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分红一年就得死

周延儒的贪婪,在《明史》上也是很著名的。

沈树人前世读史,读到一些明末军阀的传时,就有提到:

后来南明的江北四镇中,淮安刘良佐,山东刘泽清,就都是在周延儒此次复职北上途中,给周延儒送过重金。

想让周延儒帮忙斡旋,别让朝廷把他们调到抗击鞑子和流贼的最前线,这才有了二将后来跻身南明江北四镇、成为一方军阀的事儿。

其中山东总兵刘泽清的贿款金额,都在《明史》里写得明明白白:黄金两万两。

沈树人提前开了透视,知道周延儒的贪婪,他也就有心理准备。

哪怕内心看不起这个小人,他也只能花点金银,以求对方公事公办,别给他找麻烦。

只要公事公办,皖抚的位置就该是沈树人的。

那么,究竟给多少呢?沈树人在来之前,已经反复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

阮大铖会帮马士英给多少,沈树人不知道。但他可以参考刘泽清的开价。

一省的总兵,在周延儒这儿都要值两万两黄金。这还不是升官,而是原职留任、确保不被调走。

一省的巡抚,总得比一省的军权更值钱吧?

不过,沈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那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

动辄几十万两,够养一两万兵马一年的开支呢,能省一点,多扩充点嫡系部队和军工产能不香么。

所以思前想后,沈树人最终定下的思路,就是:尽量能给不易变现的珍玩古董,就尽量给珍玩古董。实在没办法非得给现钱,那才掏金银。

同时,金银的部分,能分期付款就分期付款,能画大饼就画大饼,反正精髓就是一个拖字诀。

……

一番相互试探斡旋之后,沈树人也就坚决执行了这个基调。

在父亲沈廷扬跟仇维祯商讨“江西通匪豪绅的缴获账目”时,沈树人恰到好处地察言观色了一下。

根据周延儒暗示的眼光、兴趣,挑出了一堆最值钱,却最不易变现的古董。用大家懂的都懂的手法,从上缴账目里挑出来,表示一会儿打包好给周阁老府上送去。

直到这一刻,周延儒的表情才彻底松懈了一些。

看来沈家父子还是上道,虽然立了这么大功,依然知道该花的钱还是要花,才能把立功对应的“升官任务奖励”兑换出来。

在大明朝,立功得到的只是“官位碎片”,但合成费你总得掏吧?

肝氪结合才有前途,妄想完全以肝代氪的,都不会有好下场!

收过礼物之后,周延儒很快又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刚才他拿的那些玩意儿,以唐寅、文徵明的画作,董其昌的书法为主。还有一些名贵珠宝、大颗的东珠、整棵的粉色南海珊瑚树。

之所以有那么多字画,也跟这些东西的来源、为犯案江西豪绅抄家所得有关。唐寅等文豪历史上被宁王召到江西做幕僚,在当地留下了很多画作。

这些字画虽然对明朝人而言算是本朝之作,但作者也都是一百多年前到几十年前的作古之人,而且是一世名家。

沈树人一次性打包十几副字画、几十件珠宝,面子也算给足了。随便拿出一副来,在明末作价一千到几千两银子还是可以的,就是变现起来比较慢,这种东西交易量很小。

周延儒心算了一下,这些字画珠宝,账面价钱至少也在五到十万两白银之间。不过比阮大铖给的,

依然只有五分之一都不到――

明朝的官方金银兑换价,在朱元璋的时候被官定为1两兑4两,但到了明末,汇率早就跟市场接轨了,实际上1两兑10两都有。

同时期西方英、荷等航海殖民国家,金银比价一度在1兑12~14之间徘徊,大明才换10,已经算是银本位导致银价坚挺了。

周延儒墨迹了一会儿,又故作不经意地感慨:“唉,此番北上,跟南都故旧不知何年才得再会。一想起老夫那俩门生天如(张溥)、竹亭(吴昌时),便不胜感慨。

竹亭还可寻机带去京城,委以重用,天如竟突遭横夭,受如此无妄之灾。回想去年,为了助老夫复出,天如等人也算孝心,四处奔走筹措,至今其家还积欠了数万两。”

周延儒话里话外没有一个字是为自己要现银的,只是感慨他那刚暴毙不久的门生张溥,说他为了自己的复出花了很多钱、还欠了外债。

所以他这个做恩师的,当然有义务照料死去门生的家人。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家都是官场人精,沈廷扬也听出来了,这是嫌珠宝字画变现慢,还不满足,还要一注额外的金银。

沈廷扬其实早就有准备,这都打算爽快点直接承诺了,然而却被儿子在桌底下轻轻踢了一下脚,暗示他沉住气,沈廷扬也就没多嘴。

沈树人却酝酿了一个满面春风的笑容,暗示周延儒一会儿借一步说话。

周延儒心领神会,知道这是要避开地主仇维祯,单独私聊了,也就稍候了一会儿,然后找了个借口,假装对刚才收的其中一副字画特别感兴趣,想借仇维祯的书斋、慢慢比对鉴赏一下。

仇维祯也不为难他们,让人先把酒席收了,由仆人单独领周延儒沈树人去书房。

进了书房,关起门来,言不传六耳,沈树人这才提出了一个方案。

“不知周阁老有没有听说,最近几个月,江南市面上的缫丝、棉纱,价钱又有所回落?”

周延儒不屑道:“老夫怎会知道这些商贾之事。”

沈树人淡然一笑:“不知道也没关系,回去问问府上幕僚,自然就验证了。下官是想说,最近这棉纱、缫丝的降价,实则因为我沈家,又钻研出了一种新的纺车,其效可比旧纺车快出数倍!所用劳力人工,也只有原本的几分之一。

如今市面上之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众人只是莫名发现缫丝棉纱降价,正是因为我们沈家封锁消息,要防止他人剽窃仿制,所以这种新的纺车,每府我沈家只卖给一家巨富豪绅,由其垄断一府的缫丝之利。

苏州府如今是我沈家自营,而松江府、湖州府已经包给了知根知底的盟友。下一步,我们便打算往嘉兴府、常州府开拓。

阁老家中不营商,倒是有些难办,我原本还打算,若是阁老能玉成我当上皖府,这常州府的新纺车生意,便成本价供给阁老家垄断――

松江徐阁老家,可是每年要给咱上供二三十万两银子买机器都不止呢。这一时虽然不多,却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进项,年年都有好处。”

周延儒原本不太懂商业,听着听着,也呼吸急促起来,慢慢回过味儿来了。

沈树人给他这个建议,虽然听起来不甚明朗,但大致思路他是懂的,无非像是在某个长远的巨利生意里,入一份常年的干股,从此年年有收益。

阮大铖给他的银子,虽然号称五万黄金、瞬间能兑现五十万银子。

而沈树人给他的可能也就十万,但这钱等于是年年给的!(常州府的纺织业市场比松江府小得多,所以肯定不如徐家的值钱,连一半都不到)

当然,周延儒也是人老成精,他很快就想到一个问题:年年给的干股,那得他一直做内阁首辅,至少也是朝中实权尚书,沈树人才会一直给。

要是哪年自己失势了,沈树人肯定翻脸比翻书还快,到时候直接就人走茶凉了,还想继续拿银子?

一次性捞够,还是细水长流?哪个赚,关键要看自己还能掌多久的权。

沈树人这是在跟他赌任期!

“贤侄看来不太看好老夫此次复出啊。这是觉得老夫两番起落,圣眷不稳?”反正屋里也没其他人,周延儒想到这点,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就挑明了。

沈树人飞速思考了一下,他知道这时候如果一味说好话,对方反而会不信,不如务实一点。

他便改口说道:“岂敢,下官相信朝廷局势到了如今这步田地,陛下若是不仰仗阁老,实在已再无人可仰仗了。

下官去年和杨阁老见过数面,杨阁老虽还健在,但日夜忧虑,恐怕已不能持久。

洪承畴在辽东,虽然还活着,被围在松山城内。可天下人都知道,朝廷无力救援解围。

要是杨阁老和洪承畴都不在了,陛下还有何人可以倚仗?就算陛下再多疑,也唯有重用阁老您了。下官倒是很佩服阁老的忠义,时至今日,还有勇气去京城挑此重担。

若下官父子等人,早就心灰意冷,只想保住家乡不被流贼侵扰,并不敢有天下远图。”

周延儒法令纹微微抽搐了一下,他倒是也被沈树人的胆识和眼光所激。

听得出来,沈树人就算要赌,也不是在赌他周延儒个人官运不久,而是觉得陛下这样搞,已经无人可用了。

难道,他觉得北京会失守?!

可就算北京会失守,陛下也可以南幸,至不济,还有太子可以保扶!

如今,还没有发生“陈新甲劝崇祯议和而被杀”的事件,所以周延儒相信,真到了那一刻,会有人愿意劝陛下南幸,或者至少派太子南下的。

既如此,只要崇祯无人可用,他就一直是首辅!

沈家非要给他长远财源,每年给十万两结个长期善缘,那就来吧。

“贤侄倒是务实,如此看来,皖抚若是由你担任,倒是确能保南直隶周边安泰。”

沈树人连忙谢过,内心看周延儒却已经如看一个死人。

这每年十万两,你也就拿今年一年了。

明年的款子,要是拖到年底时再给,按照历史原本的进度,你都未必有命活着拿到!

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171章 胜负提前揭晓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329章 收复大员-上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94章 一波又起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217章 亲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58章 完成备战第48章 实事求是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323章 部分美洲农作物有害健康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94章 一波又起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8章 慢性绞杀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286章 钱谦益: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103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59章 刘希尧入侵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53章 心有猛虎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