似乎更加希望用战争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延迟经济危机。为世界多创造几十年的和平。

当然,从长远上来看,战争不可避免。

如果从长远来看,共和国当局立足于打大仗与狠仗,并不指望在战争初期一举打垮对手,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持久消耗战的心理准备。与共和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当局的做法只能说明,美国的利益集团对美国的信心不足,希望在战争初期获得绝对优势,一举打垮共和国,迅速取胜。

客观的讲,这也是双方无法回避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位成功的商人,以及曾经管理过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全球第一大企业的商界领袖。蔺慕勋不可能不知道,正是共和国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基本政治环境与基本经济情况,让共和国当局没有从一开始就拼尽全力做战争准备。而是为和平留下了最后一丝希望,并且为之做出了努力。

直接结果就是,到历年初,共和国的战集准备并不充分。

如此一来,在全世界都认为共和国将主动挑起战争的时候,颜靖宇与裴承毅才不得不给全体代表大会的主要代表做思想工作,让这些渴望战争、或者说渴望从战争中获得好处的代我们能够高抬贵手。

同样的原因,蔺慕勋没有站到颜靖宇与裴承毅的对立面上去。

从某种意蔺慕勋要求裴承毅提供战争计当”不是在为难裴承赞,在为国家考虑。不管怎么说,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蔺慕勋的首要效忠对象不是住在元首府与副元首官邸的中央政府领导人,而是全体代表大会的所有代表,以及选出这些代表的民众。虽然蔺慕勋相信以裴承毅的才能,以及共和国国防部的能人志士。不可能搞不出一套完善的、能够让人看着舒服的战争计刮。但是在看到这样的战争计刮之前,蔺慕勋必须先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并且多留一个心思。

可以说,蔺慕勋代表的。也正是共和国新一代政治家的基本价值观念。

在力年前,也就是王元庆的时代,还真没有几个代表怀疑过王元庆的决策,在绝大部分时候,全体代表大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仪式化的机构,要做的,只是通过审议与表决让元首府与国务院的决策获得法律效力。在旧年前,也就是顾卫民的时代,因为经历了一次不那么成功的战争、并且在众多国际问题上遇到了麻烦。所以全体代表大会的代表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元首与总理也是常人,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而全体代表大会存在的重大价值之一就是不让元首与总理犯的错误对国家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利用立法权把好最后一道关。到了现在,代我们追求的不再是独立思想,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国家、对民族与对选民的责任。

说得狭隘一点,蔺慕勋必须为三坚集团、中重集团、中航集团、以及其他众多集团的数百万投他选票的工人负责。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许多时间内,蔺慕勋一直坚持这一原则。

比如在溺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审议工作中。蔺慕勋就以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即将装备研发与采购费用的比重由础提高到糊,以确保正在进行的几个装备项目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当时。蔺慕勋只提出了一个理由,即这些装备采购项目关系到了共和国军事工业、资源产业、制造业、运输业等众多行业的大约 出万名工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对预算案进行调整,至少会导致力万工人失业,以及大约劳万工人的收入降低。正是如此。在全体代表大会的审议阶段,幼多名代表联名支持,要求国务院与国防部调整国防预算的分配方式。到了第二年。蔺慕勋直接提出以增加国防预算的方式来增加装备采购费用,确保更多的工人能够获得工作机会。

总而言之,蔺慕勋首先考虑的是支持他的选民,而不是政府,甚至不是国家。

实际上,如果每一个代表都这么做,就不会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从理论上讲,国家的主体就是民众,而民众的主体就是拥有选举权的公民,也就是所谓的选民,所以保护选民的利益,实际上就是保护国家的利益。从根本上讲,这也正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是民主制度的根本所在。

换个角度看,蔺慕勋这样的政治家,正是政治改革的产物。

正是当年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时所说的话,政治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属于人民的归还给人民。让人民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主人。

体现这句话真实含义的,正是人民选举的代表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法,而不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上说法,更不是替政府思考问题。

一定要为蔺慕勋这样的代表给出一个定义的话,那他们的出现。才真正证明了政治改革的成效。可以说,只有当这些由全国民众选举出来的代表能够为民众的冷暖、为民众的悲喜考虑,并且利用手里的权力为民众争取利益的时候。王元庆终其一生推行的政治改革才算收到了成果。

当然,这种进步,或者说这种蜕变并不是一下到来的,而是渐渐到来的。

事实上。早在蔺慕勋之前就有很多代表做过类似的事情,不然在此之前的力年间,共和国也不会出台那么多与民众生息有关的法律,并且让那么多的法律得到落实,让民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也就是说,蔺慕勋等人只走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说直接一点,那就是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的大事上,作为民众选举集来的代表敢于质疑元首府与国务院的决策,敢于让元首府与国务院出来担责。也敢于为此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这绝对不是一小步,再是一大步。

正是如此,蔺慕勋才如此重视这次的事情,要求裴承毅给出一个能让他、以及让众多行表满意的答案。

同样的,裴承毅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如此郑重。

只不过,在这场博弈中。手握大权的国家领导人自然拥有主动权。

第46章 恶战的征兆第53章 强强对话第40章 空军出动第55章 冷遇第149章 经典突击第8章 一箭三雕第29章 野心家第49章 回心转意第20章 围歼第44章 豪赌第11章 为战争做准备第114章 穷途末路第17章 正名第50章 醍醐灌顶第7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0章 决胜时刻第26章 战争威胁第115章 废墟中的战斗第5章 军火贸易第50章 醍醐灌顶第112章 风水轮流转第33章 垄断经营第131章 战争加速第51章 积极备战第65章 一举两得第101章 烂摊子第22章 最高决策第61章 未来军事力量第19章 处处被动第60章 皇家空军第33章 超级潜艇第2章 政治斗争第101章 决定性战役第117章 好心帮倒忙第49章 保留第96章 现实利益第82章 借题发挥第121章 长远谋划第12章 锁定目标第66章 内在动力第53章 碧空逞雄第1章 鬼话连篇第14章 两手准备第52章 趁火打劫第61章 山地之王第88章 地面战斗第102章 大踏步前进第7章 潜移默化第108章 斗争第107章 走向决战第66章 十年磨一剑第41章 大闹龙宫第1章 时过境迁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76章 虎视眈眈第11章 大国的面子工程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144章 技术革命第1章 打打停停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136章 割裂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50章 未来战士第135章 持久消耗战第44章 死对头第128章 借题发挥第100章 嘱托第8章 联合经营第29章 野心家第91章 为决战做准备第42章 正面交火第56章 前方第80章 全面军备竞赛第69章 权益第114章 宝刀不老第104章 铁骨仁心第71章 剧7941第115章 附带影响第27章 挡箭牌第60章 协同作战第6章 管中窥豹第67章 主力对决序十八神秘物质第72章 铁腕总理第60章 军事变革第28章 新思维第54章 对策第35章 意外收获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12章 诱惑第15章 群策群力第12章 门槛第145章 智勇双全第45章 惊天阴谋第91章 来势汹汹第98章 野心家的结局第14章 真实身份第88章 民族种子计划第21章 屋漏偏逢连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